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旋耕机
icon
搜索文档
盘活集体经济“小能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9:21
公司发展历程 - 成都井程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由龙井村主导成立[3] - 2021年公司获得1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补贴并投入400多万元自有资金建设养殖基地[5] - 2023年养殖基地正式建成并开展工厂化高密度养殖业务[5] - 2024年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9000多亩农田实现收益60多万元[7] - 2024年盘活村集体资源带来收益200多万元[8] 主营业务运营 - 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采用直径12米深度1米多的养殖池配备液氧罐和微滤机设备[5] - 单个养殖大棚年利润可达近200万元[5] - 2024年鲈鱼养殖实现10多万元收益南美白对虾盈亏平衡[6] - 冷库项目预计年收益40万元[8] - 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设备并培养2名农机手和2名飞手[7] 技术升级与创新 - 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替代传统土塘养殖(传统亩产1000多斤/年价值5000-6000元)[4][5] - 实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新模式实现作物优势互补[7] - 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7] - 通过设施渔业改造项目推进养殖技术升级[6] 资源整合与利用 - 有效利用6000多亩土地资源其中3000多亩为基本农田[3] - 盘活闲置厂房和集体建设用地新建设施用房[8] - 将闲置房屋资源出租给外来租户[7] - 与区属平台公司合作开展1800多亩农田的社会化服务[7] 资金投入与规划 - 初期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养殖大棚和设备[5] - 计划下半年再投资几百万元建设养殖项目二期[6] - 拟利用自有资金购置蔬菜移栽机收割机等高效设备[7] - 获得市级设施渔业改造项目支持[6]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盘活集体经济“小能手”
新华网· 2025-08-25 08:00
公司业务发展 - 成都井程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龙井村主导成立,专注于农业开发和集体经济运营[8] - 公司2021年获得1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补贴,加上自有资金共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养殖大棚和设备[10] - 2024年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9000多亩农田,收益60多万元,并与区属平台公司合作服务1800多亩农田[12]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投资数百万元建设养殖项目二期,已获得市级设施渔业改造项目支持[11] 养殖业务运营 - 公司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单个养殖池直径12米、深1米多,配备液氧罐和微滤机等设备[9] - 2023年养殖基地正式建成,拥有16个养殖池,一个大棚年利润近200万元[9][10] - 2024年养殖季鲈鱼盈利10多万元,南美白对虾盈亏平衡;2025年养殖季调整策略,预计10月出栏[11] - 公司掌握鲈鱼养殖技术,组织人员到广州学习7天,并采用提前下卵延长养殖期的策略[10][11] 农业社会化服务 - 公司2023年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旋耕机、播种机和无人机等设备,培养2名农机手和2名无人机飞手[11] - 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采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新模式,提升单位面积生产效率[12] - 计划购买蔬菜移栽机和收割机,预计投用后带来更大收益[12] 资产与资源利用 - 公司盘活村集体资源,出租闲置房屋,在集体建设用地上规划设施用房,2024年收益200多万元[12] - 2024年5月建成冷库,预计年收益40万元,村农事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12] 行业技术应用 - 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成为行业趋势,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益,减少水体污染[9] - 农业社会化服务解决小农户机械化率低的问题,通过科技力量减少人力投入,提升生产效率[11]
瑜欣电子:上半年营收3.83亿元 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17: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3.83亿元 同比增长52.27% [2] - 归母净利润5092.90万元 同比激增101.61% [2] - 扣非净利润4701.04万元 增长达90.27% [2] - 基本每股收益0.50元 同比翻倍 [2] 业务结构 - 深耕通用汽油机及终端产品的核心电子控制部件领域 产品覆盖点火器、逆变器、新能源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 [2] - 拓展山地丘陵地区的小型农用机械整机业务 如小型收割机、旋耕机等 [2] - 重点推进非道路新能源动力装备的电驱及转向系统、多场景锂电池充电解决方案、商用车的启动驻车锂电池等 [2] 新业务进展 - 非道路新能源动力装备电驱系统已完成产品研发及结项 并向行业头部客户实现小批量供货 [3] - 农业无人机充电类产品逐步进入量产 [3] - 启动驻车锂电池已批量投入市场 [3] 市场与订单 - 抓住行业上行景气周期 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 [2] - 积极拓展新老客户业务 优化收入结构 [2][3]
研判2025!中国旋耕机行业发展历程、市场销量、企业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市场销量较为集中,智能化、节能化趋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5 09:15
旋耕机行业概述 - 旋耕机是通过刀轴上的旋耕刀片旋转加工土壤的农业机械 具有切土效果好、碎土能力强、适应性好等优点[1] - 按刀轴安装方式分为卧式、立式和斜置式 其中卧式旋耕机是我国应用最广的耕整地机械[1][2] - 旋耕机可改善土壤质量、控制杂草、节省劳动力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1][10] 产品类型与技术特点 - 卧式旋耕机通过三点悬挂与拖拉机连接 有中间传动和侧边传动两种方式 存在正转和反转两种作业模式[4] - 立式旋耕机刀轴竖直向下设置 采用齿轮传动消除部分阻力 作业时旋刀始终参与土壤切削[4] - 斜置式旋耕机刀辊水平斜置 通过滑切和撕裂破坏土壤降低功耗 但机体刚性较差[4] 补贴政策 - 我国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24-2026年旋耕机最高补贴额在390-12900元之间[7][8] - 补贴标准按工作幅宽和结构类型划分 双轴2.5米及以上机型补贴3400元 履带自走式最高补贴12900元[8] 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 2024年补贴销售旋耕机16.07万台 较上年度有所下滑[1][10] - 销量集中在粮食主产区 河南、湖北等七省销量超万台 其中河南22664台占全国14.1% 湖北17604台占11.0%[1][12] - 履带式自走旋耕机销量8885台 占总量5.5% 其中江西销量3215台占36.2% 安徽1504台占16.9%[1][14][16] 竞争格局 - 传统旋耕机市场集中度较低 前12企业合计销量7.99万台 品牌集中度52.6%[18] - 河南巨隆以1.70万台销量居首 市场占比11.2% 河北圣和与河北双天分别占比10.3%和7.5%[18] -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集中度高 中联重机浙江3613台和江苏沃得2434台 合计占据68.1%市场份额[1][20] 发展趋势 - 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应用RS、GIS、GNSS技术实现自动调节耕深和幅宽[22] - 注重节能环保 电动旋耕机逐步推广 材料选择减少对生态系统影响[22] - 提升多功能性 通过更换刀片实现翻松、混合等不同作业方式[22] - 发展人机协作技术 增加安全传感器和自动停止装置 采用辅助驾驶和遥控技术[22]
河北宁晋大陆村镇:“以新焕新”推动农机产业提质增效
创新驱动"新"发展,激发产业新活力 大陆村镇党委书记王强对记者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大陆村镇的农机产业发展 中,这句话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在技术创新方面,大陆村镇深化与南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搭建起产学 研合作的桥梁,建立了6个产学研基地。通过高校的智力支持,企业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实现成果转 化。丰特农机与河北工业大学在智能化技术研发领域不断突破,圣和农机联合多所高校推出新型农机产 品,实用性显著提升。南开大学软件学院更是重磅授牌,分别设立"产学研转化基地"与"商务部援外部 班实习基地",进一步拓宽了合作边界,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为鼓励企业创新,宁晋县出台了《宁晋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5条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 研发投入。在政策的激励下,企业纷纷聚焦智能农机装备开发,成功推出北斗导航播种机、残膜回收机 等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全镇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圣和农机的残膜回收率达98%,春耕机械 残膜回收机作业效率提升30%,这些成果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有 ...
跨越山海,三个中非合作故事暖人心(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中非经贸合作案例 创业签证促进贸易 -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2024年推出"创业签证"制度,允许优秀外籍毕业生无需两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并提供创业指导[2] - 贝宁青年乔力通过该签证创办贸易公司,将湖南农机、五金产品销往非洲,当前意向订单金额约30万美元[2] - 乔力利用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100%税目零关税政策,计划双向引进贝宁腰果、棉花与中国农机[3]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 劲仔食品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肯尼亚建设鳀鱼初加工基地,引入中国设备与技术,2021年成为肯尼亚渔业部国家培训基地[4] - 企业每年进口数万吨肯尼亚鳀鱼干,2023年起实现稳定批量供应,2024年4月单批到货50吨[4][5] - 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合作模式从贸易转向产业链共建[5] 农业技术输出成效 - 中国援非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达当地品种3倍[6] - 专家团队累计举办数百场培训,直接培训2000余人次,技术辐射数万农民,推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9万公顷[7] - 当地农户扎那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实现每公顷7吨产量,收入增长并新建住房[7] 行业趋势 政策支持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零关税,并为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化措施[3] 产业升级 - 中非农业合作从贸易向产业链技术合作深化,如农机适配改良、加工基地本土化建设等[3][4][6]
两通电话,1200亩小麦一站式收储(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农业机械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中江县玉兴镇种粮大户曾金鑫流转1200亩土地种植小麦,采用机械化收割,每亩成本40多元,效率显著提升[4] - 收割机每天可收割40-50亩,同时实现秸秆粉碎还田,提升土壤肥力[4] - 县农业农村局建立种粮大户微信群,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响应收割需求[4] 粮食收储与销售体系 - 玉兴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小麦收储,直接对接面粉厂和国家粮食储备库,日均收购量达700多吨[4][6] - 服务中心配备6条烘干生产线,提升粮食烘干效率,减少中间环节损耗[6] - 种粮大户曾金鑫预计1200亩小麦总产量达600多吨,亩产约1000斤[6]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技术支持 - 县乡村三级推广网络组织农技、农机人员深入田间,提供科技服务支持[6] - 小型旋耕机适用于坡地作业,解决地形限制问题,效率比人工提升数倍[6] - 全县37万余亩小麦加速收割,预计端午节前完成,水稻插秧同步推进[6]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 高标准农田实现一体化收储,服务中心实时推送粮食价格信息,帮助农户掌握市场动态[4][6] - 连续晴天条件下小麦无需烘干可直接销售,水分含量达标即可入库[4]
兴趣引路 19岁小伙当上无人机飞手
央视新闻· 2025-05-25 14:02
无人机农业应用 - 19岁的职业无人机飞手肖银在重庆市梁平区使用无人机吊运水稻秧苗,作业面积已超过5万亩 [1][7] - 无人机操作被描述为"像打游戏一样有趣",吸引年轻从业者进入农业领域 [3] - 农用无人机技术已成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中心与农业合作社联合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培养相关人才 [3]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 梁平职教中心与两家农业合作社合作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提供户外实践为主的农业技术课程 [3] - 职业教育课程涵盖无人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多种农业机械操作技能 [7] - 毕业生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如四川农业大学)提升专业水平,目标成为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 [9] 新农人职业发展路径 - 从15岁开始学习无人机操作,19岁毕业时已成为技术成熟的职业飞手,获得老师"非常成熟的新农人"评价 [3][7] - 职业发展路径包括:在校实践获得收入和工作经验→掌握多种农机操作→学习无人驾驶插秧机等新技术→继续深造 [5][7][9] - 新一代农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化技术结合,认为农业"发展空间大,不比进厂上班弱" [11]
夏粮主产区即将迎来大规模机收 多种农机具大显身手
央视网· 2025-05-25 10:18
小麦收割进度 - 全国小麦跨区机收由南向北展开 西南麦区收获已过八成 黄淮海麦区进入收获期 [1] - 四川已完成收割约620万亩 预计本月底基本结束 进度略快于往年 [3] - 湖北1500多万亩小麦收获进度已过九成 新麦收购量超1.5亿斤 [3] - 河南8500万亩小麦进入适宜收获期 收获已过两成 [4] 产量与技术应用 - 四川建设130个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和55个百亩超高产展示片 带动单产提升 [3] - 绵阳市梓潼县小麦亩产预计450公斤 同比增长16% [3] - 安徽小麦面积约4342.1万亩 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收获 [3] - 智能化新型农机使用率提高 北斗5G技术无人驾驶农机加快进入农业一线 [9] 农机具应用 - 夏收农机具包括联合收割机 打捆机 烘干机 实现收割脱粒清选一体化作业 [7] - 夏种农机具包括播种机 插秧机 旋耕机 完成整地播种移栽等作业 [9] - 夏管农机具包括喷杆喷雾机 农业无人机 中耕机 灌溉设备 用于除草松土喷洒农药 [9] - 河南南阳方城县使用大型收割机 打捆机等配套农机联合作业加速机收进程 [4]
科技赋能“菜篮子” 资阳安岳设施农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12:34
设施农业基地运营情况 - 红双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建成于2024年7月 已累计种植10余种蔬菜作物 包含101个大棚(1个育苗棚 96个蔬菜大棚 4个试验棚)[1] - 基地240亩蔬菜大棚年产量达150万斤 预估产值380万元 已采购育苗机 播种机 旋耕机等现代化设备[2] - 真南村蔬菜示范种植基地占地367亩 包含160亩露地蔬菜 140亩塑料连栋大棚 20亩阳光温室大棚 农作物综合年产值逾600万元[2][3]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 红双村基地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建立新品种试验基地 企业可优先种植高附加值实验品种[1] - 真南村基地部署物联网系统 包含智能云平台 远程监控 环境监测 智能联动四大模块 实现手机远程操控灌溉补光[3] - 基地配备旋耕机 除草机 覆膜机等数十种现代化机具 实现从旋耕到收获全程机械化种植[3] 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 真南村基地建有完整基础设施体系 包含机井 水肥一体化设备 农机展示中心 初加工中心等配套[3] - 基地累计用工超5000人次 通过固定渠道向资阳市各区县输送西红柿 南瓜 黄瓜等蔬菜产品[2][3]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设施农业大棚改变传统靠天吃饭模式 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2] - 安岳县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实现大棚蔬菜周年化生产 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机制[4] - 县域拓展物联网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完善机械化种植体系 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