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搜索文档
工业延续增长 消费持续回暖
新华日报· 2025-11-24 06:02
工业经济 - 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1] - 10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1] - 10月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数字核心产品制造业分别增长8.0%、11.7%、9.4% [1] - 10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3%、18.1% [1] 消费市场 - 1—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816.8亿元,同比增长4.0% [2] - 10月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4% [2] - 10月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8% [2] - 1—10月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5.1%、7.6% [2] - 1—10月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7%、5.1% [2] 服务业 - 1—9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 [2] - 1—9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2%、12.7%、9.7% [2] 固定资产投资 - 1—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7% [3] - 1—10月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投资分别增长22.9%、27.2% [3] - 1—10月制造业投资下降4.1%,但降幅较1—9月收窄0.4个百分点 [3]
大连: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5:15
工业经济表现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与1-7月增速持平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延续两位数增长态势 [1] -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9%,股份制企业增长1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2.3% [2] - 从主要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5%,制造业增长1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 [2] 重点行业与产品产量 - 石化工业增加值增长7.1%,较1-7月提高1.4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增长17.8%,较1-7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62.0%,汽车行业增长27.7%,电气行业增长8.0%,电子行业增长5.4% [2] - 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9%,其中原料药制造行业增长536.3%,生物药品行业增长25.9%,卫生材料行业增长79.0% [2] - 从产品产量看,发电机组、汽车、化学药品原药、聚酯、集成电路圆片分别增长72.2%、45.6%、41.3%、37.6%、36.8% [2] 服务业与消费市场 - 1-8月全市公路、水路、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8%、4.1%、2.5% [3] - 1-7月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8.3%,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1.1% [3] - 1-7月规模以上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9%、7.0%和3.7% [3] - 1-8月大连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79.9亿元,同比增长8.2% [3] 消费商品类别与价格 - 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90.7%、444.7%、285.9%、249.2%、138.2% [3] - 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智能手机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3%、386.0%、109.0% [3] - 1-8月消费价格分类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1.6%,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0%,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7.0% [4] 能源与金融 - 1-8月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其中工业用电量20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 [4] - 8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139.8亿元,同比增长0.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318.7亿元,同比下降2.1% [3]
九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旅游等服务业经营主体最高可获100万贴息贷款
搜狐财经· 2025-08-14 19:47
政策核心内容 - 九部门联合推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旨在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4] - 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5]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人民币 [1][6]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5] - 资金必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或理财套利活动 [2][6][12] - 经办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 经营主体需向所在地银行申请贷款 [1][7]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并自主决策放款条件 [8]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需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并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8] - 贷款合同需明确贴息条件 资金用途及贷后管理要求 历史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追溯 [8] 贴息资金管理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需在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交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9] - 省级财政部门在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结算申请 中央财政资金将根据预算安排拨付 [9] - 贴息资金拨付后 经办银行需在10个工作日内向经营主体返还或抵扣利息 并每月公开资金流向 [9] 行业覆盖细节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 旅馆服务及民宿服务等细分行业 [14]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产品制造及中药材种植等 [14] - 养老领域覆盖照护服务 老年用品制造及智慧养老服务 [15] - 文化娱乐和旅游领域包含文艺表演 景区管理及旅客运输服务 [16]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赛事组织 健身休闲活动及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16]
珠海上半年GDP同比增长3.8% 外贸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2:52
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2243.65亿元 同比增长3.8%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30.04亿元 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917.55亿元 下降1.3% 第三产业增加值1296.06亿元 增长7.4% [1] 工业与重点产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 [1] - "4+3"产业增加值增长7.2%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增长17.9% 集成电路增长16.4% 新能源增长16.0% 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15.2% [1] - 规上先进制造业增长6.3% 装备制造业增长13.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5%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9%、38.4%、30.2% [1]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7% [2] -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96.81亿元 同比增长10.7%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7.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6.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9%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46亿元 同比增长5.0% [2] - 商品零售260.24亿元 增长10.3% 餐饮收入36.34亿元 增长2.0%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0.9%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31.9% [2] 对外贸易 - 外贸进出口总额1682.65亿元 同比增长8.9%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出口总额1154.17亿元 增长4.7% 进口总额528.48亿元 增长19.5% [2]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8.4%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 [3] - 工业投资下降28.0% 降幅收窄18.6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3% [3] - 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0.6%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2.1% [3] 第一产业创新 - 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9% 渔业产值50.72亿元 增长5.0% 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9% [3] - 建成全国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样板区 在建海洋牧场项目7个 [3] - 全球首艘深远海养殖工船下水 建立大湾区首个蚝类种质资源库 成功申报两大国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 [3]
中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人 六大主要行业收入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3:45
农民工总量及增长 - 2024年中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同比增长0.7% [1] - 本地农民工12102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增长0.1% [1] - 外出农民工17871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增长1.2% [1] 区域分布情况 - 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15363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 [1] - 中部地区7038万人,增加56万人 [1] - 西部地区6603万人,增加51万人 [1] - 东北地区880万人,增加8万人 [1] 农民工人口特征 - 平均年龄43.2岁,比上年提高0.1岁 [1] -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占16.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1] 就业结构 - 从事第三产业农民工占54.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1] - 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207万人 [2] 收入情况 - 农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比上年增加181元,增长3.8% [1] - 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743元,同比增长4.6% [2] - 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978元,增速超过4% [2] - 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362元,增速超过4% [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635元,同比增长3.0% [2] - 住宿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141元,增长3.6% [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023元,增长1.5% [2] 居住条件 - 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4.7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7平方米 [2]
202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 2025-04-30 10:01
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 - 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增长0.7%,其中本地农民工12102万人(增长0.1%),外出农民工17871万人(增长1.2%)[1] - 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占比38.3%(6840万人),省内流动占比61.7%(11031万人),东部地区跨省流动比例最低(13.4%),中部地区最高(51.8%)[2][7] - 从输出地看,东北地区农民工增速最快(2.0%),中部地区增量最大(108万人)[4][9] - 从输入地看,东部地区吸纳农民工最多(15363万人),其他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增速达27.1%[5][9] 农民工基本特征 - 女性农民工占比37.6%,本地农民工女性比例(44.2%)显著高于外出农民工(31.7%)[10] - 农民工平均年龄43.2岁,本地农民工(46.8岁)明显高于外出农民工(39.0岁),50岁以上群体占比达31.6%[11][13] - 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16.0%,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仍为主流(52.1%)[13] 农民工就业状况 -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54.6%(提升0.8个百分点),制造业(27.9%)和建筑业(14.3%)为第二产业主力[15][19] - 农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增长3.8%),建筑业收入最高(5743元,增长4.6%),居民服务业增速最低(1.5%)[17][18] - 分区域收入梯度明显:东部地区5368元,东北地区4164元[17] 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 - 人均居住面积24.7平方米,50万人以下城市达27.9平方米,500万人以上城市仅20.4平方米[20] - 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94.5%(提升3.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率99.8%[21] - 业余生活以上网(53.3%)和休息(45.0%)为主,上网比例提升6.0个百分点[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