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服务
搜索文档
502个中产家庭晒账单:不想卷的人变多了
虎嗅APP· 2025-11-03 22:42
中产家庭教育消费趋势变化 - 宏观数据显示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持续降低,上海成为消费降级最猛的城市[8][10] - 教育支出预期增长率从去年的7.2%降至5.7%,但仍在各消费类别中高居首位[11] - 91%受访者在教育上支出未变,43%增加教育支出,比去年减少10%[11] 调研样本画像 - 调研回收502份有效问卷,其中490份来自家长,12份来自学生[15] - 受访者中上海和北京家庭占40%,大湾区含港澳占13.3%,江浙占18%[21] - 家庭年收入50万以上占58.6%,100万以上接近四分之一,200万以上占8.6%[22] - 孩子就读体制外学校比例超过一半,其中双语学校37.8%,外籍学校5.3%,海外学校10.8%[25][27] 教育消费降级现状 - 68.1%家庭未减少总支出,31.9%家庭减少总支出,较去年55.1%的降级比例有所下降[30] - 教育开支是消费降级最不明显板块,仅25.6%家庭减少教育开支[32] - 消费降级最明显领域为大件商品(60.6%)和旅游度假(59.4%)[31][32] 教育开支金额分布 - 教育开支超50万家庭占7%,较去年9.5%下降;超30万占19%;超20万占45%,远高于去年35.2%[36] - 学费占比48.3%是最大开支,校外补习兴趣班占比45.8%[40][41] - 高收入家庭教育投入降低,年入100-200万家庭支出从36万降至21.5万,200万以上家庭从60万降至48万[46] 留学意向变化 - 57.3%家庭选择本科出国,高中出国占7.8%,25.3%不确定出国时间[50][51] - 美国仍是首选(45.3%),其次英国(29.1%),中国香港(27.9%)和新加坡(20.2%)热度上升[52] - 不确定留学目的地家庭接近三分之一,比之前大幅增加[54] - 美国留学意愿从去年46%降至近期30.29%,24%转投其他国家,14%放弃留学计划[59][60] 暑期教育消费特点 - 年收入20万以下家庭暑期开支6000元,比去年降低;20-50万家庭增至2.1万;50-100万家庭3.4万[68] - 100-200万家庭暑期花费从7.6万降至4万,200万以上家庭达8.8万[68][69] - 体制内家庭暑期安排以亲子游、兴趣班和学科补习为主,体制外家庭更均衡包含学科补习、亲子游和夏校[72] 值得与不值得消费项目 - 家长认为最值得支出包括学费、体育类活动、投资自己、看世界和追求热爱的兴趣[80] - 42%家长认为没有不值得消费,不值得消费主要集中在焦虑驱动的学科培训和兴趣班[86][87] - 夏令营夏校和升学顾问被部分家长列为不值得项目,认为性价比低或不适合每个孩子[91][92]
新东方携手澳大利亚沃隆港大学,合作预科项目剪彩仪式在京举行
环球网· 2025-10-30 22:31
孙涛在致辞中回顾了双方自签约以来的筹备历程,称此次在澳洲留学服务领域的创新突破,可以让中国 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预科项目完成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双重提升,有效缓解远渡重洋的适应难 题,大幅降低留学成本;并期待该项目不断为更多学生提供更便捷、更高质量、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升学 通道。 双方代表现场剪彩 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已经入读该预科的学生到场见证了剪彩仪式和中澳优质教育资源连接的重要时 刻,他们也将成为这条创新留学通道的首批受益者。 名校直通车,见证中澳教育合作新篇章 剪彩仪式在新东方总部大厦举办,沃隆港大学校长逯高清教授亲临现场,与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孙涛, 携手沃隆港大学学院总经理菲力克斯·兰策利(Felix Lanceley)、副总经理兼全球项目总监希瑟·托马斯 (Heather Thomas),新东方前途出国助理副总裁兼澳新业务总监王怡,新东方前途出国助理副总裁兼 学术部总监朱宏希共同出席活动,并完成剪彩仪式。 来源:环球网 10月30日,沃隆港大学校长逯高清(G.Q Max Lu AO)教授一行莅临新东方前途出国总部,出席中国首 家官方授权的沃隆港大学学院(UOW College Australia) ...
一人公司,就是个伪命题。
36氪· 2025-10-12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对比洛杉矶与中国的商业模式,提出核心观点: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一人公司”,而美国则因高客单价和高人力成本的双高逻辑使得“一人公司”模式可行 [2][3][11] - 在中国市场,个人若想实现年收入100万人民币的目标,必须从“一人公司”模式跨越至“超级个体”模式,即通过雇佣助理团队来撬动杠杆,否则将面临发展瓶颈或激烈竞争 [11][14][15][20] 美国一人公司业态分析 - 洛杉矶的“一人公司”覆盖多个细分服务行业,包括月嫂(年收入12万美元,合84万人民币)、留学生问题解决专家、海参捕捞销售、商业访谈与资源整合、办公室租赁服务、二手车租赁、婚恋介绍以及婚纱体验店等 [4] - 这些公司不雇佣员工的核心原因在于当地高税收(年收入20万美元需缴纳40%的税)和高人力成本,使得个人月流水在2万至3万美元时,雇佣员工会导致其净收入降至普通工薪水平 [5] 美国一人公司的可行性基础 - “双高逻辑”是美国一人公司可行的关键:高客单价(例如专家咨询费可达1000美元/小时)和高人力成本共同作用,使得个人通过专业服务与客户转介绍即可形成闭环商业模式 [7][8] - 美元计价体系天然支撑高劳动力单价,个人作为专家在细分刚需场景下能获得高收入,无需依赖规模化雇佣 [8] 中国一人公司的模式困境 - 人民币计价体系导致客单价较低(例如心理咨询费仅1000人民币,约为美国的1/3.5),个人依靠时间变现的模式很快会遇到收入瓶颈 [10] - 中国的一人公司需要同时承担获客(如运营小红书)、销售(经营朋友圈)、产品交付等多重角色,个人精力被过度分散,难以突破年收入100万人民币的天花板 [10][14][15] 对中国超级个体的发展建议 - 建议将全部客户导入私域流量池,构建稳定的私域流量基础 [16] - 尽早建立助理团队(包括在线兼职或大学生),通过雇佣管理实现人才杠杆,分担运营压力 [17] - 强化IP意识而非博主意识,即具备产品思维、销售思维和流量思维的三位一体能力,以降低对商单和经济周期的依赖 [18][19][20]
启德教育发布《2025中国香港求学报告》:各校内地招生要求差异明显,硕士录取以“八大”为主
环球网· 2025-09-18 19:03
香港高等教育概况 - 香港拥有16所经教育部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8所老牌公立大学和8所私立高校[3] - 香港是全球唯一聚集5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在2026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9所高校上榜,其中3所跻身全球前50,5所位列前100,6所位于前300[3] - 自2020年以来,香港专上教育机构中的非本地学生注册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5%,到2024/25学年非本地学生人数达到92,000人[3] 学生构成与学费水平 - 在92,000名非本地学生中,授课型硕士课程学生占比最高,达到49,100人(53.4%),学士学位课程有23,300人(25.3%),研究院研究课程为16,600人(18.0%)[3] - 本科阶段每年学费约人民币20万至25万元,硕士学费因专业差异较大:热门商科专业如金融、会计等每年学费高达人民币35万至40万元,普通商科专业约18万至25万元,理工类专业约15万至20万元,文科和社会科学类专业最为经济,通常在人民币10万至18万元之间[5] 本科招生政策与录取标准 - 自2024/25学年起,香港公立八大院校的学士学位非本地学生限额从20%提升至40%,实际扩招人数约3000人[7] - 2024/25学年香港八大学士学位课程共有12,386名注册在读的内地学生,香港理工大学内地学士生人数最多为3,235人,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有2,930名和1,864名[7] - 香港高校内地招收高考生呈现显著梯队差异:港中大和城大需超特控线100-150分,港大和港科大需超150分以上,理大主要录取超100-150分考生,浸大、岭大、教大主要面向超50-80分学生群体[8] - 在香港本科国际课程体系学生录取中,A-Level课程体系占比达68%,港大、中大、科大要求分数在4A-3A*A之间,理大、城大要求3B-3A,浸大、岭大、教大建议3C-3B[8] 硕士录取格局与申请要求 - 在近8000枚香港院校授课型硕士录取中,香港"八大"录取占比为93.68%,港前五院校录取占比为66.01%,港前三院校录取占比为28.19%[10] - 按专业大类划分,理工科录取占比最高(35.33%),其次是人文社科(32.32%),商科与经济学(30.25%)[10] - 获得港大、中大和科大授课型硕士录取的学生通常本科均分多在85分以上,雅思7.0以上,且多数具备相关工作、科研、竞赛或高质量实习等实践经历[12] - 获得城大和理大录取者均分集中在80–89分,雅思6.5以上,拥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科研或竞赛背景[12] 就业趋势与区域发展 - 超过半数的高级与人力资源受访者表示将从内地招聘人才,65%的受访者指出其所在机构已在香港以外的大湾区城市设有业务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展业务[14] - 数字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熟练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2025年最常提及的基本技能之一,超过一半的香港受访者表示其所在机构在过去12个月内已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14] - 非本地毕业生的就业比例从2023年的48.7%上升至2024年的50.8%,74.1%的非本地毕业生选择在香港就业,而在内地就业的比例从2023年的4.5%上升至10.0%[14]
留学澳大利亚 关注这些信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1 08:59
留学市场趋势 - 澳大利亚成为中国学生重要留学目的地 高等教育阶段为主要入读阶段[1] - 中国学生本科申请热门专业包括泛商务类 计算机 泛理科类 传播学与媒体研究[1] 本科升学路径 - 澳大利亚本科升学路径多样化 包括预科+本科 国际大一+本科 高考直录 职业技术课程+本科等方式[1] - 除墨尔本大学外 所有澳大利亚大学认可中国高考成绩或高中平时成绩[1] - 应届高考生可凭高考成绩/高中平时成绩及雅思/托福成绩直接申请澳大利亚大学大一[1] 研究生教育特点 - 1至2年制授课型硕士受国际学生欢迎[1] - 本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所有澳大利亚大学硕士课程[1] - 大专生可通过专升硕途径入读多所院校硕士课程 专业涵盖商科 IT 传媒 设计等 学制1.5至2.5年[1] 教育体系优势 - 澳大利亚提供多元化升学路径选择 专业分布和学习层级具有较强灵活性[2] - 学生可根据成绩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合的留学机会[2]
促进来华留学校企合作,“留学北京”在服贸会发布两项重要成果
新京报· 2025-09-10 22:50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北京市教委重点在全链条服务提升、数字化转型、标准信用建设和产教融合四大方向持续优化留学产业生态 [1] - 北京市通过政策保障和资源统筹建立健全来华留学全链条服务体系 培育市级招生宣传、特色项目、国情教育和就业服务平台 [1] - 双向留学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国际合作形成高校主导、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的产业生态圈 [3] 平台建设与服务创新 - 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推动"来华留学校企合作平台" 整合高校国际人才资源和企业需求 [2]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布"来华留学全流程服务" 依托全球网络为国际学生提供招录到就业一站式支持 [2] - "留学北京"服务体系涵盖了解北京、学在北京、融入北京、留在北京全环节 [3] 国际合作与项目落地 - 澳国立教育集团与保信集团签署战略协议推进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与人才联合培养 [2] -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留学北京"服务新加坡项目达成合作 拓展东南亚来华留学通道 [2] - 服贸会教育专题打造"双向留学"全球教育资源超市 主宾国澳大利亚携17所高校与机构参展 [3] 生态建设与产业协同 - 论坛围绕打破制度壁垒、学历学分互认、政府高校企业联动对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展开讨论 [2] - 双向留学产业生态圈涵盖语言培训、背景提升、学历认证、实习就业、法律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等领域 [3] - 校企合作平台支持优秀留学生在京实习就业 同时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2]
2025服贸会 | “来华留学校企合作平台”发布 留学服务从“单向输出”走向“双向循环”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23
留学市场双向流动趋势 - 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形成双向互动格局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和全流程服务推动全球留学服务体系升级[1] - 澳大利亚2024年新发中国学生签证同比增长6% 达2019年水平的146% 马来西亚同期增长25% 达2019年水平的277%[2] - 中国留学生持续成为澳大利亚重要群体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2023年以来中国留学生数量保持增长[2] 留学需求驱动因素 - 出国留学核心动机包括学历刚需 多元化发展 职业教育和就业能力提升[1][2] - 来华留学主要动机涵盖学历提升 文化体验和职业发展需求[1] - 澳大利亚大学排名上升和留学成本上涨缓和成为赴澳留学增长关键因素[2] 职业教育与技能导向转变 - 赴澳中国留学生从单纯追求学历转向注重技能学习和就业能力锻炼[3] - 中澳两国加速推进学生和居民互通培训进程 得益于中国公司出海和职业教育体系完善[3] - 新东方推出来华留学全流程服务 提供从招录到就业的一站式支持[1] 国际合作与战略意义 - 留学双向流动促进跨文化交流理解 加强循环经济等领域合作[1][3] - 教育成为中澳重要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组成部分[3] - 留学事业肩负新使命 既要拓宽学术视野 更要成为全球青年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3] 市场发展建议方向 - 应重点宣传中国高校优势专业 研发多元化培养模式[4] - 需完善校内国际学生支持与校外配套工作体系[4] - 推动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形成协调共进的发展模式[4]
来华留学校企合作平台”发布,留学服务从“单向输出”走向“双向循环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20
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双向互动趋势 - 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形成双向互动新格局 双向留学产业合作论坛发布重要成果[1] - 来华留学校企合作平台由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推动 整合高校国际人才资源和企业需求 支持留学生在京实习就业 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3]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推出来华留学全流程服务 依托全球网络布局为国际学生提供从招录到就业一站式支持[3] 留学市场数据与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澳大利亚新发中国学生签证同比增长6% 达到2019年水平的146%[5] - 2024年马来西亚新发中国学生签证同比增长25% 达到2019年水平的277%[5] - 赴澳留学增长主因包括澳大利亚大学排名上升 留学成本上涨幅度较为缓和[5] -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2023年以来中国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5] 留学需求结构性变化 - 赴澳中国留学生不再单一看重学历学位 转向注重技能学习和就业能力提升[6] - 中澳两国学生居民互通培训进程加速 受中国公司出海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推动[6] - 留学事业需为中国学生拓宽学术视野 同时成为世界各国青年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8] 行业发展方向与建议 - 未来出国留学市场预期聚焦学历刚需 多元化 职业教育和就业[5] - 来华留学生主要动机包括学历提升 文化体验和职业发展[1] - 应宣传中国高校优势专业 研发多元化培养模式 完善校内国际学生支持与校外配套工作[8] - 双向学生流动有助于增进跨文化交流理解 促进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1][6]
2025服贸会|“来华留学校企合作平台”发布,留学服务从“单向输出”走向“双向循环”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18
核心观点 - 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形成双向互动新格局 推动全球留学服务体系升级 [1] - 留学市场呈现学历刚需 多元化 职业教育和就业导向的发展趋势 [5][6] - 双向留学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 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才建设 [1][6][8] 市场数据与趋势 - 2024年澳大利亚新发中国学生签证同比增长6% 达2019年水平的146% [5] - 2024年马来西亚新发中国学生签证同比增长25% 达2019年水平的277% [5] - 澳大利亚联邦大学2023年以来中国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5] 驱动因素分析 - 澳大利亚大学排名上升与留学成本上涨幅度缓和推动赴澳留学增长 [5] - 中国学生留学需求从单一学历追求转向技能学习与就业能力锻炼 [6] - 中国企业出海与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加速中澳两国培训互通进程 [6] 平台建设与服务创新 - 来华留学校企合作平台整合高校国际人才资源与企业需求 支持留学生在京实习就业 [3] - 新东方推出来华留学全流程服务 提供从招录到就业的一站式支持 [3]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双向留学增进跨文化交流理解 强化循环经济等领域合作 [6] - 留学事业需成为世界各国青年了解中国与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8] - 应宣传中国高校优势专业 研发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双向互动 [8]
2025服贸会|老外都想打卡的服贸会有啥亮点!
新华社· 2025-09-10 15:56
展会基本信息 - 2025中国国际贸易服务交易会将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首钢园举办 [1][8] 教育服务展区 - 设立双向留学展区 提供留学北京和出国咨询一站式教育服务 [3] - 为全球游客提供签证支付交通科技全链条便利化服务 [3] 科技体验展区 - AIGC黑科技体验区支持一语成歌和一图换装互动功能 [5] - 可生成专属数字文创产品 [5] 文化旅游展区 - MR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佩戴设备亲临殷商文物场景 [6] - 配备AI数字人导览和中轴线打卡功能 [6] - 户外展区设置特色拍照场景 [6] 展会内容覆盖 - 涵盖科技文化旅游留学等多元领域内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