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化

搜索文档
上半年四川外贸呈现三大变化:主体壮大 结构优化 “朋友圈”扩大
搜狐财经· 2025-07-21 07:57
外贸规模创新高 - 四川外贸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6.3% [1] - 成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9.4%,拉动四川外贸增长7.5个百分点 [1] 外贸主体与结构优化 - 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8.8%,其中民营企业增加9.4%,占比89.8%,实现进出口1837.2亿元 [1] - 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出口分别增长77.3%、119.1%、34.9% [4] - "新三样"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141.5亿元,同比增长102.2% [4] 产业集群与竞争力 - 成都高新综保区前5月进出口2180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四川外贸总额一半 [5]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4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5] - 集成电路进口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5.8%;电脑及零部件进口增长14.2% [6] 政策与市场拓展 - 成都出台《支持成都企业组团出国(境)拓市场政策》,发布2025"蓉品出海"政策机会清单 [2] - 成都企业组团赴沙特阿拉伯签下超50亿元订单,赴日本签约金额超10亿元 [3] - 物流供应链企业赴泰国、老挝推动18项合作项目,科技企业赴德国达成18项合作意向 [3] 外贸"朋友圈"扩大 - 与四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及地区达229个,增加5个;进出口规模超亿元的贸易伙伴增至112个 [7] - 成都国际航线增至81条,货运吞吐量57.2万吨,同比增长22.7% [8] - 龙泉驿水蜜桃出口迪拜采用航空运输,预计销量超100吨,有望拓展至柬埔寨、英国 [7]
河南微短剧产业火了,然后呢?
河南日报· 2025-07-08 07:37
微短剧产业爆发式增长 - 河南省微短剧制播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占全国约四成产能 [5] - 2024年全省备案微短剧超5000部,其中557部作品共1465次跻身全国短剧热力榜 [5] - 郑州打造"微短剧之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超千家微短剧企业、14家规模化拍摄基地、日均近百个剧组运转 [10] 产业集聚与资源吸附效应 - 郑州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建成近一年产出近500部微短剧,预约排期达10天后,日均接待8-9个剧组 [6] - 废弃厂房和闲置资源被盘活,如新郑市郭店镇拍摄基地日租金3000元仍供不应求 [9] - 全产业链配套完善,可实现"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 [10] 成本优势与人才储备 - 郑州场地租赁和人力成本较低,主角日薪2000-10000元,配角800-1500元,吸引"北漂"演员回流 [7] - 超70%从业者为30岁以下青年,核心工种月薪破万元 [10] - 高校深度参与产业链,如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构建"产业导师+真实项目+企业标准"培养体系 [14] 产业链升级与转型 - 企业从单一网文订阅转型全链条开发,如郑州天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产值破10亿元,平台用户超200万 [9]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工业化制作,计划建设古装影视基地打造"古装短剧黄金拍摄圈" [14] - 产业链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宣发及海外发行,形成闭环生态 [10] 政策支持与区域竞争 - 河南省政府提出"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郑州市出台剧本创作、取景拍摄、精品奖励等扶持政策 [11] - 登封市借助"少林功夫"品牌设立奖优机制,新乡市出台企业入驻和拍摄补贴措施 [11] - 面临北京、杭州、成都等地的资源争夺,亟需建设集约化总部基地巩固领先地位 [15] 内容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 精品化趋势显现,《又见鸾鸟起舞时》等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 [13] - 行业呼吁构建健康生态圈,通过科技赋能、文脉IP和高端人才提升长期价值 [15] - 微短剧带动周边经济,群演日薪150元,保洁月均增收4000元,激活餐饮、住宿等衍生需求 [9]
给中企“出海”墨西哥的三条建议
国际金融报· 2025-06-06 21:44
中国企业出海墨西哥趋势 - 墨西哥成为"北美门前制造业中枢",是中国企业布局全球的重要一站,可作为区域总部、技术融合与品牌落地的战略地点 [1] - 全球供应链重塑与地缘政治变化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向墨西哥投资,尤其关注制造业、汽车领域及金融服务细分市场 [2] - 墨西哥联邦政府推出"墨西哥计划",通过税收优惠、供应链优化等举措吸引外资,提升本地采购与人才供给质量 [3][6] 墨西哥的产业集群与门户优势 - 墨西哥制造业与汽车领域投资活跃,产业集群化趋势显著,配套资源(仓储、物流、员工住房)集中利于企业效率提升 [2] - 墨西哥具备技术与管理人才储备、1.29亿人口消费市场、100多个港口,地理位置可辐射南北美洲,是"近岸外包"理想目的地 [3] - 通过本地联盟可拓展周边国家市场,政府优化出口加工计划(IMMEX)减轻进口税务负担 [3] 合规与运营挑战 - 《美墨加协定》(USMCA)提供关税减免但要求严格合规,企业需调整生产与库存管理技术以适应原产地规则 [4] - 企业注册流程不清晰需专家规划,选址需匹配业务目标并确保公用设施与人才资源可得性 [4][5] - 墨西哥税务与海关执法严格,需配置专业团队实现长期合规以降低成本 [5] 未来投资热点 - 墨西哥不仅是北美中转站,其本土市场潜力显著,如中国电动车品牌已开始构建本地影响力 [6] - 政府优先发展产业集群,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制造业、供应链相关领域将获更多投资 [6]
郑州18条硬核措施助力中牟新区发展跑出“加速度”
郑州日报· 2025-06-06 08:55
规划与政策支持 - 中牟新区定位为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文化旅游创意融合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2] - 新区规划纳入郑州市规划体系,重点衔接轨道交通、枢纽体系、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等专项规划 [2] - 依法依规下放部分市级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权限,赋予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 [2] - 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新区开发建设,期限暂定3年 [8] 产业发展与布局 - 优先支持新区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 [4] - 规划建设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食品、新型储能、氢能、低空经济(无人机)等专业园区 [4] - 支持郑州机动车质量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4] - 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向新区项目倾斜,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5] 科技创新与人才 - 支持新区与中原科技城协同发展,引导科研成果在新区中试、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3] - 统筹市级创新专项资金向新区倾斜,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布局 [3] - 支持新区落实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政策,经备案后享受相应人才待遇 [8] - 选定市属高校作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院校与新区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 [8] 文旅与金融创新 - 支持新区开展文旅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优先布局重大文旅文创、酒店民宿、会议会展等项目 [5] - 鼓励开展景区经营权质押贷等多种贷款形式,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5] - 支持新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承办高能级展会、论坛等活动 [5] - 鼓励市级政府投资基金与新区合作参股设立子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在新区开设分支机构 [8] 基础设施与民生配套 - 加快G310改扩建、科学大道、金龙路、平安大道等重点骨干交通项目建设,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T1线实施 [6] - 支持新区内更多地铁线路、站点纳入郑州地铁四期规划 [6] - 加大市属三甲医院、幼儿园、中小学、高中、文化体育等优质社会事业项目向新区布局 [7] - 新区公交客运、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公共交通运营管理逐步纳入市级统一规划管理 [7] 区域协同与机制创新 - 支持新区与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等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与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结对共建 [8] - 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在新区全资或合资设立AAA级国有平台公司,采用"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 [8] - 开展干部交流,支持市直机关、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干部人才在新区挂职锻炼 [8]
广东县域经济进化论:“榕树效应”与“造极行动”重构产业生态丨粤来粤好百千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0:57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广东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57个县(市)2024年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1] -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5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关键年,重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 - 采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原则,通过产业集群化和产业链延伸激活发展动能[2] 产业集群发展 - 东莞长安镇生产全球1/8智能手机,培育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3] - 阳西县打造"1+3+X"特色产业集群,海水鱼苗年产量达40亿尾,带动超3万人增收,2024年GDP增长10%[4] - 博罗县2024年GDP达952.2亿元,有望成为广东首个千亿县,目标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6] - 四会市集聚109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产业集群产值519.5亿元,小鹏汽车2024年产值133.2亿元[7]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汕尾红海湾改造废弃厂房为咖啡馆,"五一"期间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7%,旅游收入增长17.8%[8] - 广东100个乡村旅游点2024年"五一"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9] - 茂名柏桥服务区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夜市摊主日收入近300元,形成交通+农商文旅融合典范[10] 经济发展成效 - 2024年广东57个县(市)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11] - 2025年一季度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1元,同比增长6.1%,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11]
鄂尔多斯两级工会12年持续包联帮扶,推动麻黄套村产业升级
环球网· 2025-05-20 07:54
产业升级与集体经济 - 麻黄套村集体经济从零增长至年收入145万元,成为"自治区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村" [1] - 人均纯收入从全旗倒数第一提升至3.45万元,获评"乡村振兴示范村" [1] - 两级工会累计投入700万元帮扶资金,争取各级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 [1] - 建成占地200亩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集仓储、冷链、物流、加工于一体 [3] - 2024年产业园区总产值达8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24万元 [4] 白萝卜产业链发展 - 2019年引进白萝卜种植技术,2024年每亩纯收入达1.2万元 [3] - 2023年签约酱菜厂和晾干厂项目,2024年建成日处理2400吨的清洗晾晒厂 [2] - 投资500万元的酱菜厂已完成厂房建设,等待设备调试 [2] - 采用"五统共赢"经营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种植大户达20户 [4] - 户均收入超50万元的常住户占比达20% [4] 土地流转与村民收入 - 土地流转费从2013年每亩280元增至2024年1500元 [5] - 村民通过土地承包可实现年纯收入10万元(以75亩为例) [5] - 村内现代化生活设施普及,包括自来水、天然气、电取暖等 [5] 组织与运营模式 - 实施"七化联动"工作法,包括组织牵动、产业驱动等七大措施 [1] - 通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机制压实帮扶责任 [1] - 成立白萝卜种植协会,由致富带头人担任会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