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重点产业链群能级持续提升
陕西日报· 2025-11-08 07:48
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 全省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群呈现现代能源稳盘托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领域新赛道活力涌现的良好态势 [1] - 今年前9月全省工业领域34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超1.7万亿元 [1] - 7条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9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两位数,18条产业链产值(营收)超过百亿元 [1] 产业链工作机制与能级提升 - 健全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形成链长统筹、链主带动、专班服务、省市协同的工作格局 [1] - 制定印发工业领域2025年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行动方案,提出34条重点产业链提升年度总体目标和工作措施 [2] - 逐链条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力促规模大的产业链多作贡献、成长性好的产业链发展壮大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2] - 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实施校企协同攻关百团计划 [2] - 实施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累计支持284个技术项目加快产业化落地 [2] 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2] - 支持链上大企业做精专业、做强主业,鼓励链上中小企业做大规摸、做优效益 [2] - 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在库规上工业企业4155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7.9% [2] - 产业链上市企业65户,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78.3% [2] 产业链服务与生态优化 - 以一链一所一校一企一行一专班为抓手,组织开展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系列对接会 [3] - 实施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着力提升高新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3] - 常态化召开政企恳谈会,拓展陕企通功能,畅通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渠道 [3]
陕西民间投资增速连续十七个月高于全国
陕西日报· 2025-07-03 07:01
民间投资增长 - 2025年1至5月陕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_2%,增速连续17个月高于全国[1] - 前5个月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3_1%,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活跃[1] - 纺织服装领域民间投资增速一度超过100%[1] 政策与营商环境 - 陕西通过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民间投资高位增长[1] -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实施提振民企发展信心[2] - 2023-2024年新增民营经营主体160多万户,占全省新增总量的98%[2] - 2025年1至5月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27_45万户,占新登记总量的97_8%[2] 产业格局与民企参与 - 陕西8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80%以上为民企,深度融入产业链群建设[2] - 东部沿海电子信息、纺织等企业加速落户陕西[2] - 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较2024年同期提高2_7个百分点至44_3%[1] 历史数据对比 - 2024年陕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_9%,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1] - 2025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20_9个百分点[1] - 2024年结束2022年12月以来连续负增长趋势[1]
锡林郭勒盟:拓展“七大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华财经· 2025-06-05 09:51
招商引资目标 - 2025年锡林郭勒盟计划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429亿元 同比增长10% [1] - 目标通过实施内蒙古"六个行动"及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实现 [1] 重点发展产业 - 将重点打造现代能源 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 [1] - 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 生态旅游 绿色农畜产品等 [1] 实施措施 - 建立"盟旗联动"招商机制 [1] - 计划开展200次精准招商对接 [1] - 推行全流程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1] - 提供"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落地 [1]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陕西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陕西日报· 2025-05-20 08:32
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 陕西省人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提出8项具体措施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助力打好"八场硬仗" [1] -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融入先进制造、现代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提供精准专业服务 [1] -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链主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 延展升级人才项目投资、人才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产品 [1] 制造业人才引育与服务 - 加强人力资源机构与3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对接 签订人才服务战略协议 建立人才服务基地 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博士后创新基地 [1] - 协助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主体完善人才供需匹配 提供人才寻访、员工培训、用工保障、薪酬管理等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 [1] - 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职称评审 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 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2] 招聘用工与培训体系建设 - 加快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设 组建招聘用工联合体 常态化开展制造业等领域就业失业监测 破解季节性、结构性缺工难题 [2] -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高校、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合作建立培训基地 开展模拟实训、人才测评、职业规划等专业服务 [2] - 指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 为制造业等领域提供精准人力资源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