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总规模破千亿!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又有新动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20:05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 - 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共5只 总规模155亿元 已进入实质性组建阶段 [1] - 至此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出资组建的产业专项基金累计达41只 总规模跃升至1069亿元 实现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1] - 其中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江苏)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发起 是江苏省战新母基金与央企集团合作设立的首只产业专项基金 [1] 重点合作类基金详情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将依托江苏在新材料 先进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扎实基础 精准引导资金流向创新源头 为早中期科技项目及产业化提供资本支持 [1] - 该基金将进一步深化央地全方位合作 推动央企产业链落地江苏 更好发挥战新基金集群"撬动"效应和协同效应 [1] 设区市专项基金布局 - 第三批设区市产业专项基金共2只 分别落地徐州和镇江 总规模40亿元 [2] - 30亿元的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由徐州市国盛控股集团发起 重点聚焦新能源 集成电路 新材料 绿色环保 安全应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2] - 10亿元的江苏镇江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由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发起 [2] 全省产业覆盖情况 - 江苏战新基金集群已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重点投资新能源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 新型电力(智能电网) 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 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2] - 江苏省农垦集团发起10亿元的江苏农垦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基金 围绕医药健康 生物农业 特色新型食品等相关领域开展直投 [2] 天使投资专项基金 - 5亿元的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由江苏高投集团和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共同发起 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3] - 重点推动通用智能 先进计算 第三代半导体 量子科技 合成生物 前沿新材料 深海 深地 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领域前沿科技成果转化 [3] 基金运作成效 -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运作一年来成效显著 前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规模914亿元已全部组建落地 累计投资项目86个 [3] - 成功引导国投招商 中信建投 中车基金等央企及头部投资机构资本汇聚江苏 [3] - 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将吸引更多资本汇聚江苏 [3]
黄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整合
第一财经· 2025-06-24 12:14
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九部门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9个方面核心工作 [1] - 方案旨在解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难以满足需求等突出问题,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水平 [1] - 到2027年目标:黄金资源量增长5%-10%,黄金、白银产量增长5%以上;展望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1] 资源保障能力提升 - 2024年我国矿产金产量377吨(全球第一),黄金消费量985吨(全球第一) [2] - 我国大型矿山占比不足,中小型矿山为主力;进口金占供应总量40%,对外依赖度高 [2] - 推进国内增储上产:加强西部重点区域勘查,推动大中型矿山深边部找矿 [3] - 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金、银及伴生有价元素回收率 [3] - 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开发黄金尾矿库二次资源,完善回收市场体系 [3] 产业科技创新 - 深井及超深井金矿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高端新材料不能满足需求 [5] - 开展深井超深井勘探开采、绿色高效冶炼等关键技术攻关 [5] - 研制深井开采、绿色低碳、数字化赋能等标准,推动标准双向转化和互认 [6] - 攻关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领域高端新材料,完善创新平台建设 [6] 企业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 支持山东、甘肃等重点矿区资源整合,建设"区域矿山" [7] - 新建黄金独立选矿厂、堆浸场、金精矿冶炼厂日处理规模分别不低于500吨、2000吨、200吨 [7] - 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整合,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7] - 中国黄金集团将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球资源配置新格局 [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黄金资源储量世界第四、官方储备第六,呈现"产消大国、储备中等"特征 [3] - 资源"大而不优、散而不聚",深部开采技术瓶颈与绿色转型压力并存 [3] - 全球技术竞争激烈,美加澳等国垄断深部资源开发技术 [5] - 智能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发展滞后,存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等短板 [5]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推进改革
广州日报· 2025-06-17 11:1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 [1][2] - 改革聚焦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2][3] - 深圳将实施"四个一"落地标准(一个改革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确保改革效果 [6][9]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 - 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 [4] - 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已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4] 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 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2]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数据资产登记存证、评估入表及场内交易标准化 [7] - 腾讯等企业已通过跨境支付系统实践科技金融创新,形成大湾区互联互通示范效应 [9] 开放型经济建设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完善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2]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作为CPTPP/RCEP/DEPA等国际规则的压力测试区 [8] - 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放,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8] 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 - 集中支持重点产业/集群超常规发展,形成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成势的机制 [4] - 放宽AI、智能网联汽车、医药等领域市场准入,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7] - 推进"超充之城2.0"计划,加速重卡超充换电及乘用车闪充技术应用 [7] 数据要素创新 - 开展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授权运营,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 [7] - 试点医疗健康等领域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7] 企业响应 - 科技企业认为政策将金融科技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深圳成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田 [9] - 腾讯等市场主体肯定政策实践性,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深圳特色改革模式 [9]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张虎: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快讯· 2025-06-12 10:34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支持深圳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校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 - 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促进场景创造开放和规模化应用 [1]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支持深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 - 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1] - 深化数据交易规则及场景探索 完善便利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1] 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建设 - 支持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 打造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引力场和集聚地 [1] - 支持深圳加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 [1] - 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支持河套建成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 [1]
“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发展大会举行
南京日报· 2025-05-24 09:02
活动概况 - "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发展大会于5月23日在南京举行,汇聚德国世界500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高管 [1] - 活动由南京市长陈之常、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张文武、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董事会主席柯曼致辞 [1] -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蒂森克虏伯罗特艾德集团首席技术官倪明等企业代表发表演讲或交流 [2] 南京投资环境 - 南京正加快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南京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便捷交通网络、丰富科教资源和良好营商环境,被德国商会视为投资沃土 [2] - 南京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产业强市建设、数智赋能、绿色低碳及扩大开放 [1] 合作项目与成果 - 现场发布南京·中信全球投资贸易联合服务网络和中信·南京跨国企业共创服务中心 [3] - 为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科创发展有限公司颁发营业执照,并签约一批合作项目 [3] - 活动中举办"中德未来产业合作"专题对话 [3] 企业合作意向 - 中信集团承诺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中德经贸往来、南京发展能级提升及产科技融合 [2] - 中国德国商会表示将引领更多德国企业赴宁探索合作机会,深化务实合作 [2] -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李德仁与南京市长陈之常会晤,进一步推动双边交流 [3]
组团觅商机!南京成为德企投资新热土现场签约15个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5-23 20:51
活动概况 - "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发展大会吸引180余名企业代表出席,包括世界500强、隐形冠军及行业领军企业[2] - 15个对德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涵盖产业合作、贸易合作、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领域[2][5] - 南京市长陈之常强调南京在科技创新、产业强市、数智赋能、绿色低碳及扩大开放方面的优势[2] 企业合作与投资 - 中信集团在南京已有20余家子公司,涉及金融、特钢、房地产、农业及产业园建设等领域[2] - 中国德国商会数据显示,超过2500家德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其中100多家化工、家电及装备制造企业深耕南京[4] - 西门子表示将继续携手中信集团在南京打造中德合作典范[4] 服务网络与创新中心 - "南京·中信全球投资贸易联合服务网络"首批欧洲服务点发布,为欧洲企业投资南京及本地企业出海提供综合服务[4] - "中信·南京跨国企业共创服务中心"落地玄武,服务外资企业落地、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及本土企业海外布局[4] - 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科创发展有限公司获颁证照,致力于国产工业软件自主可控[4] 具体合作项目 - 签约项目包括"玄武国际联合创新中心项目"、"联合服务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合作项目"等15个[5] - "江北新区X Robot Battery Technology智能电池项目"和"江宁腾亚机器人在德投资项目"等涉及智能电池及机器人领域[5] 外资企业反馈 - 迪比信可信息技术服务(南京)有限公司作为玄武区最早的外商投资企业功能性机构,累计获得超千万元补贴[7] - 公司总经理华宁称赞南京在人才建设、生活配套及产业政策解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7] - 玄武区营商环境被评价为一流,公司定期邀请外企走进南京考察[7]
商务部: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快讯· 2025-05-23 17:46
商务部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方案 核心观点 - 商务部印发工作方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并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 [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支持有条件经开区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支持区内单位承担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项目 [1] - 鼓励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 与国家大学科技园协同推进技术商业化 [1] - 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验证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质检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1]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允许经开区直接申报省级科创载体 简化审批流程 [1] - 支持有条件经开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 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路径 [1] 知识产权与品牌建设 - 鼓励创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强化区内外知识产权合作 [1] - 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 探索专利池等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新模式 [1]
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 大湾区正在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
深圳商报· 2025-05-22 04:26
论坛主题与背景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 主题为"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 - 论坛设置四大圆桌论坛 包括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教育和人才高地 国际金融枢纽 [1] 大湾区建设进展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6年多来在产业科技创新 新兴产业培育 未来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 - 推动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整体性 系统性跃升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路径 - 提出"四个融合"思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区域协同与产业链融合 产业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数字/绿色/文化与产业融合 [1] - 目标为提升产业竞争力 增强发展韧性 拓展国际影响力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1] 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 大湾区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 形成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为主轴 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为极点的空间格局 [2]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2017-2023)全国第一 [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 [2] 创新平台与研发投入 -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第三代半导体中心 新型显示中心 量子科学中心 智能计算平台等 [2]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R&D比重达94.9%(全国最高) 新兴产业占比41.9%(全国最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