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念念有词》
icon
搜索文档
2025暑期档,短剧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8:52
行业总体表现 - 暑期档短剧行业实现从"流量至上"向"质量为王"转型 成为"娱乐正餐"并重塑文娱市场格局[5] - 红果短剧暑期档头部作品带动总观看量达311亿次 超越长剧TOP 20总播放量156亿次[7] - 短剧集均播放量快速接近长剧水平 已有5部短剧集均突破2000万《十八岁太奶奶2》集均达2500万[7] - 行业进入"10亿时代" 暑期档16部短剧累计观看量破10亿[9][12] 平台用户与生态 - 红果短剧用户规模持续扩张 月活用户从3月1.73亿增长至6月2.1亿[9] - 平台通过"一本多拍"机制推动内容创新 同一IP多版本竞争筛选爆款[11] - 爆款短剧采用元素叠加策略 融合穿越/家族/女强/航天等热门题材实现观众全覆盖[11] 内容创新趋势 - 短剧呈现系统性创新 突破"霸道总裁""甜宠虐恋"等同质化套路[14][15] - 叙事节奏转向生活流表达 《念念有词》通过语言轰炸与沉默反差构建戏剧张力[15] - 人物关系颠覆传统设定 《夫人她专治不服》以"女A男O"反差人设带动"娇夫文学"热潮[17] - 审美风格突破视觉疲劳 《朱雀堂》融合中式恐怖美学与民俗仪式感[17] 社会议题融合 - 短剧深度结合社会议题 《十八岁太奶奶》融合女性龙傲天/跨代亲情/科技报国等多重主题[17] - 男频短剧实现突破 《一品布衣》《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转向家国叙事与寒门仕进题材[19] - 短剧成为"时代情绪显微镜" 承载个体焦虑/文化认同/代际冲突等宏大命题[19] 平台政策调整 - 红果短剧升级剧本政策 最高保底提至20万/分成比例升至40%/严厉打击抄袭[22] - 快手关闭短剧小程序业务 将第三方付费短剧全面回归平台原生链路[23] - 腾讯视频与爱奇艺调整分账策略 爱奇艺为独家作品提供最高35%阶梯分账激励 腾讯对S+作品提供22万元剧本激励[24] - 平台分账核心指标转向"会员有效观看时长" 降低"拉新"权重[24]
短剧、团播质量飞跃式提升,横店红利开始发力了?
36氪· 2025-08-14 08:06
互联网大厂布局短剧行业 - 腾讯上线微信小程序"短剧"提供免费口碑好剧观看 [1] - 京东以百万年薪招募短剧运营人才 [1] - 小米旗下Redmi推出首部精品短剧《时空合伙人》并由品牌总经理参与出演 [1] - 百度推出免费短剧APP"好看免费短剧"并取消插播广告 [3] - 小红书联合FIRST发起"红镜短剧计划"挖掘短剧人才 [3] 传统影视行业表现低迷 - 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7% [5] - 《酱园弄》上映25天票房仅3.74亿元 [4] - 暑期档仅《长安的荔枝》票房有望突破10亿元 [4] - 电视剧行业转向短集数模式 优酷自制剧删减至12集以内 [6] - 2025Q1季播综艺上新60部 其中47档为综N代 新综艺仅占全网网络综艺有效播放TOP20中的2部 [6] 新兴文娱业态特征与优势 - 团播公会单场成本10-100万元 仅为传统综艺十分之一 [8] - 头部团播工会单场创收超1200万元 [8] - 短剧《念念有词》成为红果站内首部双破亿作品 观看量破10亿 热度值破1亿 [9] - 短剧《重返八零共白首》热力值达1195.32w [9] - 短剧单集时长1-3分钟 适配碎片化观看习惯 [10] 传统文娱人才向新业态迁移 - 2025年一季度横店影视城接待超600个竖屏剧组 达去年同期两倍 [11] - 传统影视编剧/美术/灯光师转向短剧行业 [11] - 七维动力/日月星光传媒/鱼子酱文化等传统综艺制作公司布局团播 [11] - 传统导演王亚凭借十余年影视经验打造《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爆款短剧 [14] - 短剧制作采用动态光效/粒子特效等专业技术提升视觉冲击 [14] 行业制作模式对比 - 传统剧集制作周期约14个月 S+大制作耗时更久 [7] - 电影《酱园弄》制作周期长达七年 投资规模超3亿元 [7] - 团播公会从策划到落地周期不超过两周 [8] - 团播服装造型根据直播间反馈实时更新 [8] - 短剧拍摄从混乱进度转向专业化团队运作 [14]
“红果”月活首超优酷,短剧在“虚火”下狂飙
36氪· 2025-08-12 18:02
行业增长与竞争格局 - 红果免费短剧在APP渠道月活达21206万 同比增长179% 成为行业头部应用[1] - 河马剧场以4528万月活位居APP渠道第二 同比增长152.6%[1] - 抖音小程序渠道中蛋花看剧同比增长1370.3% 乐享小短剧增长1249.1% 显示渠道分化增长态势[1] - 微信小程序渠道辽波剧场同比增长1036.2% 杜仲短剧暴涨13883.8% 反映生态流量爆发式增长[1] - 红果短剧月活超优酷 标志短剧成为主流视听消费选择 商业可行性得到验证[3] - 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红果月活达21206万 而第二名河马剧场仅4096万[6] 内容生产与创新挑战 - 爆款短剧播放量屡创新高 红果平台10亿以上播放量作品达17部 最高出现30亿播放量的《念念有词》[3] - 创作周期被极度压缩 60集剧本需两周内完成 导致角色塑造和剧情设计缺乏精雕细琢[11] - 题材同质化严重 多部作品改编自相同小说源 如《月光锈》与《危情博弈》均源自小说《你出轨在先,离婚你哭什么》[11] - 翻拍版本泛滥 《咬清梨》存在千喆&彭呆呆、马秋元&何聪睿、彭瑶&希尔艾力等多个主演版本[11] 数据真实性与算法影响 - 平台算法规则变更影响数据统计 红果将热力值计算从14天累计改为7日均值 并取消上限限制[6] - 新算法导致部分剧集通过短期集中播放迅速蹿升 产生热度虚高现象[9] - 行业存在数据真实性争议 肯德基短剧宣称1.4亿播放量但点赞比例遭质疑[6] - 第三方机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 DataEye、新榜、QuestMobile等机构数据存在差异[17] 版权保护与行业治理 - 抄袭现象成为行业顽疾 点众科技、听花岛指控ReelShort平台多部作品涉嫌"一比一抄袭"[15] - 短剧"短平快"特性加剧抄袭风险 强冲突高爽点的固定套路给抄袭留出空间[15] - 法律认定存在难点 著作权法只保护具体表达而非思想 情节注水改动增加判定难度[15] - 行业推动建立版权确权机制 建议参考电商打假经验建立平台主导自治机制[17]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5亿元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6]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品化路线 但内容创新与批量生产矛盾依然突出[2] - 需要建立多元竞争格局 呼吁长视频平台加强短剧业务形成多维度竞争[17] - 需统一数据统计标准 推动播放量计算规则和统计方法公开透明[17]
「史上最卷」暑期档,没有爆款剧?
36氪· 2025-08-11 10:47
2024年暑期档剧集市场表现 - 整体表现不及预期 未出现全民爆款剧集 [5][19][34] - 古装偶像剧《书卷一梦》尝试反套路设定《桃花映江山》依赖演员颜值《昭雪录》16次登云合热播榜日冠但未能形成现象级热度 [5][7][14] - 悬疑剧《以法之名》评分从89降至69《扫毒风暴》仅获77分 明星阵容未能带动热度 [12][16] - 男频赛道《庆余年2》热度峰值34389 集均点播10287 但《赴山海》延期《凡人修仙传》效果未达预期 [17][56] 历史暑期档爆剧特征 - 2018年《延禧攻略》带来1200万新会员 使爱奇艺当季会员收入同比增长78% 广告收益达25亿元 [21][44] - 2019年《陈情令》超前点播收入156亿元 音乐专辑销售额3223万元 [23][38] - 爆剧典型特征包括全民认知度提升演员商业价值 形成多维度变现模式 [27][29][48] 平台商业模式与变现能力 - 会员分级体系实现差异化收费 SVIP可抢先观看 超前点播单集定价6元 [36][38] - 衍生变现包括周边产品、演唱会、音乐专辑及电商联名 2021年《山河令》打榜活动带来潜在2400万元会员收入 [39][41][43] - 广告植入品牌通过中插形式进入热播剧 单品牌投放规模达999万元级别 [46][48] 短剧市场崛起对长剧的冲击 - 短剧《念念有词》5天播放量破10亿 两周破20亿 红果平台TOP500短剧累计热度达10279亿 [62][64] - 制作周期短、成本低、节奏紧凑 单集时长1分钟以内 可快速响应市场趋势 [65][83][85] - 采用竖屏形式降低观剧门槛 无需多重会员 可三倍速播放 出现"竖店版"明星演员 [81][83] 内容生产与行业挑战 - 长剧采用工业化制作流程:IP采购+流量演员+前4集高密度剧情+社交媒体投放 [50][52][54] - 题材同质化严重 仙侠、悬疑、男频赛道重复套路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57][58][59] - 制作周期长达数年 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偏好 反而不如短剧灵活 [83][85][88]
短剧CP的30亿密码,长剧也开始学了?
36氪· 2025-08-08 16:18
短剧CP行业生态演变 - 短剧行业从"捧剧不捧人"转变为演员CP形成独立号召力 [1] - CP多搭成为行业常态 朱一未和白昕怡搭档34次 曾辉和韩雨彤搭档9次 [6] - 形成"CP营销+剧集热→粉圈形成→CP红利提升→更愿多搭"的正向循环 [31] CP运营模式升级 - CP运营从剧粉自发转变为平台、制片方、演员全链条配合的宣发体系 [6] - 演员合同明确写入剧宣要求 包括配合直播、合拍视频等宣传内容 [22] - 平台主动承接CP热度 红果平台预览界面直接展示顶流CP海报 [20] 宣发方式创新 - 采用邮轮庆功会、扫楼、多城市大屏应援等新型宣发方式 [17][18] - 剧组配备专业花絮师拍摄主演互动物料用于宣传 [12] - 直播切片成为CP粉重要二创素材 如何聪睿刘念共创手势舞视频获120万点赞 [3][10] 内容创作导向变化 - 创作重心从突出单一人设转向强化男女主互动和感情线 [39] - 服装色调、画面构图等细节设计专门服务CP感营造 [43] - 纯爱路线成为主流 取代传统虐恋、狗血题材 [42] 商业价值体现 - 《念念有词》成为红果最快破30亿播放量短剧 [1] - 《请君入我怀》红果观看量破20亿 《成何体统》爱奇艺热度值破6000 [3] - CP粉具备购买力 主动支持演员推广产品如USMILE电动牙刷 [46] 与长剧行业差异 - 短剧演员话语权更大 多搭合作意愿强烈 [33] - 短剧演员无需经历粉丝提纯 捆绑CP形成双赢局面 [35] - 长剧行业开始借鉴短剧CP模式 寻求已验证的CP组合 [37]
我在CP感玄学课考了99分的好成绩
虎嗅· 2025-08-02 17:35
CP感的市场表现 - 《深情眼》凭借张予曦和毕雯珺的颜值及CP感赢得口碑,成为暑期档黑马 [1] - 《樱桃琥珀》因选角不当导致"父女感"争议,削弱观众接受度 [2] - 《这一秒过火》仅凭张凌赫与王楚然的民国CP路透即引发观众强烈期待 [3] CP感的化学反应模型 - **燃烧反应**:强调肢体接触与荷尔蒙碰撞,如《这一秒过火》中军阀与准大嫂的禁忌恋设定 [8] - **酸碱中和反应**:通过人设反差实现互补,如《永夜星河》黑莲花男主配小太阳女主,或《念念有词》哑巴男主配喇叭女主 [9] - **氧化还原反应**:角色互相成就,如《雁回时》大女主与辅助型男主的协作关系 [10] - **分解/合成反应**:前者解放角色特质(如《苍兰诀》东方青苍),后者聚焦双强联合(如《朝雪录》李兰迪与敖瑞鹏) [10][11] 行业制作方法论 - 成功CP需满足三要素:精准选角(化学元素)、适配剧情(反应式)、导演与演员的临场催化 [13] - 《樱桃琥珀》失败案例显示,选角与公式错配(浓颜熟男+幼态女主)导致化学反应失效 [14] - 行业需避免过度关注番位等表面平衡,而应聚焦角色匹配与情感逻辑 [16] CP邪修现象分析 - **主动邪修**:导演刻意设计非传统CP,如《云之羽》女女暧昧或《贤者之爱》女主与女二的复杂关系 [20][21] - **观众自发邪修**:通过二创脑补形成跨作品CP,如林黛玉×孙悟空或《甄嬛传》"鸟嬛"组合 [22][23] - 行业警示:邪修需建立在基础公式成熟后,避免本末倒置 [24][25]
“短剧大战”下半场:抢人、抢钱、抢IP
36氪· 2025-07-29 19:51
中国短剧行业在北美市场的发展 - 中国电影人高峰在美国创办的短剧承制公司已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短剧承制方之一 2024年制作45部短剧作品 累计票房超过7000万美元 其中爆款短剧《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成本不到20万美元 票房突破3500万美元 收益超170倍 [1] 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微短剧2024年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已反超电影市场 DataEye研究院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5]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短剧市场上新近3万部短剧 头部制作方如听花岛 重庆四月联盟等公司半年最多制作30部精品短剧 [5] - 短剧行业直接创造约21.9万个就业岗位 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42.8万个 总计带动约64.7万个就业机会 [19] 短剧制作成本与投资趋势 - 行业制作成本持续上涨 听花岛出品的短剧《家里家外》将制作成本天花板拉升到300万元 未来竖屏短剧投资量级预计在300-500万元之间 [7] - 目前已有许多竖屏短剧单部总成本在120万元以上 加上内部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 单项目成本已达200万元 [7] - 有投资人表示现在没有500万预算已经不敢碰短剧 [7] 短剧内容质量提升与IP改编趋势 - 行业开始注重内容质量 爆款率高的公司困于人手不够 想扩大产能 [5] - 短剧制作水准持续提升 春节档涌现一批质感很好的古装题材 剧组能穿很好的貂 用造雪机拍雪景 [7] - IP改编成为爆款重要路径 《念念有词》改编自番茄热门小说《豪门老公是哑巴?别慌,我是喇叭》 已经是小说改编的第三个版本 [10] - 短剧改编IP规模变大 《还珠格格》《家有儿女》等国民度大IP宣布启动短剧改编 平台正在洽谈《百妖谱》《杀破狼》《AWM绝地求生》等超级头部IP [10] 短剧行业人才发展与薪酬状况 - 头部编剧可以谈分账 靠一部短剧拿到百万元收益的编剧不在少数 现象级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编剧收入破百万 [15] - 缺少爆款经历的编剧完本费用在1-3万元左右 有爆款经历的编剧完本费用在3-5万元左右 30%-40%的编剧能拿到月入10万元的薪资待遇 [15] - 短剧演员行业薪酬分化明显 "短剧一哥"柯淳日薪2万 某短剧知名演员商务代言费报价高达7位数 但中腰部主演 特约主演 群演的薪酬变化不大 横店群演100-200元/天 特约演员500-1500元/天 腰尾部主演1500-8000元/天 [18] - 大量长剧编剧和演员转行短剧行业 但转型存在挑战 长剧编剧需要适应短剧快节奏和"弱人物 重情绪"的特点 [17] 平台竞争与商业模式演变 - 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入局短剧 包括淘宝 京东 拼多多等电商平台 华为 小米 360等科技企业 以及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 [23] - 免费与付费短剧的市场份额形成7:3的格局 红果短剧的供给占据免费短剧的90% [27] - 红果短剧2025年5月月活破1.99亿 即将超过优酷的月活 只相差50万左右 [25] - 字节跳动在短剧赛道占据霸主地位 通过红果短剧 木叶和咸柠三款APP构建产品矩阵 覆盖全年龄段用户并渗透各级城市市场 [28] 版权保护与行业规范 - 短剧抄袭成本极低 维权困难 收集证据和打官司时间长 罚款金额不重 [31] - 听花岛指控自家短剧《家里家外》被南京烛影心光公司侵权抄袭 抄袭风蔓延至海外 ReelShort上线播放的多部海外短剧涉嫌"一比一抄袭"国内权利作品 [28] - 红果短剧投入数百人专项团队开展全网盗版监控与投诉 单日投诉量达数千条 [31] - 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 整合抖音短剧和红果短剧的BD团队 加强对短剧IP版权生态保护 [31]
迈向50亿时代?短剧播放量膨胀背后的焦虑凸显
虎嗅· 2025-07-29 12:49
红果短剧播放量增长 - 红果短剧播放量从10亿常态快速膨胀至30亿时代,《念念有词》上线20天突破30亿播放量[1][6][9] - 一季度5部10亿播放量短剧,二季度数量翻倍,10亿成为爆款入门标准[4][5] - 播放量增速显著提升:《老千》27天破10亿,《念念有词》4天破10亿、11天破20亿[5][6][9] 平台算法与数据真实性 - 播放量增长依赖平台算法精准投放和内部刷量,内容实际影响力与数据不匹配[7][11] - 红果修改热度值统计规则:从14天累计改为7日均值,取消上限后出现"千剧涨停"现象[15][16] - 制作方无法获取播放量具体构成数据,平台单方面告知播放量结果[19][20] 内容同质化与创作困境 - 短剧题材高度集中于番茄IP改编和甜宠剧模式,缺乏创新与深度[14][24] - 算法主导的流量陷阱导致内容生产同质化,类似长视频平台历史问题[12][13] - 商业化模式促使内容快餐化,快速消费特性加剧创作单一性[24][31] 行业寡头化趋势 - 听花岛垄断红果爆款短剧:上半年10亿+作品中《念念有词》《家里家外》等均由其制作[25][26][27] - 听花岛持续打破平台记录,如首部热度值破亿短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2》[28][29] - 其他制作公司如重庆四月联盟仅靠产能碰运气,体系化能力不足[32][33] 行业潜在危机 - 播放量虚高可能引发"预制爆款"时代,用户审美疲劳将导致行业反噬[37][38] - 过度依赖单一制作公司(听花岛占比超60%)阻碍行业多元化竞争[26][31][33] - 短剧行业未形成良性竞争生态,与长视频/电影行业多极格局形成对比[30][31]
微短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精品化成暑期档主旋律
第一财经· 2025-07-24 09:25
微短剧市场概况 - 2024年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网民使用率59.7%,行业总规模504.4亿元,首次超越传统电影425.02亿元票房 [1]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680亿元,2027年有望达千亿级别 [1] - 增长驱动因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娱乐需求及内容产业数字化转型 [1] 行业发展阶段与政策规范 - 行业从"野蛮生长"步入"精品化探索"阶段 [2] - 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确立"分类审核"与"持证传播"管理框架,推动精细化管理 [1] - 红果短剧等平台通过技术审核与人工筛查结合确保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 [1] 商业模式创新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看剧+广告分账+专业制作"模式定义行业商业逻辑 [4] - "阶梯式分账+流量激励"机制使头部短剧单月分账收益达数百万元 [4] - 腾讯视频推出厂牌激励计划,制作方最高可获500万奖金,导演/编剧/IP最高100万奖励 [5] 人才与产业链升级 - 长信传媒、柠萌影视等传统影视公司专业团队加入微短剧制作 [5] - 行业从作坊式生产转向涵盖IP开发、剧本孵化、拍摄执行的工业化体系 [5] - 腾讯视频对竖屏短剧S/S+级剧本提供保底稿费及播后额外奖励 [5] 技术创新应用 - 5G普及支持4K超高清画质与互动式剧情实现 [8] - AIGC技术渗透全流程,ChatGPT等大模型可几分钟生成剧本初稿 [7][8] - 快手可灵AI、抖音即梦AI等视频生成模型提升制作效率 [7] 精品化内容成果 - 2025年暑期档《念念有词》播放量破10亿,成红果首部双破亿短剧 [10] - 红果"果燃计划"合作近300部短剧,总播放量近百亿,获国际电影节多项荣誉 [10] - 爱奇艺《成何体统》热度峰值5667创平台纪录,腾讯视频《重返八零共白首》获市场认可 [13] 题材多元化与社会价值拓展 - 题材覆盖科幻、非遗、年代创业等,如《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姐姐的三条簪》 [11] - 非遗主题作品《祈安澜》《墨韵新生》实现文化传播与公众教育功能 [14] - 文旅融合剧《和你的桃花源》带动永春旅游收入增长35% [14] -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涵盖文旅、普法、非遗等六大方向 [15] 就业与经济影响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创造64.7万个就业岗位,90后从业者占比超60% [16] - 新就业形态特征包括灵活工作时间、数字化创作方式等 [16]
红果观看破10亿的短剧,都是谁在做?
36氪· 2025-07-19 15:03
红果短剧市场表现 - 红果短剧平台出现两部爆款新剧:《念念有词》累计观看量突破20亿,成为站内首部"双破亿短剧"(观看量破10亿+热度值破亿)[1] - 《南音再许》开播后空降红果三榜Top1,播出第4天累计观看量破10亿[1] - 红果平台已有17部观看量破10亿的短剧,其中听花岛独占4部(《家里家外》《十八岁太奶奶驾到》《念念有词》《南音再许》),另有3部未公布战报的剧集播放量也超10亿[3] 短剧制作公司格局 - 听花岛坚持精品内容路线,爆款率居高不下,其背靠十月初五影视的影视基因助力品质把控[16] - 于今无量核心团队来自字节跳动广告部门,专注女频市场,其《好一个乖乖女》分账破千万,投资回报率达2000%[5][6][7] - 重庆四月联盟采用走量模式,年产量115部,但爆款率较高(红果10亿俱乐部占3部,2024热剧榜15部上榜),依托MCN基因和4000平影视基地控本增效[10][14] - 海鱼星空精品化策略见效,爆款率超50%,合作刘晓庆首部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18] 行业发展趋势 - 女频内容主导市场,红果10亿短剧中除《老千》外均为女频作品[7] - 下沉市场走量模式仍为主流,木叶短剧APP三四线城市用户占比超60%[15] - 精品化趋势加速,德玉影视《穿书之炮灰变身天道亲闺女》通过棚拍+特效20天精制实现10亿播放[18] - 行业分化明显:头部公司通过精品化(听花岛)或规模化(重庆四月联盟)建立竞争优势[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