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搜索文档
三亚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海南日报· 2025-10-25 09:00
合作背景与目标 - 三亚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于10月23日签署合作备忘录[1] - 合作旨在助力三亚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并推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互利共赢[1] - 双方在签约前探讨了发挥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布局功能性服务平台等事项[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双方将围绕重大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南专项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1] - 合作事项包括吸引技术孵化型企业和高端人才团队落地发展、扩大招生规模及加强人才培养[1] - 合作基于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该院于2019年初成立,是首家入驻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高校[1] 研究院基础与定位 - 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依托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双一流”优势学科[1] - 研究院重点聚焦深海重载作业装备等领域,引进深海科技、深海生物与生命、植物生物学等创新团队[1] - 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深海装备与技术实验基地,培养深海科技方向一流人才,产出显示度高的科研成果,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1]
广西启动博士创新站试点建设
广西日报· 2025-08-08 10:09
博士创新站建设背景与目的 - 广西自治区科协联合多部门推进博士创新站试点建设 旨在引导高层次人才及创新资源下沉一线 畅通博士人才与产业单位交流渠道 [1] - 博士创新站是促进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服务载体 建设模式以企事业单位为建站单位 博士团队为建站主体 [1] - 该载体以创新需求为导向 通过长效合作机制解决企事业单位缺技术缺人才难题 实现双向共同成长 [1] 博士创新站功能定位 - 作为非独立法人机构 主要承担五项职能:科学技术创新 科技人才培养 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普及 管理咨询服务 [2] - 科技创新职能聚焦中小企业技术需求 提供工艺优化 工程难题诊断等服务 [2] - 人才培养职能为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指导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2] - 成果转化职能提供实践应用场景 加快技术革新与改造升级 [2] 申报认定机制 - 采用"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 企事业单位需在9月中旬前联合博士团队提交申报材料 [2] - 经评审公示后确定建站资格 具体管理办法可通过相关部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查询 [2]
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北京工业大学:深耕三块“试验田” 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人民网· 2025-06-19 16:12
北京工业大学办学定位与优势 - 作为唯一同时进入"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北京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 [1] - 充分发挥"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主动适应首都发展新要求 [1] - 在京高水平大学中北京生源占比最高,承担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将数智化赋能、绿色化发展的"双化协同"育人理念贯穿全过程,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 - 成立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樊恭烋荣誉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三大特色人才培养"试验田" [2] - 1960年建校以来持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2]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成果 - 2012年成立,采用"双主体决策、双层级沟通、跨时空运行、双校园衔接"管理机制 [3][5] - 引进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70%核心课程并融合本土特色,构建欧洲学分体系(ECTS)保障质量 [5] - 2024届学生深造率76.92%,其中82.08%进入世界百强名校 [6] 樊恭烋荣誉学院成就 - 2014年成立,实施"1+3+X"培养模式和"一生一方案"个性化举措 [6] - 近五年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4项,累计立项Stone项目393项 [6][8] - 2024届毕业生深造率连续两年达100%,七届毕业生总深造率96.04% [8]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布局 - 2022年成立,聚焦"双碳"战略,试点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 [9] - 整合材料、机械、能源等8大学科,配备42名双聘导师含5名两院院士 [10] - 已选拔两届63名本科生进入本硕博贯通计划,强化课程与科研融合 [11] 学科建设战略方向 - 超常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首都急需专业 [11] - 构建数智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1] - 动态调整学科设置以匹配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