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热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锐财经|连连突破彰显能源科创硬实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2 15:01
核心观点 - 中国能源领域在核电、油气、火电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项目进展,彰显硬核创新实力 [1] - 能源科技创新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更大突破,实现国际领跑,并推动产业新活力焕发 [5][7] 核电领域突破 -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玲龙一号”首堆冷试成功,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 [1][2] - 该成功彰显在新型核能系统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及复杂工程协同管理上的综合实力 [2] - 对巩固小堆国际竞争先发优势、形成先进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热试、装料及商运奠定基础 [2] 油气领域进展 - 首个国家级深水油气应急救援基地在海南正式启用,南部海域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3] - 该基地与渤海基地形成“南北呼应、深浅结合、全域覆盖”的应急救援格局 [3] - 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挺进“千米深海” [4] 多元化能源项目 - 西北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调峰火电工程全面投产 [1][3] -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进入全系统试运行 [3] - 东北地区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主装置合拢贯通 [3] - 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 [4]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 - 能源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新能源发电、百万千瓦级水电、先进核电、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5] - 在核电、新能源、电网等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跑 [5] - 认证四批次共236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部分为世界首台套 [5] - 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 [5] 新兴领域与融合 - 六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 [6] - 中国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刷新世界纪录 [7]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 [7] - 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全球一半 [7] - 人工智能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油气资源发现等领域拓展应用,展现巨大潜力 [7]
大国工程又出新品?这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到底是啥?
虎嗅· 2025-10-09 07:15
项目核心信息 -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全系统成功试运行 [1] - 项目位于甘肃酒泉瓜州 [1] - 项目核心创新点在于能够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 [1] 项目规模与技术参数 - 项目包含2座高达200米的高塔 [1] - 项目使用了2.7万块镜子组成追光矩阵 [1] - 追光矩阵的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 [1] 项目效益与影响 - 该项目一年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8500万棵树 [1] - 技术实现了将阳光先储存起来,需要时再用于发电的功能 [1]
假期坚守岗位 重大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央视网· 2025-10-02 20:02
能源工程建设进展 - 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领航号”在广西北海完成一体化组装,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达4465万度,可满足2.4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 [1] - 甘肃酒泉“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完成调试,配备近27000块定日镜实现高效集热,与风电光伏联合调度可实现24小时供电,年提供清洁电能18亿度 [1] - 假期期间能源工程稳步推进,反映出行业在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1] 交通基础设施推进 - 山东济南8条轨道交通线路同步建设,2.6万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以确保项目早日通车 [1] - 新疆天山胜利隧道及乌尉高速公路其他标段加紧施工,进行洞口棚洞、地下通道及路面摊铺工作,目标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1] - 交通基建行业在假期期间保持高强度施工,多个重大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1] 整体建设态势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国家重大工程安全有序推进,众多劳动者坚守岗位保障建设进度 [1][2] - 多个能源与民生工程项目现场呈现热火朝天景象,映照出基建行业的澎湃活力 [1][2]
超2万块定日镜点亮吸热塔!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西塔调试成功
环球网资讯· 2025-10-01 12:24
项目进展 -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即将全系统试运行 [3] - 项目西塔调试成功,被超两万块定日镜“聚光集热”点亮 [3][4][8] 技术特点 - 定日镜具有特殊弧度,能更好地聚光集热 [6] - 储能介质使用熔盐,常温下为固体,加热至200多摄氏度变为液态,沸点高达570摄氏度 [6] - 熔盐储热能力是同体积水的数倍 [6] 项目影响 - 项目位于戈壁深处,将普通阳光转化为稳定发电的清洁能源 [8] - 发电过程无浓烟、无轰鸣,是清洁能源 [8]
各地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06-09 06:34
高铁建设进展 - 延榆高铁桐柏塬1号隧道掘进至2000米 该隧道为全线最长隧道 全长超14000米 建成后西安至榆林铁路运行时间由5小时缩短至2小时 [1] - 新疆罗布泊至若羌铁路开始铺轨 全长约297公里 建成后将衔接兰新铁路和格库铁路 提升新疆"公转铁"运输能力 [2] - 金建高铁新安江特大桥合龙 建成后将联通杭黄高铁和沪昆高铁 串联"浙中城市群"和"黄山旅游经济圈" 推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 [2] - 合武高铁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跨史河特大桥首片钢桁梁完成吊装 预计2028年建成 [3] 新能源项目建设 - 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投入运行 年输送电量超400亿千瓦时 提升内蒙古 河北清洁能源基地向天津输送能力 [4] - 中广核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定日镜安装完成 进入调试阶段 预计年底投运 年输送绿电18亿度 相当于节约标煤55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30万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