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搜索文档
苗乡腊味香飘万里 湖南城步“腊菜大王”的兴业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19:46
苗乡腊味香飘万里 湖南城步"腊菜大王"的兴业之路 中新网邵阳11月18日电 (阳望春 吕伟铭 王祥志)"小时候每到腊月,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柏 树枝与肉香的馥郁气息,那就是记忆里年的味道。"11月18日,在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蛇 尾子腊菜基地",谈起做腊味的初衷,"腊菜大王"王文杰说,"我不想让这种承载着乡愁的味道,只封存 于记忆之中。" 2008年,王文杰从湖南科技大学毕业,留在湖南省会长沙工作。但远方的牵挂始终萦绕心头——父母深 爱着城步的山水,不愿离乡。2014年,怀着对家人的眷恋与回报故土的想法,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在这里工作,每天可以收入150元,还包吃住,我们很满意。"一位在基地工作的村民笑着说。在腊味 生产旺季,基地还能提供十来个临时岗位,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城步县"蛇尾子腊菜基地"线上直播带货现场。 王祥志 摄 在白毛坪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蛇尾子腊菜基地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如今,通过"线上直播带 货+线下直营销售"的双轨模式,这份源自苗乡的醇厚腊香,正突破地域限制畅销大江南 ...
(乡村行·看振兴)“归燕”反哺桑梓地 澄迈古村焕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11-17 12:05
返乡创业模式 - 返乡创业团队通过开发利用村中资源,打造集咖啡、胡椒、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咖啡馆、民宿等项目于一体的农业开发综合体 [3] - 项目采取“聘用+分红”等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去年整体收入约七八百万元 [3] - 团队坚守反哺家乡实现自身发展的初心,通过项目打造、效益提升、改善村中环境等实际发展举措,逐渐打消村民质疑 [3]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以咖啡为核心主题,构建咖啡生态种植、趣味采摘、手作、农耕等内容的乡村休闲模式,并衍生出咖啡创意产品及周边展销 [4] - 咖啡豆深加工成冻干粉等产品后附加值更高,可满足所有客群的需求 [6] -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约3000元,并通过售卖鸡鸭鹅、水果等自家土特产获得实际收益 [3][5] 政策支持与市场拓展 - 澄迈县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完善村中基础设施,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使产品深加工增值后销往内地可享受免关税优惠 [4][6] - “双15%”税收政策可使公司比内地企业节省至少10%的税收成本,也更容易招到高管 [6] - 全国乡村排球等活动在村中举办带来客流量,催生对土特产的需求,村子正引来归乡人、原乡人、新乡人、旅乡人 [3][4][5] 乡村转型成效 -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焕发新生机,环湖休闲长廊串联起民宿、咖啡厅与湖景,从土路水泥路、人气低迷变为设施完善、人气大幅提升 [1][5] - 返乡的“归乡人”已增至十余人,村民将自家擅长的酿酒、做豆腐手艺发展成特色酒坊、豆腐坊,主动参与咖啡种植实现家门口增收 [5] - 经过多年努力,古村落以咖啡文化、农耕体验和非遗手工艺为特色,已成为热门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步破解空心村问题 [4][5]
2026年,这6大变化可能全面爆发!谁先看懂,谁就领先一步
搜狐财经· 2025-10-25 08:48
人口结构变化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已连续七年下降,结婚登记数量从2013年的1347万对锐减至2023年的768万对 [5] - 预计到2026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5%,人口老龄化加速 [5] - 劳动力结构将发生转变,劳动力可能从过剩变为稀缺,掌握技术的蓝领(如电工、护理)收入可能超过普通白领 [5] 消费与育儿观念转变 - 高昂的养育成本使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机构估算养育一个孩子平均需30万至40万元,在一线城市高达百万元级别 [3] - 年轻人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养老而非养育子女 [3] 就业与职场趋势 - 职场呈现年轻化、技能化趋势,某互联网公司仅招聘28岁以下员工,35岁以上员工面临转型或优化压力 [13] - 技术迭代加速,企业倾向于雇佣低成本年轻员工,其薪资约为35岁以上员工的1/2至1/3 [13] -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4亿至8亿工作岗位将被AI替代,2026年AI工具将普及,个人生产力差距拉大 [14] 个人技能发展 - 建议每年投入10%的收入用于学习新技能,如AI训练、数据分析、跨境运营等高技能壁垒领域 [13] - 掌握AI工具的人将占据优势,例如使用AI的文案写手接单量可能是普通写手的五倍 [14] 理财与资产配置 - 存款收益持续走低,活期利率接近零,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预计2026年十万存款年利息可能不足500元 [8] - 建议采用“6-3-1”资产分配法:60%资金用于稳健理财(债券、货币基金),30%用于低风险投资(指数基金),10%用于高风险项目(股票、加密资产) [7] - 需警惕承诺“年化10%以上”的保本高息理财陷阱 [7] 房地产行业趋势 - 房价神话破灭,2023年9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全部下降,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3.2% [12] - 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存销比高达30.5个月,需约三年时间消化现有新房库存 [12] - 预计2026年租售比将回归至3%左右合理区间,炒房者退场,市场由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主导 [13] 区域经济与创业机会 - 返乡创业趋势明显,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 [10] - 电商创业不受地域限制,案例显示有人返乡通过短视频销售苹果,第一年收入达20万元 [10] - 建议关注农村电商、冷链物流、乡村旅游等配套行业 [10]
返乡创业潮正在进行时
虎嗅· 2025-10-22 13:46
人口流动趋势转变 - 历史上人口长期向一二线城市集中 2010至2020年为高峰期 珠三角长三角等核心区域常住人口增速远超全国人口自然增长 [2] - 近年趋势生变 "逃离北上广"成为现实 低线城市和农村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 [5] - 返乡创业人群规模显著攀升 从2015年的242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1010万人 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已超1430万人 [6] 大城市吸引力变化 - 一线城市曾提供更高薪资水平 更广阔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完善公共资源 [1] - 但大城市相对优势减弱 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经历集体降薪 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导致大城市生活"性价比"降低 [11][15] - 北京餐饮住宿业利润总额今年上半年降幅达67% 上海整体利润不及2023年水平 北上广深房价自2021年高点普遍回调30%以上 [19] 县域经济崛起 - 低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消费娱乐设施普及 通过电商和物流获得与大城市相似的商品和信息 [9][10] -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年的8383元增长至2024年的19280元 十年复合增长率达8.7% 高出城市居民3.1个百分点 [21] - 从去年开始 三四线城市消费增速超过大城市 农村增速更快 [20] 返乡创业新机遇 - 返乡创业集中在数字化与本地产业结合 通过互联网重塑农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价值链 [25][28] - 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2%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7% [30] - 直播间讲解农特产时长累计达3574万小时 搜索和货架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95%与54% [30] - 县域服务业快速崛起 咖啡丽人宠物类订单量增幅超1倍 相关商户增速超过50% [32] 创业挑战与政策支持 - 县域创业存在融资渠道有限 人才稀缺 产业配套供应链不完整等现实约束 [37][38][39] - 商务部等九部门提出未来五年在全国培育约1000家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 [42] - 电商平台推出多项助农行动 如抖音提供免佣政策 拼多多"农云行动" 快手"兴农计划"等 [44]
陕西:政策护航青年“守艺人”返乡创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7:16
政策支持与创业模式 - 陕西省人社部门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提供从创业资金帮扶到专业人才输送、技能培训的全链条政策支持[2][5] - 政策组合拳包括优化创业培训、完善创业服务、夯实创业孵化、组织创业活动和加强政策扶持等全方位措施[5]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零散家庭作坊,通过统一培训提升传统技艺规范性与品质[2] 业务创新与市场拓展 - 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推陈出新,开发冰箱贴等文创衍生品,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制作过程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5] - 与高校合作设计分年龄段的泥塑体验包和研学课程,3年间接待旅游研学学生及社会团体达30万人次[5] - 通过申请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建成新研学体验中心,有效扩大业务规模与影响力[5] 行业趋势与人才结构 - 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加入泥塑传承队伍,新老匠人思想碰撞使年轻一代创意不断被认可[2] - 返乡创业大学生将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应用于传统手艺,为行业注入青春创意与新发展思路[1] - 传统技艺面临家庭作坊零散分布、产品种类单一、品质参差不齐及刻板印象等挑战[2]
强产业、抓培训、优服务,湖北多措并举促就业 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10-13 05:57
产业带动就业 - 湖北天门市服装产业已成长为百亿产业集群,带动16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3] - 天门悦姿服饰有限公司从初创时十几人发展到管理团队150人、缝纫工2000人的规模[3] -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累计孵化各类新兴企业254家,带动2500余名大学生就业[4] 就业规模与趋势 - 湖北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过90万人[4] -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鄂来鄂就业创业连续3年突破40万人[4] - 随县香菇产业提供超30万个就业岗位,约每三个随县人中就有一人从事该产业[5] 职业技能培训 - 湖北每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40万人次以上[8] - 随县开展香菇种植、销售等技能培训,助力村民增收[5] - 宜昌广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订单式培训累计向中国香港、阿联酋迪拜等地输送建筑技能人才3万余人次[7] 就业服务与创新 - 孝感市“微孝就业”小程序注册用户超14万人,入驻活跃用工企业2000余家[9] - 湖北在全省建立4761个就业服务网点,覆盖“家门口”“厂门口”“店门口”等场景[11] - 南漳县每年投入400万元免费开设40多种热门技能培训课程,并构建“法院+工会+人社”3级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权益[10]
若不出意外,2026年,国内或将爆发这5大变化,提前了解不吃亏
搜狐财经· 2025-10-09 03:29
人口结构变化 -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825万人,较2023年减少43万人,预计到2026年将降至750万左右,总和生育率降至1.1-1.2 [2] - 低生育率将导致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资源供过于求,儿童相关产业面临调整,同时催生高质量托育服务和中老年消费市场的新机会 [2] - 劳动力结构老化将促使自动化、智能化替代劳动力的技术加速发展 [2] 金融资产配置 - 2025年6月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5%,较2015年的2.5%下降1个百分点,实际利率接近零或负值 [4] - 202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银行存款占比首次降至45%以下,投资理财产品占比上升至32% [4] - 理财专业人士建议建立分层次资金管理,并增加抗通胀资产配置,如国债、货币基金、优质股票和指数基金 [7][8] 返乡创业趋势 - 2024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达876万人,同比增长17.3%,2025年上半年增速提高至22.1% [8] - 2025年上半年52.3%的返乡创业者收入超过城市工作水平,78.6%表示生活满意度提高 [9] - 建议返乡创业者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工具,并积极融入当地社区文化 [11][12][13] 房地产市场调整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3%,销售金额同比下降8.2%,100个重点城市中68个城市房价环比下跌 [14] - 房地产市场呈现分化趋势,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房价相对稳定,部分三四线城市下行压力较大 [14] - 购房建议转向注重居住需求,月供占家庭收入比例控制在30%以内,并关注房屋品质和社区环境 [15][16][17] 职场竞争与就业 - 2025年新增就业岗位中明确偏好35岁以下应聘者的占比从2020年的37%上升至52% [19] - 2025年上半年35岁以上求职者平均面试通过率比35岁以下低23.7%,求职周期长27.4% [19] - 保持学习习惯的中年职场人就业竞争力比不学习者高56.3%,拥有专业特长的人群失业率比泛泛型人才低37.2% [20]
他们为什么不做白领做绿领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20
乡村人才振兴趋势 - 全国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1430万人 截至2023年上半年[1] - 2023年1-6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2%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7%[1] - 返乡青年呈现年纪轻、学历高、善创新特点 创业领域从传统种养向电商/休闲旅游等延伸[1] 城乡人口流动演变 - 城市虹吸效应曾导致农村青年流失 农业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2] - 新一代青年转变择业观念 认为"农村是新赛道"且"成就自我不必在乎城乡"[3] - 当前返乡群体包含大学毕业生/能人/农民工/企业家四类人群[1][3] 乡村产业生态变化 - 社交平台涌现年轻人分享乡村创业日常 "不做白领做绿领"成为新选择[1] - 农村出现城里独有业态类型 创业项目科技含量和时代感提升[2][4] - 浙江舟山创建"没围墙的乡村创业园" 实现创业服务无盲区[4] 政策支持体系 - 需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创业预期[4] - 通过政策感召与产业吸引双轮驱动 解决务农尊严/干事平台/保障体系等问题[3][4] - 需避免学历歧视和专业排斥 吸引各界人士参与乡村建设[3]
回乡创业五年,家乡直接开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4:20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返乡创业青年通过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岭南乡村地区实现显著发展和转型 [1] 乡村发展现状 - 乡村呈现丰收景象,稻浪翻金,千村万户皆喜悦 [1] - 晒场充满欢语,机械轰鸣,共同构成丰年场景 [1] 返乡青年作用 - 返乡创业青年运用科技种田模式 [1] - 将曾经被“逃离的故土”转变为“最骄傲的归处” [1] - 科技种田对家乡进行了“爆改” [1] 媒体呈现方式 - 通过2分钟视频快速展示岭南乡村的蝶变过程 [1] - 内容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财经客户端等机构联合出品 [1]
莲花白迎来“及时雨”
金融时报· 2025-09-16 10:15
公司发展历程 - 2022年成立贵州昌硕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开始系统化种植莲花白 [2] - 种植基地从初始50亩扩展至2024年180亩 2025年新增100余亩达到280余亩规模 [1][2] - 三年内实现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产品销往贵阳 成都 广州等批发市场 [2][3] 金融支持措施 - 贵州银行提供30万元贷款支持 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两天时间 [2] - 银行分支行主动走访小微企业并提供融资帮助 [2] - 公司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政策及农业农村局技术服务礼包 [1] 生产经营模式 - 采用规模化种植替代零散种植模式 提升产业效益 [1] - 基地常年雇佣20余名固定工人 采收季临时工增至60人 [3] - 优先雇用留守老人和困难家庭 工人月均收入2000余元 [3] 社会经济效益 - 每年支付工人工资总额近100万元 [3] - 解决40-60岁村民本地就业问题 减少外出务工需求 [3] - 带动石庄村形成特色产业 双坪乡获得"莲花白之乡"美誉 [1][3] 技术保障体系 - 当地农业农村局提供选种 育苗和绿色防虫技术全程指导 [1] - 依托1910米高原气候优势培育脆嫩多汁的特色品种 [1] - 村委协调土地租赁和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支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