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

搜索文档
跨越山海,三个中非合作故事暖人心(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中非经贸合作案例 创业签证促进贸易 -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2024年推出"创业签证"制度,允许优秀外籍毕业生无需两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并提供创业指导[2] - 贝宁青年乔力通过该签证创办贸易公司,将湖南农机、五金产品销往非洲,当前意向订单金额约30万美元[2] - 乔力利用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100%税目零关税政策,计划双向引进贝宁腰果、棉花与中国农机[3]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 劲仔食品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肯尼亚建设鳀鱼初加工基地,引入中国设备与技术,2021年成为肯尼亚渔业部国家培训基地[4] - 企业每年进口数万吨肯尼亚鳀鱼干,2023年起实现稳定批量供应,2024年4月单批到货50吨[4][5] - 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合作模式从贸易转向产业链共建[5] 农业技术输出成效 - 中国援非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达当地品种3倍[6] - 专家团队累计举办数百场培训,直接培训2000余人次,技术辐射数万农民,推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9万公顷[7] - 当地农户扎那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实现每公顷7吨产量,收入增长并新建住房[7] 行业趋势 政策支持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零关税,并为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化措施[3] 产业升级 - 中非农业合作从贸易向产业链技术合作深化,如农机适配改良、加工基地本土化建设等[3][4][6]
两通电话,1200亩小麦一站式收储(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农业机械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中江县玉兴镇种粮大户曾金鑫流转1200亩土地种植小麦,采用机械化收割,每亩成本40多元,效率显著提升[4] - 收割机每天可收割40-50亩,同时实现秸秆粉碎还田,提升土壤肥力[4] - 县农业农村局建立种粮大户微信群,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响应收割需求[4] 粮食收储与销售体系 - 玉兴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小麦收储,直接对接面粉厂和国家粮食储备库,日均收购量达700多吨[4][6] - 服务中心配备6条烘干生产线,提升粮食烘干效率,减少中间环节损耗[6] - 种粮大户曾金鑫预计1200亩小麦总产量达600多吨,亩产约1000斤[6]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技术支持 - 县乡村三级推广网络组织农技、农机人员深入田间,提供科技服务支持[6] - 小型旋耕机适用于坡地作业,解决地形限制问题,效率比人工提升数倍[6] - 全县37万余亩小麦加速收割,预计端午节前完成,水稻插秧同步推进[6]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 高标准农田实现一体化收储,服务中心实时推送粮食价格信息,帮助农户掌握市场动态[4][6] - 连续晴天条件下小麦无需烘干可直接销售,水分含量达标即可入库[4]
兴趣引路 19岁小伙当上无人机飞手
央视新闻· 2025-05-25 14:02
无人机农业应用 - 19岁的职业无人机飞手肖银在重庆市梁平区使用无人机吊运水稻秧苗,作业面积已超过5万亩 [1][7] - 无人机操作被描述为"像打游戏一样有趣",吸引年轻从业者进入农业领域 [3] - 农用无人机技术已成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中心与农业合作社联合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培养相关人才 [3]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 梁平职教中心与两家农业合作社合作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提供户外实践为主的农业技术课程 [3] - 职业教育课程涵盖无人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多种农业机械操作技能 [7] - 毕业生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如四川农业大学)提升专业水平,目标成为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 [9] 新农人职业发展路径 - 从15岁开始学习无人机操作,19岁毕业时已成为技术成熟的职业飞手,获得老师"非常成熟的新农人"评价 [3][7] - 职业发展路径包括:在校实践获得收入和工作经验→掌握多种农机操作→学习无人驾驶插秧机等新技术→继续深造 [5][7][9] - 新一代农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化技术结合,认为农业"发展空间大,不比进厂上班弱" [11]
夏粮主产区即将迎来大规模机收 多种农机具大显身手
央视网· 2025-05-25 10:18
小麦收割进度 - 全国小麦跨区机收由南向北展开 西南麦区收获已过八成 黄淮海麦区进入收获期 [1] - 四川已完成收割约620万亩 预计本月底基本结束 进度略快于往年 [3] - 湖北1500多万亩小麦收获进度已过九成 新麦收购量超1.5亿斤 [3] - 河南8500万亩小麦进入适宜收获期 收获已过两成 [4] 产量与技术应用 - 四川建设130个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和55个百亩超高产展示片 带动单产提升 [3] - 绵阳市梓潼县小麦亩产预计450公斤 同比增长16% [3] - 安徽小麦面积约4342.1万亩 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收获 [3] - 智能化新型农机使用率提高 北斗5G技术无人驾驶农机加快进入农业一线 [9] 农机具应用 - 夏收农机具包括联合收割机 打捆机 烘干机 实现收割脱粒清选一体化作业 [7] - 夏种农机具包括播种机 插秧机 旋耕机 完成整地播种移栽等作业 [9] - 夏管农机具包括喷杆喷雾机 农业无人机 中耕机 灌溉设备 用于除草松土喷洒农药 [9] - 河南南阳方城县使用大型收割机 打捆机等配套农机联合作业加速机收进程 [4]
科技赋能“菜篮子” 资阳安岳设施农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12:34
设施农业基地运营情况 - 红双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建成于2024年7月 已累计种植10余种蔬菜作物 包含101个大棚(1个育苗棚 96个蔬菜大棚 4个试验棚)[1] - 基地240亩蔬菜大棚年产量达150万斤 预估产值380万元 已采购育苗机 播种机 旋耕机等现代化设备[2] - 真南村蔬菜示范种植基地占地367亩 包含160亩露地蔬菜 140亩塑料连栋大棚 20亩阳光温室大棚 农作物综合年产值逾600万元[2][3]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 红双村基地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建立新品种试验基地 企业可优先种植高附加值实验品种[1] - 真南村基地部署物联网系统 包含智能云平台 远程监控 环境监测 智能联动四大模块 实现手机远程操控灌溉补光[3] - 基地配备旋耕机 除草机 覆膜机等数十种现代化机具 实现从旋耕到收获全程机械化种植[3] 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 真南村基地建有完整基础设施体系 包含机井 水肥一体化设备 农机展示中心 初加工中心等配套[3] - 基地累计用工超5000人次 通过固定渠道向资阳市各区县输送西红柿 南瓜 黄瓜等蔬菜产品[2][3]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设施农业大棚改变传统靠天吃饭模式 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2] - 安岳县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实现大棚蔬菜周年化生产 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机制[4] - 县域拓展物联网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完善机械化种植体系 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4]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描绘出一幅幅“数字耕作图” 希望的田野“新”潮澎湃
央视网· 2025-05-10 11:13
粮食生产关键期 - 全国粮食生产进入关键期 湖南多地雨过天晴 种粮户抓紧春耕春管工作 [1] - 湘潭湘乡市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1] - 当地农户采用"稻油轮作"模式 当前处于收割油菜籽和播种一季稻的农忙时节 [1] 稻油轮作模式 - "稻油轮作"指冬季种植油菜 夏季种植水稻 实现土地更充分利用 [3] - 油菜生长过程中吸收固定土壤养分 为后续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基础 [3] - 轮作可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 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危害 [3] - 油菜籽可榨油 残渣可作为饲料或肥料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5] - 该模式使农民实现一年两季收入 提高经济收益 [5] - 湘乡市今年"稻油轮作"农田面积约15万亩 [13] 农业机械化应用 - 专业收割机迅速采收成熟油菜籽 确保颗粒归仓 [7] - 旋耕机翻地使土壤松软 更适合水稻生长 油菜茎秆翻入泥土为水稻提供额外养分 [9] - 插秧机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和避障设备 实现无人驾驶精准插秧 [9] - 大型农业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 自动避障和调节喷洒量 1亩地作业时间不到20秒 [11] - 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种植成本 [13] 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情况 - 山东郓城县冬小麦进入灌浆稳产期 启用350架植保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14][16] - 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145万亩 目前喷防作业已完成65% 预计5月12日全部完成 [16] - 甘肃金塔县辣椒移栽采用北斗导航系统 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移栽机完成标准化作业 [17] - 新农机解决起垄不直、劳力不足等问题 辣椒苗成活率大幅提升 [17] - 金塔县预计辣椒种植面积4.7万亩 目前移栽进度完成超九成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