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餐饮业
搜索文档
金融支持北京消费升级 12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央视新闻· 2025-11-19 16:32
政策核心目标 - 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北京市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力争到2030年实现目标 [1] 重点支持消费领域 - 加大商品消费信贷支持 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 合理确定贷款比例期限利率 减免以旧换新提前还款违约金 [2] -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创新金融产品 覆盖首次购车 以旧换新 二手车等场景 加大对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 [2] - 鼓励金融机构满足家电以旧换新 绿色智能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等领域消费金融需求 通过消费贷款 信用卡分期费率优惠为消费者减费让利 [2] - 将消费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纳入金融支持范畴 支持商圈升级改造 商业业态更新 流通体系建设 提供优惠贷款利率 [2]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2] - 明确将文旅体育消费 住宿餐饮业 家政及养老托育等居民服务消费领域作为金融支持重点方向 [2] 重点群体配套服务 - 支持就业增收群体 落实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 创业担保贷款贴息 强化对民营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金融服务 [3] - 优化银发群体消费服务模式 鼓励金融机构聚焦不同老龄群体需求 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如老年助餐支付便利试点 发行专属卡产品 [3] - 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消费服务水平 支持支付机构和银行扩大"外卡内绑"应用场景和主体范围 提升注册绑卡支付环节的友好便利性 [3] 多元融资支持体系 - 发挥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 鼓励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支持 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 续贷 信用贷 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4] - 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 支持文化 旅游 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 鼓励科创企业发债募集资金推动智慧养老 智能医疗等消费产品升级 [4] - 积极发展股权融资 支持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 "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发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 加大对种子期 初创期企业投资 [4]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18 19: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多元化金融手段支持北京市消费领域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18] - 方案设定了到2030年的总体目标,即提升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基本建成多元化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2][19]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合理确定贷款条件,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3][4][20] - 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商家促消费活动,提供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费率优惠,为消费者减费让利 [5][20] - 促进文旅体育消费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围绕"赛事+"、冰雪经济等场景丰富金融产品,探索"门票收益权质押"等融资模式 [6][20] - 丰富住宿餐饮业金融服务,支持打造京味儿特色老字号、文旅和美食品牌,建设特色消费街区 [7][21] - 支持家政、养老托育等居民服务消费,降低家政从业人员入行成本,创新养老托育领域机构的服务模式 [8][21] - 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10][23] 完善重点群体配套服务 -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落实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 [11][24] - 优化银发群体消费服务模式,鼓励商业银行发行银发群体专属卡产品,开展老年助餐支付便利试点 [12][24] - 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消费服务水平,扩大"外卡内绑"应用场景,推进无障碍支付服务街区建设 [13][24]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 发挥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鼓励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的资金转移定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 [14][25] - 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企业及消费金融公司发行债券 [15][26] - 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16][26] 加强政策协同与基础金融服务 - 强化货币政策激励引导,落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用好专项再贷款额度 [27] - 落实财政政策支持,实施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信贷成本 [27] - 完善保险体系服务保障,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 [28] - 持续深化支付环境建设,鼓励数字人民币在消费领域应用,优化移动支付体验 [29]
利好!北京,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1-18 18:15
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旨在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消费领域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 方案设定总体目标,力争到2030年使北京市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多元化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6] - 方案聚焦商品消费、文旅体育、住宿餐饮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优化服务模式以释放消费需求 [7][8][9][11] 总体目标 - 以不断提升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为目标,力争到2030年实现住宿餐饮、文旅体育、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6] - 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个人消费金融服务质效提升,推动金融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6] - 最终目标是基本建成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6] 商品消费信贷支持 - 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合理确定贷款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 [7] - 引导金融机构针对首次购买、以旧换新、二手车等不同购车场景优化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8] - 鼓励金融机构满足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居家装、电子产品等领域消费金融需求,通过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费率优惠等活动为消费者减费让利 [8] 服务消费金融支持 - 促进文旅体育消费提质升级,依托首都文化中心定位,围绕全民阅读、文艺演出、非遗传承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加大信贷投放 [8] - 丰富住宿餐饮业金融服务供给,支持打造京味儿特色老字号和文旅美食品牌,联合开展消费满减、折扣优惠等多样化活动 [9] - 支持发展家政及养老托育等居民服务消费,鼓励金融机构在家政从业人员住宿购车等方面提供特色金融服务,降低入行成本 [9] 消费基础设施与商贸流通 - 鼓励金融机构对接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项目,围绕商圈升级改造、商业业态更新等领域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10] - 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合理设置贷款期限,提供优惠贷款利率,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10]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10] 重点群体配套服务 -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持续落实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工作,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金融服务 [11] - 优化银发群体消费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为不同特征的老龄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开展老年助餐支付便利试点 [11] - 提升境外来华人员在京消费服务水平,支持扩大"外卡内绑"应用场景,推进无障碍支付服务街区建设 [11] 金融机构服务提升 - 发挥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鼓励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支持,创新优化信贷产品 [12] - 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13] - 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支持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服务消费领域投资 [13] 政策协同与保障 - 强化货币政策激励引导作用,落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 [14] - 落实财政政策支持引导作用,实施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降低信贷成本和融资成本 [14] - 完善保险体系服务保障作用,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15] 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行动方案,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19][20] - 方案设定发展目标,到2027年基本形成高效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功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1] - 方案提出具体量化目标,包括促成1000家合作平台、5000项技术开发合作项目,转化孵化3000家科技型企业、600家专精特新企业 [21] 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任务 - 促进科技成果转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改革,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实施办法 [22] -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建立企业出题的科研组织方式,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建立联合攻关模式,建设企业主导的合作平台 [24][25] -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清单台账式对接服务机制,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区协同拨投联动机制 [27] 科技成果转化要素保障 - 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扩大"朱雀人才"规模,加强专业化培训,将优秀技术经理人纳入市区人才支持政策体系 [28] -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长期资本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硬科技项目占比,支持银行开发成果转化贷等产品 [30] - 提升落地服务品质,建设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中心,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精准服务 [31]
10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0 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证券日报· 2025-11-11 00:24
核心观点 - 10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0,与9月及去年同期持平,显示中小企业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1]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活力稳步释放,国内需求逐步好转 [1] - 企业经营状况初现企稳迹象,释放积极信号 [2] 分项指数表现 - 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成本指数和投入指数较9月分别上升0.3点、0.1点、0.1点和0.2点 [1] -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资金指数与9月持平 [1] - 劳动力指数和效益指数较9月均下降0.1点 [1] 分行业指数表现 - 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较9月分别上升0.1点、0.3点、0.1点和0.4点 [1] - 交通运输业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是经济活力逐步增强的先导信号 [1][2] - 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业指数较9月分别下降0.1点、0.1点、0.3点和0.3点 [1] 分区域指数表现 - 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发展指数分别为89.8、81.6,较9月分别上升0.2点、0.3点 [1] -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指数分别为90.0、88.4,均与9月持平 [1] - 中部、东北地区指数改善,表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初见成效 [2]
老百姓抱怨无钱消费挣钱难,企业也说不挣钱,社会上的钱被谁赚走了?
搜狐财经· 2025-10-29 04:45
行业利润分化 - 高科技、医药、金融等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5%以上 [3] - 传统制造业、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5% [3] -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利润率降幅最为明显,超过65%的中小企业利润率较三年前下降,平均降幅达2.8个百分点 [3] - IT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等行业平均薪资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2.5倍以上 [4] 企业运营压力 - 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利润挤压,单个零件利润从0.3元降至0.1元,原材料、人工、租金、物流成本上涨但产品价格因竞争激烈不敢提高 [3] - 餐厅利润从去年的5%降至今年可能不足3% [1] - 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平均成本降低15%,效率提升25% [10] - 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率高出同行业2-3个百分点 [10] 平台经济影响 - 主要电商平台平均抽成率为5%至15% [5] - 外卖平台商家佣金率为18%至25% [5] - 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约为20%至30% [5] - 外卖员通过平台送餐,收入比不通过平台理论上低25%以上 [5]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移动,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10] - 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10] - 在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生存率和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0%以上 [10] - 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协作网络、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规模效应 [10]
上海前三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逆势而进靠什么?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2 11:25
宏观经济表现 - 前三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达40721.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并高于全国5.2%的增速水平 [2] - 三季度多数行业指标较上半年出现边际改善,带动经济逆势而进,包括工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业等 [2] 工业与新动能发展 - 前三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分别增长12.8%、11.3%、3.6% [4]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7.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44.1%,其中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值分别增长19.6%、10.9%和10.3% [4] -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0.6%和13.4% [5] - 风力发电机组、储能用锂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倍、27.9倍,截至9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0.6万件,同比增长12.7% [5] - 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5] - 工业投资增长20.3%,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0%)14.3个百分点,1-8月全市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1% [6] 服务业与金融业表现 -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8448.67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增长9.8% [7] - 截至9月末全市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4%和7.1%,前三季度上海证券营业部成交额增长95.2%,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10.1%,较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2亿元,同比增长15.5%,超过上半年的14.6% [7] - 规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7.7%,其中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2.8%,较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旺盛,大模型加速应用 [7] 消费市场与旅游业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02.77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逐季增长,一季度同比下降1.1%,上半年同比增长1.7% [10] - 三季度7-9月份社零分别增长7.8%、13%和9.2%,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社会消费近1100亿元 [11] - 限额以上单位中,体育和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7%、22.1%和28.2% [11] - 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速较上半年分别提升2.6和1.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分别增长9.1%和2.6% [11] - 前三季度旅游入境人数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增长19.7%,宾馆客房出租率达到63.7%,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11]
9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同比上升,企业效益有所好转
搜狐财经· 2025-10-13 10:17
总体指数表现 - 9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0,较上月下降0.1点,高于去年同期 [2] - 总指数处于不景气区间(低于100临界值),表明中小企业经济状况总体偏弱 [7] 分项指数变化 - 分项指数呈现“2升6降”格局,劳动力指数和效益指数分别上升0.1点和0.2点 [2] -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成本指数、资金指数和投入指数分别下降0.2、0.4、0.1、0.1、0.2和0.1点 [2] - 成本指数为111.7,高于100临界值,表明成本压力处于不景气区间 [7] 行业指数表现 - 分行业指数呈现“3升1平4降”格局,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4和0.1点 [3] - 社会服务业指数与上月持平,工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2、0.3、0.1和0.8点 [3] - 住宿餐饮业指数下降幅度最大(0.8点),交通运输业上升幅度最大(0.4点) [3] 区域指数表现 - 分区域指数呈现“1升1平2降”格局,西部地区发展指数为88.4,较上月上升0.1点 [4] - 中部地区发展指数为89.6,与上月持平,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指数分别为90.0和81.3,较上月分别下降0.2和0.1点 [4] - 东北地区指数最低(81.3),东部地区指数最高(90.0) [4] 运行特点分析 - 企业预期有所下调,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7.8,其中宏观形势感受指数102.5,行业形势感受指数93.0 [5] - 市场需求总体平稳,市场指数为81.1,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上升 [5] - 资金状况持续收紧,资金指数为100.3,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7个行业资金指数下降 [5] - 劳动力需求微降、供给增加,劳动力指数为105.8,其中需求指数97.3下降0.2点,供应指数114.2上升0.3点 [5] - 企业效益稍有好转,效益指数为74.0上升0.2点,在降本增效政策下8个行业中4个行业效益指数上升 [5] 指数编制说明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通过对八大行业3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编制 [7] - 指数取值范围0-200,100为景气临界值,100-200为景气区间(成本指数除外) [7] - 调查涵盖宏观经济感受、总体经营、市场、成本、资金、投入、效益、劳动力等八个分项 [8]
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下阶段走势如何
第一财经· 2025-09-30 10:53
宏观政策与整体经济态势 - 宏观政策有望加码推出和落实,以激活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使内需市场尽快转入持续活跃扩张轨道[1] - 9月份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下[1] -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1] 制造业供需状况 - 9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9%,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连续5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4] - 新订单指数为49.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4]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8%,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出口需求下降势头有所收窄[4] 制造业价格与采购活动 - 9月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53.2%,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8.2%,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5] - 采购量指数为51.6%,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2%,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4] 企业预期与行业表现 - 9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6] - 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6] 非制造业运行情况 - 9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9] - 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12个月稳定在55%以上,三季度均值为55.9%[9] 消费与市场活动 - 9月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环比升幅均超5个百分点,指数均在60%以上,显示居民线上购物活动较为活跃[9] - 在暑期之后的淡季因素影响下,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和景区服务相关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0]
生产平稳增长,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有信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30 08:01
经济运行态势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持续发力[2] - 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和9.3%,比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快2.9和4.1个百分点[2] - 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2] - 前8个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服务零售额增长5.1%[3] - 前8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1%,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28.0%、12.6%[3] - 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8%[3] 人工智能+行动 - 国务院印发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3] -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可自主感知和决策[3] - 今年一季度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营企业25.4万户,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全链条环节[4] - 政策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以降低成本[4] - 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4]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应用典型案例[4] 三北工程规划 - 新的《"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对1989年版进行全面编修,系统谋划工程第六到第八期建设方案[6] - 规划突破原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框架,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6] - 将工程分区优化为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个二级区,针对性提出治理思路和主要任务[6] - 规划部署实施光伏治沙、特色林果、优质牧草、林下经济、生态文旅等特色产业以提升工程自我造血能力[6]
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有信心(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9-30 04:03
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带动增长 [2] - 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和9.3%,比工业整体增速快2.9和4.1个百分点 [2] - 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设备、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2] - 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2] 需求侧表现 - 前8个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 [3] - 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1%,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3] - 前8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1%,信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4.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0% [3] - 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8% [3] 人工智能+行动 - 国务院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 [3] -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被定义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 [3] - 今年一季度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企25.4万户,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全链条环节 [4] - 政策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以降低成本 [4] 政策支持措施 - 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 [4] - 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4]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应用典型案例 [4] 三北工程规划 - 新的《"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对1989年版进行全面编修,系统谋划工程第三阶段建设方案 [6] - 规划突破原有防护林体系建设框架,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 [6] - 将工程分区优化为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个二级区,针对性提出治理思路和任务 [6] - 部署实施光伏治沙、特色林果、优质牧草、林下经济、生态文旅等特色产业以提升工程自我造血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