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可穿戴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锐步杀入智能健身千亿赛道,中国业务仍有可能出售
新浪财经· 2025-10-24 10:32
近日,锐步(Reebok)宣布进入健康科技领域,推出首款智能戒指。官网显示,这款智能戒指标价249美元,"目前仅在美国有售,很快准备在更多国家发 售"。 锐步在售的智能戒指。图:锐步官网截图 根据合作规划,2026年,锐步将为F45教练配备制服,并推出以Nano训练鞋为核心、功能性运动服饰和生活潮流单品为辅的独家联名会员系列。 对此,锐步首席执行官Todd Krinsky表示,与F45 Training的这次合作,将两个植根于性能与社区的品牌联合在一起。他说:"通过为全球的教练和会员提供 装备,我们不仅借助 Nano 系列带来一流的产品创新,还将打造各种体验,以富有意义且充满活力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健身文化的力量。" 从产品功能来看,这款智能戒指可实时追踪用户睡眠状态、日常活动,并通过心率数据判断身体从压力中的恢复情况,最终综合生成 "整体评分"(One Score)。其主打让用户通过单一分数,快速掌握自身健康状态,无需逐一解读复杂数据。 根据Research Nester,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超过1502.8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超过8924.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9.5%。主卖智 ...
中国工程院发布“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 提出近300项热点
新华社· 2025-07-31 20:34
技术类别与分布 - 清单围绕三个类别提出近300项技术[1] - 信息工程科技领域技术创新包含163项技术 包括6G技术 多模态大模型 超级通用智能体等[1]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学科交叉融合包含122项技术 包括计算神经科学 智能可穿戴设备 AI辅助药物设计等[1] - 民生相关AI热点技术包含12项 包括大模型技术 具身智能 智能无人系统等[1] 研究背景与价值 - 清单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与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发布[1] - 研究时间跨度覆盖未来5至10年[1] - 汇集数十名院士和数百名专家的智慧成果[1] - 旨在为人工智能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供参考依据[1]
小米AI眼镜发售3天销量近5万,消费电子ETF(561600)交投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7-01 11:01
消费电子ETF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成分股涨跌互现 华天科技领涨7.92% 上海贝岭上涨4.79% 东山精密上涨2.59% 寒武纪领跌 [1] - 消费电子ETF(561600)最新报价0.81元 盘中换手率7.09% 成交额1163.59万元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02% 立讯精密权重最高达9.46% 中芯国际8.13% 京东方A7.02% [2][4]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动态 - 小米AI眼镜3天销量近5万台 创中国AI智能眼镜最快销售记录 [1] - 苹果首个AI眼镜预计2027Q2发布 年出货量预估300-500万部 [1] - 华金证券指出智能交互眼镜以替代耳机功能为切入点 结合AI技术有望开辟音频新赛道 [1]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构成 - 指数选取50只消费电子产业链上市公司 覆盖元器件生产至整机品牌设计环节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含立讯精密 中芯国际 京东方A 寒武纪等 寒武纪当日跌幅达5.90% [2][4] - 消费电子ETF提供场外联接基金 包括A类(015894) C类(015895) E类(024557) [4]
只有小米还在保持增长,智能手环已然近黄昏
搜狐财经· 2025-04-14 09:06
市场表现 - 2024年智能手环TOP5品牌中仅小米实现销量增长32.2%,华为、荣耀、KEEP、DiDo分别同比下滑9.7%、10.3%、8.6%、35.2% [1][2] - 小米以50.9%市场份额占据行业首位,华为、荣耀、KEEP、DiDo市场份额分别为33.8%、3.4%、2.7%、1.4% [2] - 智能手环市场自2020年第三季度达到高点后持续下滑,2021年起出货量被智能手表超越 [5] 产品局限性 - 智能手环受限于体积与成本,无法搭载心率监测、血氧检测、血压检测所需的PPG/ECG传感器及GNSS芯片 [7] - 白牌厂商涌入导致市场价格混乱,产品均价从百元级降至几十元,而主流厂商起售价维持在199元左右 [7] - 产品缺乏装饰属性,功能集中于基础运动数据记录和睡眠监测,无法满足健康监测等复杂需求 [4][7] 替代品竞争 - 轻智能手表具备更丰富传感器、更大屏幕和更长续航,价格定位数百元,形成对智能手环的降维打击 [10][12] - 轻智能手表兼具科技与时尚属性,填补智能手环装饰性缺失的短板,同时价格远低于全智能手表(数千元) [10][12] - 消费者倾向多花数百元选择轻智能手表,因其在功能、外观和体验上全面优于智能手环 [12] 市场转移 - 智能手环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场存在需求,因价格门槛低且能满足基础健康监测功能 [14] - 海外市场智能手表价格高昂,智能手环成为消费者体验运动追踪、心率监测等功能的经济选择 [14] - 国内市场的衰退促使行业向海外转移,类似历史上智能手机的出海路径 [14] 历史发展 - 2014年初代小米手环以79元价格实现年销量超千万只,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普及 [4] - 早期智能手环通过记录运动数据、防止漏接电话、移动支付等功能提供科技体验 [4] - 行业最初由Fitbit奠定运动数据记录基调,后经Google Glass等产品推动概念发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