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

搜索文档
4只ETF翻倍!今年最赚钱的ETF赛道有哪些?
点拾投资· 2025-07-25 14:02
市场全景 - 中国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截至6月末达4.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800亿元,增幅15.57% [2] - 股票型ETF仍占主导地位(规模占比超70%),但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债券型ETF年内增幅超120%,成为增长最快品类 [5] - 上半年20只ETF规模增长超百亿元,其中债券型ETF独占12席,股票型5只,商品型1只,跨境型2只 [13] - 前三大ETF管理人合计市占率超44%,头部效应显著;超半数公募机构ETF规模不足百亿元 [9][15] 头部机构表现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达6667.08亿元,自2024年初激增超4000亿元,增量规模断档式领先 [3][16] - 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规模增长居首,创业板ETF(159915)和科创板50ETF(588080)增长均超300亿元 [17] - 公司债ETF易方达(511110)上半年净流入超182亿元,黄金ETF(159934)和人工智能ETF(159819)分别获94亿/77亿净流入 [17]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增长超10倍,增速居股票ETF前五 [18] 产品结构演变 - 债券型ETF爆发式增长,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均超200亿元,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普遍突破百亿 [6] - 创新药主题ETF表现抢眼,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半年涨超60%,相关ETF收益超40% [7][21] - 香港证券ETF(513090)近两年收益全市场第一,13个交易日规模增长70亿至超170亿 [24] - 上半年新成立167只ETF,股票型占157只,债券型8只,QDII基金2只 [20] 行业规范与创新 - 易方达基金推动ETF命名标准化,近六成产品按"标的指数+ETF+管理人"规则命名 [27] -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易方达科创债ETF(551500)定位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稳健工具 [26] - 头部机构系统性分类股票指数ETF,降低投资者选择门槛并提升工具应用效率 [28][31] - 命名规范与分类梳理共同构建友好投资生态,提升产品辨识度与配置匹配性 [30][32]
爆款单品时代来临 ETF品种多点开花
中国证券报· 2025-07-04 04:26
境内ETF市场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境内ETF总规模首度突破4万亿元大关,由年初的3.73万亿元增至年中的4.31万亿元,新增规模5800多亿元 [1]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成为增量规模贡献前三的公募机构,增量规模分别为928.32亿元、648.66亿元、513.71亿元 [1] - 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等8家公募机构上半年ETF新增管理规模在2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工银瑞信基金、天弘基金等10家新增规模在5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 [2] 热门赛道及爆款产品 - 黄金、港股互联网、机器人、基准做市信用债等多个热门赛道涌现出代表性ETF单品,吸金效果不输核心宽基产品 [1] - 华安黄金ETF和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上半年资金净流入规模分别高达311.47亿元和257.27亿元,年中规模分别达到598.23亿元和479.17亿元 [3] - 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表现亮眼,南方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年中规模均超过200亿元,海富通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等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年中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4] 基金管理人表现 - 富国基金、海富通基金等旗下ETF管理规模上半年增速较快,年中排名相比年初均有提升 [2]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与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海富通中证短融ETF与海富通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分别为富国基金、海富通基金贡献了70%以上的ETF规模增量 [5]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等大厂上半年的ETF规模增量来源多样,核心宽基ETF、行业主题ETF以及债券型ETF等多类品种均有贡献 [6]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国资、保险两大机构投资者是2023年以来ETF乃至整个公募基金市场最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如此 [7] - 在避险及绝对收益目标驱动下,个人投资者的多元资产配置意识及需求明显增加,美股、债券、黄金ETF等A股弱相关资产标的持仓市值大幅增加 [7] - ETF基金管理人或将业务战略重心由品牌宣传转向规模落地,头部公司可侧重于创新潜力产品的布局和培育,中型公司围绕核心产品进行全天候持续营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