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核心价值基金

搜索文档
东方红资管,困于“价值”围城
虎嗅· 2025-07-17 11:19
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截至6月25日,26只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9只完成募集并成立,累计募资188亿元 [1] - 规模居首的是东方红核心价值基金,募集规模达到19.91亿元,率先达到募集上限而提前结束募集 [1] - 东方红资管发行的FOF产品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首募规模达到65.73亿元,仅用7天完成募集,是6月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 [1] 东方红资管管理层变动 - 4月3日,原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 [2] - 5月9日,前国信证券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担任东方红资产管理总经理 [2] - 张锋任上提出"二次创业"战略,但未能带领公司走出低谷 [2] 基金经理周云的表现 - 周云管理的东方红核心价值在首批浮费基金发行中规模居首 [3] - 周云2015年开始管理的东方红京东大数据和东方红新动力两只产品,截至2025年6月26日收益分别为203%和184%,年化回报分别为11.98%和11.25% [3] - 周云早期偏深度价值风格,2019-2020年牛市业绩排名靠后,2021年以后熊市排名靠前 [3] - 目前周云管理规模达到152亿元 [5] 东方红资管的历史与现状 - 东方红资管非货基金管理规模从2015年Q2的330亿元上升到2021年Q2的2464亿元,行业排名从46位上升到18位 [9] - 到2025年Q1,非货管理规模下滑至1461.64亿元,跌出行业前30名,位列33位 [9] - 主动权益管理规模从2021年高峰期的1593亿元降至2025Q1的684亿元,减少近60% [16] - 2024年营收降至14.35亿元,净利润3.33亿元,较2023年分别同比下滑30.40%、32.12% [22] 东方红资管的投资风格与投研团队 - 公司长期聚焦主动权益投资,风格集中在价值投资 [7] - 张锋推动公司向平台化、多元化、市场化方向转型,鼓励多元投资风格 [11] - 公司引进多位偏成长风格基金经理,但业绩不佳 [11] - 目前投研团队分为权益投资一部(价值型)和权益投资二部(成长型) [21] 固收与指数业务发展 - "固收+"产品规模234.76亿元,居行业第18位 [17] - 债基规模458.13亿元,居行业58位 [17] - 指数产品布局较少,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18] 公司治理与文化 - 历任总经理均为资管行业专业人士 [24] - 公司长期抵制通道业务诱惑,聚焦主动管理 [25] - 投研文化介于券商"渔猎文化"与公募"农耕文化"之间 [26]
基金公司自购!年内已超20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7-04 15:02
公募机构自购动态 - 大成基金近期两次自购旗下基金:7月4日宣布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基金[2],6月7日拟用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基金[5]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A类基金份额[6] - 5-6月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期间,东方红资管、交银施罗德等机构分别自购1000万-2000万元[7] - 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宏利基金等宣布自购新型浮动费率基金1000万元,兴证全球基金自购达2000万元[8]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4只已成立,合计募集规模226.82亿元[9] - 东方红核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等7只基金单只募集规模超10亿元[9] - 剩余2只基金华商致远回报、信澳优势行业于7月1日开始发行[9] 公募机构权益类基金自购规模 - 年内公募机构自购权益类基金总金额超20亿元[1][3][10] - 截至7月4日,股票型基金净申购13.17亿元,混合型基金净申购11.77亿元[11] - 天弘基金以2.95亿元居股票型基金净申购榜首,工银瑞信基金以4.3亿元领跑混合型基金[11][12] 市场分析与展望 - 市场反弹超出预期,投资者信心增强,不利因素被局部化处理[13] - 中欧基金预计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将推动经济温和复苏,货币宽松支撑A股和港股[13] - 摩根士丹利基金看好科技成长、中国制造和新消费三大主线[14] - 中欧基金重点关注AI应用、新消费国产替代、周期红利品种等投资机会[14]
主动权益类新基金建仓节奏分化 创新药板块产品成焦点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9:25
创新药板块行情及基金表现 - 5月以来创新药板块走出一波强劲上升行情,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 [1] - 部分创新药相关ETF产品收益翻倍,重仓该板块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表现突出 [2] - 景顺长城医疗产业基金以27.01%的回报率位居年内新基金首位,成立回报超30% [4][6] 新基金建仓节奏分化 - 医药主题新基金加快建仓步伐,平安港股通医疗创新精选提前结束募集,规模2.49亿元,成立2天后即出现净值波动 [2] - 东方阿尔法健康产业基金将原定6个交易日募集期缩短至2个交易日,成立规模0.11亿元 [2] - 部分基金采取谨慎策略,中欧大盘价值成立一周后才出现净值波动,富国均衡投资成立规模19.64亿元但净值仅微涨0.01% [3] - 申万菱信行业精选基金建仓较快,成立3天后净值下跌1.98%,最新净值上涨0.85% [3] 基金经理观点与策略 - 部分基金经理采取空仓或缓慢建仓策略,注重长期收益和个股基本面 [3] - 景顺长城医疗产业基金经理乔海英对医药行业判断乐观,一季度末持股仓位达83.11%,其中港股仓位近四成 [5] - 乔海英预计2025年是医药行业预期修复年,看好创新药械和出海链条 [6] 创新药行业前景 - 2025年商业健康险和支付端改革有望修复行业悲观情绪 [6] - 研发型公司有望扭亏,国内创新品种出海合作将催化估值修复 [6] - 医疗需求持续增长,竞争壁垒高的优质公司业绩将迎来修复 [6]
发行大战持续!机构抢滩“新”基金
券商中国· 2025-06-12 09:56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概况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持续火热,24只产品合计募集规模已超80亿元 [2][3][8] - 16只基金于5月27日率先发售,8家公募将产品定档6月初发行 [3][4] - 截至6月11日仅剩2只产品未定档,东方红核心价值基金以19.91亿元认购额提前结束募集 [5][6] 发行策略与市场反馈 - 机构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交银施罗德、天弘、嘉实、易方达等募集规模领先 [7] - 近20只基金募集规模突破2亿元成立门槛,10只产品计划于当周结束募集 [8] - 部分公司因发行扎堆导致销售进度不及预期,正加大资源调配力度 [8][9] 基金公司资源投入 - 26家获批公司涵盖头部及中小型机构,普遍派出高管或明星基金经理掌舵 [11][13] - 招商基金朱红裕、广发基金王明旭、天弘基金贾腾等资深人士担任拟任舵手 [13] - 公募自购总额达1.1亿元,大成、交银施罗德等单笔自购2000万元 [15][16][17][18][19] 产品创新特点 - 费率设计强化投资者保护:管理费与业绩/持有期挂钩,实现双向激励 [20][21] - 鹏华基金指出四大优势:利益绑定、非对称设计、长期持有导向、透明化运作 [20] - 招商基金强调适合长期投资者,费率结构更贴合实际收益 [21]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密集发行 24只产品已募集超8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6-12 01:24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概况 - 24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合计募集规模已超过80亿元 [1][2] - 东方红核心价值基金率先达到募集上限并提前结束募集,认购金额达19.91亿元 [2] - 近20只基金最新募集规模已迈过2亿元的成立门槛 [3] - 10只基金将在下周末前陆续宣布结束募集 [3] 发行节奏与营销策略 - 16只基金于5月27日开启发售,8家公募将旗下产品定档6月初 [2] - 东方红资管抢跑迹象明显,投入资源较多 [2] - 部分基金公司因发售日期扎堆导致销售进度不及预期,正加大营销力度 [3] 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布局 - 26家基金公司获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包括行业龙头和中小型公司 [4] - 招商基金派出首席朱红裕,广发基金由王明旭担纲,天弘基金由贾腾负责 [4] - 资深老将如东方红资管周云、华夏基金王君正等参与管理 [4] - 成长派基金经理如大成基金杜聪、博时基金田俊维等也参与其中 [4] 基金公司自购情况 - 东方红资管自购1000万元,大成基金自购2000万元,交银施罗德基金自购2000万元 [5] - 博时基金、中欧基金等宣布自购1000万元 [5] - 截至6月11日,公募自购总金额达1.1亿元,部分公司还将加入自购 [5]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优势 - 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促成"共赢" [6] - 非对称设计强化投资者保护,提升获得感 [6] - 鼓励长期持有,平滑短期波动 [6] - 管理费与业绩挂钩,践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6][7] - 适合长期主义投资者和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