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电联:7月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39.9
智通财经· 2025-08-23 15:43
全国电力消费指数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达139.9,较2020年基期增长39.9%,年均增速6.9%,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月提升1.9个百分点 [1] 农林牧渔业电力消费 - 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88.8,较2020年基期增长88.8%,年均增速13.6%,同比增长20.2% [2] 制造业电力消费细分表现 - 制造业整体用电指数134.4,较2020年基期增长34.4%,年均增速6.1%,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月提升1.0个百分点 [2] - 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指数124.6,较2020年基期增长24.6%,年均增速4.5%,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月提升1.2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指数154.5,较2020年基期增长54.5%,年均增速9.1%,同比增长7.3%,增速较上月提升1.4个百分点 [2] - 消费品制造业用电指数128.6,较2020年基期增长28.6%,年均增速5.2%,同比增长1.6%,增速与上月持平 [2] 服务业电力消费细分表现 - 服务业整体用电指数166.1,较2020年基期增长66.1%,年均增速10.7%,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月提升1.7个百分点 [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指数150.7,较2020年基期增长50.7%,年均增速8.5%,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月大幅提升3.0个百分点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指数173.9,较2020年基期增长73.9%,年均增速11.7%,同比增长18.9%,受AI、大数据、5G等技术发展驱动保持快速增长 [3] - 住宿和餐饮业用电指数168.9,较2020年基期增长68.9%,年均增速11.1%,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 [3]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指数1039.1,较2020年基期大幅增长939.1%,年均增速达59.7%,同比增长43.6%,在电动汽车高速发展背景下持续保持爆发式增长 [3]
成都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公布 GDP达12108.2亿元 同比增长5.8%
四川日报· 2025-07-25 15:26
宏观经济表现 - 成都上半年GDP达12108.2亿元 同比增长5 8[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86 7亿元 增长2 7[1] - 第二产业增加值3267 4亿元 增长5 3[1] - 第三产业增加值8654 2亿元 增长6 0[1] - 税电指数105 1 生产指数105 9 销售指数104 2[1] 农业生产 - 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 3 茶叶增长5 3 蔬菜及食用菌增长3 0[1] - 生猪出栏199 3万头 猪肉产量15 8万吨[1] 工业经济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8[2] - 2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1 7 汽车制造业增长23 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 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 4[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 1[2]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2 2 智能手表增长119 2 锂离子电池增长45 8[2] -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 4 利润总额增长13 4[2] 服务业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 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 4[2] -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9 8 贷款余额增长10 4[2]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0[3] -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 3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 7 工业投资增长41 3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 8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 8[3] - 民间投资增长4 7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13 2[3]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 4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9 1[3] 消费品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2 3亿元 增长6 1[3] -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28 6亿元 增长6 0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3 7亿元 增长6 6[3] - 餐饮收入683 4亿元 增长4 8 商品零售4938 9亿元 增长6 2[3] - 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4 5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4 5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 4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 3 汽车类增长4 1 新能源汽车增长21 0[3]
上半年成都GDP同比增长5.8%
新华财经· 2025-07-24 13:35
宏观经济表现 - 成都市上半年GDP达12108 2亿元 同比增长5 8[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86 7亿元 增长2 7 第二产业增加值3267 4亿元 增长5 3 第三产业增加值8654 2亿元 增长6 0[1] 农业生产情况 - 园林水果 茶叶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分别增长6 3 5 3 3 0[1] - 生猪出栏199 3万头 猪肉产量15 8万吨[1] 工业经济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8 民营企业增速达10 4 高于国有控股企业的4 9[1]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汽车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41 7 23 6 17 3 14 4[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 1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表 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2 2 119 2 45 8[1]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 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均增长10 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 4[2] 投资与消费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0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 7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1 3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 4[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2 3亿元 增长6 1 餐饮收入683 4亿元 增长4 8 商品零售4938 9亿元 增长6 2[2] - 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867 6亿元 增长20 8 通讯器材类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64 5 34 5 20 4[2] - 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 1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1 0[2]
广东5月经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社零总额同比增超6%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19:20
广东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5月份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 [2] -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 增速较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 [2]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67.57亿元 同比增长3.7% 增速较1—4月提高0.7个百分点 [5] 工业生产 - 分行业看:制造业增长4.0% 采矿业下降1.7%(降幅收窄2.3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下降0.2%(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 [2] - 重点产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7.4% 电气机械制造业增7.8% 汽车制造业增5.9% 石油/煤炭加工业增6.8% 金属制品业增4.3% [3] - 高技术产品:民用无人机增66.7% 工业机器人增33.0% 新能源汽车增15.7% [3] - 5月单月产量:民用无人机增113.0% 平板显示器增102.3% 服务器增510.0% 工业控制计算机增33.5% 风力发电机组增84.9% 太阳能电池增82.4% [3] 消费市场 - 消费结构:城镇消费增4.0% 乡村消费增1.0% 商品零售增3.8% 餐饮收入增2.7% [5] - 升级类商品: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增52.5%(5月单月增81.2%)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47.1%(5月增48.3%) 家具类增67.7%(5月增96.5%) 通讯器材类增25.6%(5月增50.2%) [5] - 线上零售: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增23.5%(5月单月增36.3% 创2022年以来新高) [5] 服务业与运输 - 1—4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1.87万亿元 同比增7.8%(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4] - 细分领域: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10.0% 信息传输/软件业增9.1% 租赁/商务服务业增8.7% 三者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7.5个百分点 [4] - 运输数据:1—5月民航货运量增12.2% 铁路客运量增9.4%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1.2% [4]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9% [6] - 基础设施投资增4.5%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增15.3% 铁路运输增12.5% [6] - 工业投资占比37.2% 汽车制造业投资增18.4% 有色金属冶炼投资增11.3% [6] - 工业技改投资增5.1%(占工业投资35.9%) 其中制造业技改增4.3% [6] 价格指数 - 5月CPI同比下降0.4%(食品价格降0.8% 非食品降0.3%) 1—5月CPI累计降0.4% [7] - 5月PPI降1.8% IPI降3.1% 1—5月PPI累计降1.3% IPI累计降2.3% [7]
解码“一季报”积极信号 广州经济后半程动力可期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07:14
广州一季度经济表现 - 一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7532.51亿元,同比增长3 0%,增速较去年同期的2 1%提升0 9个百分点,呈现加速修复态势 [2][3] - 经济增速呈现U形复苏形态,去年一季度增速3 6%,上半年2 5%,前三季度2 0%,全年2 1%,今年一季度回升至3 0% [3] 汽车产业 - 一季度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 4%,但3月单月增速转正至11 5%,显示企稳回升势头 [3][4] - 小鹏汽车一季度累计交付新车94008台,同比增长331%,3月交付33205台创纪录 [4] - 广汽集团一季度产量411205辆同比增长2 09%,其中广本、广丰、埃安产量分别增长8 71%、3 37%、9 91% [4][5] - 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 7%,零部件制造业投资连续两年超30%增速,今年一季度达35 6% [5] - 广州工控通过投资孚能科技、并购江西环锂等举措布局新能源车零部件产业链 [5] 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0% [9] - 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 7%、9 7%、6 8% [9] - 互联网接入服务增长48 2%,数字内容服务增长28 8%,信息处理存储支持服务增长18 6% [9] 楼市表现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 8%,但消费端企稳:一手房网签面积218 56万㎡同比增长17 7%,二手房交易282 58万㎡同比增长27 6% [7][8] - 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2 1%,增速较2024年末提升1 6个百分点 [8] 枢纽经济与外贸 -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 3%,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2005 88万人次(国际航线387 99万+26 1%) [10] - 快递业务量35 3亿件(全国第二)同比增长16 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 0% [10] - 外贸进出口总值2943亿元同比增长17 3%,其中出口1917 19亿元大幅增长30 6% [11] 工业与基础设施投资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 6%,高于全国(5 8%)和全省(3 9%)水平 [11] - 工业投资增长20 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7 3%,医疗设备、航空航天设备投资分别增长32 4%、28 7% [11][12] - 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5个(同比+108个),其中53个项目计划投资超10亿元 [11]
中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人 六大主要行业收入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3:45
农民工总量及增长 - 2024年中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同比增长0.7% [1] - 本地农民工12102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增长0.1% [1] - 外出农民工17871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增长1.2% [1] 区域分布情况 - 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15363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 [1] - 中部地区7038万人,增加56万人 [1] - 西部地区6603万人,增加51万人 [1] - 东北地区880万人,增加8万人 [1] 农民工人口特征 - 平均年龄43.2岁,比上年提高0.1岁 [1] -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占16.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1] 就业结构 - 从事第三产业农民工占54.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1] - 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207万人 [2] 收入情况 - 农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比上年增加181元,增长3.8% [1] - 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743元,同比增长4.6% [2] - 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978元,增速超过4% [2] - 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362元,增速超过4% [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民工月均收入5635元,同比增长3.0% [2] - 住宿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141元,增长3.6% [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023元,增长1.5% [2] 居住条件 - 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4.7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7平方米 [2]
202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 2025-04-30 10:01
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 - 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973万人,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增长0.7%,其中本地农民工12102万人(增长0.1%),外出农民工17871万人(增长1.2%)[1] - 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占比38.3%(6840万人),省内流动占比61.7%(11031万人),东部地区跨省流动比例最低(13.4%),中部地区最高(51.8%)[2][7] - 从输出地看,东北地区农民工增速最快(2.0%),中部地区增量最大(108万人)[4][9] - 从输入地看,东部地区吸纳农民工最多(15363万人),其他地区(港澳台及国外)增速达27.1%[5][9] 农民工基本特征 - 女性农民工占比37.6%,本地农民工女性比例(44.2%)显著高于外出农民工(31.7%)[10] - 农民工平均年龄43.2岁,本地农民工(46.8岁)明显高于外出农民工(39.0岁),50岁以上群体占比达31.6%[11][13] - 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16.0%,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仍为主流(52.1%)[13] 农民工就业状况 -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54.6%(提升0.8个百分点),制造业(27.9%)和建筑业(14.3%)为第二产业主力[15][19] - 农民工月均收入4961元(增长3.8%),建筑业收入最高(5743元,增长4.6%),居民服务业增速最低(1.5%)[17][18] - 分区域收入梯度明显:东部地区5368元,东北地区4164元[17] 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 - 人均居住面积24.7平方米,50万人以下城市达27.9平方米,500万人以上城市仅20.4平方米[20] - 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94.5%(提升3.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率99.8%[21] - 业余生活以上网(53.3%)和休息(45.0%)为主,上网比例提升6.0个百分点[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