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贷
icon
搜索文档
200万买断人生,职业背债人背后的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8-19 17:49
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出现了,居然有人抢着当老赖,很离奇是不是,这年头借个钱都难,怎么还有人上赶 着欠钱呢? 直到央视曝光了背后的产业链才知道真相如此的触目惊心,这个行业比缅北电诈还狠毒。它能让一个普 通人3个月躺赚200万,代价是征信拉入黑名单,下半辈子被银行疯狂追债,甚至锒铛入狱。 目前,这个行业正在野蛮生长,这条黑色产业链已经套取了银行上亿资金,它就是职业背债人,说白了 就是专门当老赖的一群人。打比方,你跟银行借了500万,然后拍拍屁股过逍遥日子去了,我收了好处 费之后,站出来替你抗下所有债务,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新型陷阱。 据威胁猎人统计,2024年威胁猎人共捕获贷款欺诈攻击情报414万条,热度逐月提升;2024年捕获贷款 欺诈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下半年作恶黑产数比上半年增长51%。 这是到底啥情况呢? 其实骗局既不复杂也不先进,得要从职业背债人隐蔽的收割三部曲开始说起。 第一步,拉人头。 所有背债人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机构——背债人中介,这些中介会专门跑到小农村小城镇,专挑五无人员 下手,征信没问题,无房、无车、无资产、无稳定工作的人,然后开始给他们画饼,"这事绝对一本万 利,签签字的功夫,几个月的时间, ...
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虎嗅APP· 2025-08-14 08:18
职业背债产业链现状 - 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2025年一季度突破2800亿元,较2023年增长40%,从业人员超800万,年复合增长率87% [14] - 2024年贷款欺诈攻击情报达414万条,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51% [14] - 职业背债人通过伪造资质骗取贷款,典型案例包括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被判2年刑期 [7][8] 背债人群体特征 - 信用等级分为四类:小白/纯白(无征信记录)、小花(少量信贷记录)、大花(高频申贷)、黑户(不良记录),小白最受中介青睐 [22] - 背债人多为低收入、无稳定职业、法律意识薄弱群体,部分因债务压力主动参与,如40岁负债35万者寻求"人死债消" [23][24] - 中介招募要求年龄(45岁以下)、学历、会写字,提供"三包"服务但实际落地费需面签后支付 [24] 中介与操作模式 - 中介通过伪造职业证明、收入流水等材料包装背债人,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推动审批,如53岁村民被伪造材料骗取48.2万贷款 [30][33] - 贷款资金分配中,背债人仅获10%-15%金额(如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大部分被中介及操作方瓜分 [36][37] - 中介业务存在多层转包,同一资产包经三手后分配金额从700万递减至500万 [27] 银行风控漏洞与行业影响 - 银行面临"发展是最大问题"压力,部分客户经理为业绩对中介户"睁只眼闭只眼",某支行中介业务占比曾达90% [16][44] - 风控模型依赖社保、公积金等维度评分,但部分材料(如企业公章文件)无法联网核查,中介利用时间窗口作案 [46][47] - 城商行因净息差降至1.4%生存压力大,风控标准较低(如接受85分以下客户),成为中介重点突破目标 [48] 典型案例与操作手法 - "高评高贷"模式:20万二手房被高估至42.5万,骗取34万房贷,15万被转走 [31] - "直背"模式:白户被包装成企业法人承接债务,如退休夫妻月入1.2万却背债1.2亿 [38] - 中介通过虚假装修合同、还款证明等连续骗取多笔贷款,并短期还款维持征信以套取更多资金 [33][34]
外贸银行扩大贷款规模!渣打银行融资企业贷,最高8100万
商业洞察· 2025-08-13 17:24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产业升级 - 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 企业正重新布局生产基地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面临产业升级压力 [1] - 供应链重构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机会 重点领域包括高端制造 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 [1] 供应链金融模式 - 通过匹配上下游交易伙伴实现合同流 资金流 发票流 物流四流合一 形成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 [3][4] - 该模式可帮助企业解决开票少 纳税少 业绩下滑等问题 助力融资 上市或资产出售 [3] 贷款产品要素 - 年化利率3.6% 还款方式为先息后本 企业可贷额度100-8100万 [6] - 贷款期限36-60期 法人年龄要求22-68周岁 对纳税开票和负债无要求 公司征信弱看 [6] - 重点扶持行业包括采矿 煤矿 科技 生产 医院 制造等 但公司不能有司法案件或经济纠纷 [6] 申请流程 - 需提交营业执照 法人身份证 对公账户信息等材料 审核时间2小时内出授信额度 [6] - 审核通过后需补充四流材料(发票流 资金流 货物流 合同) 票据不足可协助开票 放款周期20-25个工作日 [6]
“职业背债” 不是“馅饼”是“陷阱”
广州日报· 2025-07-23 00:27
行业现象 - "职业背债"主要集中在房贷、消费贷、企业贷等领域,通过伪造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骗取银行贷款[1][2] - 房地产领域存在"高评高贷"现象,通过低价物业获取超额贷款,导致低首付或零首付购房,可能形成不良资产[2] - 黑灰产业链已形成职业化运作模式,包括伪造证件、资质包装到销赃套现的完整闭环,部分甚至以公司化形式运作[3] 运作机制 - 不法分子以"无需还款""高额分成"为诱饵,针对低收入、无社保、法律意识薄弱人群实施诈骗[3] - 背债人实际到手金额仅占贷款总额的20%~30%,却需承担全额债务及逾期风险[4] - 金融机构审核存在漏洞,如虚构收入证明、高评高贷绕过风控等,助长骗局蔓延[3] 行业影响 - 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坏账和呆账,冲击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稳定[4] - 破坏社会信用体系运行,信用成本可能转嫁给真实贷款需求者,加剧融资难度[4] - 房地产领域的违规操作直接损害银行利益,不良资产风险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 监管建议 - 金融机构需强化风控,建立关联大数据监测系统,完善内部问责制度[5] - 加强对房产评估单位及合作中介机构管理,建立职业背债"黑名单"机制[6] - 监管部门应严控贷款合规程序,提高资产评估数据准确性,公示典型案例形成社会警示[6] 消费者行为指引 - 警惕"不用还款"话术,信用记录是个人经济社会生活的核心凭证[5] - 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骗贷或信用卡套现,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5] - 不随意为他人担保,防范非法中介虚假宣传[5]
美联储放大招?6月25日要对“银行国债交易紧箍咒”动刀!
搜狐财经· 2025-06-18 05:44
美联储拟调整SLR规则 - 美联储计划在6月25日开会讨论调整补充杠杆率(SLR)规则 旨在为银行在国债市场的交易松绑 [1] - SLR规则是监管部门设定的风险控制指标 限制银行在国债市场的交易行为 银行因杠杆率限制无法充分参与国债交易 [3] - 规则调整可能使银行在国债市场交易更灵活 有助于改善国债市场流动性 类比为"疏解交通" [3] 规则调整的背景与目的 - 国债市场近期波动较大 银行作为重要参与者受规则限制无法灵活调节 可能导致市场"卡壳" [3] - 经济环境复杂 美联储希望通过规则调整间接稳定金融市场 增强银行资金流动性 [3] - 调整可能提升国债市场活跃度 有利于企业融资和政府发债 [4] 潜在影响与争议 - 支持者认为规则松绑可增强银行参与度 提升市场活力 可能刺激经济增长 [4] - 反对者担忧规则放松会增加银行风险 在国债市场波动时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4] - 规则调整可能影响国债收益率 进而波及理财产品收益 [4] - 银行资金灵活性变化可能导致房贷、企业贷款等业务的利率和审批条件发生变化 [4] 后续关注点 - 6月25日美联储会议结果将决定规则调整的具体方案 [1][4] - 金融市场可能因规则调整产生显著波动 [4] - 行业需关注国债市场、理财产品及贷款业务可能受到的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