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轮》
icon
搜索文档
律师解读旺仔小乔事件:翻唱授权费用或接近百万元
虎嗅· 2025-08-10 14:44
原本8月9日,在全网拥有近2300万粉丝的博主旺仔小乔的2025"探寻者"演唱会要在上海举行。 但因票价对标一线歌手、全程不露脸,近一半的曲目为翻唱,被质疑收割粉丝。风波之下,旺仔小乔演唱会宣布延期,并启动退票,掉粉超过300万。 该事件背后,是长期困扰音乐圈的版权保护难题。为此,"新浪蜂鸟"找到两位专业律师,从翻唱合法性、著作权侵占情形、维权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翻唱歌手拥有版权吗? 票务平台信息显示,旺仔小乔出生于2005年5月,2020年开始活跃于互联网,因翻唱《樱花树下的约定》《年轮》《恋爱告急》等走红,曾与黄晓明、姚 晨、韩红等知名艺人拍摄合唱视频,粉丝超过2000万,获赞接近5亿。 为纪念账号开通五周年,旺仔小乔决定于今年开办第一场线下演唱会,以蒙面演出的形式进行,票价定在268元至968元之间。开售后,268、468、768元 三个票档很快显示缺货,超过5.5万人标记"想看"。 争议随之而来,一份网传歌单显示,旺仔小乔将在演唱会上翻唱《悬溺》《跳楼机》《春泥》等多首知名歌曲。 网传旺仔小乔"探寻者"演唱会歌单 "有啥原创歌曲吗?该不会一直翻唱吧?"在社交平台评论区,不少网友表达了质疑。 随 ...
网红歌手频繁翻车,演唱会的本质是什么?
虎嗅· 2025-07-31 08:37
网红歌手演唱会市场反应 - 旺仔小乔官宣蒙面演唱会后抖音粉丝从2344.8万暴跌至1835.2万,掉粉超509万,市场通过粉丝流失表达对演唱会定价策略(内场968元/看台268元)和蒙面形式的不满[1] - 演唱会30首曲目中仅7首为原创/参与创作,8首原唱,15首翻唱,原创能力不足却定价接近一线歌手,引发"蒙面KTV"争议[4] - 过往言论暴露对音乐创作缺乏尊重,包括翻唱未标注原唱鞠婧祎并自称"原唱",否认汪苏泷对《年轮》的创作权,加剧信任危机[5] 成功演唱会的核心要素 - 岳云鹏《非要唱》演唱会最高票价1580元20秒售罄,黄牛票溢价3倍,通过自嘲互动、观众合唱等设计将相声剧场亲密感移植至万人场馆[6] - 成功案例证明非专业歌手身份并非障碍,关键在于提供超越音乐的独特价值(如互动魅力、情感连接),观众愿为真诚体验付费[7][13] - 回音哥2013年面具音乐会门票一日售罄,强调"音乐应靠耳朵评判",面具成为音乐纯粹性象征而非商业道具[8][9] 行业趋势与市场逻辑 - 2023年网红歌手演唱会频繁翻车(那艺娜/何秋亊/旺仔小乔),暴露将演唱会简化为流量变现流程的弊端[3][14] - 观众评判标准转向"价值交换公平性",对"值不值"的评估日益精细,专业身份退居次席[15] - 演唱会本质演变为艺术表达与商业价值的信任交换,需满足清晰价值定位、诚意交付和共鸣体验三重标准[16][17]
张碧晨VS汪苏泷?网易云卷入《年轮》版权战,“反复横跳”惹怒粉丝
新浪财经· 2025-07-29 17:36
网易云音乐原唱标识争议事件 - 网易云音乐短暂取消张碧晨三首歌曲(《年轮》《下一秒》《梦幻诛仙》)的原唱标识,但随后恢复,官方解释为"系统展示问题"[2][3] - 争议歌曲均为汪苏泷创作并拥有版权,汪苏泷版本仍保留原唱标识,平台回应称张碧晨版本因早期版权方授权上传而保留标识[2][3][4] - 律师指出法律未定义"原唱"概念,平台标注需结合版权登记和合同约定,词曲创作者收回授权后,演唱者和平台均无权继续使用[3][7][8] 版权归属与艺人声明 - 张碧晨工作室声明其2015年6月15日发布的《年轮》为最早录音版本,主张唯一原唱身份[4] - 汪苏泷方宣布收回《年轮》演唱授权,张碧晨工作室回应将不再演唱该歌曲[4][6] 平台运营问题与财务表现 - 网易云音乐此前因李荣浩专辑NFC卡片链接误植事件遭公开批评,后道歉并补偿用户[9][12] - 公司2025年Q1营收18.58亿元(同比降8.4%),毛利润6.8亿元(同比降11%),同期腾讯音乐营收73.6亿元(同比增8.7%)[14]
原唱是张碧晨还是汪苏泷?《年轮》陷版权之争被“禁唱”
第一财经· 2025-07-28 17:11
华语乐坛版权争议 - 歌曲《年轮》因原唱之争陷入版权纠纷,张碧晨工作室宣布不再演唱该歌曲,汪苏泷团队收回使用授权,导致该歌曲几乎无法公开演出 [1][4] - 争议起源于网红"旺仔小乔"的翻唱言论,引发粉丝对战,最终两位歌手公开回应并收回授权 [4][6] - 法律专家指出,《著作权法》无"原唱"概念,词曲作者享有完整著作权,表演者仅享有表明身份的权利 [8] 音乐行业问题 - 音乐行业授权条款不完善,合同中对授权范围、期限和排他性约定不明确,导致纠纷 [9] - 网红随意翻唱且不标注完整词曲作者信息,平台标识混乱,如酷我音乐错误标注原唱 [10][11] - 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因争议导致演唱会延期,粉丝数从2300万降至1930万 [11] 影视与音乐市场现状 - 《花千骨》十年后重映仍保持高收视率,CVB收视率达0.30%,连续20天蝉联省级卫视冠军 [3] - 影视与音乐市场优质作品稀缺,《年轮》的版权争议凸显行业对经典作品的依赖 [3][6] 行业惯例与认知冲突 - 传统行业惯例认为先发表作品者为原唱,但近年OST常设双原唱版本,如《年轮》收录于同一原声专辑 [9] - 公众认知中歌手名气常超越词曲作者,导致版权归属与公众认知存在偏差 [9][10]
从“年轮”到“旋涡”:汪苏泷与张碧晨的原唱之战,争的到底是什么?
36氪· 2025-07-28 15:16
《年轮》原唱之争事件分析 事件核心争议 - 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引发争议,QQ音乐平台对《年轮》张碧晨和汪苏泷版本的"原唱"标签进行多次调整,张碧晨版一度改为"演唱者",汪苏泷版标注为"原唱",引发热搜 [2] - 汪苏泷团队声明《年轮》为"双原唱"并宣布收回授权,同时提及《梦幻诛仙》也为"双原唱"歌曲 [3] - 张碧晨工作室反驳称张碧晨是《年轮》"唯一原唱",依据是2015年首个公开发行版本且合同无多版演唱者约定,但认可《梦幻诛仙》为"双原唱" [3] - 张碧晨工作室后续声明张碧晨享有全球永久演唱权但"今后将不再演唱",旺仔小乔发文致歉 [4] "原唱"定义与行业惯例 - 百度百科定义"原唱"为首次公开发行时完成首个录音版本的行为主体,但该定义非法律明文规定,更多依赖市场认知与行业惯例 [6][9] - 实体唱片时代"原唱"通常指首个发行的录音版本演唱者,互联网时代发行门槛降低导致多版本并存现象 [10] - 影视OST行业存在"双原唱"或"多原唱"惯例,如《知否知否》有胡夏/郁可唯对唱版及单独版本,《永夜星河》有王心凌、张远、丁禹兮等多版本 [11][13][16] - "双原唱"认定需满足:同一时间段制作、发表时间接近、为同一影视/游戏主题、收录于同一OST专辑 [17] - 汪苏泷作为词曲作者且《年轮》男女版为《花千骨》OST同期计划,行业认可其"双原唱"主张 [18] 版权与授权问题 - 汪苏泷作为词曲作者有权收回授权,法律上可停止对外许可演唱,但需注意对已授权第三方的违约风险 [21] - 张碧晨主张的"永久演唱权"可能是行业合同中常见的附加权利,如特定场景下的永久演唱许可,但需明确授权范围是否合法 [23] - 影视OST合同中常见片方要求永久授权用于宣传,张碧晨的"永久演唱权"可能源于此类约定 [25] 行业影响与启示 - 事件凸显音乐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对"原唱"定义需结合发行时间、合同约定、创作背景及行业惯例综合判断 [18] - 法律框架下需通过完善合同明确权利边界,避免超范围授权或单方违约风险 [25] - OST制作中多版本演唱需提前约定权利分配,如《梦幻诛仙》明确"双原唱"性质 [3][13]
网红“旺仔小乔”3天掉粉超300万,道歉信被指“AI查重率高”
齐鲁晚报· 2025-07-28 11:57
网红歌手"旺仔小乔"粉丝流失事件 - 顶流歌手"旺仔小乔"因票价争议与真唱质疑遭遇大规模脱粉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其2300万粉丝账号在7月25-28日期间暴跌308万 单日最高掉粉量达120万 创下网红歌手塌房速度新纪录 [1] - 7月26日晚发布道歉信 但网友通过检测工具发现查重率高达97.18% 被调侃为"删除'旺仔小乔'四个字 査重率直接100%" [1] - 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其账号在7月19日开始掉粉 并且越来越快 按照现在的舆论方向 掉粉情况还会继续 [1] 演唱会相关争议 - 原定8月9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国内首场"全程蒙面演唱会" 最低票价268元 最高968元 因全程不露脸且歌单90%为翻唱歌曲 此前已被质疑"收割粉丝" [10] - 演唱会宣布因"艺人身体原因"延期 [10] 歌曲版权争议 - 7月22日 "旺仔小乔"称《年轮》原唱不是汪苏泷的话题登上热搜 其回复网友评论称"《年轮》由汪苏泷创作 但原唱是张碧晨 我认定的事不会改" [13] - 张碧晨工作室发文澄清 表示张碧晨依法享有该歌曲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演唱的权利 但出于尊重与自我选择 张碧晨今后将不再演唱该歌曲 [15][17] - 汪苏泷工作室发文回应 表示"我们的词曲从未旁落 我们的初心也从未改变 希望纷扰止于今夜" [17] 数据变化 - 粉丝数从2300万暴跌至1986.1万 [5] - 总销售额1.9亿 但近期下降354.3万 [6] - 粉丝增量数据显示7月18日后出现大幅下滑 从正增长转为负增长 最高单日掉粉达70万 [7]
旺仔小乔掉粉超300万,演唱会延期,道歉信也翻车
凤凰网财经· 2025-07-27 20:59
演唱会争议事件 - 旺仔小乔因演唱会争议和版权言论掉粉超300万 掉粉趋势从7月19日开始加速且仍在持续[1] - 计划8月9日在上海举办蒙面演唱会 票价268-968元对标一线歌手 但因全程不露脸和曲目多为翻唱被质疑收割粉丝[3] - 7月26日宣布演唱会延期并启动退票[4] 版权争议 - 旺仔小乔多次坚称《年轮》原唱仅为张碧晨 否认汪苏泷贡献 实际歌曲为汪创作 行业惯例标注双原唱[3] - 汪苏泷方宣布收回《年轮》授权 张碧晨工作室称依法享有永久演唱权但"不再演唱"[3] - 事件导致汪苏泷与张碧晨十年合作破裂 引发粉丝互撕[3] 道歉信风波 - 旺仔小乔发布长篇道歉信 但对假唱、版权、网暴等质疑未正面回应 仅泛称"接受批评"[4] - 网友用AI检测发现道歉信查重率太高 被嘲为"模板式敷衍"[5] - 网红留几手批评道歉信避重就轻 指出诚恳道歉应包含具体错误、原因、心路历程、伤害、惩罚、反思和改正措施[6]
旺仔小乔道歉信查重率超97%,已掉粉3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7 17:33
网红歌手旺仔小乔争议事件 核心观点 - 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因抄袭道歉信、歌曲版权争议、演唱会质疑及法律纠纷陷入舆论风波,导致粉丝量大幅下滑 [1][3][7][8] 粉丝量变化 - 抖音粉丝数从2300万跌至1999.8万,掉粉超300万 [1] 版权争议 - 音乐人雷雨心指控旺仔小乔在音乐平台被错误标注为原创歌曲《记念》的原唱,后平台更正标识 [3][5] 演唱会质疑 - 原定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演唱会因"艺人身体原因"延期,被质疑"收割粉丝":最低票价268元、最高968元,90%歌单为翻唱 [7] 法律纠纷 - 网友"岛岛"指控旺仔小乔及其母亲堵门骚扰并断水断电,旺仔小乔经纪公司反诉其编造不实内容并索赔500万元 [7][8] - 双方均通过律师函回应,案件进入法律程序 [8] 历史争议 - 曾因否认《年轮》原唱为汪苏泷引发争议 [9]
“《年轮》风波”刻下了音乐版权意识的成长年轮
南方都市报· 2025-07-27 00:37
音乐版权争议 - 网红"旺仔小乔"翻唱《年轮》时标注"唯一原唱张碧晨",引发汪苏泷粉丝不满并登上热搜 [1] - QQ音乐平台移除张碧晨版本的"原唱"标识,引发张碧晨粉丝反击 [1] - 汪苏泷方宣布收回《年轮》所有演唱授权,张碧晨工作室声明强调"唯一原唱"身份并宣布不再演唱该歌曲 [1] 行业版权意识 - 各方对作品的"原创"价值均给予绝对尊重,未质疑汪苏泷作为词曲作者的核心著作权 [3] - 《著作权法》普及成效显著,创作权作为源头权利的地位已获广泛认同 [3] - "原唱"并非法律概念,其认定依赖合同约定、首发时间及行业共识等多重因素 [3] 原唱界定争议 - 张碧晨方主张"唯一原唱"的依据是其演唱版本于2015年6月15日率先发布,早于汪苏泷男声版十五日 [4] - 汪苏泷方指出创作初期即规划了男女双版本,强调双原唱的合法性 [4] - 音乐平台标注差异放大了法律定义空白与行业惯例的错位 [4] 原唱标签价值 - 音乐分享平台成为主渠道,"原唱"标签在翻唱传播中扩展影响力和曝光度 [4] - "首唱即原唱"是常见认知但非铁律,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与传播力能让作品焕发新生 [4] 行业规则警钟 - 权利行使必须与合同约定相匹配,具体明晰的合约是预防争议的最佳途径 [6] - 从业者可通过合同明确"唯一原唱""首唱权益"等条款,将艺术贡献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语言 [6]
千万粉丝网红道歉!《年轮》原唱之争,密密麻麻是谁的自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23:38
网红旺仔小乔道歉事件 - 网红旺仔小乔发布道歉信 承认因计划在上海举办蒙面演唱会引发广泛争议 并接受所有批评指正 [1][3] - 道歉信中提到作为公众人物应传递积极能量 对粉丝和合作方致歉 承诺反思改进 [3] - 相关话题旺仔小乔道歉信迅速登上热搜第一 [2] 演唱会争议详情 - 旺仔小乔原计划8月9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2025"探寻者"演唱会 采用不露脸形式 [6] - 票价设置268元至968元 因不露脸 无互动 缺乏原创歌曲等问题引发观众质疑 [6] - 橙石影视文化发布公告 宣布上海站演唱会延期 新时间待定 [5] 《年轮》歌曲版权争议 - 旺仔小乔称《年轮》原唱为张碧晨非汪苏泷 引发争议 [8] - 汪苏泷方回应决定收回《年轮》授权 [9] - 张碧晨方声明其依法享有永久演唱权 但宣布今后不再演唱该歌曲 [11] - 法律人士指出"原唱"为商业概念 表演者权需以著作权人授权为前提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