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工具
搜索文档
概伦电子股价跌5.03%,宝盈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200股浮亏损失7686元
新浪财经· 2025-11-07 14:25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7日股价下跌5.03%,报收34.52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为2.03亿元,换手率为1.33% [1] - 公司总市值为150.22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概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28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向全球领先集成电路企业提供EDA产品及解决方案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EDA工具授权67.95%,技术开发解决方案21.23%,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系统10.63% [1] 基金持仓情况 - 宝盈基金旗下宝盈祥裕增强回报混合A(008336)重仓概伦电子,为第二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三季度持有概伦电子4200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0.42% [2] - 按当日股价跌幅计算,该基金持仓单日浮亏约7686元 [2] 相关基金表现 - 宝盈祥裕增强回报混合A最新规模为3792.29万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5.85% [2] - 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6.45%,成立以来累计亏损9.1% [2] - 基金经理蔡丹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3.5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02.99% [3] - 基金经理吕姝仪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88.09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8.7% [3]
华大九天(301269):营收增速阶段性放缓 产品布局不断完善
新浪财经· 2025-11-02 08:4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16%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71.02%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0.04亿元,同比下降119.9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8.24%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降84.5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33.99% [1] - 营收增速阶段性放缓,利润端有所下降,主要受营收增速放缓及期间费用支出刚性的影响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在数字芯片设计EDA系统、存储芯片设计EDA系统、先进封装EDA系统及3DIC设计EDA系统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 - 相关产品已成功导入国内龙头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的核心设计流程 [2] - 在数字电路设计EDA领域,公司产品种类已覆盖数字电路设计主要工具的近80% [2] - 在模拟电路设计EDA领域,预计到2025年底国内主要工艺覆盖率将超过80% [2] - 在晶圆制造EDA工具领域,公司构建了设计支撑、流片-光罩生成、良率分析和设计-制造协同优化(DTCO)等全流程技术支撑体系 [2] - 在先进封装设计EDA领域,公司平台已具备支撑高端AI芯片、GPU、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等Chiplet芯粒设计的能力 [2] - 在3DIC设计EDA领域,公司构建了覆盖从异构集成三维芯片协同设计到验证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高端3DIC设计工具的空白 [2] 未来展望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4.58亿元、17.96亿元、21.97亿元 [3]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1.91亿元、2.84亿元 [3] - 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 [3]
芯和发布新软件集,国产EDA向全栈迈进
第一财经· 2025-11-01 11:10
产品发布与定位 - 芯和半导体发布Xpeedic EDA 2025软件集,涵盖Chiplet先进封装设计平台、封装/PCB全流程设计平台、集成系统仿真平台三大核心平台 [1] - 产品定位不仅是实现国产化,更是为了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好用软件集 [1]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力 - 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爆发,而摩尔定律放缓使单芯片性能提升受限,Chiplet先进封装成为延续算力增长的关键 [1] - AI数据中心设计已成为覆盖异构算力、高速互连、供电冷却的复杂系统工程 [1] - EDA行业需通过技术重构与生态整合,推动设计范式升级 [1] - 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为:用数学补物理,通过数值模拟减少芯片物理原型验证次数;封装补制程,以先进封装弥补先进制程的成本与良率问题;架构补工艺,通过创新算力架构补齐工艺节点性能天花板 [2] 公司战略与技术融合 - EDA与AI融合是行业趋势,公司通过15年经验积累大量数据,AI可提升跨尺度仿真效率,精准量化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支持大规模系统级优化 [2] - EDA工具需从单芯片设计拓展至封装级协同优化,具备跨维度系统级设计能力 [1] - 公司战略是抓住机会,结合AI开发从芯片到系统电热应力多物理场仿真的下一代EDA工具 [2]
国产EDA的AI进程究竟到哪一步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6 09:00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发布意见,明确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驱动力,目标到2027年智能终端和智能体普及率超过70% [1] - AI硬件发展推动EDA行业从单芯片设计范式向覆盖芯片、封装、系统的全链路STCO协同设计范式升级 [1][3] - 国内EDA公司芯和半导体在Chiplet、系统级设计及AI与EDA融合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是行业关注重点 [5][9][10] AI硬件发展趋势对EDA的挑战 - 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爆发,面临摩尔定律放缓,Chiplet先进封装成为延续算力增长的关键路径 [1][3] - AI数据中心设计已成为覆盖异构算力、高速互连、供电冷却的复杂系统级工程 [1] - Chiplet集成系统面临高密互连、高速串扰、电-热-力耦合等挑战,AI超节点硬件系统万卡级互连拓扑优化等复杂度远超传统单芯片设计能力边界 [3] 国际EDA巨头战略布局 - 国际EDA三大家积极规划多物理场仿真分析能力,大力布局系统分析EDA [4] - 新思科技收购Ansys,Cadence收购BETA CAE Systems和Invecas,Siemens EDA收购Altair,加速向系统设计转型,形成芯片到系统的完整设计链路 [4] - Cadence与英伟达深度合作,将Blackwell架构集成到EDA解决方案中,新思科技推出DSO.ai,在Intel 18A和台积电N2/A16工艺中实现10%~15%的能效提升 [8] 国产EDA发展机遇与案例 - 芯和半导体在Chiplet、封装、系统等领域及多物理场仿真方面有雄厚积累,在拉通芯片到系统全栈EDA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5] - 公司AI芯片级Chiplet先进封装设计平台获中国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封装PCB设计仿真全流程服务国内超百家高速系统设计用户 [5] - 芯和半导体将DeepSeek等国产AI大模型融入开发流程,自主研发XAI多智能体平台贯穿全栈EDA,从规则驱动设计演进为数据驱动设计 [9] AI与EDA的融合创新 - AI技术引入为EDA开辟新路径,从电路设计到系统级电-热-应力协同仿真,AI通过学习和推理能力大幅提升设计效率、缩短验证周期 [8] - AI大模型发展推动国际EDA加紧将AI融入设计流程,国内EDA需积极入局以避免形成代际劣势 [8] - 芯和半导体用户大会以"AI+EDA for AI"为主题,聚焦AI大模型与EDA深度融合,赋能从芯片到系统的STCO协同设计与生态共建 [10]
华大九天(301269.SZ):与摩尔线程没有股权关系
格隆汇· 2025-10-14 17:18
合作概况 - 公司与摩尔线程于2024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双方没有股权关系 [1] 合作领域 - 合作围绕芯片设计自动化领域展开 [1] - 合作涉及数字电路及模拟电路设计流程快速迭代 [1] - 合作包括GPU技术快速演进与创新 [1] - 合作涵盖国产EDA工具测试与推广等关键领域 [1] 合作进展 - 目前相关技术与业务协作得到稳步推进 [1]
21亿并购落定,国产EDA龙头重大并购!
是说芯语· 2025-09-30 10:12
交易概览 - 概伦电子拟以21.74亿元总价,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锐成芯微100%股权与纳能微45.64%股权,同时募集10.5亿元配套资金 [1] - 交易涉及52名交易对方,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2]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改变公司控制权,交易完成后锐成芯微与纳能微将成为概伦电子全资子公司 [1] 交易战略逻辑 - 并购核心逻辑在于打通"EDA工具+半导体IP"产业协同链路,EDA工具是芯片设计"绘图软件",半导体IP是可复用"标准模块",深度融合能显著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3] - 国际巨头Synopsys已通过频繁并购形成"工具+IP"捆绑模式,此次布局是顺应行业趋势的战略选择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获得标的企业上万套物理IP库,构建双引擎发展模式,实现从前端工具支撑到后端知识产权赋能的全链条覆盖 [3] 行业意义与影响 - 全球EDA市场由三大巨头垄断,国内EDA工具国产化率不足15%,IP领域高端资源稀缺 [3] - 通过市场化并购实现稀缺技术资源集约化配置,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加速先进制程EDA工具与高可靠性IP国产化进程 [3] - 此类整合是推动国产EDA生态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此前国内EDA企业多聚焦单点工具 [3] 标的企业技术实力 - 锐成芯微拥有覆盖全球30多家晶圆厂、4nm至180nm工艺的1000多项物理IP,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关键场景 [2] - 锐成芯微是全球排名第10的物理IP提供商,模拟及数模混合IP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第一,无线射频通信IP和嵌入式存储IP分别排名中国第一和中国大陆第一 [9] - 锐成芯微拥有国内外专利超140件,累计推广IP 750多颗,服务全球数百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9] - 纳能微在高速接口IP、模拟IP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2] 公司基本面 - 概伦电子是国内首家EDA上市公司,核心业务覆盖制造类与设计类EDA工具,在3nm工艺器件建模等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客户包括三星、台积电等全球知名企业 [2][5] - 公司产品包括高性能FastSPICE电路仿真器NanoSpice Pro、全定制设计平台NanoDesigner等 [6] - 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充实产品矩阵,如2019年收购博达微、2021年收购韩国Entasys、2023年收购欧洲Magwel等 [6]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79亿元,同比增长25.74% [6] - 截至9月29日公司收盘价为42.48元/股,总市值达184.86亿元,远超交易作价规模 [4]
华大九天:积极配合晶圆制造企业开展生态合作,预计到2025年底国内主要工艺覆盖率将超过80%
36氪· 2025-09-25 17:08
行业影响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将推动国内模拟芯片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 [1] - 反倾销调查涉及模拟芯片领域 [1] 公司业务优势 -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提供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的本土企业 [1] - 公司在模拟芯片EDA工具系统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 [1] 产品技术覆盖 - 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覆盖原理图编辑工具、版图编辑工具、设计智动化平台 [1] - 系统包含电路仿真工具、物理验证工具、寄生参数提取工具和可靠性分析工具 [1] - 提供从电路到版图、从设计到验证的一站式完整解决方案 [1]
啃最硬的骨头:一家国产EDA公司如何赢得市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7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 EDA签核是芯片设计的最后防线,技术壁垒极高,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 [1] - 行芯科技作为成立于2018年的中国公司,在EDA签核这一最难赛道实现突破,通过100%自主研发构建完整产品线,成为连接国产晶圆厂与芯片设计公司的关键桥梁 [1][5] - 公司选择从单点工具走向签核全流程,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在最核心环节建立壁垒,构建国产EDA的独特价值 [5][6] - 公司通过与国产头部晶圆厂深度协同、严苛验证和成功流片案例,逐步赢得市场信任,并前瞻性布局平台化整合与生态构建 [7][8][10] 公司战略选择 - 选择切入EDA Signoff签核领域是基于清醒且坚定的战略选择,因为该环节是芯片设计的终点和制造的起点,是EDA产业中最有价值、最难被替换的环节 [4] - 公司初期因资源受限从单点工具切入,后应客户对一体化方案的需求,发展为提供签核全流程工具链 [6] - 公司坚持"啃最硬的骨头",通过在最核心、最难攻克的环节建立壁垒,构建长期战略优势 [5] 技术与产品 - 公司已推出7款100%自主研发的Signoff产品,覆盖寄生参数提取、电源/信号完整性、功耗分析、时序分析、多物理域耦合分析等多个关键环节 [5] - 产品GloryEX全芯片RC参数提取解决方案获得IDAS 2025设计自动化产业峰会"产品革新奖" [1] - 一体化工具链可形成全面的"芯片设计健康报告",通过全流程协同系统性考量电学耦合关系,提升迭代效率和流片成功率 [6] - 公司正通过GloryGrid产品实施"左移"策略,旨在将问题发现在设计早期阶段,以降低后期修改成本 [10] 市场与客户 - 客户群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晶圆厂端,涵盖国内高端工艺代工厂、特色工艺厂及存储IDM巨头;二是设计公司端,客户集中于手机SoC、AI芯片、CPU、GPU、高速模拟芯片等高性能芯片领域 [6] - 公司通过严苛验证、详实案例、透明数据以及各类型高端芯片一次次流片成功,逐步赢得市场信任,克服工具迁移成本高的挑战 [7] 未来发展 - 公司未来挑战在于平台化整合,目标是实现"一键式"服务,由平台自动完成所有签核流程并反馈投片结果 [10] - 公司需具备超前战略眼光,以应对工艺迭代周期(常以两三年计)和时间差挑战,确保技术路线不偏离主流赛道 [10] - 公司正从工具提供商转向生态构建者,布局平台化整合和生态构建,这预示着国产EDA行业正走向成熟,但也面临更多客户、更难技术、更大人才需求的挑战 [10]
董事长专访 | 华大九天刘伟平:以自主EDA技术筑牢产业链安全基石
搜狐财经· 2025-08-25 08:27
EDA行业战略地位 - EDA工具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工业母机 自主可控关乎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安全 [1][4] - EDA产业自主化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前提 [4][9] 华大九天技术布局与突破 - 公司实现48款关键核心EDA工具布局 产品覆盖率约80% [5] - 模拟电路设计领域构建全流程EDA工具系统 通过ISO 26262认证并支持最高ASIL D级别芯片设计 [5] - 存储芯片设计全流程解决方案将设计效率提升50%以上 [5] - 数字电路设计工具通过算法优化使超大规模设计性能提升30%以上 [6] - 晶圆制造端构建PDK开发、流片服务到良率分析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7] - Vision工艺诊断分析平台将良率分析准确率提升至99% [7] - 流片—光罩生成解决方案将TB级光罩数据生成时间从超过8小时压缩至行业领先水平 [7] - DTCO技术从物性和电性维度指导工艺调优 在先进节点下实现10%以上PPA优化 [8] - 先进封装EDA平台支持Chiplet设计 将人工设计周期减少60%以上 [9]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 公司与国内主要晶圆厂完成工艺认证 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培养EDA专业人才 [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3.65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72.84% [9] 技术应用领域 - 产品覆盖模拟、数字、存储、先进封装等多个领域 [4] - 模拟全流程工具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高风险领域 [5] - 存储芯片设计工具应对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芯片领域 [5] - 先进封装EDA平台支撑高端AI芯片、GPU等产品的Chiplet技术路线 [9]
华大九天上半年净利降92% 上市募35.5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1: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3.01%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79万元,同比下降91.90%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62.1万元,上年同期为-5124.66万元,同比改善63.66%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3亿元,上年同期为-555.84万元,同比增长4475.60% [1][2]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2年7月2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股份数量为10,858.8354万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 [2] - 发行价格为32.69元/股,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 募集资金总额354,975.33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46,602.55万元 [3]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多91,493.32万元 [3] 募集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255,109.23万元 [3] - 拟用于优化EDA工具升级项目、模拟设计及验证EDA工具升级项目、面向特定类型芯片设计的EDA工具开发项目、数字设计综合及验证EDA工具开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3] 发行费用 - 公开发行新股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合计8,372.78万元 [3] - 其中保荐承销费6,697.65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