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

搜索文档
2025年二季度FOF季报分析:存量规模增长,发行维持高位
上海证券· 2025-07-31 19:06
市场规模与发行情况 - 公募FOF基金数量达517只,总规模1656.72亿元,较上季度增长146.27亿元(+9.7%)[1][5] - 二季度新成立14只FOF,募集份额186.04亿份,平均单只募集13.29亿份,创2022年一季度以来新高[8][10] - 养老FOF Y份额规模达108.34亿元,较上季度增长6.3亿元,产品数量增至212只[1][25] 产品结构与头部效应 - 普通FOF主导市场(246只/1055亿元),养老目标风险FOF(152只/361亿元)和日期FOF(119只/241亿元)规模占比分化[5][9] - 管理规模前10的基金公司合计占比60.99%,博时基金规模环比增长1113.97%至80.25亿元,东方红资产管理因新发65.7亿产品规模激增189.14%[23][24] 资产配置调整 - 债券基金配置比例从55.68%升至61.93%,股票基金配置比例从14.30%降至11.35%,QDII配置从5.59%降至4.90%[3][40] - 股票型FOF权益仓位大幅提升8.37个百分点至91.94%,灵活配置混合FOF权益仓位下降4.07个百分点至18.72%[3][42] 业绩表现分化 - 权益类FOF表现突出,养老目标日期2060平均收益率达3.2%,偏债混合FOF平均收益仅1.0%[2][31][33] - 近三年数据显示低权益仓位FOF风险调整后收益更优,股票型FOF波动率16.32%显著高于债券FOF的2.13%[36][38] 子基金选择偏好 - FOF重仓基金平均规模68.1亿元,显著高于全市场平均27.1亿元,债券基金持仓中位数达39.7亿元[39][41] - 主动股票基金中国金量化多因子A获FOF增持12只,二季度收益13.76%;债券基金中易方达岁丰添利A被40只FOF持有,规模261亿元[48][51][53]
超6000亿资金“到账”!知名基金经理入场,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20:09
基金发行市场热度 - 本周共有31只新基金开始发行 其中7月28日17只 8月1日10只 [1] - 股票型基金19只 包括16只被动指数型和3只增强指数型 涵盖宽基和细分行业主题 [1] - 混合型基金8只 包括7只偏股混合型和1只灵活配置型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参与 [1] - 债券型基金4只 包括2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和2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1] 年内基金发行规模 - 截至7月27日 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782只 合计发行份额6229.80亿份 [2] - 股票型基金449只 发行份额2163.32亿份 占比34.73% [2] - 债券型基金148只 发行份额2995.43亿份 占比48.08% [2] - 混合型基金128只 发行份额609.41亿份 [2] 重点基金产品表现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发行份额65.73亿份 为年内最大规模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发行48.92亿份 为最大权益类基金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发行43.62亿份 位居权益类前列 [3] 机构后市观点 - 华宝基金预计市场震荡整理后有望再上台阶 看好半导体等科技方向补涨 [4] - 嘉实基金对6-12个月方向保持乐观 预计大小风格差异将逐步收敛 [4] - 机构认为大市值成长与低位价值风格下半年可能占优 [4]
东方红资管,困于“价值”围城
虎嗅· 2025-07-17 11:19
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截至6月25日,26只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9只完成募集并成立,累计募资188亿元 [1] - 规模居首的是东方红核心价值基金,募集规模达到19.91亿元,率先达到募集上限而提前结束募集 [1] - 东方红资管发行的FOF产品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首募规模达到65.73亿元,仅用7天完成募集,是6月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 [1] 东方红资管管理层变动 - 4月3日,原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 [2] - 5月9日,前国信证券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担任东方红资产管理总经理 [2] - 张锋任上提出"二次创业"战略,但未能带领公司走出低谷 [2] 基金经理周云的表现 - 周云管理的东方红核心价值在首批浮费基金发行中规模居首 [3] - 周云2015年开始管理的东方红京东大数据和东方红新动力两只产品,截至2025年6月26日收益分别为203%和184%,年化回报分别为11.98%和11.25% [3] - 周云早期偏深度价值风格,2019-2020年牛市业绩排名靠后,2021年以后熊市排名靠前 [3] - 目前周云管理规模达到152亿元 [5] 东方红资管的历史与现状 - 东方红资管非货基金管理规模从2015年Q2的330亿元上升到2021年Q2的2464亿元,行业排名从46位上升到18位 [9] - 到2025年Q1,非货管理规模下滑至1461.64亿元,跌出行业前30名,位列33位 [9] - 主动权益管理规模从2021年高峰期的1593亿元降至2025Q1的684亿元,减少近60% [16] - 2024年营收降至14.35亿元,净利润3.33亿元,较2023年分别同比下滑30.40%、32.12% [22] 东方红资管的投资风格与投研团队 - 公司长期聚焦主动权益投资,风格集中在价值投资 [7] - 张锋推动公司向平台化、多元化、市场化方向转型,鼓励多元投资风格 [11] - 公司引进多位偏成长风格基金经理,但业绩不佳 [11] - 目前投研团队分为权益投资一部(价值型)和权益投资二部(成长型) [21] 固收与指数业务发展 - "固收+"产品规模234.76亿元,居行业第18位 [17] - 债基规模458.13亿元,居行业58位 [17] - 指数产品布局较少,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18] 公司治理与文化 - 历任总经理均为资管行业专业人士 [24] - 公司长期抵制通道业务诱惑,聚焦主动管理 [25] - 投研文化介于券商"渔猎文化"与公募"农耕文化"之间 [26]
2025年6月新基金发行报告(发行与募集篇):募集热情环比改善,热销产品助力基金公司抢占新发市场
上海证券· 2025-07-08 18:07
核心观点 - 6月基金募集热情环比改善,募集规模环比增加25.19%,达1034.44亿元,完成募集的基金平均认购天数环比减少16.67%,为17.48天 [1] - 热销产品助力基金公司抢占新发市场份额,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天弘中债投资级公司信用债精选指数A和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三只基金,助力东方红资产管理、天弘基金和京管泰富基金成为本月募集规模较大的三家基金公司 [2] 基金发行情况 - 2025年6月参与基金发行的公司数量为76家,较5月的82家有所减少,其中基金公司73家,证券或资产管理公司3家;富国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发行数量最高,均为8只,且富国基金连续四个月发行数量最高 [4] - 6月共计176只基金参与发行,其中延续发行57只,新增发行119只;新开始募集的基金中,指数基金63只、混合基金23只、债券基金18只数量排名前三 [5][6] - 6月新发基金数量环比减少4.03%,同比增加65.28%,略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指数基金是6月主要发行产品类型,发行63只,占比52.94% [8][11] 基金募集情况 - 6月募集结束基金128只,其中22只为定期开放基金,剔除3只封闭期较长的REITs后平均持有期为2.46个月;未完成募集基金48只,无发行失败基金 [13] - 6月募集规模为1034.44亿元,环比增加25.19%,同比减少36.57%;募集规模前三类型为指数基金402.72亿元、债券基金260.23亿元、混合基金241.82亿元 [14] - 6月完成募集的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17.48天,环比减少16.67%,同比减少30.10%;17只基金5天及以内完成募集,102只在5至30天内完成募集,9只超过30天 [18] - 6月募集规模较大的三家基金公司为东方红资产管理89.28亿元、天弘基金73.13亿元和京管泰富基金60.01亿元,三只热销基金助力其抢占市场份额,三家公司募集总规模占全市场21.50%,头部效应处于历史中后位水平 [2][19][21] - 报告还列出6月各类型基金募集较好的单只基金情况,如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募集规模65.73亿元等 [24]
上半年权益基金发行明显回暖 创新产品多点开花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5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新发市场概况 - 上半年新成立基金总数661只,总发行规模5261亿元,数量连续三年上升(2024年624只、2023年609只)[1] - 权益基金发行明显回暖,预计下半年继续升温并成为行业布局重点[1][7] 债券型基金发行情况 - 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2469.98亿元,占比46.95%,平均单只募资19.92亿元[2] - 中长期纯债基金主导,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以65.73亿元居首,5只产品超50亿元[2] - 被动指数型债基扩容,国泰中债优选信用债指数A募59.99亿元,兴银同类产品募59.93亿元[2]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发行9只,金鹰和宏利产品均达50亿元顶额募集[2] - 债基占比显著下降(2025年46.95% vs 2024年81.24%、2023年63.69%),市场热度降温[2] 股票型基金发行表现 - 股票型基金发行380只(2024年228只、2023年142只),规模1855.32亿元,占比35.27%[3] - 规模远超2024年同期664.41亿元及2023年全年1406.58亿元[3] - 增长驱动因素:ETF互联互通扩容、费率改革等政策红利,以及A股结构性行情带动赚钱效应[3] 创新型产品发展动态 - REITs产品发行10只,总募资48亿元,底层资产多元化(如物流、商业地产)[4] - 指数增强型基金爆发,鹏扬中证A500增强A等18只产品抢占细分赛道[4] - QDII基金发行数量同比翻倍,中欧恒生消费指数A募18.97亿元,聚焦港股特色标的[4] - 养老目标基金创新升级,广发养老目标2055五年持有推动长期资金入市[4] 指数权益基金发展趋势 - 被动股票基金数量显著增长,反映低成本、透明化工具需求上升[5] - 新发宽基指数基金(如科创综指)及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引入盈利质量因子[5] - 细分领域指数产品涌现(科创板AI、港股通消费/创新药、通用航空产业等)[6] 政策与行业布局方向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助推权益发行[7] - 科技主题基金(AI、半导体、新能源、机器人)及消费复苏、创新药基金或成布局重点[7] - 指数及指数增强产品将为主流,需研发长生命周期指数;“固收+”产品因稳健需求受关注[8]
6月新发基金规模超900亿元!这类产品成“香饽饽”
券商中国· 2025-06-26 09:46
6月A股市场及公募基金发行概况 - 6月A股市场前期震荡为主,本周沪指三连阳提振市场情绪 [1] -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新发基金规模突破900亿元 [2][3] 债券型基金主导市场 - 债券型基金募集432.85亿元,占比47.63%,单只平均规模19.68亿元 [3] - 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和惠升和盛纯债分别募得60.01亿元和60亿元,后者仅用3天完成募集 [3] - 中邮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和人保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分别募资50亿元和39.10亿元,成为短期理财热门选择 [4] 混合型基金及FOF基金表现 - 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达215.71亿元,占比23.74%,为2023年1月以来最高 [4] - FOF基金发行8只,募资91.11亿元,占比10.03%,平均单只规模11.39亿元 [4]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首募规模65.73亿元,为6月发行规模最大基金 [4] 偏股混合类产品及被动指数类产品 - 富国均衡投资募资19.64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A和交银瑞安A分别募得17.04亿元和15.47亿元 [5] - 被动指数类产品发行冷清,华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和工银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募集规模分别为2.52亿元和2.34亿元 [5] - 华宝中证制药ETF和嘉实中证全指集成电路联接A发行规模仅0.13亿元和0.11亿元 [5]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及创新产品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13只已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 [6] - 东方红核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平安价值优享募集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 [6] - 中金中国绿发商业资产REIT募资5亿元并提前结束募集,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和国联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分别募资5.36亿元和2.76亿元 [6] 市场格局及未来展望 - 新发基金市场延续"债强股弱"格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推动资金流向债券类产品 [7] - 科创主题ETF、REITs等创新产品获资金关注,反映长期资金对结构性机会的布局需求 [7] - 预计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望逐步回暖,债券型基金仍将在资产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 [8]
近460亿!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6-23 16:03
新基金发行概况 - 本周(6月23日-6月27日)全市场共有17只新基金发行,指数型基金占比最高(7只),其次为混合型基金(5只)和债券型基金(3只),另含FOF、REITs各1只 [1][3] - 前海开源中证500等权联接A以80亿份的募集份额上限成为本周规模最大的新发产品,鹏扬淳华A(60亿份)、汇添富稳恒6个月持有A(20亿份)紧随其后 [4][5] - 上周(6月16日-6月20日)新成立基金48只,总发行规模达459.23亿元,创年内单周新高,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22只)和偏股混合型基金(14只)为主力 [6][7] 重点产品分析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混合型FOF募集65.73亿元,为年内最大爆款基金,认购期仅7天并提前结束募集 [8][9] -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表现突出: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60.01亿元)、兴银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A(59.93亿元)分列单周发行规模第二、三名 [9] - 永赢汇达6个月持有混合采用"纯债打底+可转债及股票灵活配比"策略,由百亿级固收基金经理钱布克管理,注重绝对收益与风险控制 [4] 行业趋势与策略 - 公募FOF产品加速多元化,配置范围从传统股债扩展至QDII、商品基金、REITs等,成为抵御市场波动的工具 [9] - 科技主题基金密集布局:工银科技先锋A覆盖A+H两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万家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10亿份上限)同步发行 [5][4] - 港股通产品持续扩容,富达港股通精选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拟任基金经理张笑牧专注成长股与港股研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