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可降解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海正生材的聚乳酸“伪风口”现形:业绩骤降97%,中石化开始撤退
市值风云· 2025-07-30 18:09
公司概况 - 海正生材是国内首家实现聚乳酸商业化生产的企业,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2022年8月科创板上市[3] - 公司控股股东为浙江海正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台州市国资,与A股海正药业为兄弟公司[7][9] - 第二大股东中石化资本2021年以11.6亿估值入股,2025年持续减持,反映对公司业绩的担忧[12] 财务表现 - 2022年上市当年归母净利润0.47亿为历史最好水平,随后逐年下滑:2023年同比降7.41%,2024年降18.47%,2025Q1暴跌97.45%[4][6] - 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2022年6.05亿(+3.49%),2023年7.53亿(+24.43%),2024年8.45亿(+12.2%)[6]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4年12.71%(较2023年降0.33pct),2025Q1进一步降至8.2%[23] 技术突破 - 公司突破"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两步法工艺,2019年实现原材料可控,不再依赖进口丙交酯[17] - 原材料结构显著变化:2019年丙交酯采购占比65.77%,2021年已完全转为乳酸采购(占比82.92%)[19] 产能与市场 - 产能从2021年3.45万吨提升至2024年5.01万吨,国内市占率多年保持第一[19] - 2024年聚乳酸进口量4.96万吨(+51.06%),出口1.84万吨(+78.39%),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37%和9.79%[21] - IPO募投的15万吨项目两度延期:一期从2025年3月延至12月,二期从2026年9月延至2028年12月[26][27] 行业分析 行业优势 - 聚乳酸占生物基材料37.1%份额,预计将提升至42.3%,在可降解性、机械性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28][30] - 公司开发多款专用牌号产品,2024年3D打印用聚乳酸销量增长185.67%,占总销量约20%[34] 行业挑战 - 需求端:政策驱动为主,价格高于传统塑料,限塑令执行不力导致需求不及预期[38] - 供给端:2024年中国产能约30万吨,2025年规划产能超100万吨,远超全球26万吨的消费量[46]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Nature Works、丰原生物等,上游企业如金丹科技、联泓新科也在向下游延伸[41][43]
投资10.5亿!年产3万吨己内酯及聚己内酯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5-14 23:50
玮博杰生物材料项目 - 项目投资总额10.5亿元,在绍兴市滨海新城新增用地112亩,建设包括办公楼、实验室、厂房等配套设施 [1] - 采用自主研发连续流技术生产己内酯及聚己内酯,突破传统反应釜工艺,解决量产难题 [1] - 项目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完成全部建筑工程及1万吨生产线,第二阶段增加2万吨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3万吨己内酯单体及系列牌号聚己内酯产品产能 [1] - 项目预计2026年7月投产,建设周期为2024-2026年 [2] 己内酯及聚己内酯应用 - ε-己内酯是合成聚酯和聚醚类聚合物的重要单体,通过开环聚合生成生物可降解的聚己内酯(PCL) [1] - PCL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人工骨、血管支架等医疗领域 [1] - 在工业领域应用于弹性体、合成革、粘胶剂、涂料和渔网等 [1] - PCL制成的复合固体电解质膜使全固态锂电池具有高锂离子电导率、优异充放电循环性能和高安全性,是新一代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材料 [1] 生物基材料行业动态 - 2025年5月25-27日将在上海举办生物基产业相关会议,包含生物基产业宏观论坛、关键化学品与材料创新技术论坛等 [21][22][23] - 会议将探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十五五"石化产业发展趋势等议题 [26] - 同期举办第十届生物基展览,展示1000+创新产品,并组织终端品牌需求对接会和技术合作交流专场 [23] 生物基材料应用论坛 - 汽车专场将探讨软木皮革用于汽车内饰、新型生物基聚碳酸酯应用等话题 [43] - 包装专场聚焦绿色包装创新、欧盟包装法规影响分析等内容 [47][48] - 纤维与面料专场涉及非粮生物基化学纤维、聚乳酸纤维技术等议题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