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史记》
icon
搜索文档
倾听尼山2025 | 刘延常:博物馆的文化积淀与未来
经济观察网· 2025-07-01 13:10
编者按: 2025 年 7 月 9 日至 10 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曲阜举办。 从 2010 年 9 月创立至今,尼山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为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正日益 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 当下,全球政治冲突频发、各国之间经贸壁垒陡增,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迫切。 本届尼山论坛的主题是 " 各美其美 · 美美与共 —— 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 ,并设置了 " 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 "" 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 齐鲁文化 与世界文明 "" 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 "" 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 "" 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 " 等多项分议题。 经济观察报:刘馆长你好,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办在即,今年的主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八字箴言最早由费孝 通先生提出,并将此平和、谦逊的心态视为中国文人一以贯之的"君子之风"。一种文明在由近及远的推广中,必然面临着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这 使它充满新的生机。你与孔 ...
今天我们如何读古籍(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读懂古籍不容易,即便是清代大学者戴震,在求学期间也经常茫然。 读《尚书》,读到"乃命羲和",由于不知星辰运行之理,只得掩卷;读《诗经》,发现自己不通古音, 很多诗读起来不押韵;读《礼经》,则因为不了解古代宫室衣服之制,就看不懂了……总之,戴震感觉 自己读古籍,仿佛横垄地拉车——一步一个坎,很受打击。 一个是文字难通。文言文之语法、词汇,于今人晦涩难懂。有读者说,读古籍,常常有一种"每个字都 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什么意思"的感觉。 一个是古籍难选。存世古籍有20多万种,单一部《四库全书》便收书3400余种,约8亿字。洋洋书海, 有没有一开船就迷航? 再一个是古籍中的很多知识、思想和今天有距离。古人的伦理纲常、宇宙观念、繁文缛节,常与今世差 别较大。 古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从《论语》中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宇宙之叹,到《史记》里太史公"通古 今之变"的史家孤诣,皆是古人智慧结晶。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底保存下来、传播开来,是每一代中 国人的分内之事。 古籍中藏着语言表达与思想绽放的绝高技艺。古人善以寸毫之力,载千钧之思。《左传》名篇《郑伯克 段于鄢》,只用700多字,就把家国权谋、人性幽微阐释殆尽;《庄子》借"庖 ...
阳关和玉门关:明月几回照汉家丨从长安到敦煌(5)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08:54
1979年阳关遗址出土的汉代双鱼纹陶鼎 (原标题:阳关和玉门关:明月几回照汉家丨从长安到敦煌(5)) 作者 黄君度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 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 2024年10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8天的行程里, 乘火车穿过沙漠,坐飞机翻越雪山,漫步于汉代长城下,到访西安、宝鸡、兰州、敦煌、武威这五个丝 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寻觅伟大的历史遗迹,在周秦汉唐的漫长时空里看见文明。"西北行记"系列是记 录,也是一次邀请,欢迎诸君携诗酒书剑,随我开启这场穿越古今的壮游! 红彤彤的朝阳渐渐升起,照亮原本朦胧一片灰黑的戈壁滩,使它呈现出可畏的暗黄,只有天边一片祁连 山的蓝色淡影稍可慰藉人心。中巴车向右转入一条新路,那雪山厚重的肩膀也被抛在身后,眼前尽是令 人眩晕的茫茫大漠,到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说的"空碛无边"是什么滋味。 阳关遗址外的戈壁滩 幸而这种空旷孤寂并未持续太久,一丛深绿色的胡杨林出现在地平线上,其间还点缀几丝袅袅炊烟。我 们的车驶下沟谷 ...
古装剧最爱的“掉马甲”神器:古人到底怎么避讳?
虎嗅· 2025-06-11 00:01
电视剧《琅琊榜》首播已近十年,至今仍然以其精巧的剧情设计为观众津津乐道。也许不少观众还对剧中主角梅长苏在静妃面 前"掉马甲"的情节印象深刻:梅长苏读《翔地记》做批注时,出于习惯对地名中与母亲名字相同的字作减笔避讳,这一细节被 静妃细心察觉,进而道破其真实身份。 "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 避讳的对象大致包括君主、祖宗父母和圣贤三种,也即《公羊传》提出的"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琅琊榜》 中的上述避讳情节即属于子女避父母讳。避讳现象在周代已经出现,秦汉时期走向定型,以宋代最盛。这一现象虽非中国独 有,却已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亲亲尊尊""慎终追远"等思想交织,激荡出沉重的历史回响。 改字、空字、减笔:古人怎样避讳? 减笔是如何与主角身份联系起来的?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社会习俗——避讳。 所谓避讳,也即中国古代在文字上不直接书写君主、尊长之名的语言文字现象。陈垣在其著《史讳举例》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 解释: 避讳现象几乎贯通了先秦以来的三千年文明史,直至辛亥革命宣告帝制终结,这一现象才在官方层面得以结束。因此,对于大 多数 ...
在时光褶皱中寻找永恒灯火 —— 五本经典书籍照亮生命维度
搜狐财经· 2025-06-10 13:13
深夜伏案的教授总习惯在台灯下压一本《史记》,咖啡店的白领用 kindle 重读《莎士比亚悲剧集》,地 铁通勤的年轻人耳机里播放着《菜根谭》有声书。当碎片化阅读裹挟着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真正能穿越 时光的经典始终如同灯塔,用不同的光谱为生命注入能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启示录:看见不可见 舞蹈家邓肯在自传中写道:「真正的自由是从社会模具中剥离出本真形态。」当社交媒体不断重塑人格 面具,这位赤脚跳舞的叛逆者在书中的呐喊愈发振聋发聩。她与罗丹的艺术交锋、在战火中的巡回演 出、对传统芭蕾的反叛,构成了解锁创造性思维的密码库。书中「用身体写诗」的理念,正被当代行为 艺术家奉为圭臬。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东方禅意与存在主义的对话 弘一法师的这句话被印在千万个手机壳上,原著中「断舍离」的智慧却有更深的生命体悟。当物质焦虑 与精神内耗成为时代病症,书中「茶杯倒空才能续新茶」的隐喻成为治愈良方。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解 构路径,这种融合佛家「去执」与道家「无为」的处世哲学,为竞争社会中的疲惫心灵提供了柔性的缓 冲地带。 《秦吏》:历史褶皱里的生存启示录 七月新番笔下的小吏黑夫,在秦制军功体系中的攀升之路,意外折射着现代职场的 ...
茂陵凭吊:汉朝离我们有多远丨从长安到敦煌(1)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08:55
(原标题:茂陵凭吊:汉朝离我们有多远丨从长安到敦煌(1)) 作者 黄君度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 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 2024 年 10 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 8 天的行程 里,乘火车穿过沙漠,坐飞机翻越雪山,漫步于汉代长城下,到访西安、宝鸡、兰州、敦煌、武威这五 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寻觅伟大的历史遗迹,在周晋汉唐的漫长时空里看见文明。"西北行记"系列 是记录,也是一次邀请,欢迎诸君携诗酒书剑,随我开启这场穿越古今的壮游! 从狭小逼仄的空客 320 机舱出来,踏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外的关中大地,迎面就感受到她那股辽阔浑厚 的力量。航站楼前是平坦的大广场,抬头望去,秋日的晴空澄蓝如洗,点缀着几片浮云。汉朝是一个那 么遥远的朝代,以前只通过书本上和我所研究的汉简了解她,今天要寻访一位最伟大的汉朝皇帝的陵 墓,经历了两千年悠悠岁月,我还能看到些什么? 一阵电话铃声把心思拉回到当下的行程,是包车司机王师傅打来的。这是位膀大腰圆、方脸平头的关中 ...
对话斑马百科解濮畅:用AI+3D动画激活《论语》,单主题投入上千万元|科创100人
新浪科技· 2025-05-20 16:52
嘉宾:斑马儿童研究院副院长、斑马百科文学教研负责人解濮畅 近日,斑马百科正式推出《论语》主题,这也是继《史记》之后,斑马百科文学线以"文学典籍+电影 级3D动画+AI交互"的文学知识学习新模式,推出的又一经典文学可视化作品。 斑马儿童研究院副院长、斑马百科文学教研负责人解濮畅向新浪科技表示,"为了确保《论语》主题内 容质量,该项目采用了高标准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专门设立1条生产线,整体花费了2000+小时研发, 制作投入在1000万左右。" 他还透露,"除了《史记》《论语》之外,未来斑马百科·文学方向还将持续推出新主题内容,例如《古 文观止》《左传》《海底两万里》《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寓言》等都将陆续上线。" 据悉,斑马百科定位为"少儿百科数字内容平台",也是中国首个少儿3D互动百科,通过沉浸式的电影 级3D动画和专业、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为5-12岁少儿打造的3D互动百科数字内容。截至目前,斑 马百科已上线昆虫、天文、鸟类、植物、《史记》等36个主题内容。 文|新浪科技 闫妍 期数:No.73 不同于市面上的传统百科书籍、纪录片或直播课,斑马百科开创了全新的内容品类,以3D互动和故事 化叙事打造沉浸式学习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