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

搜索文档
华米科技上涨20.24%,报29.88美元/股,总市值4.29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1 23:01
公司的使命是"科技连接健康",通过"芯端云"的战略,布局芯片、智能可穿戴终端及健康云服务,构筑全球 健康生态,做用户最信赖的伙伴。基于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华米科技为用户提供7x24 小时健康监测服务,并通过将智能可穿戴技术集成到全球物联网,为用户创造更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 8月11日,华米科技(ZEPP)盘中上涨20.24%,截至22:29,报29.88美元/股,成交960.98万美元,总市值 4.29亿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06月30日,华米科技收入总额9794.3万美元,同比增长21.52%;归母净利 润-2748.1万美元,同比减少7.32%。 资料显示,Zepp Health Corporation(更名前:华米公司)是一家基于云的健康服务提供商,拥有全球领先的 智能可穿戴技术。华米科技也是中国首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智能硬件创新公司,于2018年2月在美国纽 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码:ZEPP)。 ...
华米科技上涨2.6%,报24.932美元/股,总市值3.58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08 21:49
股价表现 - 8月8日开盘上涨2.6% 报24.932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44.45万美元 [1] - 总市值3.58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6月30日收入总额9794.3万美元 同比增长21.52% [1] - 归母净利润-2748.1万美元 同比减少7.32% [1] - 2025财年中报基本每股收益-0.11美元 [2] 公司背景 - 原名华米公司 现名Zepp Health Corporation [2] - 中国首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智能硬件创新公司 [2] - 2018年2月在纽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ZEPP [2] 业务模式 - 基于云的健康服务提供商 [2] - 采用"芯端云"战略布局芯片/智能可穿戴终端/健康云服务 [2] - 提供7x24小时健康监测服务 [2] - 通过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力集成智能可穿戴技术至物联网 [2]
2025年中国AI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31 08:02
AI眼镜行业概述 - AI眼镜被视作可能引发下一个"iPhone时刻"的划时代产品,其核心在于打破人与世界的界限,融合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1][2] - 行业定义AI眼镜为人工智能赋能的创新型可穿戴设备,集成音频、摄像等功能,按技术类型可分为AI音频眼镜、AI显示眼镜(AI+AR)、AI拍摄眼镜等五大类[3][5][7] - 全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Meta与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累计出货量突破200万台,预计2028年全球出货量将达两千万量级,中国将成为增长最快区域[9][44] 市场格局与厂商分析 - 主流厂商形成三大阵营:消费电子巨头(华为、小米)、垂直领域专业厂商(雷鸟创新、Rokid)、跨界创新品牌(李未可、星纪魅族)[14][15] - 典型厂商雷鸟创新具备全链路自研能力,产品矩阵覆盖X2/X3 Pro等一体式设备与Air系列分体式设备,2024年推出全球首个AI+AR开发者平台RayNeo Al Studio[16] - 李未可定位"科技潮牌",Rokid构建"硬件+软件+生态"平台,星纪魅族则聚焦AI手机与智能眼镜双赛道[17][19][21] 用户需求与消费行为 - 消费者认知渠道以社交媒体为主(占比66.9%),VR眼镜认知度达79.4%领先于AR/AI眼镜,华为、小米等大品牌占据超50%认知份额[23] - 购买意愿强烈,61%受访者已购或计划购买,AI功能眼镜接受度显著高于非AI产品,2000-3000元价位最受认可,中位数月收入9000-12000元群体为核心客群[25][27] - 功能需求主导决策(占比51.2%),用户关注音频播放、摄影摄像、AI交互等实用功能,同时重视轻量化设计与佩戴舒适性[32][39] 技术发展与产业趋势 - 硬件突破体现在三方面:算力密度提升50%支持本地化AI、光波导技术使视场角与亮度提升、传感器模组实现功耗降低30%[42] - 国产化替代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60%,2023年BOM成本较2019年下降65%,入门款价格下探至500-1000元区间[42][44] - 场景应用从单一功能向"AI+X"融合演进,覆盖商旅翻译、运动监测、AR导航等高频需求,老年市场与县域青年成为新增长点[44] 零售与生态建设 - 线上线下融合成主流,电商平台为主渠道但线下体验转化率高,社交电商与KOL种草驱动年轻客群冲动消费[28][36][45] - 生态构建呈现"硬件+软件+服务"闭环,厂商开放API接口(如谷歌、百度提供200+API),雷鸟等通过AI Studio激活开发者生态[42][44] - 隐私保护技术受重视,谷歌等厂商植入隐私计算模块,平衡个性化服务与数据安全[44]
端侧AI系列报告:智能手表行业持续成长,AI功能及运动需求打开空间
东方证券· 2025-07-29 2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对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存在预期差,其有望打开成长空间,主要驱动力来自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AI和运动手表出货量及渗透率提升有望成行业成长重要驱动因素,AI功能推动手表智能化及高端化,运动手表需求向好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华米科技、小米集团、传音控股等终端厂商和恒玄科技等SoC厂商 [6] - 部分投资者因行业创新节奏放缓认为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空间有限,但报告认为其有望靠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打开成长空间,有竞争力的公司或获超越行业增速,AI应用提升手表智能化和均价,户外运动场景需求挖掘及运动手表出货量提升也助于均价提升 [11] - 受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驱动,智能手表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成长,相关标的将深度受益,核心变量为智能手表季度出货量及其增速、运动手表出货量及其增速、智能手表均价 [12] - 智能手表季度出货量显著提速、出现爆款AI手表应用、运动手表出货量显著提升为股价上涨催化因素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智能手表行业持续增长,AI、运动等功能有望成为新驱动因素 1.1 下游需求复苏,智能手表出货量稳步增长 - 可穿戴腕带智能化程度提升,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产品份额达约80%,持续挤占基础手环份额 [16] - 2022年起可穿戴腕带市场进入低谷期,近期显著复苏,2025年Q1全球可穿戴腕带出货量达4660万台,同比增长13%,全球前五大厂商出货量均同比成长 [19] -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稳步成长,增速高于同期可穿戴腕带整体市场,未来在可穿戴腕带市场占比有望继续提升,预计2027年将达88% [23] 1.2 AI和运动功能有望驱动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 - 操作系统和运动功能是智能手表消费者关注重点,未来智能手表竞争或集中到生态系统实力和应用功能上 [28] - 2025年智能手表厂商纷纷将AI及健康/运动能力作为产品卖点,大部分新品重点搭载相关功能 [33] - AI手表和运动手表出货量及渗透率不断提升,有望成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重要驱动因素,预计2025年AI手表渗透率将从25Q1的2.3%提升到15%,2024Q1运动手表出货量占比为7%,同比+2pct,出货价值占比达19%,同比+4pct,且两者产品定位高端,有望驱动行业均价提升 [35][40] 2. AI功能加入,持续推动手表智能化及高端化 2.1 AI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相关应用在智能手表中逐步落地 - 智能手表搭载AI语音助手功能,如苹果Apple Watch采用ChatGPT应用程序,华为WATCH 5支持AI小艺语音助手,大幅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打开应用场景 [43] - AI大幅提升健康/运动功能体验,在健康监测上可精准监测指标、预警异常并生成改善方案,如谷歌研究院开发的AI系统能监测心脏骤停迹象;在运动场景下能化身教练,如vivo WATCH 5的AI运动教练功能可给出运动计划及饮食建议 [48] - 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AI能为安全赋能,在教育陪伴上定制专属计划、输出趣味互动教学,在安全守护上结合环境识别与行为分析及时预警 [49] 2.2 AI应用有望拉动高端智能手表需求,促进均价提升 - 搭载高级操作系统有望成智能手表行业趋势,预计2027年出货量达1亿部,2024 - 2027年复合增速达14%,2024年后其在智能手表产品中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52] - 手表智能化程度提高,有望推动智能手表整体迈向高端化,24Q2苹果、三星、佳明在全球搭载高端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市场份额位列前三,24Q3苹果、佳明出货量占比分别为16%和4%,但出货价值占比高达40%和12%,若AI手表持续渗透,行业整体有望持续高端化,推动规模成长 [56] 3. 运动手表需求向好,打开成长空间 3.1 运动手表功能差异化明显,解决运动人士痛点 - 运动手表功能高度适应户外等特殊场景,配备先进传感器和专用组件,有较强定位技术,如华为WATCH Ultimate搭载北斗双向卫星消息功能,苹果WATCH Ultra 2防水、防尘性能高 [58] - 运动手表在健康检测功能上更专业化,如小米手表S4 Sport支持专业乳酸阈值测试,苹果WATCH Ultra 2具有心率监测、经期跟踪等功能 [62] - 运动手表续航能力强,如佳明fenix 7旗舰版在太阳能充电情景下探险模式使用时间最长可达74天 [65] 3.2 运动手表市场有望持续成长,促进行业整体高端化 - 运动手表龙头佳明增长强劲,2024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创新高,毛利率保持在60%左右,反映运动手表市场势头好,未来有望保持较强成长趋势 [66] - 运动手表整体均价较高,佳明部分产品售价超10,000元,24Q1全球运动手表均价约514美元,远高于可穿戴腕带市场整体的约190美元,若其占比持续提升,智能手表整体均价有望上升,推动行业规模成长 [70] 4. 投资建议:智能手表终端及主控芯片厂商受益市场成长 4.1 华米科技:软硬件能力突出,打造专业运动功能 - 华米科技深度布局智能手表,已出货超2亿台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超4200万用户,2024年移动应用注册用户达3.768亿,月活跃用户达2090万,2024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00万台 [75] - 华米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Amazfit品牌有健康时尚等系列,Zepp品牌打造高端产品,近年来重点发力运动手表,如2024年发布的Amazfit T - Rex 3智能手表适应户外专业运动需求 [75] - 华米科技营收增速回暖,25Q1营收跌幅收窄至4%,预计25Q2营收同比大增23% - 35%,毛利率明显抬升 [77] - 华米科技在软硬件方面表现优异,产品搭载自研黄山系列芯片,自研操作系统Zepp OS突出健康及运动功能,在运动及健康方面推进技术创新,如房颤判断和血压监测技术,参考影石成长经历,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82][88][91] 4.2 小米集团:智能腕带业务增长强劲,持续推出手表新品 - 小米可穿戴腕带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5Q1出货量增长44%至870万台,超越苹果重回市场第一,智能手表是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布局重要一环 [95] - 2025年小米公布玄戒T1芯片并应用于手表产品Watch S4,还推出适配运动场景的功能,如Watch S4的蓝牙心率广播功能 [96] 4.3 传音控股:智能手表主打性价比,完善IoT生态 - 传音打造Oraimo品牌产品,包括智能手表等,完善IoT生态,顺应新兴市场客户需求,推出高性价比智能手表,如2023年为印度市场推出的Smartwatch 2ES产品,具备心率监测等功能,售价仅1699印度卢比(约141人民币) [102] 4.4 恒玄科技:深耕端侧智能化,手表/手环芯片增长强劲 - 2024年恒玄科技智能手表/手环芯片营收10.45亿元,同比增长116%,出货量超4000万颗,新一代芯片BES2800性能提升,已在客户旗舰手表项目中量产落地,如OPPO Watch X2搭载其BES2800BP芯片 [108]
安卓智能手表“祖师爷”归来,或将开启全新的时代
36氪· 2025-07-28 10:14
智能手表行业发展历程 - 2015年智能手表产业尚未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谷歌早期生态由手机厂商主导 产品设计简陋 被市场迅速抛弃[3] - 同期苹果Apple Watch以时尚定位形成鲜明对比 凸显早期安卓阵营产品力不足[3] - MOTO 360凭借圆形表盘设计引领行业风尚 曾引发"100%正圆表盘"技术竞赛[5] MOTO 360产品迭代与技术瓶颈 - 初代产品采用德州仪器OMAP3630单核1GHz处理器 二代升级为高通骁龙400平台 均非专用芯片导致功耗控制与系统适配问题[7] - 2019款由加拿大公司eBuyNow授权生产 仍受限于骁龙Wear3100方案 健康监测功能薄弱 市场反响平淡[9] - 2025年新款回归MOTO自主开发 搭载Wear OS系统 配备ECG心电图/体脂测量等高端传感器 定位旗舰智能手表[11][13] 高通新一代芯片技术突破 - 骁龙W5 Gen2采用台积电3nm/2nm制程 配备Cortex-A78大核与LPDDR5X内存 性能与能效显著提升[19][20] - 协处理器规格成为关键 前代22nm Cortex-M55方案未被厂商广泛采用 新一代需解决技术门槛问题[24] - 芯片升级将推动安卓智能手表续航突破一周 弥补传统短板[27] 市场竞争格局与产品策略 - MOTO需平衡轻智能手表(续航强价格低)与全智能手表(功能强定位高)的产品线冲突[14][17] - 三星Exynos W系列不对外开放 使高通骁龙W5 Gen2成为安卓阵营唯一高端选择[27] - 行业有望复制手机芯片"内卷"模式 推动技术透明化与消费体验升级[29]
接棒手机,智能可穿戴正在成为消费电子赛道新引擎
36氪· 2025-07-28 08:19
行业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为首次超越苹果成为全球腕戴设备市场份额第一,出货量达1000万台,市场份额21.9%,同比增长42.4% [1][25] - 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中国市场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4年全球规模将超4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 [3][19] - 腕戴设备占智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30%以上,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1.9亿台 [24] 市场格局 - 2025年Q1全球腕戴设备前五厂商:华为(21.9%)、小米(19%)、苹果(15.5%)、三星(7.5%)、佳明(4.7%),中国品牌增速显著 [25] - 中国市场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25%,智能手环增速接近70%,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量 [26][28] - 政策推动:2025年中国"国补"政策将智能手表/手环纳入补贴范围刺激消费 [28] 技术驱动因素 - 传感器技术进步使设备能实时监测心率/血氧/睡眠等多维健康数据,精度提升 [4][34] - 电池续航能力显著改善,支持全天候健康监测和户外运动场景 [5][35] - 微型化技术突破:如MOT6601传感器芯片仅芝麻大小,实现更小体积设备 [34] 产品形态演进 - 主要形态包括:腕戴设备(手表/手环)、眼戴设备(眼镜)、头戴设备(AR/VR)、服装类设备 [3] - 智能戒指崛起:Oura Ring占全球50%份额,估值超50亿美元,主打健康监测+时尚设计 [32] - 产品差异化:针对跑步/游泳/潜水等户外场景推出专业款设备 [35]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健康领域:从数据监测走向主动干预,如高血压筛查、慢性病管理等 [36] - AI深度融合:设备具备情绪识别、睡眠评分等决策辅助功能 [37] - 户外运动场景:GoPro运动相机、佳明专业运动手表等细分产品发展 [17][30]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60s-1990s):从实验室设备(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到消费化尝试(1975年计算器手表) [9] - 突破期(2000s):iPod设计理念影响、Fitbit健身追踪器问世、iPhone推动移动互联 [13][18] - 爆发期(2010s):市场规模从2011年2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520亿美元,CAGR达43% [19][22] 中国企业表现 - 华为/小米通过高性价比产品抢占市场,华为2025年Q1出货量同比增42.4% [25] - 高驰从OEM转型自有品牌,专注户外智能穿戴领域 [29] - 产业链优势:中国在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领域逐步突破 [34]
万元手表卖不动,Swatch甩锅给中国
36氪· 2025-07-23 21:15
核心观点 - 奢侈品市场低迷波及腕表行业,斯沃琪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11.2%至30.6亿瑞士法郎,营业利润暴跌66.7%至6800万瑞郎,净利润率仅0.6% [4] - 中国市场成为业绩下滑主因,大中华区批发业务下降超30%,零售业务降幅15%,在集团总销售额占比从33%降至24% [6][9] - 中国消费者需求从"身份象征"转向"价值投资",高端腕表保值属性减弱,欧米茄/宝玑/宝珀二级市场价格指数分别下跌2%/8%/14.3% [14][16] - 智能手表冲击大众市场,2025Q1全球腕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10.5%至4557万台,中国智能手表出货量增长25.3% [19][20] - 华为等厂商推出2万元以上高端智能手表,传统瑞士制表商在智能领域竞争力不足 [2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关键财务数据: - 净销售额30.59亿瑞郎(2024年同期34.45亿),同比下滑11.2% [4][5] - 营业利润率2.2%(2024年同期5.9%),净利润率0.6%(2024年4.3%) [4][5] - 权益资本116.81亿瑞郎,市值85.5亿瑞郎 [5] - 区域表现两极分化: - 北美/印度/土耳其/中东/澳大利亚实现两位数增长 [9] - 美国市场欧米茄/浪琴等品牌增长10%-30% [9] - 亚洲市场整体下滑7.2%,其中中国大陆(-18.7%)和香港(-13.3%)拖累明显 [8] 中国市场变化 - 消费逻辑转变: - 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下降2%至1.63万亿元,传统奢侈品跌幅超8% [14] - 黄金成为高净值人群投资首选,腕表金融属性弱化 [14][16] - 渠道结构调整: - 电子商务和零售商库存出现改善迹象 [10] - 历峰集团同期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降7% [12] 产品竞争格局 - 智能穿戴设备冲击: - 华为/小米分别以42.4%/42.6%增速领跑全球市场,合计占40.9%份额 [20] - 华为推出定价2.2-2.4万元的WATCH ULTIMATE DESIGN系列 [21] - 传统品牌应对策略: - Swatch推出欧米茄/宝珀联名款,主打"千元拥有奢侈品牌"概念 [22] - 计划利用AI技术实现手表个性化定制 [22] - 产品定位困境: - Swatch品牌500-2000元价位缺乏功能竞争力 [18] - 联名策略可能损害高端品牌形象 [2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智能手环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出货量、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稳步扩长,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共振推动行业爆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8 09:55
智能手环行业概述 - 智能手环是一种集成传统硬件技术、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及云服务与大数据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属于时尚消费电子产品 [1] - 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追踪、睡眠监测、饮食记录等健康数据同步与分析 [2] - 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3729万台,中国出货量1799万台;预计2025年全球/中国出货量将分别增长14.8%/21.2%至4280万台/2180万台 [1][4] 行业发展现状 - 健康管理意识增强推动行业增长,产品因佩戴便捷、功能实用及价格亲民快速普及 [1][4] - 技术持续创新优化性能与用户体验,市场稳步扩张 [1][4] - 未来趋势从基础运动追踪转向全方位健康管理平台,AI技术可能成为爆发点 [1][2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芯片(兆易创新等)、传感器(韦尔股份等)、显示屏、电池(宁德时代、欣旺达)供应商及OS/云服务商(英伟达、寒武纪提供算力支持) [6] - **中游**:小米、华为等制造商,富士康、比亚迪电子代工 [6] - **下游**:应用于健康管理、运动健身、生活辅助及消费娱乐场景 [6] 政策环境 - 中国《十四五数字健康规划》将智能手环纳入家庭医生签约设备清单 [8] - 2024年欧盟MDR新规提高准入门槛,促进行业技术升级 [8] - 2023-2025年多项政策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包括购新补贴(单件≤6000元)、养老场景应用及健康监测规范 [8] 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呈现"双寡头"格局,小米与华为合计占85%份额 [10] - 其他主要品牌包括荣耀、Keep、乐心医疗、Dido、OPPO等 [10] - 代表企业: - **乐心医疗**:专注医疗级健康监测设备,2024年智能穿戴业务营收0.18亿元(占总营收1.78%),布局远程心电监测服务 [13][14] - **华为**:技术引领者,推出支持HRV监测、心律失常提示的高端手环系列 [16][17] - **小米**:凭借性价比优势成为消费级市场龙头,2014年即推出首款手环产品 [18] 技术与发展方向 - 产品功能向医疗级延伸,如乐心医疗的智能心电衣实现长程心脏监测 [14] - AI算法深度整合,华为手环已具备情绪健康分析等高级功能 [16][17] - 国产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加速拓展东南亚、拉美市场 [20]
MetaRay-Ban/RokidGlasses/小米AI眼镜价格锚点在哪里?
华金证券· 2025-06-29 21: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同步大市(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增长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崛起,正将AI音频眼镜推向更广市场 在短期内AR眼镜用户画像模糊背景下,智能交互眼镜以替代耳机功能为切入口,以眼镜为载体,搭配AI提高体验与卖点,有望开辟音频新赛道 建议关注进入各产品供应链或有相关技术储备厂商[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Meta Ray - Ban/Rokid Glasses/小米AI眼镜价格锚点在哪里 Meta Ray - Ban - 雷朋Meta Wayfare由Meta联手RayBan雷朋共同设计,提供智能音频眼镜佩戴舒适性,搭载1200万像素摄像头,实现图像拍摄和视频录制,搭载Meta AI功能,有智能对话等功能 音频方面搭载2个定制开放式扬声器和5个定制麦克风,搭载高通骁龙AR1 Gen1平台和32G内存 New Wayfarer售价$230,Meta Ray - Ban售价$299,消费者多付近$70可叠加耳机、摄像头、AI等功能[4][9] - Ray - Ban保下限,其品牌通过“Never Hide”系列宣传和名人代言等彰显风格,线下店给予产品高曝光度[13] - Meta创上限,2024年12月17日Meta智能眼镜v11重大更新,“实时AI”功能可提供实时免手操作帮助,还支持实时转译和Shazam歌曲识别功能,部分功能仅对美加用户开放[14] Rokid Glasses - 是基于光波导成像技术的AR眼镜,由BOLON眼镜开发外观,采用一体式设计 搭载高通骁龙AR1芯片、2GB + 32GB存储组合,采用Micro LED +玻璃衍射光波导方案,有双目单绿色光机等配置 FOV为30°,支持5V/1A充电,入眼亮度为1000nit[15] - 可通过镜片显示AR操作界面和信息,可作导航显示 左上角配备1200w摄像头,右上角有指示灯 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可识别物体和内容[17] - 衍射光波导利用光的衍射和全内反射传输光线,系统由图像显示源、投影准直光学系统和平面波导元件组成 为满足眼睛移动需求需进行出瞳扩展,多层波导堆叠可扩展视场角 纳米压印光刻技术结合柔性聚合物模板工艺为生产SRG光波导提供更经济方案[19][24][26] 小米AI眼镜 - 定位“随身AI入口”,支持第三方app,整合小米“人车家全生态” 整机重40克,采用航空级钛合金转轴和经典D型镜框设计 采用双芯架构,高通骁龙AR1负责AI计算等,协处理器负责低功耗任务,典型续航8.6小时,单次充满45分钟[30][32] - 光学与传感方面采用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防抖,强光下成像稳定 电致变色镜片支持0.2秒切换透明/墨镜模式[32] - AI交互方面搭载小爱同学,支持实时视觉语音问答等功能 第一人称拍摄支持语音指令控制和超广角录制 售价标准版1999元,单色电致变色版2699元,彩色电致变色版2999元[32] - 变色镜片分光致变色和电致变色,电致变色在场景适配等方面有优势,是变色镜片发展方向,小米等厂商已推出或即将推出相关智能眼镜[35][40] 行情回顾 周涨跌幅排名 - 6月23日 - 6月27日,电子行业周涨幅4.61%,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计算机板块涨幅最大,石油石化板块跌幅最大[41] - 申万三级电子行业细分板块全线上涨,集成电路封测板块涨幅最大,品牌消费电子板块涨幅最小[42] 全球行情一览 - 6月23日 - 6月27日,费城半导体指数上升,从6月23日的5244.30点升至6月27日的5544.99点,从更长时间看处于2025年4月以来的反弹通道中[47] - 6月23日 - 6月27日,关注的全球半导体龙头股全线上涨,超威半导体涨幅最大,大立光涨幅最小[49] 行业高频数据跟踪 面板价格 - Monitor面板6月OC及LCM面板主流规格价格止涨,进入调整期[53] - Notebook面板市场供需稳定,6月低端HD TN主流TN LCM均价预计持平,IPS FHD&FHD + 产品价格有不同表现[53] - TV面板需求降温,短期供需趋向宽松,预计6月主流尺寸价格全面下跌[56] 存储器价格 - 6月23日 - 6月27日,DDR5 16G (2Gx8)4800/5600、DDR4 16Gb(1Gx16)3200、DDR4 8Gb (512Mx16)3200、DDR3 4Gb (512Mx8)1600/1866价格上涨,DDR4 16Gb(2Gx8)3200、DDR4 8Gb (1Gx8) 3200价格下跌[59]
“百镜大战”正燃 上下游携手共建产业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22:06
AI眼镜行业现状 - AI眼镜产业正处于爆发阶段,呈现产品迭代加速、技术融合加深、市场格局分化三大趋势 [1] - 行业掀起"百镜大战",从科技巨头到初创企业纷纷入局,包括小米、灵伴科技等 [1][2] - 手机厂商进入AI眼镜赛道具备供应链整合、软硬件开发、品牌影响力等优势 [2] 产品创新与功能 - 小米AI眼镜重量仅40g,集成第一人称相机、AI入口(百科问答/扫码支付)、开放式耳机功能 [1] - 灵伴科技Rokid Glasses实现全球首个可支付功能,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支付宝交易,全球订单量突破25万台 [2] - 行业注重场景化功能开发,如实时翻译、健康监测等,而非盲目堆砌功能 [3] 产业链支撑与技术突破 AI大模型领域 - 云天励飞推出国内首款量产AI眼镜,通过收购岍丞技术整合硬件能力,推动AI大模型在可穿戴设备应用 [3] 存储器领域 - 佰维存储ePOP系列进入Google/Meta/小米/Rokid等供应链,为Ray-Ban Meta提供ROM+RAM芯片,二季度高价值产品批量交付带动营收回升 [4] 光学显示领域 - Micro LED被视为行业"珠峰",三安光电产品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与终端厂商优化方案 [4] - 三安光电碳化硅衬底产品向AI/AR眼镜客户送样,优化光吸收率等参数 [5] 市场前景 - AI眼镜作为下一代超级终端,功能向多场景深化,产业链协作推动市场快速打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