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米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江海奔流,“苏”写新篇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4:17
● 本报记者 张勤峰 孟培嘉 杨梓岩 罗京 万里长江,至此浩荡入海;千年文脉,于此生生不息。今年盛夏,一场名为"苏超"的足球赛事如火如 荼,燃动全国。绿茵场上,"十三太保"同场竞技、各展风华;赛场之外,一股源于经济实力与文化自信 的热浪奔涌不息——人们不禁发问:究竟是怎样一片土地,既能诞生"散装江苏"的幽默自嘲,又能凝 聚"苏大强"的雄厚底气? 这片土地,以全国1%的陆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以上的经济总量。GDP连续多年稳居 全国第二,制造业规模长期领跑全国,区域差距为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江苏 实体经济根深叶茂、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从"一城一品"的产业地标,到链式协同的集群生态;从传统 产业的智改数转,到新兴赛道的开道超车,江苏以其实践诠释了强并非规模叠加,而是结构优化、系统 协同与创新驱动的综合呈现。 看江苏经济的硬核底气 江苏启东,三水汇流,浪潮共舞。万里长江在此书写奔流的终章,也与东海、黄海共同开启了波澜壮阔 的新篇。今年8月,由我国自主建造的、被誉为海工装备"皇冠上的新明珠"的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 装置"NGUYA FLNG"从启东启航,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海工装备 ...
凌玮科技:洪海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0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8:40
公司高管减持计划 - 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洪海持有公司股份120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1.11% [1]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0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28% [1] - 减持窗口期为公告发布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 [1] 公司业务构成 - 纳米新材料业务占营业收入96.2% [1] - 水性环氧乳液与固化剂业务占营业收入3.52% [1] - 其他业务占营业收入0.28% [1] 公司市值数据 - 当前市值为38亿元 [2]
凌玮科技: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1:13
公司治理动态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第四届第四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市值管理制度》议案 [1] - 会议采用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在公司总部大会议室举行 [1] 财务结构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纳米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达96.2% 为核心主营业务 [1] - 水性环氧乳液与固化剂业务收入占比3.52%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28% [1]
2025年中国纳米新材料行业产业链、竞争格局、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开拓,纳米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9:38
纳米新材料行业定义及分类 -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该尺度物质为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超精细颗粒材料 需满足特征尺寸1-100纳米且具有特殊物理化学特性两个基本条件 [1][3] - 按材质分为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非金属材料(含陶瓷/氧化物)、纳米高分子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 [5] - 按空间维度特征分为零维(纳米颗粒)、一维(纳米线/管/纤维)、二维(纳米膜/超晶格)及三维纳米结构材料 [5] - 按形态分为纳米粉末、纤维、膜、块体及液体材料 按功能分为生物、磁性、药物、催化、智能等类别 [5]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562亿美元 北美(33.4%)、欧洲(28.4%)和亚太(26.6%)为三大主要市场 亚洲近五年增速显著 [6] - 中国市场规模1555.2亿元 其中纳米粉末占比63.62%(989.4亿元) 纤维类占19.58%(304.5亿元) 膜及其他占16.8%(261.3亿元) [1][8]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增至1788.8亿元 粉末类产品仍将维持63%的主导份额 [1][8]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原材料、生产设备及辅助材料 中游为纳米材料研发制备 下游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医药等九大领域 [10] -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提升能量密度)、智能设备(多功能纳米薄膜)、半导体封装等 [16][14]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已形成南京大学、中科院硅酸盐所等研究基地 累计发表论文3000余篇并获多项专利 [12] - 代表企业包括天奈科技(碳纳米管浆料龙头)、菲沃泰(纳米薄膜解决方案)等 其中菲沃泰2024年营收4.5亿元(+48%) 毛利率51.68% [13][14][17] - 天奈科技2024年营收14.48亿元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贡献14.37亿元 正通过募投项目扩大产能至300吨纳米碳材+2000吨导电母粒 [16][17]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呈现高端化(半导体/航空材料)、智能化(AI辅助研发)、可持续化(生物基材料)三大特征 [19][21] - 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半导体封装材料自主化、绿色工艺降碳、产学研协同创新缩短研发周期 [20] - 5G通信、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将拓展功能边界 数字孪生技术优化材料设计流程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