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酸菜鱼餐饮
icon
搜索文档
曾排队两小时的网红店,如今多地闭店!太二怎么了?
新京报· 2025-09-23 10:31
品牌市场表现与近期困境 - 太二酸菜鱼近期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闭店现象 包括杭州 沈阳等地 沈阳甚至所有门店均已关闭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48亿元 同比下降13.3% 在总营收中占比从73.4%降至70.8% [17] - 营收下滑直接原因是自营餐厅数量从去年同期的612家减少至547家 半年内净减少65家 且同店销售额亦在下降 [19] 历史发展与经营数据趋势 - 2019年太二酸菜鱼翻座率达到4.8 与海底捞持平 显示其曾极受欢迎 [7] - 从2019年至2024年 品牌开设超过500家门店 平均每年新开约100家 主要布局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7] - 但至2024年 其营业收入 翻座率 人均消费均出现下降 店铺经营利润跌至疫情前水平 [20] 竞争格局与行业对比 - 酸菜鱼行业整体并未萎缩 竞争对手“鱼你在一起”拥有2437家门店 并在2025年8月单月新开40家店 [5] - 新锐品牌“落汤鱼酸菜鱼@米饭”门店数量达622家 人均消费低至26.55元 保持扩张态势 [5] - 市场竞争激烈 快餐品牌以人均30-40元抢占市场 外卖预制菜包价格仅20-30元 对太二形成夹击 [28] 公司自救措施及效果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出“5.0鲜活模式”品牌升级 主打“活鱼 鲜鸡 鲜牛肉”等招牌食材 试图以“新鲜”和“现做”赢回顾客 [16] - 2024年5月公司试水外卖业务 推出纯外卖卫星店 但于2025年8月因长沙一门店半成品未标注使用期限被责令整改 对品牌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25] - 2022年公司曾尝试通过调整价格自救 但被消费者吐槽“明降暗升” 即价格降低的同时菜品分量减少 引发负面反馈 [11] 预制菜争议与消费者信任危机 - 媒体实测显示 太二门店点单后7分钟内即可上齐三道菜 出餐速度引发消费者对使用预制菜的质疑 [27] - 公司回应称全国仅有68家“鲜活门店”使用活鱼现杀 其他门店使用每日配送的鱼柳到店后切片腌制烹饪 [27] - 消费者对酸菜鱼的核心期待是“活鱼现做” 若与使用预制菜包的家庭复刻成本相比 太二的高价失去竞争力 品牌信任受损 [27][28]
太二自救:关低效店、拓三大单品
新浪财经· 2025-09-20 19:45
公司核心问题与业绩表现 - 太二酸菜鱼门店数量首次收缩,过去半年内锐减超60家,成为九毛九集团旗下收缩最显著的品牌[3][4] - 母公司九毛九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太二酸菜鱼收入19.46亿元,同比降13.25%[7] - 太二上半年翻座率为2.2,较2024年同期的2.7下降0.5,翻台率为3.1,较2024年同期的3.8下降0.7,表明门店接待顾客数量和整体效率下降[9] - 餐饮行业分析师指出,翻台率每降0.1次,单店月营收就少2-3万元,3.1次的翻台率已接近亏损边缘[9][10] - 深圳证券交易所将九毛九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摩根士丹利将其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9%、6%及10%,目标价从2.3港元下调至2.1港元,维持"减持"评级[12] 商业模式与市场挑战 - 太二曾采用"商场大店+ 大单品+ 高翻台+ 高客单价"模式,锁定250平方米以上的核心铺位,依靠商场自带流量[13][14] - 市场风向转变,太二酸菜鱼大单品"稀缺性消失",成为"国民家常菜",街边小馆可提供相似口味但价格更低[16] - 商场租金年均上涨15%-20%,人力成本上涨超10%,打破了太二依靠"高客单价覆盖成本"的"大店"模式平衡[16] - 太二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西贝等依赖相似商业模式的品牌同样面临预制菜争议、翻台率下滑和闭店压力[17] 品牌信任与运营危机 - 媒体实测显示太二出餐仅需7分钟,与品牌长期宣传的"活鱼现做"形成明显反差,行业人士透露其依赖"中央厨房+ 预制食材"模式[5] - 太二客服回应称"鲜活门店"仅在部分城市运营,与面向消费者的整体宣传存在差异[5] - 黑猫投诉平台2025年关于太二的投诉超200条,其中"菜品有异物"、"食材变质"、"腹泻维权"等问题占比超60%[6] - 太二平均客单价达大几十上百元,较高的客单价使得消费者对其食材出现问题容忍度更低[6] 战略调整与行业对比 - 太二进行门店改造升级,截至7月31日改造升级的鲜活新店达64家,预计到年底将增至150家以上,2026年将完成所有600多家门店的改造[20] - 新店型拓展菜品结构,由酸菜鱼大单品模式变为"活鱼、鲜鸡、鲜美牛肉"三大产品,门店设计由黑白漫画风格转变为使用大量原木的川菜馆子风格[20] - 新店将座位由2-4人位变成2-6人位,目标人群由年轻客群转向年轻家庭,主打轻正餐[21] - 大型门店改造成本约180万至200万元人民币,小型门店改造成本约20万至30万元人民币,加重了九毛九的成本负担[21] - 行业案例显示,"鱼太吉"靠"全时段经营+ 标准化出餐+ 人均50元"模式在二三线城市实现高存活率,喜茶通过分层定价和多元场景覆盖获得成功[21] 行业趋势与未来方向 - 酸菜鱼赛道陷入红海,2022-2023年2月国内酸菜鱼类门店净增2000多家,消费者新鲜感下降,到店消费需求被分流[22] - 行业转型拐点已至,未来竞争核心是"以价值为核心、随市场迭代"的深层博弈,需打破路径依赖[24] - 单纯依赖大单品和商场流量的模式难以为继,品牌必须在成本控制与消费体验间找到新平衡,转向社区店、街边店,调整客单价适配理性消费[21][23] - 透明化是信任底线,预制菜并非原罪,但"宣传现做、实际预制"的营销会透支信任,主动告知和公开流程才是长久之道[23]
太二酸菜鱼回应“活鱼现杀”争议,网友:你“现杀”包装袋是吧?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2:28
公司运营模式与消费者争议 - 社交媒体有网友质疑太二酸菜鱼因上菜速度快(如下单到上鱼仅6分钟,7分钟上齐3道菜)而使用预制菜,并质疑其“活鱼现杀”宣传的真实性 [1] - 公司回应称太二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为核心,并正在推广“鲜活门店”,目前有68家,预计到2025年底完成150家门店调改,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 [1] - 门店店长解释,鱼每日送达门店前已在中央厨房完成初步处理,门店进行切片和现腌操作,并非顾客点单后现杀,因为杀鱼后需腌制40到50分钟 [1][2] - “鲜活升级”门店店长表示,门店会根据人流在上午和下午进行集中杀鱼,大部分食品当天新鲜制作,少部分产品来自中央厨房 [2] - 这意味着公司的“现杀”是指在门店集中处理,而非消费者理解的“现点现杀” [3]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集团实现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归母净利润6069.1万元,同比下降16.05% [4] - 收入占比超七成的太二品牌上半年营收为19.46亿元,同比下滑13.25%;店铺层面经营利润为2.62亿元,同比下滑15.65% [4] - 太二顾客人均消费为73元,较上年同期的71元有所增加,但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 [4] - 太二的收入下滑主要由于自营餐厅数量减少和同店销售减少,其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去年上半年的73.4%下降至70.8% [4] - 上半年太二、怂火锅及九毛九的翻座率及翻台率有所减少,主要由于严峻的外部环境令客流量减少 [4] 公司门店网络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集团整体门店数量为729家,较去年同期的771家减少42家 [6] - 上半年集团关闭88间餐厅,主要由于租赁协议届满终止及部分餐厅表现未如理想 [6] - 2025年上半年太二门店为566家,较去年同期的614家减少48家;与2024年底的634家相比,今年以来太二门店减少68家,同比减少约一成 [6] - 管理层此前对太二达到1000家门店的目标表示有信心,但需调整至更适合顾客需求的模型 [7] - 截至2025年9月16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28港元/股,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超过三成 [7]
6分钟上菜?太二酸菜鱼回应是否“预制”
新浪财经· 2025-09-17 17:13
核心观点 - 公司因“活鱼现杀”的真实操作流程和菜品品质问题引发公众质疑,其核心品牌增长失速,股价大幅下跌,反映出单一爆品策略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偏好变化下的脆弱性 [3][4][17] 运营与产品争议 - 门店上菜速度极快引发消费者对使用“料理包加热”的猜测,招牌菜酸菜鱼据报最快6分钟上桌,小炒菜花炒肉仅需4分钟 [6] - 公司回应称正推广“鲜活门店”,计划到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但目前仅有68家,消费者质疑此前是否为预制菜以及“集中现杀”而非“现点现杀”的操作 [6] - 尽管官方宣称每日使用新鲜活鱼腌制,但有消费者反馈鱼肉口感“发酸发涩”、“有腥味”,小炒牛肉存在“外凉内烫”现象,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于食物含异物及食用后不适的投诉 [3][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核心品牌营收为19.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3.3%,店铺层面经营利润为2.62亿元,同比下滑15.65% [10] - 营收下滑主要由于自营餐厅数量由去年同期的612家减少至547家,同时同店销售额出现下降 [11] - 关键客流指标翻台率降至3.1次/天,低于海底捞同期的3.8次/天,与2019年爆火时4.8次/天的峰值相比下滑显著 [12][13]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1年历史高点近38港元暴跌至2-3港元区间,市值蒸发超过九成,近一年来从最高点5.73港元跌至2.26港元,跌幅超60% [3][15] - 公司被正式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反映出其在资本市场的降温,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13][15]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行业分析指出,公司的“网红”标签稀缺性下降,社交货币“贬值”导致消费者价格敏感性增强,对口味、价格及是否为预制菜等问题的不满加剧 [17] - 其赖以成功的单一爆品策略,在市场新鲜感退潮和大量模仿者围剿下显示出脆弱性,消费者不再为营销噱头买单,业绩下滑成为必然结果 [4][18]
6分钟上菜? 太二酸菜鱼回应是否“预制”
新浪财经· 2025-09-17 16:45
核心观点 - 公司因“6分钟上菜”速度引发对菜品是否为预制菜的广泛质疑,暴露其运营模式与消费者认知的潜在冲突 [2] - 公司核心品牌太二酸菜鱼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营收、利润、门店数量及客流量等关键经营指标全面下滑 [5][6][7] - 公司股价从历史高点暴跌超90%,近一年跌幅超60%,并被调出港股通名单,反映资本市场信心严重受挫 [3][9] - 行业分析认为,公司单一的爆品策略在新鲜感退潮和激烈竞争下显现脆弱性,“网红”标签贬值导致消费者价格敏感性回归 [10] 产品品质与消费者反馈 - 有消费者反馈鱼肉“发酸发涩,品质特别不好”,并质疑小炒牛肉“外面是凉的里面是烫的” [2][4] - 公司回应称正推广“鲜活门店”,计划到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目前有68家,年底目标150家 [3] - 消费者质疑门店集中“现杀”并非“现点现杀”,且推广前的运营模式存疑 [3]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公司涉及食物中有异物、食用后身体不适等投诉 [4] 财务与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太二品牌营收为19.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3.3% [5] - 太二品牌店铺层面经营利润为2.62亿元,同比下滑15.65% [5] - 太二酸菜鱼自营餐厅数量从去年同期的612家减少65家至547家 [6] - 公司整体业绩承压,太二品牌作为营收贡献超70%的支柱失速明显 [5] 运营指标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太二酸菜鱼翻台率为3.1次/天,低于海底捞的3.8次/天,较其2019年高峰期4.8次/天大幅下滑 [7] - 太二酸菜鱼翻座率从去年同期的2.7降至2.2 [6] - 公司被正式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反映出在资本市场的降温 [7][9]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行业分析师指出,公司“网红”标签不再稀缺,消费者为其“炫耀”属性买单的意愿降低 [10] - 公司赖以成功的单一爆品策略,在市场新鲜感退潮和大量模仿者围剿下显现脆弱性 [10] - 随着社交货币“贬值”,消费者对口味、价格及是否为预制菜等问题的不满指数级飙升 [10]
太二酸菜鱼,沈阳门店全关门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9-17 08:18
公司经营动态 - 沈阳区域所有门店已全部关闭 最晚闭店时间为9月1日[1][3][6] - 大众点评显示沈阳门店均显示歇业关闭 官方服务号已无沈阳门店信息[3][4] - 太二酸菜鱼自营餐厅数量由去年612家降至547家 一年减少65家[7][8] 财务表现 - 母公司九毛九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 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同比下降16.05%[8] - 太二品牌收入19.48亿元同比下降13.3% 收入占比由73.4%降至70.8%[8] 产品与运营模式 - 推出"5.0鲜活模式"升级菜单体系 主打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食材[8] - 全国仅68家"鲜活门店"提供活鱼现做 其他门店采用每日鲜配鱼柳后厨加工模式[7] - 杭州门店实测7分钟上齐三道菜 引发"活鱼现做"承诺质疑[7] 行业环境 - 酸菜鱼餐企全国门店总数2.58万家 近一年新开7256家但净增长为-3331家[8] - 预制菜兴起对线下门店生存空间形成挤压[8]
7分钟上齐3道菜,太二酸菜鱼客服:鲜活店是活鱼现杀,其余店为每日鲜配鱼柳!被曝沈阳门店已全部关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1:11
食材供应模式 - 杭州仅1家门店使用活鱼现杀现制 处理时间10-15分钟 其他门店采用每日配送鱼柳进行后厨加工[1] - 上海鲜活门店确认活鱼到店宰杀 但因鱼缸未建成暂不展示活鱼[2] - 公司回应称部分食材每日新鲜到店现场制作 部分在中央厨房初步加工 并强调明厨亮灶可见制作过程[1] 门店运营调整 - 全国68家鲜活门店(数据仅供参考) 不同区域供应模式存在差异[1] - 杭州大悦城店与万象城店显示暂停营业 客服确认为改造升级 即将重新开业[4] - 沈阳区域所有门店已关闭 最晚闭店时间为9月1日 官方服务号已移除沈阳门店信息[6][8][10] 财务与战略转型 - 母公司九毛九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 净利润6069万元同比下降16.05%[11] - 太二品牌收入19.48亿元同比下降13.3% 营收占比从73.4%降至70.8%[11] - 自营餐厅数量从612家减少至547家 净减少65家 同店销售出现下滑[11] 行业竞争环境 - 全国酸菜鱼门店总数2.58万家 近一年新开7256家但净减少3331家[11] - 预制菜兴起对线下门店生存空间形成挤压[11] - 公司推进5.0鲜活模式升级 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为核心升级菜单 增设茶饮甜品区 后厨增加炒锅与专业厨师[11] 资本市场变动 - 九毛九于9月8日起被调出深交所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12]
7分钟上齐3道菜!太二酸菜鱼被质疑是预制菜,全国仅12%门店现杀鱼?
北京商报· 2025-09-16 15:50
公司运营模式 - 全国仅12%门店为鲜活门店 使用活鱼现杀现做 其余门店使用每日鲜配鱼柳进行后厨加工 [1] - 公司推出5.0鲜活模式 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为核心升级菜单 部分门店增设炒锅和厨师进行现场烹饪 [4] - 杭州地区仅宝龙城店为鲜活门店 活鱼到店后现杀现片现腌 处理过程需10-15分钟 [2] 财务表现 - 太二酸菜鱼上半年收入19.48亿元 同比下降13.3% 占总收入比例由73.4%降至70.8% [4] - 门店数量由612家减少至547家 净减少65家 同店销售额出现下降 [4] - 历史上翻台率曾达4.8次/天 与海底捞持平 目前上座率不足50% [3][4] 产品与服务特性 - 点单后7分钟内可上齐三道菜 与消费者对现杀现做的预期存在差距 [1] - 采用明厨亮灶模式 顾客可查看制作过程 部分食材在中央厨房进行初步加工 [1] - 曾实行独特店规包括超过4人不接待 不拼桌 不加位 不外卖等 有效提升翻台率和服务效率 [3] 市场反应 - 关于是否为预制菜的质疑引发网络热议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单 [1] - 公司客服回应称很多食材每天新鲜到店现场制作 部分食材在中央厨房预加工 [1] - 工作人员表示可应顾客需求开放后厨参观活鱼处理过程 [2]
曾经的酸菜鱼霸主,开始爆改自救?
虎嗅· 2025-09-15 12:5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母公司九毛九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 - 太二酸菜鱼业务营收19.49亿元同比下降13.3% [1] - 半年内关闭门店68家 [1] - 翻台率从历史峰值4.9次下降至3.1次 [1] 品牌策略转变 - 从要求顾客遵守特殊规则转变为主动吸引客源 [1] - 过往依靠"酸菜比鱼好吃"的差异化定位实现客源聚集 [1] - 曾出现顾客周末排队两三个小时的就餐盛况 [1] - 当前门店客流量显著减少 [1] 经营现状 - 门店运营表现由热转冷 [1] - 母公司整体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1] - 品牌正在进行战略调整与业务改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