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股票型基金
搜索文档
规模 重业绩更重体验 公募规模突破36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3:41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三季度权益类产品是规模增长的主力。数据显示,三季度纯股票指数基金规模突 破5万亿元,环比提升26.29%;混合型基金规模环比增加5933亿元至3.91万亿元。此外,主动股票型基 金、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也有所增长。 在亮眼业绩加持下,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成为规模增 长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募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不仅发力"业绩",更关注"体 验"。业内人士认为,让投资者真正拥有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既是专业资管机构的立身之本,更 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3万余只基金(统计样本为所有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12828只基金 及612只未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基金)合计规模达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2.4万亿元。 此外,从增长规模来看,被动型产品依然是三季度资金流入的重点方向。其中,"巨无霸"华泰柏瑞沪深 300 ETF三季度规模增逾500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易方达沪深300 ETF、南方中证500 ETF 等也显著增长。C ...
5000亿基金公司“换帅”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08:13
人事变动 - 2025年10月17日,兴业基金官宣刘宗治出任公司新任董事长,原董事长叶文煌因年龄原因离任,任职和离任日期均为2025年10月16日 [1][2] - 此次变更为董事长职位的正常新老交替,标志着公司管理层的平稳过渡 [1] 新任董事长背景 - 新任董事长刘宗治拥有基金从业资格,具备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 [4] - 刘宗治深耕金融领域多年,曾担任兴业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企业金融总部投资银行部、投行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等多个重要职务,在投资银行、金融市场投资运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4] -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其上任有望强化公司作为银行系公募的核心优势,融入兴业银行集团战略,厚植稳健经营底色,并推动公司市场化运作和品牌做大做强 [4][5] 公司概况与规模 - 兴业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17日,是兴业银行控股的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 [6]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含子公司兴业财富)共管理产品229只,资产管理规模超5000亿元 [6] - 截至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末,兴业基金总资产为58.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为52.5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净利润2.4亿元 [6] 业务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基金在管公募规模达4480.2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8.93% [6] - 非货币公募管理规模达2740.6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3.30%,规模位列行业第26名 [6] - 公司产品布局多样,现有公募基金108只,涵盖货币型、债券型、混合型、主动股票型、被动指数及量化基金、FOF基金等,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近六成 [6] 投资业绩表现 - 固定收益类基金方面,截至2025年9月30日,兴业基金最近十年、五年、三年的超额收益率在国泰海通证券排行榜中均排名第一 [7] - 权益类基金方面,截至同一日期,公司最近三年、两年、一年的超额收益率均位列市场前30% [7] - 公司发展战略为在固收领域顺势而为完善产品线,在权益领域谋定后动构建完善产品体系,旨在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7]
基金业绩持续回升发行暖意初现端倪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22:15
基金业绩表现 - 被动指数型基金近一年整体净值增长平均值超50% 金融科技主题产品最高增幅达180% 北证50 创新药 科创芯片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多只主题产品增幅均在100%以上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显著 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47.56%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46.64%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业绩转正 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5.3%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2.3% 整体净值增长已填平近三年亏损 [2] - 公募FOF产品近一年全部实现正收益 平均回报达21.43% 最高回报超80% 近一年净值增长超50%的产品有近20只 [2] 基金发行市场 - 新基金发行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1月新成立基金份额398亿份 2月350亿份 6月快速升至1234亿份 8月达960亿份 [3] - 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占比显著提升 从1月的34%逐步升至8月的59% 发行结构改善明显 [3] 投资者行为模式 - 基金回本当季和回本次季面临超额赎回压力 形成"回本微笑曲线" [4] - 若基金回本后出现5%以上回撤且在一个月内收回并创新高 后续两个季度将出现明显的超额净申购行为 [4]
公募新规量化观察系列之二:基金超额收益的困境与突破
招商证券· 2025-05-29 17:31
报告核心观点 - 以主动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业绩比较基准在收益表现及匹配程度方面的现状,评估业绩比较基准的增强难易程度,并为部分基准与投资风格偏离较大的基金重新筛选更具代表性的业绩比较基准指数 [1] 主动股基与业绩比较基准现状分析 主动股基超额收益表现 - 《行动方案》构建“奖优罚劣”双向激励机制,将管理费率和基金经理薪酬与基金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联动 [12] - 主动股基近三年超额收益均值为 -7.17%,标准差 20.73%,极差达 245.37%,仅 31.34%的基金实现正超额收益,近半数基金落后基准超 10 个百分点 [4][15] -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初主动股基三年滚动超额收益亮眼,2023 年起超额收益显著收窄 [15] 基金与基准的契合度:从相关性看约束效力 - 主动股基与其业绩比较基准三年期收益率相关系数均值为 0.79,超八成基金相关系数高于 0.7,多数产品收益走势与基准较为一致 [20] - 有 1.6%的主动股基近三年与基准收益率相关系数低于 0.5,35 只基金低于 0.1,这些基金多采用存款利率或固定年化收益率作基准,难以反映实际投资业绩与风险特征 [22][24] 主动股基业绩比较基准的增强难度 以全市场股票为选股空间,对基准指数进行增强 - 构建 19 个常用选股因子,覆盖 9 大维度,经预处理和融合后,融合选股因子展现较强选股能力 [25][32] - 以全市场股票为选股空间构建增强组合,主要宽基指数增强组合信息比均超 1.8,近三年年化超额收益普遍超 3%,国证 2000、中证 1000 增强难度最低 [36] - 近 5 年中证 1000、国证 2000、中证 500 等大型宽基指数增强效果居前,中证半导指数增强效果最差 [40][41] 以基准指数成分股为选股空间,对指数自身进行增强 - 加强约束条件,将选股空间调整为基准指数成分股,增强组合跟踪误差明显改善 [42][45] - 强化约束后国证 2000、中证 1000、中证 500 等宽基指数区间年化超额收益较高,农林牧渔(中信)、300 医药等行业类指数增强效果不理想 [47] - 近 5 年国证 2000、中证 1000 和中证 500 增强表现领先,农林牧渔(中信)和中证半导等指数增强效果不佳 [48] 主动股基业绩比较基准的增强难度分析 - 指数成分股数量影响增强难度,成分股数量多的指数增强效果普遍较好 [49][50] - 指数的风格和行业集中度影响增强难度,风格和行业分布分散的指数有利于增强策略发挥,集中度高的指数增强难度大 [51] 为主动股基寻找合适的业绩比较基准 - 部分主动股基所选业绩比较基准与实际投资策略和风格偏离较大,从成分股匹配角度为这些基金重新筛选基准指数 [61] - 依据基金持仓与指数成分股重合度及收益率相关系数筛选基准指数,调整后新基准指数与对应基金近三年收益率相关系数显著提升 [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