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设备
搜索文档
势银数据 | 三一氢能位居中标榜首,2025电解槽需求冲刺3GW关口
势银能链· 2025-10-24 15:36
行业整体市场概况 - 2025年1-9月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招标规模达2986.99MW,已披露中标规模为2931.99MW,同比增长257% [6] - 截至9月底,今年国内制氢设备公开招采订单中标规模约662.87MW,涉及30家中标单位 [12] - 行业头部聚集效应凸显,中标TOP5企业(三一氢能、隆基氢能、阳光氢能、中车株洲所、华电科工)的CR5占比约为76% [12] 技术路线格局 -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月制氢设备采购中ALK占比约97%,但同比下降2% [8] - AEM和PEM技术路线的规模化应用仍在持续验证中,本季度均有典型项目出现招标中止或技术路线变更 [8] - 例如,格盟宜和新能源的PEM制氢项目(原计划36套250Nm³/h电解槽)招标终止 [8],而吕梁项目则从纯AEM方案变更为"ALK+AEM"组合模式 [9] 主要应用场景分析 - 前三季度国内制氢设备需求高度集中在氢氨醇一体化和绿氢制备场景,占比分别为59%和32% [10] - 尽管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绿氢的工业场景应用(氢氨醇、氢冶金)仍是验证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关键路径 [10] 重点企业分析——三一氢能 - 三一氢能2025年累计中标规模已达229MW,位居行业榜首 [12] - 该公司展现出多技术路线协同能力,同时推进ALK和PEM制氢技术,并成功中标"ALK+PEM"混合槽标段 [14] - 截至2025年9月底,三一氢能国内制氢设备累计公开中标规模超319MW,稳居行业前列 [14] 标志性项目与行业风向 - 中石化鄂尔多斯煤化工项目招标要求显著趋严,被视为基于库车项目经验的"更新换代",加速行业"洗牌期" [16] - 该项目要求投标人2022年以来至少有8台1000Nm³/h及以上碱性电解槽销售业绩,且其中至少1台实际运行超1000小时 [18] - 中能建连续第三年进行年度制氢设备集中采购,2025年集采规模为565MW双技术路线 [4],其投标价格数据是行业水平变化的重要参考 [21] 市场价格趋势 - 中能建集采数据显示,ALK电解槽(1000Nm³/h)的中标均价从2023年的682.75万元/套下降至2024年的601.48万元/套,降幅约12% [22] - PEM电解槽(200Nm³/h)的中标均价从2023年的755.79万元/套下降至2024年的604.99万元/套,降幅约20% [22]
【生态环境周观察】中国对锂电池、稀土等实施出口管制;中科院团队在固态锂电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钛媒体APP· 2025-10-13 18:23
中国锂电池与稀土出口政策 -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宣布自11月8日起对锂电池相关物项、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等实施出口管制,涉及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 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及制造设备[3] - 同日对境外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要求出口含有或使用中国稀土及相关技术的物项需获得出口许可证[3] 中国绿色制造政策动向 - 工信部开展2025年度绿色工厂推荐工作,重点支持钢铁、石化、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等八大领域的53个重点行业,其中包括光伏和锂电池行业[4] - 属于重点行业的企业需按行业要求进行自评价,不属于重点行业的企业依据通则自评价,各省级主管部门需于11月7日前报送推荐名单[4]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利用聚合物分子设计制备出新型材料,解决了界面阻抗大和离子传输效率低的难题[5] - 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5] 全球供应链电动化合作 - 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与宁德时代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电动化,包括集装箱船队、港口生态系统、内陆运输和仓储[6] - 合作将基于宁德时代在先进电池技术、储能解决方案及电池回收领域的领先优势,探索电力系统设计和能源管理[6] 氢能设备出口进展 - 上海氢锐科技有限公司获欧盟CE认证的MW级PEM制氢设备出口至南非,是中国制造MW级PEM制氢装备首次出海[7] - 该设备满足光伏制氢波动性运行场景需求,具有高度集成、自动化及低能耗特点[7] 国际核电设施动态 - 日本中部电力公司正式启动滨冈核电站1号机组的反应堆拆除工程,计划在2035财年前完成反应堆本体拆解,2042财年前完成全部报废工作[8]
势银数据 | 2025年H1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超2467MW,中标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势银能链· 2025-07-31 11:42
绿氢产业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绿氢项目数量达865个,公开披露潜在产能1106.16万吨/年,建成产能11.52万吨/年 [3] - 上半年多个标杆项目投产,包括大唐多伦70MW、远景赤峰绿氨项目P0期30MW/P1期500MW等,推动行业可复制模式探索 [3] - 国家能源局明确氢能试点目标为形成可推广经验,规模化项目将助力"十五五"氢能发展提速 [3] 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 - 2025年1-6月电解水制氢设备招标规模2467.93MW,中标量2441.93MW,同比激增369% [4] - 非公开订单(直接签约/邀标/议标)频繁出现,二季度鑫思创氢能、双良新能源等企业百兆瓦级签约规模显著 [5] - 公开招采规模323.8MW,央国企占比87%(vs整体绿氢项目央国企占比52%) [6] 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 - 市场集中度上升,公开招采CR5达86%,TOP5企业包括阳光氢能、中车株洲所等,合计中标256MW [9] - ALK技术路线占公开招采订单89%,ALK+PEM组合制氢占比8%,PEM仅2% [12] - 氢氨醇一体化场景占比67%,典型项目中煤鄂尔多斯液态阳光项目规模216MW [14] 重点项目案例 - 附表显示33家企业中标详情,最大单笔订单为中国研化新疆库尔勒项目480MW(氢态科技中标) [15][17][18][19][20] - 中集中电斩获再生绿氢内蒙古80万吨绿氨项目560MW订单,为上半年最大规模直接签约项目 [19] - 科研类需求占比提升,中科院大化所两项招标合计27.5MW [14][17]
厚普股份一季度业绩向好 有望受益于天然气、氢能源产业发展红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4-23 14: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 同比增长183.8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25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毛利率提升和费用降低推动净利润向好 [1]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天然气价格回落和政策扶持推动市场需求逐步攀升 [1] - 2023年全国天然气重卡终端销量同比增长约307% 2024年增长17% [3] - 2023-2024年国内立项绿氢产能达680万吨 当前落地项目约11万吨 [3] 公司业务布局 - 保持天然气车用加注领域行业前列地位 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2] - 国内较早从事船舶LNG加注与供气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 [2] - 具备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 是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 [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多项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率先打破国际垄断 [2] - 研发低压固态储氢加氢站成套设备 以车载应用为切入点 [3] - 积极探索液氢加注成套设备和车载供气技术 [3] 行业发展前景 - 氢能源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窗口期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3] - 绿氢项目将迎"招标潮" 带动制氢设备需求高速增长 [3] - 氢能源应用场景将从交通领域拓展至分布式发电和储能领域 [3] 公司战略规划 - 以天然气和氢能加注装备为载体提供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 [3] - 为场站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及健康管理系统 [3] - 拓展政府及第三方监管机构的能源物联网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