Workflow
独角兽企业
icon
搜索文档
独角兽企业缘何争相奔赴资本市场
证券日报· 2025-10-28 01:22
此外,独角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后,其价值评估体系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由少数投资机构议价的"私募定价"模式,转 向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公开定价"机制。上市公司的股价由投资者市场博弈决定,这一定价更具公信力、透明性和流动性。在支 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中,一家具备高成长属性的创新企业,往往更能被准确识别并赋予更高的市场估值。这就能显著提升独 角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产业竞争力,使其在技术迭代、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于投资人而言,独角兽企业上市是完成资本循环、实现价值兑现的关键环节。其不仅为早期风险资本提供畅通的退出渠 道,完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商业闭环,还能为企业引入更多元化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更为稳定的长期资金,实现从 风险投资到公众投资的过渡,进一步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在资本市场层面,证券监管部门在科创企业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持续优化制度供给,显著增强了 独角兽企业的上市动力。这一政策导向也形成良性市场效果:一方面,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有助于优 化市场结构,增强市场活力,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具有"硬科技"属性的优质标的 ...
斑马网络港交所IPO收证监会反馈 七大问题涵盖股权、业务及合规
新浪财经· 2025-10-20 10:27
公司上市申请与监管反馈 - 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正式启动IPO征程 [6] - 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境外上市出具备案反馈意见 要求就股权变动 业务经营等七大事项进行补充说明 [1][2][3][4] - 香港联交所已就阿里巴巴分拆公司上市出具可行性确认函 [6] 股权结构与股东背景 - 阿里巴巴通过相关主体间接持有公司44.72%股权 控制40.17%投票权 [7] - 上汽集团通过相关主体间接持股34.34% 控制37.16%投票权 形成双核心股东格局 [7]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历次股权变动的定价依据及合规性 并关注2025年8月定向减资和增资的进展 [1][5] - 证监会要求明确公司是否存在国有股东及应办理国有股东标识的情况 [1][5] 业务模式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业务范围包含增值电信业务 市场调查 广告等多类业务 证监会要求说明具体运营情况及是否取得必要资质 [2][5] - 证监会要求以通俗易懂语言详述业务模式 并说明涉及大语言模型的具体情况及是否完成相关备案 [2] - 公司被胡润研究院列为全球独角兽企业 估值达220亿元 [7] - 公司近期出现亏损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单季净亏损15.82亿元 其中包含18.41亿元无形资产减值 [7] 上市相关法律与合规事宜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境外发行上市禁止性情形 [3] - 证监会要求说明未完结诉讼及仲裁案件的最新进展 并评估是否构成上市实质性障碍 [2] - 公司需说明本次分拆上市所履行的上市地监管程序情况 [4]
商业航天独角兽,IPO迎新进展
公司IPO进展 - 天兵科技于10月14日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IPO辅导协议,并于10月17日完成辅导备案 [1] - 公司注册在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为3.91亿元人民币,控股股东康永来直接持股比例为23.49% [1] - 公司核心团队为业内资深专家,拥有数百名技术和管理骨干,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8岁 [1]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天兵科技是商业航天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 [1] - 公司发展战略为形成“三机两箭”的产品布局、“三大中心五大平台”的航天智造体系,并构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与发射网络 [1] - 公司以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郑州综合试验中心和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为战略起点 [1] 公司融资与产品规划 - 天兵科技于去年6月完成超1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无锡产发等 [2]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首飞与批量化生产、天龙三号可回收状态产品研制,以及天龙二号中型液体火箭的批量化生产 [2] - 公司已连续3年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并于2024年跻身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 [1] 行业动态与政策环境 - 商业航天企业正加速IPO进程,除天兵科技外,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也于年内启动上市辅导 [3] - 证监会于今年6月发布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明确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该标准 [3] - 多个省份推出支持商业航天的政策,如广东省和山东省相继发布了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3]
广州版“大疆”、广州版“泡泡玛特”,都要去香港上市了
搜狐财经· 2025-10-15 02:03
极飞科技上市与业务概况 - 农业机器人公司极飞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总部位于广州黄埔区,主攻农业无人机赛道,是全球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机市场的第二大参与者,市场份额分别为10.7%和17.1% [1] -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4%,并实现扭亏为盈,当前估值为7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股东包括软银SVF、创新工场、佰佰山投资、广州越秀、珠海纳恒等知名投资机构 [1] TOP TOY上市与母公司信息 - 潮玩品牌TOP TOY近期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是泡泡玛特之外中国潮玩领域最具知名度的品牌之一 [1] - TOP TOY于今年7月完成5942.6万美元A轮融资,目前估值为102亿港元 [1] - 公司母公司为总部位于广州琶洲西区的知名零售企业名创优品,名创优品总市值约550亿港元 [1] 广州产业生态特征 - 广州产业生态宽广,在多个赛道均拥有具备实力的公司,但普遍缺少行业第一名 [1][2] - 广州部分优秀公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存在被行业巨头收购或入股的倾向,例如UC浏览器卖给阿里、酷狗音乐卖给腾讯音乐、库洛被腾讯入股等 [2]
五兄弟收废弃电池,要IPO了
新浪财经· 2025-10-15 00:35
公司上市与基本信息 - 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此为公司在2024年12月20日申请失效后的再次递表[1] - 公司是一家全球主要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5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企业 估值为73亿元[2] - 公司由来自广东茂名信宜的李氏五兄弟共同创立 五兄弟各持股20% 通过多种方式合计控制公司约55.05%的投票权[3] - 李氏兄弟于2005年成立高要市金业金属发展有限公司 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0年业务拓宽至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成立公司前身[3] 行业地位与业务布局 - 按2024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也是全球第一大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2][5] - 公司打造了锂电池回收一体化生态体系 具备全元素回收能力 可回收锂 镍 钴 石墨 锰 铁等有价值材料[4] - 业务布局涵盖全组分再生利用和全体系端到端生产能力 包括废旧电池拆解破碎 正负极原材料生产 以及梯次利用方案[5] - 公司在广东肇庆 江西宜春及赣州设有三个生产设施 2024年退役锂电池再生利用能力及产能位居世界第二[5]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将退役三元锂电池处理能力提升至28万吨[5] 财务业绩与市场环境 - 公司2022年 2023年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9.05亿元 28.92亿元 21.5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 -4.73亿元 -3.44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37亿元 同比减少5.83% 净利润为-1.44亿元 同比轻微扩大[6] - 业绩波动主要源于锂价大幅下跌 碳酸锂产品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39.63万元/吨跌至2024年上半年的8.58万元/吨[6] - 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再生利用产品 2025年上半年锂和镍再生利用产品销售额占总收入79%以上[6] - 公司共获得四轮融资 累计融资金额达13.6亿元 股东包括中金资本 复星锐正资本 达晨财智 广汽 陕汽 德国博世等[7] 行业发展前景 - 全球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预计至2031年处理规模达到2060万吨 202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48.1%[6] - 2020年至2024年 全球及中国内地退役锂电池数量复合年增长率均为30.5% 预计2024年至2031年将分别以36.6%和40.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8]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42家独角兽,AI赛道领跑,港股成中国独角兽IPO热土
证券时报· 2025-10-11 18:37
全球新晋独角兽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42家独角兽企业,同比下降12.50%(2024年上半年48家),环比下降6.67%(2024年下半年45家)[1][2] - 新晋独角兽平均估值为17.85亿美元,同比下降11.02%(2024年上半年20.06亿美元),环比下降20.13%(2024年下半年22.35亿美元)[2] 新晋独角兽地域分布 - 美国新晋独角兽数量领先全球,新增26家,占比61.90% [3] - 中国新增7家,占比16.67%,瑞士和德国各新增2家,分别占比4.76% [3] - 新晋独角兽分布在9个国家,爱尔兰、墨西哥、加拿大、新西兰和以色列各新增1家,分别占比2.38% [3] 新晋独角兽行业分布 - 人工智能领域新晋独角兽数量居首,达16家 [1][4] - 企业服务领域新晋7家,医疗健康和大数据领域各新晋4家 [1][4] - 新晋独角兽披露融资总额达751.17亿美元,分布在10个行业 [4] 新晋独角兽融资情况 - 人工智能行业披露融资总额最高,达364.0亿美元 [4] - 企业服务行业披露融资总额为77.0亿美元,大数据行业为65.0亿美元 [4] - 共有475家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其中Sequoia Capital、General Catalyst、Accel各参投5家独角兽,并列第一 [5] 存量独角兽融资动态 - 存量独角兽融资事件最多的行业是人工智能(49起)、企业服务(37起)和金融(31起) [6] - 人工智能领域已披露融资总额最高,达652.98亿美元,其中OpenAI获得400亿美元单笔最高融资 [6] - 企业服务、金融和智能制造领域已披露融资总额分别为58.30亿美元、44.94亿美元和31.06亿美元 [6] 存量独角兽融资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完成225起存量独角兽融资事件,其中1亿美元以上融资事件占比51.1% [7] - 1亿美元(含)至3亿美元的事件有67起,3亿美元(含)至5亿美元的事件有16起,5亿美元以上事件有32起 [7] 独角兽退出路径 - 2025年上半年共有10家广义独角兽通过IPO或SPAC上市退出,另有8家因并购退出,1家因估值下跌退出 [8] - 中国有8家独角兽企业上市,其中6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1][8]
智谱回应上市前夕裁员;张一鸣近年首次公开亮相丨新鲜早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1:59
巨头公司动态 - 智谱AI在IPO前夕否认裁员传闻,并表示有近50个岗位正在招聘,涉及多模态生成算法工程师、推理优化工程师等职位 [2]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近年首次公开亮相,参与发起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旨在培养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 [3] - 高通公司因收购Autotalks未依法申报,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公司回应称正积极配合,消息公布后其股价收盘下跌超过7% [4] - 苹果公司调整组织架构,将健康与健身业务部门并入由Eddy Cue领导的服务部门,软件工程主管Craig Federighi将负责苹果手表操作系统业务,为推出Health+新订阅服务做准备 [4] - 微软对Azure云业务团队进行新一轮裁员,补偿方案为N+4,低于7月份的最高N+7方案,部分员工曾获得到澳大利亚的工作调动选项 [5] 人工智能与云服务竞争 - 谷歌云推出名为Gemini Enterprise的人工智能平台,旨在与微软和OpenAI竞争办公市场,该平台每位用户每月收费30美元 [6] - 微软Azure推出全球首个生产级英伟达GB300 NVL72超级计算集群,该集群包含4608个英伟达Blackwell Ultra GPU,OpenAI是其首位客户 [7][8] - 中央网信办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安全稳妥推进政务AI应用 [9] 资本市场与融资活动 -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其招股书显示公司累计注册用户超1.5亿,月活跃用户超8000万,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6.89%,会员类产品毛利率高达90.74% [9] - 宁德时代旗下智能滑板底盘公司CATL时代智能完成首轮融资,融资总额超20亿元,融资后估值超百亿,成为该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10] 新产品与市场应用 - 美图秀秀的“AI合照”功能在欧洲市场风靡,在意大利、法国等14个国家的App Store总榜排名第一,并在30个国家获得分类榜第一 [11] - 魔法原子发布面向行业应用的四足机器人MagicDog Y1,该机器人支持45公斤移动负载和150公斤最大负载,最高奔跑速度可达6米/秒,具备复杂地形移动能力 [12]
2025上半年全球独角兽新增42家,AI赛道领跑,港股成中国独角兽IPO热土
创业邦· 2025-10-11 11:19
新晋独角兽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42家独角兽企业,同比下降12.50%,环比下降6.67% [6][8] - 新晋独角兽平均估值为17.85亿美元,同比下降11.02%,环比下降20.13% [8] - 新晋独角兽披露的融资总额达751.17亿美元,分布在10个不同行业领域 [13] 新晋独角兽地域分布 - 美国新增26家新晋独角兽,占比61.90%,数量领先全球 [10] - 中国新增7家新晋独角兽,占比16.67% [10] - 瑞士、德国各新增2家,分别占比4.76% [10] 新晋独角兽行业分布 - 人工智能领域新晋17家独角兽位列第一,披露融资总额达364.0亿美元 [13] - 企业服务领域新晋7家独角兽,披露融资总额为77.0亿美元 [13] - 医疗健康和大数据领域各新晋2家独角兽,大数据领域披露融资总额为65.0亿美元 [13] 主要投资机构 - 共有475家投资机构参与新晋独角兽的投资,其中57家机构参与投资2家及以上独角兽 [14] - Sequoia Capital、General Catalyst、Accel各参投5家新晋独角兽,并列首位 [14] 存量独角兽融资 - 存量独角兽融资事件最多的行业是人工智能(49起),其次为企业服务(37起)和金融(31起) [18] - 人工智能领域存量独角兽披露融资总额最高,达652.98亿美元,其中OpenAI获得400亿美元单笔最高融资 [18] - 2025年上半年完成225起存量独角兽融资事件,其中1亿美元以上融资事件占比51.1% [20] 独角兽退出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共有10家广义独角兽通过IPO或SPAC上市退出,8家因并购退出,1家因估值下跌退出 [23] - 中国有8家独角兽企业上市,其中6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6][23] - 代表性IPO退出案例包括蜜雪冰城(上市前估值98.04亿美元)、CoreWeave(上市前估值230亿美元)和云知声(上市前估值85.22亿人民币) [25]
字节跳动、蚂蚁集团跻身全球估值最高的五大独角兽企业
新浪财经· 2025-10-09 23:20
全球独角兽企业估值排名 - 字节跳动以2200亿美元估值位居全球第三 [2] - 蚂蚁集团以1500亿美元估值位居全球第五 [2] - 美国OpenAI公司和SpaceX公司分别以5000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估值排名前两位 [2] - 美国Anthropic公司以1830亿美元估值排名第四 [2]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环境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67%的独角兽企业 [2] - 2025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 [2]
武汉已形成独角兽企业培育矩阵 4天内两家企业冲刺上市
长江日报· 2025-10-09 08:32
武汉企业上市动态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并被受理[2] - 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 - 两家申请上市的企业均为武汉独角兽培育发展企业[2] 上市后备企业阵列 - 武汉已形成由多家“前独角兽企业”成功上市的阵列,包括亿咖通于2022年上市,路特斯和黑芝麻智能于2024年上市[2] - 芯擎科技入选湖北省2024—2025年度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2] - 理工数传等多家企业为东湖高新区上市“金种子”企业,万睿科技为汉阳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2] 独角兽企业培育矩阵 - 武汉市形成“8家独角兽+13家潜在独角兽+32家种子独角兽”的培育矩阵[3] - 武汉第二批享受市级奖励的独角兽企业为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3] - 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建成超8200座充换电站,数量居行业首位,并打通9纵11横16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连接全国超550城[3] - 据部分第三方机构评估,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估值超百亿元人民币[3]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与人工智能深度关联[3] - 武汉独角兽矩阵呈现“全链条AI布局”,覆盖AI芯片(芯擎科技)、AI算法(理工数传)、AI硬件(聚芯微电子)、AI应用(星纪魅族)等核心环节[3] 行业竞争力与创新能级 - 资本市场动态显示对武汉创新型企业产业竞争力的深度认可[2] - 武汉创新能级正从“量的积累”阶段向“势能集聚”阶段加速跨越[2] - 独角兽企业是区域创新活跃度与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勾勒出城市产业升级的“成长路线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