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
搜索文档
食品饮料行业2025年三季报前瞻:白酒加速出清,大众逐渐改善
华创证券· 2025-10-22 08: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白酒板块处于加速出清阶段,报表底部进一步夯实,后续旺季催化有望推动估值回升 [5][44] - 大众品板块整体需求偏淡,但结构上存在景气机会,应精选产业趋势,零食、饮料、黄酒等表现较好 [5][44] 白酒板块总结 - 行业整体动销预计下滑20%以上,但月度间环比改善,降幅逐月收窄,中秋国庆双节整体下滑约20% [5][9] - 分场景看,商务宴请表现较弱,大众消费、婚喜宴场景相对坚挺,高端礼赠节前有改善 [5][9] - 酒企普遍更加务实,加速调整出清,减少渠道压力,同时缩减费用投入力度、提升经营效率 [5][9] - 高端白酒中,贵州茅台预计Q3收入/利润同比增长3%/2%,五粮液预计下滑20%/25%,泸州老窖预计下滑25%/30% [5][11][12] - 基地型次高端白酒加速调整,山西汾酒预计Q3收入/利润同比持平,洋河股份、今世缘、古井贡酒、口子窖预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5][12][13][14] - 扩张型次高端白酒持续调整,水井坊预计Q3收入/利润下滑30%/40%,舍得酒业在低基数下预计收入下滑10%但利润增长150% [5][12][15][16] 大众品板块总结 - Q3外部需求较弱,7-8月数据平淡,9月受益双节备货环比改善 [5][17] - 零食、饮料延续较高景气,乳业、啤酒等龙头有望维持正增长,餐饮链相关板块需求偏淡但部分标的环比改善 [5][17] - 主要原料与包材价格同比继续回落,但降幅收窄,多数企业原材料成本红利延续 [5][17] - 啤酒板块需求环比改善,青岛啤酒预计Q3收入/利润同比增长2%/8%,燕京啤酒预计增长2%/26%,重庆啤酒预计收入持平、利润下滑3% [5][27][30][31] - 乳肉制品板块龙头经营具韧性,伊利股份预计Q3收入/利润均同比持平,新乳业预计增长3%/20%,双汇发展预计收入持平、利润增长1% [5][27][28][29][30] - 休闲及功能食饮板块表现分化,东鹏饮料预计Q3收入/利润均增长32%,盐津铺子预计增长8%/15%,而洽洽食品、甘源食品预计出现下滑 [5][27][33][34] - 调味品板块龙头势能延续但企业分化,海天味业预计Q3收入/利润增长7%/11%,中炬高新、千禾味业预计下滑,恒顺醋业预计增长5%/30% [5][27][37][38] - 速冻食品板块需求仍有压力,安井食品预计Q3收入/利润增长6%/8%,立高食品预计增长7%/21%,千味央厨预计增长3%但利润下滑15% [5][27][39][40] - 连锁业态外部需求承压,巴比食品预计Q3收入增长14%、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23%,而绝味食品、紫燕食品预计出现双位数下滑 [5][27][42][43] 投资建议总结 - 白酒板块建议重视三季报前后底部催化,优先选择业绩相对坚挺的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关注有望确认业绩底部的古井贡酒、今世缘,以及深度变革者洋河股份、珍酒李渡 [45] - 大众品板块建议从切换确定性视角首选安琪酵母,关注乳业和啤酒龙头ROE改善,从成长性赛道战略性推荐黄酒升级机遇,布局饮料板块东鹏饮料、零食赛道盐津铺子等 [45]
今年的国庆消费,很不一样
虎嗅APP· 2025-10-12 11:02
旅游行业整体趋势 - 国庆假期全国累计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同比增长6.2% [12] - 假期全国实际共出游8.88亿人次,比去年7天假期多1.23亿人次 [14]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比去年增加1081.89亿元,但人均每天消费113.9元,同比下滑13%,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95.9% [27][28] - 出行方式中公路出行人次高达22.4亿,其中自驾比例约八成,表明大部分为本地游或短途出行 [20][22] 消费行为结构性变化 - 热门景区人潮主要由本地游客支撑,中小旅游城市因本地人少而显得冷清 [23][24] - 本地游客消费模式更节俭,帐篷租赁订单量同比暴涨410%,全国露营预定量同比大涨80% [39] - 假期超过60%的酒店、民宿房间空置,酒店多次降价仍住不满 [44] - 人均每日消费113.9元的结构表明,大量游客消费远低于平均值,可能仅每天几十元 [31][32] 消费板块市场表现 - 假期期间餐饮、酒店、博彩等消费类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下跌 [48][50][51] - 代表性公司如海底捞股价下跌4.62%,九毛九下跌2.39%,呷哺呷哺下跌9.26% [50] - 博彩板块如新濠国际发展下跌15.90%,美高梅中国下跌7.22% [51] - 电商、珠宝、美妆等零售板块也普遍走弱,如周大福下跌3.66%,美团下跌0.77% [51] 行业底层逻辑变迁 - 移动互联网普及改变了旅游业,信息不对称减少,游客更精明 [52][58] - 疫情后消费习惯从小额消费倾向取代储蓄偏向,中产消费预期下降是关键因素 [59][60][67] - 月收入超2万元的中产家庭占比8%,贡献社会消费总量55%以上,但其预期消费减少幅度高达35% [64][65][67] - 表现为"中国特色迪士尼效应":出行人次增加但消费降级,行业表面火爆但盈利能力下降 [80][82]
今年的国庆消费,很不一样
虎嗅· 2025-10-10 21:07
出行数据与结构变化 - 国庆假期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同比增长6.2% [10] - 铁路、水路、航空、公路出行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6%、4.2%、3.4%、6.5% [11] - 假期全国实际出游8.88亿人次,比去年7天假期多1.23亿人次 [12] - 人员流动中公路出行人次高达22.4亿,其中自驾比例约八成,显示大部分为本地或短途出行 [21][22][24] 旅游消费特征 - 8天长假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比去年增加1081.89亿元 [30] - 人均每天消费113.9元,同比下滑13%,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95.9% [31] - 消费主力从外地游客转变为本地游客,导致人均消费水平下降 [36] - 国庆期间帐篷租赁订单量同比暴涨410%,全国露营预定量同比大涨80% [42] 旅游行业表现 - 假期超过60%的酒店、民宿房间无人问津,许多酒店多次降价仍无法住满 [48][49] - 热门景区人潮主要由本地游客支撑,中小旅游城市如腾冲则显得冷清 [25][27] - 旅游行业表面火爆但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越来越不赚钱 [53][91] 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 - 餐饮行业公司股价普遍下跌,如海底捞期间股价下跌4.62%,九毛九下跌2.39% [56] - 酒店与博彩行业公司股价多数下跌,如新濠国际发展下跌15.90%,美高梅中国下跌7.22% [56] - 电商与珠宝公司股价相对平稳或小幅波动,如拼多多上涨0.99%,周大福下跌3.66% [56] - 旅游服务公司股价下跌,如同程旅行下跌3.57%,携程集团下跌7.55% [56] 消费习惯与行业趋势 - 疫情前后消费习惯发生巨大改变,从小额消费倾向取代储蓄偏向 [67] - 中产家庭(月收入超2万元)占比约8%,贡献社会消费总量55%以上,但其预期消费减少幅度高达35% [72][73][74] - 以成都为例,今年7月餐饮收入114.8亿元,同比下降34%,1月-7月餐饮收入798.2亿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1188.4亿元 [79][80] - 海底捞上半年利润下跌14%,反映整体消费疲软 [83]
聚焦新动向 探索新路径 2025连锁企业用工状况专题座谈会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11
座谈会背景与意义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续第四年举办连锁企业用工状况专题座谈会 聚焦稳就业与行业用工议题[1] - 会议汇聚政行企研多方力量 旨在破解行业用工难题并探索稳就业新路径[1] - 协会连续四年参与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的就业问题解决举措[1] 参会代表与行业规模 -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 中华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参会[3] - 16家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参会 涵盖超市 餐饮 百货 酒店 药房 洗衣 房屋中介等业态[3] - 连锁零售行业从业人数超5000万 约占全国总就业人口7% 是保民生稳就业的重要力量[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市场竞争环境改变 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和成本控制要求提高[3] - 人口结构与大众就业观念明显转变 企业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增加[3] - Z世代成为劳动力市场主力 员工对灵活就业 职业发展 工作生活平衡需求凸显[5] - 连锁企业门店分布广 人员流动性高 岗位技能要求多元 在招聘培训留存环节面临独特挑战[5] 三大核心研讨议题 - 解析用工新形式新态势与实际难题 包括智能机器人应用 小时工管理 跨区域用工协同 技能人才梯队建设等具体问题[5] - 交流稳就业前提下的创新实践 包括优化排班制度 推进数字化管理 开展技能培训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等方式[5] - 探讨劳动争议新司法解释的影响与应对 针对9月1日施行的新规中劳动关系认定 赔偿金支付等热点问题[6] 座谈会成果与影响 - 过去3年收集近百条企业诉求与建议 部分关于灵活就业保障 技能培训补贴 跨区域社保衔接等建议被纳入政策制定参考[6] - 本次座谈会成果将汇总行业共性问题与解决建议并报送政府部门[7] - 协会未来将通过常态化沟通机制 行业人才标准制定 就业平台搭建 技能大赛 人才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等方式助力行业稳就业促发展[7] 企业反馈与评价 - 企业代表认为此类有政府部门参与 跨业态的交流形式珍贵 能及时了解政策导向并借鉴同行创新经验[6] - 协会搭建的交流平台能让企业真实诉求被听见 有助于稳定用工和提升效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