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

搜索文档
1.5 亿骗贷全程曝光:银行成提款机,上市公司接盘,比狂飙还野
搜狐财经· 2025-08-15 14:36
你敢信吗?三家空壳公司,两年时间,从银行卷走 1.5 亿,最后把烂摊子甩给上市公司,核心成员带着钱在东南亚逍遥快活。 但背后操盘的,是同一伙人。 他们先花半年时间 "搭台子":给员工发工资缴社保,租甲级写字楼,甚至真的搞了几条生产线。合同、发票、物流单样样齐全,会计把账目做得比教科书 还标准,连税务稽查都挑不出毛病。 最近在福建资本圈挖到的这个案例,操作之骚,布局之深,看得人后背发凉 —— 这哪是骗贷,分明是把整个金融系统当成了提款机。 故事的开端,是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科技公司。 A 公司在深圳搞软件开发,B 公司在厦门生产硬件,C 公司在福州做系统集成。办公地址横跨三省,法人股东各不相同,连员工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接着玩起 "左手倒右手" 的把戏:A 公司开发的软件,通过顺丰快递寄给 B 公司;B 公司生产的设备,雇货车运到 C 公司仓库;C 公司做完系统集成,再把 验收单寄回 A 公司。 两年时间,三家公司的银行流水堆出 2 个亿,还拿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在银行系统里,它们已经是 "有技术、有流水、有纳税" 的三好学生。 火候一到,他们开始收网。 A 公司拿着与 B、C 公司的合作合同,以及 2000 ...
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凤凰网财经· 2025-08-14 22:14
以下文章来源于虎嗅APP ,作者董必政 虎嗅APP . 从思考,到创造 来源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你考虑好要做吗?",一位背债中介问道。 "看着中介发来的照片,我终于下定决心了。我背了2000万的债,到手了500万现金,我开车拉走的",赵倩(化名)告诉妙投。 (来源:背债中介朋友圈;注:图片内金额共300万) 中介帮赵倩买票到了贷款行所在地,安排她住在酒店,并派了专人 "陪护"。她的身份证银行卡全被收走,被拿去进行包装。她要做的是,配合签 字拍照,从她决定背债,到到手500万现金,一共用了25天。 赵倩的表达轻描淡写,但她揭开的,却是比小红书警示帖更惊悚的真相 —— 她背走的近 2000 万债务,却早已中介被包装成 "躺赚捷径",藏在那些 "千万别信背债" 的劝诫背后。 作为代价,赵倩将面临"社会性死亡"。"现在支付要用家人的微信、支付宝,不能坐飞机、高铁,不能住星级酒店",赵倩轻描淡写地说。 她也许不知道的是,背债人不仅会成为"老赖",还有可能面临"刑罚、坐牢"的处境。 这一点,背债中介不会告诉她。 中介招揽背债人时对风险"避重就轻",只为了瓜分背债人仅存的信用价值。 90后的背债人谢亮亮经 ...
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虎嗅APP· 2025-08-14 08:18
职业背债产业链现状 - 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2025年一季度突破2800亿元,较2023年增长40%,从业人员超800万,年复合增长率87% [14] - 2024年贷款欺诈攻击情报达414万条,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51% [14] - 职业背债人通过伪造资质骗取贷款,典型案例包括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被判2年刑期 [7][8] 背债人群体特征 - 信用等级分为四类:小白/纯白(无征信记录)、小花(少量信贷记录)、大花(高频申贷)、黑户(不良记录),小白最受中介青睐 [22] - 背债人多为低收入、无稳定职业、法律意识薄弱群体,部分因债务压力主动参与,如40岁负债35万者寻求"人死债消" [23][24] - 中介招募要求年龄(45岁以下)、学历、会写字,提供"三包"服务但实际落地费需面签后支付 [24] 中介与操作模式 - 中介通过伪造职业证明、收入流水等材料包装背债人,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推动审批,如53岁村民被伪造材料骗取48.2万贷款 [30][33] - 贷款资金分配中,背债人仅获10%-15%金额(如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大部分被中介及操作方瓜分 [36][37] - 中介业务存在多层转包,同一资产包经三手后分配金额从700万递减至500万 [27] 银行风控漏洞与行业影响 - 银行面临"发展是最大问题"压力,部分客户经理为业绩对中介户"睁只眼闭只眼",某支行中介业务占比曾达90% [16][44] - 风控模型依赖社保、公积金等维度评分,但部分材料(如企业公章文件)无法联网核查,中介利用时间窗口作案 [46][47] - 城商行因净息差降至1.4%生存压力大,风控标准较低(如接受85分以下客户),成为中介重点突破目标 [48] 典型案例与操作手法 - "高评高贷"模式:20万二手房被高估至42.5万,骗取34万房贷,15万被转走 [31] - "直背"模式:白户被包装成企业法人承接债务,如退休夫妻月入1.2万却背债1.2亿 [38] - 中介通过虚假装修合同、还款证明等连续骗取多笔贷款,并短期还款维持征信以套取更多资金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