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搜索文档
我与石狗的千年之约——“海归”回乡,千年非遗“跨界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0:59
返乡创业青年群体 - 核心群体为曾在外奋斗后选择返乡的青年创业者,携带新思维、新技术、新创意回归乡村 [1] - 返乡青年被描述为乡村活力唤醒者、故土情怀践行者、时代命题答卷人 [1] -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制作《兴乡青年》纪录片,聚焦100位返乡创业青年案例 [1] 纪录片项目 - 项目名称为《兴乡青年》,形式为大型人物系列微纪录片 [1] - 纪录片通过8月4日起的系列报道,展现青年在乡村的选择、勇气、热爱与责任故事 [1] - 首期报道对象为海归青年陈苗,其将石狗非遗文化进行跨界创新 [1] 媒体报道 - 报道由21财经客户端与广东经视联合出品 [2] - 制作团队包含记者陈炯如、卢如钢,以及张倩茹等四位制作人员 [2] - 运营团队由丁海利等四人组成 [2]
从造飞机到种桑叶——桑田也能种出“新宇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2:43
返乡创业青年群体 - 文章聚焦100位返乡创业青年,通过微纪录片《兴乡青年》展现其用新思维、新技术、新创意振兴乡村的故事 [1] - 返乡青年被描述为"乡村活力的唤醒者"、"故土情怀的践行者"和"时代命题的答卷人",其创业选择被定义为"并非坦途却意义非凡的路" [1] - 典型案例为"桑蚕三代"李雪艳,从航空领域转型至桑蚕养殖业,实现跨行业创业 [1] 媒体合作与制作 - 项目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推出,采用微纪录片形式进行传播 [1] - 制作团队包含21财经客户端和广东经视的专业记者及运营人员 [4] - 内容运营方为21财经客户端,推广渠道包括扫码下载等数字传播方式 [5]
“雁归来”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2
返乡创业现状 - 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近1300万人[1] - 返乡人员涉足农业、文旅、电商等多个领域[1] - 山东省2022年归雁项目贡献2700亿元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12%[1] 政策支持 -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1] - 人社部等部门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1]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返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核心部署[1] 现存问题 - 乡村人才支撑不足[2] - 创业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2] - 大型项目资金缺口较大[2] 吸引人才措施 - 以村为单位摸排在外能人,实现在外人才"一人一卡"动态管理[2] - 通过乡贤联谊会定向推送家乡产业需求[2] - 利用春节、中秋等节日举办返乡创业论坛等活动[2] 服务支持 - 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保姆式服务机制[3] - 探索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潜力项目[3] - 政府通过贴息、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特色金融产品[3] 产业发展 - 围绕重点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优势开展招商[3] -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3] - 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课程培育复合型"新农人"[3]
不出意外!2025年下半年,国内或将迎来6大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20 13:02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628元,增长5.7% [1]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 [1] - 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需求下滑、就业形势严峻 [1] 房地产市场趋势 - 2025年下半年房价将出现分化:二三线城市跌幅放缓,一线城市可能出现补跌 [3][5] - 2022年起二三线城市如天津、武汉、石家庄房价下跌,2023年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加入下跌行列 [5] 银行理财市场动态 - 3年期定存利率从3.05%降至1.55%,推动储户转向银行理财产品 [7] - 货币基金收益减少和债券市场风险上升导致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加大,部分产品已出现亏损 [7] 就业市场变化 - 企业偏好招聘35岁以下年轻人,因精力旺盛且适应能力强 [9] - 35岁以上人群面临就业困难,转向个体户、外卖、自由职业等 [9] 人口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432万人,全年或跌破900万创历史新低 [11] - 年轻人不愿生育原因:高结婚成本(彩礼数十万)、高房价压力、收入不足 [11] 区域经济与创业趋势 -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人口负增长,外来人口返乡创业加速 [13] - 返乡创业者集中在养殖业、乡村文旅、生态农业、农产品直播等领域 [13] 人工智能发展影响 - AI已应用于客服、导购、服务员等岗位,2025年进一步渗透至工业机器人和银行柜台 [14] - 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配送车、AI制图/视频等技术加速普及 [14]
财政补贴、低息贷款...安徽砀山多方助力返乡创业者
搜狐财经· 2025-07-07 23:12
政策扶持 - 多部门加大对青年创业者的扶持力度 安徽砀山县作为皖北最大西瓜产区 通过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返乡创业 [1][5] - 当地银行对返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利率下调 贷款审批发放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 贷款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7] - 针对技术研发推出最高1000万元的科技贷款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7] 创业案例 - "95后"返乡创业者魏瑾瑾在西瓜种植基地开展业务 银行实地调研为放贷做准备 [3] - 贷款审批门槛降低 只需农业大棚等生产实物即可办理 [5] - 砀山县约有31位返乡创业大学生享受特殊金融支持政策 [7] 就业影响 - 返乡就业人员李楠管理20多个种植棚 工人数量在授粉期间达40-50人 工资涨幅30% [11] - 现代种植园规模扩大为专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如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回归本专业领域 [9] 配套服务 - 当地农技推广中心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并协助对接电商企业和供应链公司 [13] - 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 每年超过100万创业者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 [15]
“家乡培养了我们,我们更要回报家乡”(我的家乡我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17年由曾庆熙与刘冬在山东菏泽创办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导电布生产[1][2] - 初创阶段在济南注册成立公司,两年后步入正轨并积累客户[2] - 2017年9月通过菏泽"归雁兴菏"政策支持正式落户菏泽孵化[4] - 2023年3月实现20微米超薄平纹导电布量产并获大量订单[7] - 2024年成功研发15微米超薄平纹导电布实现技术突破[8]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主营产品为电磁屏蔽用导电布,填补国内高端市场空白[1][2] - 2017年前国内导电布厚度普遍超30微米,公司目标压缩至20微米以下[5] - 通过共建纤维布生产线实现原材料厚度降至17微米以下[6][7] - 创新金属层工艺增强导电性能,产品性能优于进口竞品[7] - 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合作优化研发流程[7] 市场与行业背景 - 10年前国内高端电磁屏蔽材料90%依赖进口[2] - 电子产品轻薄化趋势推动超薄导电布需求增长[5] - 下游客户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制造商[2] 产能与就业带动 - 产业园内引进8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11] - 直接带动超500人就业,包括42名研发人员[1][11] - 吸引1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加入[11] 政策支持 - 菏泽"归雁兴菏"计划提供土地、税收、人才政策[4] - 设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全流程帮扶[4] - "青年人才集聚工程"为员工提供每月生活补贴及50%学费奖励[11]
陕西安康万琴棋返乡从事农业生产,近20年带动400余人就业—— “家乡越来越好,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我的家乡我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34
返乡创业与产业发展 - 创业者万琴棋2007年回乡发展食用菌、蔬菜、茶叶等产业,带动400余人就业,创业培训1500余人,职业培训6000余人次 [1] - 公司建立产业基地近千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加工厂房5000平方米,带动500余户种植养殖户 [7] - 公司2019年获评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获得100万元奖励资金,2022年享受300万元小微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7] 茶产业拓展与技术培训 - 2010年万琴棋取得初级茶艺师证书,2012年收购30亩老茶树进军茶产业,茶园从100多亩扩展至300多亩并引进新品种 [8][10] - 2015年创办创客培训学院,累计举办100余期培训班,培训1500余名学员,重点教授茶叶种植、茶艺等实用技能 [8][9] - 农民田间学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提供农技指导,课程涵盖茶树修剪、电商直播等实操内容 [10] 农产品品质与市场推广 - 公司主打高山椴木木耳等高品质农产品,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获得市场认可 [7] - 搭建电商助农平台,帮助农户销售土猪腊肉、干竹笋等产品,案例显示单户年销售额超6万元 [11] - 加工环节严格把控,例如分级筛选木耳并返工不合格产品以确保品质 [5] 社会效益与产业联动 - 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整合产业链,覆盖种植、加工、培训、销售全环节 [7][10] - 带动农村妇女就业转型,例如家庭主妇汪桂林晋升为公司后勤负责人,务工人员吕芳云掌握茶艺技能 [4][5][9] - 政府政策支持包括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专家师资对接及基础设施减免费用 [10]
董事长回乡创业,家门口打造起“桃花源”
搜狐财经· 2025-05-26 13:27
返乡创业政策支持 - 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武汉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返乡创业激励政策 推动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1] - 政策支持下 返乡创业者杨驰升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海洋村的累计投资达1.5亿元 2023年单年投资额有望超过过去十几年总和 [1] - 新规划包括温泉酒店和康养社区建设 预计追加投资2亿元 [1] 海洋村发展成果 - 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称号 建成乡村文旅综合体 包含民宿 有机农场 亲子乐园等配套设施 [3] - 年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7000元提升至3万元 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万元增至36万元 [15] - 现代农业种养基地建设推进 包括多家百亩级基地 [3] 产业运营模式 - 采用"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 招募百名合作者共建高端康养产业链 [4] - 民宿采用绿色低能耗设计 地源热泵和新风系统使能耗降低70% [11] - 坚持"修旧如旧"改造原则 保留原有建筑风貌 单栋民宿改造费用高于重建成本 [10][11] 社会经济效益 - 累计为村民创造打工收入2000万元 土地房屋租赁收入1800万元 房屋资产增值收益3000万元 [14] - 直接带动1000人次就业 促进当地文旅 农业 基建等产业发展 实现超50%常住人口就近就业 [15] - 设立"阳森乡村振兴关爱基金" 资助困境学生并奖励优秀学子 [6]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联合周边6个村协同发展 目标2027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4] - 吸引青年人才返乡 如95后大学生加入公司并晋升至管理层 [15] - 返乡创业带动产业升级案例被列为武汉都市乡村发展范本 [17]
记者来信:“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新华网· 2025-05-23 09:42
乡村振兴人才发展 - 辽宁乡村出现大量年轻新面孔,包括农机多面手、大棚改造家、土特产规划师等,从"归雁"变"头雁"成为乡村产业重要力量 [1] - 丹东东港市实施"归巢行动",通过技术培训、创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吸引455名大学生返乡,206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任职或创业 [1][2] - 辽宁省2022年启动"头雁"项目,每年优选乡村产业人才进行定制化培育,案例显示村民收入翻一番 [2] 乡村产业升级模式 - 新民市评定1741名"乡村振兴能艺师",在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产业"雁阵",案例显示设施大棚从300亩扩展到数千亩 [4] - 营口市通过直播等新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如灵芝,铁岭县发展红薯加工厂,体现产业多元化 [6] - 地方政府需结合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和社会协同,打造可持续的乡村产业生态 [6] 人才培育机制创新 - 东港市建立"归巢行动"名单制管理,针对性提供技术培训和创业资源 [1] - "头雁"项目采用导师帮扶和考察互访模式,案例显示树莓产业从季节性销售升级为全年深加工 [2] - 乡村人才技术等级认定体系(如能艺师)成为产业扩张的核心支撑 [4]
返乡创业正当时 国企助力谱新篇—— 专访中资航投(河南)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松
搜狐财经· 2025-05-21 16:35
政策红利与国企参与模式 - 中央一号文件将返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核心战略,地方政策如湖北宜昌、襄阳推出"百万级个人贷款+千万级企业授信",河南等地发放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3] - 中资航投采用"融资+代建+移交"模式,承担20%资本金筹措(年化收益≤7%),联动金融机构解决80%贷款需求,形成"财政引导—国企搭台—金融活水"闭环 [3] - 该模式已在河南多地试点,规避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背书 [3] 乡村创业六大黄金赛道 - **数字农业增效**:南漳2500亩数字化农业园实现人力成本降40%、亩产增25% [4] - **电商直播突围**:竹山创业者通过抖音直播销售农产品50万斤,带动5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4] - **民宿文旅融合**: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年营收超30亿元,户均年收入50万元 [4] - **农产品深加工**:湖北"粉笔村"品牌升级后产品单价涨8倍,江西婺源油菜花IP赋能文创 [4] - **循环经济**:山东东营盐碱地改良项目亩产玉米800公斤、利润翻倍 [4] - **三产融合**:浙江"稻鱼共生"项目亩均收益达传统农业5倍,政府补贴覆盖40%基建投入 [4] 返乡创业风险与应对策略 - **同质化内卷**:农产品电商、农家乐等同质化竞争易引发价格战 [5] - **抗风险能力弱**:小规模项目市场波动导致98%创业失败率 [5] - **政策落地梗阻**:审批繁琐、补贴公平性问题阻碍政策执行 [5] - 建议利用"三专"服务(专项补贴、专属场地、专业指导),采取"小步快跑"试运营策略,构建农户-物流-培训生态圈合作 [5] 中资航投未来布局 - **"十百千"产业计划**:3年内在河南落地1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光伏、低空经济、文旅等),带动超5000人就业 [6] - **"新农商孵化基金"**:每年扶持100名创业者,提供最高200万元天使投资,配套政策申报、法务财税服务 [6] - 公司突破国央企用人标准,重点启用年轻人、退伍军人及特贫困户,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6] 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 - 返乡创业从个人选择升级为国家战略支撑,中资航投通过市场化运作与创业者构建"利益共同体" [7][8] - 国企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推动"政策适配性、模式可持续性、社会价值性"的乡村产业重构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