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产品
搜索文档
夯实“报行合一” 推动人身险产品科学合理定价
金融时报· 2025-11-26 10:3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人身 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 发布了《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协会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金融时 报》记者提问。 问:《指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人身险产品的定价、评估和管理对保险公司费用分摊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自2023 年以来,随着"报行合一"相关政策的实施,人身险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相关政策的落地也要求保 险公司进一步提升费用分摊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背景下,《指引》立足行业人身险产品费用分 摊工作实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 一是明确费用定义与分类。将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 用。变动费用进一步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以及其他变动费用,分摊的固定 费用是指除变动费用以外的、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二是明确费用分摊范围。根据费用产生的 原因和费用性质,确定产品费用分摊的范围。三是列示费用 ...
人身险费用分摊有了指南,“报行合一”向深水区迈进
第一财经· 2025-11-25 19:45
人身险"报行合一"迎来了细化费用管理的配套政策。 "报行合一"政策积极效果并非一次性体现,长尾效应仍存。 根据《指引》内容,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用。变动 费用进一步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以及其他变动费用,分摊的固定费用是指 除变动费用以外的、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 其中,有四类不纳入产品费用分摊的情形,包括非源于销售和经营保险业务发生的支出;投资业务相关 费用;不直接归属于保险合同的费用;能够辨别的非持续、一次性发生的费用。业内人士称,例如出租 房屋折旧、审计费用、上市费用等费用与保单并不直接相关,将这些费用排除在分摊范围之外,可以使 得保险产品定价更合理。 同时,《指引》亦要求保险公司应根据实际费用支出的实质与受益对象认定专属费用和共同费用,按 照"先认定、后分摊"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展保险产品费用认定与分摊工作,并结合"报行合一"提出 了费用分摊至相关维度的具体要求。 "报行合一"制度已在车险领域和人身险银保、经代等渠道深化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优化了保险公 司"费差"管理,在低利率环境下为资产端减轻配置压力。金融监管总局曾披露, ...
夯实“报行合一” 推动人身险产品科学合理定价
金融时报· 2025-11-25 09:00
一是明确费用定义与分类。将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 用。变动费用进一步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以及其他变动费用,分摊的固定 费用是指除变动费用以外的、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二是明确费用分摊范围。根据费用产生的 原因和费用性质,确定产品费用分摊的范围。三是列示费用归集、认定与分摊方法。保险公司应根据实 际费用支出的实质与受益对象认定专属费用和共同费用,按照"先认定、后分摊"的原则,科学、合理地 开展保险产品费用认定与分摊工作。结合"报行合一"提出了费用分摊至相关维度的具体要求。 问:《指引》的发布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答:《指引》为人身保险行业费用分摊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身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 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同时促进保险公司持续提升费用管理水 平,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不断提升经营效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实现整体降本增效,为 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促进行业的公平竞争与高质量发展。 问:《指引》发布后,还有哪些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 ...
利好“报行合一”落实 《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出炉
北京商报· 2025-11-24 10:59
《指引》为人身保险行业费用分摊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身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 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同时促进保险公司持续提升费用管理水平, 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不断提升经营效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实现整体降本增效,为广大 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促进行业的公平竞争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孟茜云) 具体内容方面,《指引》明确费用定义与分类。将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 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进一步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以及其他变 动费用,分摊的固定费用是指除变动费用以外的、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明确费用分摊范围。 根据费用产生的原因和费用性质,确定产品费用分摊的范围。列示费用归集、认定与分摊方法。保险公 司应根据实际费用支出的实质与受益对象认定专属费用和共同费用,按照"先认定、后分摊"的原则,科 学、合理地开展保险产品费用认定与分摊工作。结合"报行合一"提出了费用分摊至相关维度的具体要 求。 11月21日,中国精算师协会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 ...
中信银行AIC落户广州;A股上市银行再现股东、高管增持潮 | 金融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4 07:54
NO.1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 近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 《指引》立足行业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 摊工作实际,并结合"报行合一"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了费用的定义、分类和分摊范围,提供了费用归 集、认定与分摊的方法,可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费用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 点评:《指引》为人身保险业费用分摊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保险公司持续提升费用管理水平,更好 地执行"报行合一"政策,促进行业公平竞争与平稳健康发展。 NO.2 A股上市银行再现股东、高管增持潮 近日,多家上市银行获得股东及高管真金白银增持,主要涉及城商行、农商行。11月21日,南京银行公 告称,近期再获外资大股东大额增持;同日晚间,成都银行公告显示,该行两家大股东再度联手增持约 3424.7万股。此外,近日沪农商行、常熟银行高管团队以自有资金增持自家股份,以示对自家银行长远 发展前景的信心。 点评:券商分析师认为,四季度以来,银行股调整充分后重新上涨,国有行指数率先再创新高,反映配 置盘持续加仓;由于保险、AMC(资产管理公司)、产业资本等资金具有持续配置意愿,银行板块投 资仍有多 ...
“报行合一”向实向深,人身险产品费用分摊再出细则
北京商报· 2025-11-23 20:46
核心观点 -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旨在细化“报行合一”要求,提升行业费用分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 - 《指引》将推动销售渠道从“费用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和高质量发展 [1][7] 费用定义与分类 - 将保险公司费用分为变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用 [3] - 变动费用指与销售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中介机构的手续费、销售人员的直接佣金、附加佣金、业务推动费、培训费、宣传费等 [3] - 分摊的固定费用指除变动费用外需分摊在产品定价中的业务及管理费 [3] 费用分摊范围 - 明确四种情况可不纳入产品费用分摊范围 [3] - 包括非源于销售和经营本公司保险产品的支出、投资业务相关费用、不直接归属于保险合同的费用、能够辨别的非持续一次性费用 [3] 分摊原则与方法 - 要求费用“先认定、后分摊”,根据费用实质与受益对象认定专属费用和共同费用 [5] - 提供六类分摊方法:工时调查法、作业法、驱动因素法、分摊因子法、参考分摊法及其他合理方法 [5] 行业影响与目标 - 满足行业对精细化费用分摊机制的需求,政策实施后要求保险公司提升费用分摊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 有助于减少非保险业务成本混入产品成本,解决“报行不一”问题,增强监管可追溯性和行业透明度 [5] - 最终目标是为行业实现整体降本增效,提供更优质保险产品和服务 [6][7]
重点关注保险负债端开门红预期,收并购案例有望提升券业集中度
国金证券· 2025-11-23 19: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4] 报告核心观点 - 证券行业收并购活动活跃,中金公司筹划吸收合并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催化板块并推动估值修复 [1] - 证券板块投资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业绩超预期但估值错配的券商、创投业务占优的四川双马、以及业绩增速亮眼的多元金融如香港交易所 [2] - 保险行业“报行合一”持续深化,新发布的人身险费用分摊指引预计将提升产品定价科学性,确保成本反映真实且持续 [3] - 保险板块投资建议短期关注开门红带来的新单保费双位数增长预期,长期看好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利差改善和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 [4] 市场回顾总结 - 本周(11月17日至11月23日)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下跌3.8%,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下跌4.4%,跑输大盘0.7个百分点 [10] - 非银金融子行业中,证券、保险、多元金融分别下跌4.9%、3.0%、6.5%,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1、+0.7、-2.7个百分点 [10] - 保险股周涨跌幅显示,中国太平H股下跌11.1%,友邦保险H股下跌6.7%,众安在线下跌8.7% [11] - 券商股周涨跌幅显示,首创证券下跌12.0%,信达证券下跌10.0%,中金公司下跌9.8% [13] 数据追踪总结 - 券商经纪业务:本周A股日均成交额18650亿元,环比下降8.7%;2025年1-10月日均股基成交额20243亿元,同比增长92.4% [15] - 券商代销业务:2025年1-10月新发权益类公募基金份额合计4820亿份,同比增长175.9% [15] - 券商投行业务:2025年10月IPO募资规模902亿元,同比增长71%;再融资募资规模8623亿元,同比增长346%;债券承销规模130855亿元,同比增长19% [15] - 券商资管业务:截至2025年9月末,非货公募规模22.1万亿元,较上月增长2.9%;权益类公募规模10.3万亿元,较上月增长5.7%;私募基金规模20.7万亿元,环比增长0.1% [15] - 保险相关数据: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0.26个基点至1.82%,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0.95个基点至2.16%;中证红利指数本周下跌3.69%,恒生中国高股息率指数本周下跌4.21% [30] - 保险资金动向:2024年至今保险资金举牌/增持共计47家公司,偏好高股息标的,涉及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 [34] 行业动态总结 - 政策动态:财政部和央行通知,自2026年6月起将储蓄国债(电子式)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39] - 机构动态:阳光人寿将出资200亿元投资设立试点私募基金 [40];年内16家保险公司发行债券663.7亿元以补充资本,其中永续债472.7亿元,占比71.2% [41] - 公司公告:国联民生证券获批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 [42];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 [43];方正证券出售所持全部盛京银行股份 [44]
非银金融行业周报:开门红展望乐观,人身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发布-20251123
开源证券· 2025-11-23 17: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板块受股市整体调整影响承压,保险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 - 险企积极备战2026年开门红,负债端新单和价值率展望良好,长端利率底部企稳支撑资产端逻辑,看好低估值保险标的[5] - 券商板块业绩延续高景气,看好低估值龙头券商[5] 保险行业要点 - 精算师协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明确费用定义、分类和分摊范围,有望使寿险行业费用率持续压降,利好股东价值提升[6] - 2026年开门红展望乐观,在“挪储需求”释放、银保合作网点和人力扩张推动下,预计银保渠道延续较快增长[6] - 分红险转型有望持续见效,健康险新规有望带动相关产品占比提升[6] - 预定利率调降和报行合一利于价值率改善,长端利率底部企稳,权益市场向好和险企增配权益资产支撑资产端收益率[6] - 负债成本压降利于负债成本改善,中长期险企利差有望持续改善,带动ROE中枢和估值回升[6] - H股配置价值相对较高,推荐中国人寿 H、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6] 券商行业要点 - 本周日均股基成交额2.33万亿元,环比下降6.6%[7] - 11月21日,16只硬科技主题基金同日获批,包括首批7只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3只科创板芯片ETF、4只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ETF及2只科技主题主动权益基金[7] - 中金公司筹划通过A股股票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兴证券、信达证券,旨在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提升股东回报水平[7] - 国泰海通董事会审议通过境外子公司收购印尼证券公司议案,继布局新加坡、越南后再次落子东南亚[7] - 大财富管理、海外、投行和衍生品等核心业务有望接棒经纪和自营,持续驱动券商盈利改善[7] - 头部券商ROE有望明显扩张,板块估值仍在低位,继续看好战略性增配机会[7] - 推荐三条主线:海外和机构业务优势突出的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大财富管理优势突出的广发证券、东方证券 H;零售优势突出、受益于海南跨境资管试点的国信证券[7] 推荐及受益标的组合 - 推荐标的组合:中国人寿 H,中国平安,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 H,中金公司 H;中国太保,江苏金租,香港交易所[8] - 受益标的组合: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8]
行业重要指引出台!
金融时报· 2025-11-23 10:0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旨在提升人身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 - 该指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 [1] - 指引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规范人身险市场秩序 [1][3] 核心内容与框架 - 明确界定产品费用,包括变动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用,不涉及税金及附加 [1][2] - 将变动费用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费用以及其他变动费用 [2] - 分摊的固定费用是指除变动费用以外、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 [2] - 根据费用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确定产品费用分摊的范围 [3] - 提出费用归集、认定与分摊方法,按照"先认定、后分摊"的原则开展工作 [3] 行业影响与意义 - 为行业提供统一的费用分摊标准,推动保险公司提升费用基础管理和精细化经营水平 [3] - 通过规范费用分摊让产品定价更贴合真实成本,减少行业内的价格乱象 [3] - 有助于促进公平竞争,最终助力消费者获得更优质且定价合理的保险产品 [3]
利好“报行合一”落实!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
北京商报· 2025-11-21 22:54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秀梅)11月21日,中国精算师协会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 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人身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科学性与合 理性,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以下 简称《指引》)。 具体内容方面,《指引》明确费用定义与分类。将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 费用与分摊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进一步细分为向中介机构或保险销售人员支付的变动费用以及其他变 动费用,分摊的固定费用是指除变动费用以外的、需分摊至产品的业务及管理费。明确费用分摊范围。 根据费用产生的原因和费用性质,确定产品费用分摊的范围。列示费用归集、认定与分摊方法。保险公 司应根据实际费用支出的实质与受益对象认定专属费用和共同费用,按照"先认定、后分摊"的原则,科 学、合理地开展保险产品费用认定与分摊工作。结合"报行合一"提出了费用分摊至相关维度的具体要 求。 《指引》为人身保险行业费用分摊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身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 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报行合一"相关要求,同时促进保险公司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