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依苏帕格鲁肽α(怡诺轻)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司美格鲁肽”,IPO了
投中网· 2025-08-18 14:38
核心观点 - 65岁科学家王庆华放弃多伦多大学终身教职回国创办银诺医药,专注代谢性疾病药物研发,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怡诺轻)成为亚洲首款推进至注册审批阶段的原研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5][6] - 公司十年累计投入超10亿元研发,2025年核心产品上市后前五个月销售达3814万元,打破十年零营收纪录,并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开盘价较发行价大涨285.44% [6][11] - 银诺医药通过差异化技术路径(人源、长效融合蛋白)切入GLP-1市场缝隙,打破进口药垄断(此前国内93.6%市场份额被诺和诺德、礼来占据) [8][9] - 公司从烧钱研发转向商业化造血,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首次转正,手握5.57亿元现金储备,成为Biotech中率先跑通商业化模型的企业 [11][12] - GLP-1赛道竞争激烈,公司计划通过适应症拓展、全球化专利布局和口服剂型研发应对挑战,IPO募资将重点投向这三个方向 [15] 公司发展历程 - 2014年王庆华在广州创办银诺医药,公司起步即锁定GLP-1受体激动剂靶点,选择开发人源、长效融合蛋白的差异化技术路径 [5][8] - 2023年9月依苏帕格鲁肽α的新药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2025年1月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商品名为怡诺轻 [6][9] - 公司十年累计投入超10亿元研发,2023年研发开支达4.92亿元,2024年大幅降至1.03亿元 [11] - 2025年8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开盘价72港元较发行价18.68港元大涨285.44%,市值一度达329亿港元 [6] 产品与技术 - 依苏帕格鲁肽α平均半衰期长达204小时,可实现每周一次给药,有望做到每两周注射一次 [9] - 产品在糖尿病临床试验中观察到减重效果,非糖尿病人群用药4周平均减重6.2% [14] - 除2型糖尿病适应症外,肥胖和超重适应症的IIa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底取得主要终点结果,MASH研究已获FDA的IND批准 [10] - 公司还拥有五款处于临床前阶段或IND待启动阶段的候选药物 [10] 商业化进展 - 怡诺轻2025年前五个月销售达3814万元,产品在阿里健康大药房售价较同类进口产品低30%-50% [6][11] - 公司2023年净亏损7.33亿元,2024年收窄至1.75亿元,2025年前5个月亏损9788万元 [11] - 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首次转正,目前手握5.57亿元现金储备 [11] - 销售渠道包括三级医院和电商平台 [11] 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完成4轮融资,估值从Pre-A轮6.66亿元飙升至B+轮46.5亿元,累计募资15.58亿元 [6][14] - 2020年10月昆药集团减持套现1.66亿元并退出股东行列 [14] - 2023年III期临床数据公布后(患者HbA1c指标下降2.2%,高剂量组体重平均降低7.0%),B轮融资估值跃升至39.3亿元 [14] - IPO前洪泰投资等机构退出,淡马锡、中金资本等选择继续坚守 [1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突破4亿,中国占据近三分之一 [5] - 全球GLP-1减重药市场90%被诺和诺德、礼来双巨头垄断,司美格鲁肽年销售292亿美元 [14] - 国内GLP-1市场93.6%份额被诺和诺德、礼来占据,国产份额仅6.4% [9][14] - 国内有几十款减肥候选药正扎堆临床阶段 [14]
银诺医药二次赴港IPO:一款减肥药可否撑起46亿估值?
中国基金报· 2025-08-14 20:32
银诺医药IPO及核心产品分析 公司估值与融资 - 银诺医药港股IPO申请获受理,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通过18A规则申请上市,在2024年底首次递表失效后仅隔6天二次递表 [2] - 公司估值与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临床进展紧密相关:2021年A轮融资时产品进入IIb/Ⅲ期临床,2023年B轮融资时Ⅲ期数据显现,2024年B+轮融资时估值达46.5亿元,较2021年上涨6倍,较本次发售价折让34.97% [3] - 2020年至2024年累计融资15.58亿元,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淡马锡旗下兰亭投资等知名机构 [4]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成立至2024年末无实际销售收入,2022-2024年累计亏损12.04亿元,2024年净亏损减少因研发开支降3.90亿元及行政开支降1.71亿元 [5] - 2023-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92亿元和1.03亿元,其中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研发支出占比达76.4%和95.7% [5] - 过去三年研发投入与营收比超400%,现金消耗速度高于多数港股生物技术可比公司 [6] 产品与市场竞争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怡诺轻)为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人源超长效GLP-1药物,定价为司美格鲁肽降糖版诺和泰医保价格的64%-87% [2] - GLP-1赛道已有11家国产公司进入Ⅲ期临床,靶点与给药频次趋同,诺和诺德原研专利2026年到期后将面临仿制药竞争压力 [6] - 中国有51种临床阶段GLP-1受体激动剂候选药物,其中22种为人源长效,公司减重适应症开发滞后,计划2025年3月启动IIb/Ⅲ期试验 [9] 生产与商业化策略 - 依赖CDMO生产模式,避免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截至2025年4月底应付CDMO款项1.01亿元占流动负债73.3% [9] - 已组建商业化团队,聘请前阿斯利康中国糖尿病事业部高管担任首席商务官,IPO募资净额90%将用于临床试验及核心产品商业化 [10][11] - 2025年前5个月毛利率达89.3%,主要因会计政策将商业化前制造成本计入研发开支 [6] 成本控制与行业对比 - 2024年行政开支同比降67%至8446万元,雇员福利开支同比下滑81.57%至4401.3万元 [7] - 可比公司信达生物、九源基因、派格生物均已上市,九源基因实现稳定营收,银诺医药营收规模较小 [6]
银诺医药二战港交所:仅一款GLP-1药物进入临床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独木能否撑起46亿估值?
新浪证券· 2025-06-19 09:27
公司上市动态 - 银诺医药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此前曾于2022年12月与中信证券订立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未提交申请,2024年末首次申请港股上市,本次为招股书失效后的第二次递表 [1] 公司业务与研发管线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研发,拥有针对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适应症的研发管线 [1]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怡诺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单药疗法及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适应症2025年1月获批并进入商业化阶段 [1] - 依苏帕格鲁肽α用于治疗肥胖和超重适应症已完成临床IIa期,2024年3月启动IIb/III期临床,用于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适应症预计2026年启动IIa期临床试验 [1] - 依苏帕格鲁肽α是中国获批的首款国产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使银诺医药成为全球第三家商业化原研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公司 [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GLP-1产品竞争激烈,约40家企业的GLP-1药物进入减重适应症临床开发阶段,国内药企开发的GLP-1类药物管线数量达206条 [2] - 糖尿病市场规模庞大但竞争充分,已有多种不同机理的上市药物且大部分已纳入医保,GLP-1作为新一代疗法或难以获得可观收益 [2] - GLP-1类药物减重功效引发研发热潮,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凭借减重适应症实现近300亿美元年销售额 [3] - 国内已有多款GLP-1类药物减重适应症获批上市,包括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仿制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已在NDA阶段 [3] - 依苏帕格鲁肽α在研发进度和产品力上不占优势,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GLP-1/GCGR双靶点)预计2025年一季度上市,恒瑞医药的HRS9531注射液(GLP-1/GIP双靶点)减重适应症已处于临床三期 [3]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中国专利最早将于2026年到期,国内已有8家企业申请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临床,九源基因和丽珠集团进度最快 [4][5]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2024年公司期内亏损分别为3.01亿元、7.33亿元和1.75亿元,截至2024年累计亏损达15亿元 [5] - 2024年亏损收窄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大幅缩减,2023年研发支出4.92亿元,2024年骤降至1.03亿元 [5] - 公司长期依赖外部融资,成立至今共进行四轮融资累计15.14亿元,2024年1月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升至46.5亿元,较2020年11月Pre-A轮融资估值大增598.2% [5] - 2024年7月部分IPO前投资者折价转让股权,转让价格6.92元/股显著低于2024年1月增资价格的11.06元/股 [6]
银诺医药更新港交所招股书:三年合亏超12亿元,商业化能力面临大考
深圳商报· 2025-06-11 15:2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专注于GLP-1受体激动剂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商品名:怡诺轻)于2025年1月获批,2月上市,标志着从研发型公司向商业化实体转型 [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拥有针对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适应症的全球专利管线 [1] - 创始人王庆华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拥有25年代谢性疾病研究经验,通过直接持股及控股实体合计控制36.07%表决权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亏损分别为3亿元、7.33亿元、1.75亿元,三年累计亏超12亿元 [2] - 2023-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92亿元和1亿元,行政开支从2.56亿元降至8446万元,反映研发投入阶段性回落及管理效率提升 [3] - 2025年前五个月核心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30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首次转正,现金储备4.8亿元 [2][3] 产品与研发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半衰期达204小时,可实现每周一次给药 [2] - 肥胖适应症IIa期试验预计2024年底完成,脂肪性肝炎IIa期试验获FDA批准在中美同步开展 [4] - 另有五款临床前候选药物,涵盖阿尔茨海默病、1型糖尿病等适应症 [4] 融资与估值 - 2020-2024年累计融资15.58亿元,投后估值从6.66亿元上涨至46.5亿元,涨幅5.98倍 [4] - 2024年7月洪泰投资等股东股权转让致估值较B+轮下滑37.46% [4] 市场环境 - 国内GLP-1药物市场竞争激烈,进口产品占据93.64%市场份额,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市占率达64.14% [5] - 国内GLP-1管线数量高达206条,公司需从零建立营销体系,商业化团队由前阿斯利康高管领衔 [5] - 2028年中国GLP-1肥胖治疗市场规模预计达2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7.9% [5] 商业化进展 - 营销团队覆盖全国300余家三级医院,采用全渠道策略整合医院、药店及线上平台 [2][5] - 山东烟台年产300万支制剂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 [3] - IPO募资拟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及海外临床试验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