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GPU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陷入芯片战争,束手无策
半导体芯闻· 2025-10-28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芯片战争正威胁欧洲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规划,欧洲在AI芯片和稀土元素供应上陷入对美中的两级依赖,面临战略脆弱性且短期内难以找到出路 [1][2] 欧洲AI基础设施现状与规划 - 美国和中国主导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共同运营90%以上的人工智能工厂,欧洲缺乏以竞争速度开发和部署自身AI模型的规模和能力 [2] - 欧盟正加大投资以缩小差距,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至少有15家AI工厂投入运营,其旗舰计划是建设多达五家AI超级工厂,每家配备约10万块AI芯片,耗资30亿至50亿欧元 [2] 第一级依赖:美国AI芯片 - 欧洲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AI芯片,NVIDIA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控制全球80%至90%的AI GPU销量,欧洲未来AI超级工厂的GPU几乎肯定来自NVIDIA [3][4] - 欧洲AI工厂的竞争力取决于美国持续供应最先进的NVIDIA GPU,但供应存在短缺风险,全球对AI GPU的需求预计明年将超过产能 [4][6] - 美国政策可能加剧供应风险,例如《人工智能增益法案》要求芯片制造商优先满足美国国内订单,这可能迫使欧洲在数据中心订单上排队 [6] AI芯片全球供应链 - 尖端AI芯片的全球分工由“三巨头”主导:美国NVIDIA负责设计,中国台湾台积电负责制造,荷兰ASML提供关键的极紫外光刻设备 [7][8] - 供应链最终追溯到原材料,特别是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对AI芯片的一些最先进特性至关重要 [8] 第二级依赖:中国人工智能稀土 - 中国控制着全球稀土供应链,约70%的稀土矿开采以及90%的分离和加工 [9] - 中国近年来加强管控,2025年实施两轮升级限制,对多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和配额,导致5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74% [9] - 尽管当前限制对AI芯片行业的直接威胁可能小于国防领域,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在AI芯片供应链中拥有强大影响力 [10][11] 地缘政治动态与未来风险 - 中美之间的行动存在自我强化机制:美国对AI芯片的进一步限制可能引发中国加强对稀土元素的控制回击,反之亦然,最大的冲击将落在世界其他地区 [13][14] - 中国仍有进一步收紧管控的空间,例如将管控范围扩大到其余五种稀土元素,或强化现有措施如降低配额和收紧许可证 [14] 欧洲的困境与潜在应对 - 欧洲对不断升级的芯片战争缺乏真正的主动权,其两级依赖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短期内难以重建 [15][16] - 外部因素可能提供机会,如美国“AI泡沫”破灭导致全球芯片供应放松和价格下跌,或AI发展遭遇技术瓶颈,但这被视为不负责任的赌博 [16][17] - 欧洲应巩固其现有优势,将维护ASML作为全球唯一极紫外光刻机供应商的地位作为绝对优先事项,这使其能掌控供应链中的关键瓶颈 [18] - 欧盟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确保关键原材料年开采需求的10%、加工需求的40%和回收需求的25%,并计划建立战略性稀土储备,但这些目标被批评为力度不足、进度太晚 [19] - 从长远看,减少依赖的有效途径是投资研发,开发可行的稀土元素合成替代品,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19]
Counterpoint:台积电(TSM.US)在AI和高端制程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扩大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09:43
"展望未来,三星先进节点的前景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2纳米芯片的成功,"Counterpoint表示,"除了 其内部的三星Exynos产品线外,未来几年与特斯拉的合作成果将是决定三星能否在先进制程节点吸引更 多客户并获得额外订单的关键因素。" Counterpoint指出,三星和英特尔等代工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上仍大幅落后于台积电,但它们正在取得 一些进展。 "在商业化时间表方面,英特尔预计其代工客户的晶圆承诺将在2026年开始量产,主要客户预计在2026 年至2027年间放量,"Counterpoint指出,"英特尔也调整了其代工战略,转变为以客户承诺为导向,而 非建设投机性产能。这种转变确保了产能扩张与已确认的需求直接挂钩。" Counterpoint还表示,三星的先进制程利用率和晶圆消耗量在2025年第二季度有所增加,并预计这一趋 势将在今年剩余时间持续。这部分归因于基于2纳米技术的智能手机芯片。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台积电(TSM.US)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半导体代工领域的 主导地位,其近期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务业绩便是明证,营收达331亿美元。 Counterpo ...
英伟达被批准出售50万颗GPU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0 08:52
美国政府向英伟达发放出口许可 - 美国政府向英伟达颁发出口许可证,允许其向阿联酋出口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尖端人工智能GPU [1] - 此次授权允许阿联酋每年购买最多50万台先进的英伟达处理器,包括Blackwell以及未来的Rubin和Feynman处理器 [1] - 首批许可的AI加速器将交付给在阿联酋设有数据中心的美国公司运营,不会交付给阿联酋人工智能公司G42 [1] 美阿双边技术合作协议 - 该协议是美阿大规模双边技术合作的第一阶段,阿联酋承诺未来十年在美国投资1.4万亿美元 [1] - 预计双方将以等额出资的方式匹配出资 [1] - 根据协议条款,G42公司未来将获得阿联酋20%的人工智能处理器 [1] 美国政策转向与战略意图 - 此项政策标志着拜登政府的重大转变,从限制AI芯片出口转向采用与盟友的双边框架 [2] - 新政策要求盟友承诺使用美国运营的云基础设施,只有经批准的美国运营商管理的数据中心才有资格运行这些系统 [2] - 美国政府将此举措视为对抗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工具,旨在阻止华为等中国公司引入其标准并获得市场份额 [2] 协议的战略意义与潜在影响 - 该交易标志着美国“人工智能外交”新时代的开启,将AI硬件销售与阿联酋的投资及对地区AI基础设施的严格控制联系起来 [2] - 美国通过将云服务提供商和硬件嵌入阿联酋基础设施,在中东AI扩张中站稳脚跟 [2] - 如果成功,此次合作将成为美国与其他寻求先进AI硬件的盟友达成类似协议的原型,同时加强美国对其部署的控制 [3] 协议引发的争议与质疑 - 该计划引发反对者质疑,认为协议缺乏精确的保障措施来确保AI加速器仅在经审查的环境中运行 [3] - 有观点认为美国在将年度出口限额从先前提议的10万台扩大到50万台时做出了过多让步,而未相应加强安全义务 [3] - 反对意见部分源于对阿联酋与北京长期经济联系的担忧 [3]
花旗:AMD(AMD.US)向白宫上缴15%在华收入影响不大,维持“中性”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14 14:16
AMD与中国市场协议 - AMD同意向美国政府分享其在中国AI GPU销售额的15%以换取出口许可证 [1] - 该协议主要影响低利润率产品如MI308X 其利润率远低于公司平均54%的水平 [1] - 分析师认为该协议对公司盈利影响不大 维持"中性"评级和目标价180美元 [1] AMD AI GPU业务前景 - 主流AI GPU产品MI355和MI400是增长主要驱动力 [1] - 预计2025年AI销售额达62亿美元(增长23%) 2026年达99亿美元(增长58%) [1] - 关键客户包括亚马逊 甲骨文 Meta和OpenAI [1] 行业竞争格局 - 竞争对手英伟达也签署了类似的中国出口协议 [1] - 华尔街对AMD评级为"适度买入" 预计股价有约5%上涨空间 [1]
看衰未成真,大摩又唱冰山论:再度对SK海力士敲响警钟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16:20
摩根士丹利对SK海力士的负面展望 - 摩根士丹利将美国关税问题比作"冰山",对SK海力士给出负面展望,认为全球存储半导体市场的业绩预测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 [1] - 报告指出个人电脑换机需求延迟和中国市场消费者信心下降是导致存储半导体市场前景黯淡的因素 [1] - 预测高带宽内存(HBM)需求可能放缓,原因可能是美国加强出口管制,英伟达等公司可能限制人工智能GPU的出货量 [1] SK海力士的业绩表现 - SK海力士在4月24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全球客户总体上维持着与公司此前沟通的存储需求,暗示关税冲击目前尚未产生重大影响 [1] - 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 9%,达17 6万亿韩元,超出市场预期2 3% [3] - 第一季度营业利润飙升157 8%,至7 4万亿韩元,超出市场预期12 8% [3] 券商对SK海力士的评级调整 - 摩根士丹利特别强调HBM面临更大风险,同时将三星电子列为"首选股",认为其在行业下行期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且当前市净率(PBR)低于1,存在估值低估的情况 [2] - 韩国国内证券公司预计SK海力士的半导体需求调整可能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受云服务公司人工智能投资增速放缓以及明年HBM需求增长存疑等因素影响 [2] - 多家券商下调SK海力士目标价:三星证券从28万韩元下调至25万韩元,新韩投资从28万韩元降至26万韩元,iM投资证券从21万韩元降至20万韩元,BNK证券从31万韩元降至25万韩元 [2] 历史预测与实际情况对比 - 去年9月摩根士丹利亚洲预测2025年存储半导体市场将下滑,并将SK海力士的目标价大幅下调53%至12万韩元,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SK海力士业绩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纪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