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股票型基金

搜索文档
基金业绩持续回升发行暖意初现端倪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22:15
基金业绩表现 - 被动指数型基金近一年整体净值增长平均值超50% 金融科技主题产品最高增幅达180% 北证50 创新药 科创芯片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多只主题产品增幅均在100%以上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显著 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47.56%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46.64%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业绩转正 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5.3%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2.3% 整体净值增长已填平近三年亏损 [2] - 公募FOF产品近一年全部实现正收益 平均回报达21.43% 最高回报超80% 近一年净值增长超50%的产品有近20只 [2] 基金发行市场 - 新基金发行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1月新成立基金份额398亿份 2月350亿份 6月快速升至1234亿份 8月达960亿份 [3] - 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占比显著提升 从1月的34%逐步升至8月的59% 发行结构改善明显 [3] 投资者行为模式 - 基金回本当季和回本次季面临超额赎回压力 形成"回本微笑曲线" [4] - 若基金回本后出现5%以上回撤且在一个月内收回并创新高 后续两个季度将出现明显的超额净申购行为 [4]
公募新规量化观察系列之二:基金超额收益的困境与突破
招商证券· 2025-05-29 17:31
报告核心观点 - 以主动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业绩比较基准在收益表现及匹配程度方面的现状,评估业绩比较基准的增强难易程度,并为部分基准与投资风格偏离较大的基金重新筛选更具代表性的业绩比较基准指数 [1] 主动股基与业绩比较基准现状分析 主动股基超额收益表现 - 《行动方案》构建“奖优罚劣”双向激励机制,将管理费率和基金经理薪酬与基金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联动 [12] - 主动股基近三年超额收益均值为 -7.17%,标准差 20.73%,极差达 245.37%,仅 31.34%的基金实现正超额收益,近半数基金落后基准超 10 个百分点 [4][15] -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初主动股基三年滚动超额收益亮眼,2023 年起超额收益显著收窄 [15] 基金与基准的契合度:从相关性看约束效力 - 主动股基与其业绩比较基准三年期收益率相关系数均值为 0.79,超八成基金相关系数高于 0.7,多数产品收益走势与基准较为一致 [20] - 有 1.6%的主动股基近三年与基准收益率相关系数低于 0.5,35 只基金低于 0.1,这些基金多采用存款利率或固定年化收益率作基准,难以反映实际投资业绩与风险特征 [22][24] 主动股基业绩比较基准的增强难度 以全市场股票为选股空间,对基准指数进行增强 - 构建 19 个常用选股因子,覆盖 9 大维度,经预处理和融合后,融合选股因子展现较强选股能力 [25][32] - 以全市场股票为选股空间构建增强组合,主要宽基指数增强组合信息比均超 1.8,近三年年化超额收益普遍超 3%,国证 2000、中证 1000 增强难度最低 [36] - 近 5 年中证 1000、国证 2000、中证 500 等大型宽基指数增强效果居前,中证半导指数增强效果最差 [40][41] 以基准指数成分股为选股空间,对指数自身进行增强 - 加强约束条件,将选股空间调整为基准指数成分股,增强组合跟踪误差明显改善 [42][45] - 强化约束后国证 2000、中证 1000、中证 500 等宽基指数区间年化超额收益较高,农林牧渔(中信)、300 医药等行业类指数增强效果不理想 [47] - 近 5 年国证 2000、中证 1000 和中证 500 增强表现领先,农林牧渔(中信)和中证半导等指数增强效果不佳 [48] 主动股基业绩比较基准的增强难度分析 - 指数成分股数量影响增强难度,成分股数量多的指数增强效果普遍较好 [49][50] - 指数的风格和行业集中度影响增强难度,风格和行业分布分散的指数有利于增强策略发挥,集中度高的指数增强难度大 [51] 为主动股基寻找合适的业绩比较基准 - 部分主动股基所选业绩比较基准与实际投资策略和风格偏离较大,从成分股匹配角度为这些基金重新筛选基准指数 [61] - 依据基金持仓与指数成分股重合度及收益率相关系数筛选基准指数,调整后新基准指数与对应基金近三年收益率相关系数显著提升 [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