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衍生品

搜索文档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东江抗战燃烽火 湾区今朝绘新图
央视网· 2025-08-18 09:29
东江抗日根据地历史 - 东江抗日根据地主要覆盖东莞、深圳、惠州及香港九龙地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日军占领区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抗日政权 [1] - 1940年9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1941年秋建立大岭山和阳台山等游击根据地 [1] - 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司令部位于深圳土洋村,两年内队伍发展到1.1万人并组织民兵12000多人 [5][6] - 东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数千人,突袭新塘火车站使日军交通中断半个月 [8][9] 红色旅游与文旅产业 -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每年吸引超3万名参观者,土洋村通过红色旅游和滨海度假产业提升居民收入 [8][11] - 东莞竖店影视基地日均1-3个剧组拍摄,曾诞生单日充值200万元的爆款短剧 [13] - 东莞微短剧产业拥有108个标准化场景,联动文旅元素实现高效产出 [15] 现代产业发展 - 东莞拥有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及1500家配套企业,生产全国85%潮玩产品和全球1/4动漫衍生品,从代工转向自主IP孵化 [15][17] - 广深港高铁每日开行325列动车,覆盖7000万人口,形成1小时生活圈 [17] -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完整石化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吸引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未来聚焦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19]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 - 粤港澳大湾区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9的经济总量,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1] - 广州港、深圳港等组成全球最大港口群之一,集装箱年吞吐量超7700万标箱 [22]
城市24小时 | 潮玩之都,离属于自己的“Labubu”还有多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23:57
东莞潮玩和动漫产业政策 - 东莞发布《若干措施》,计划投入1.2亿元产业扶持资金,从产业生态、市场开拓、内容创作等五大方面支持潮玩和动漫产业发展 [1] - 政策支持原创设计能力提升,鼓励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发展"潮玩+"工业旅游,扶持原创动漫精品,最高资助500万元吸引头部企业落户 [1] - 东莞拥有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和1500家配套企业,生产全国85%的潮玩产品和全球25%的动漫衍生品 [2] - 东莞潮玩产业仍以代加工为主,处于低附加值环节(10%-20%),面临创意研发和人才短缺问题 [2][3] - 东莞正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2023年出台"潮玩11条",新政策提出设立专项子基金和加强人才培养 [3] 中国潮玩产业现状 - 中国潮玩产业占全球市场总价值的20% [2] - 东莞生产全国85%的潮玩产品和全球25%的动漫衍生品 [2] - 爆款潮玩如"冰墩墩"、《哪吒2》周边、Labubu等均为"东莞制造" [2] 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 - 多省市启动"苏超式"足球联赛,包括河北"五超"、江西"赣超"、武汉"汉超"和湖南"湘超"等 [5][6] - 这些赛事以业余球员、城市对抗、票根经济为特点,在促消费扩内需背景下兴起 [5] 国家公园确权登记 - 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大熊猫、东北虎豹等)完成确权登记,实现自然资源权属"一张图" [7] - 确权登记解决了产权纠纷,划清了各类所有权边界,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 [7]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 河南出台措施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 [8] - 政策鼓励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AI终端产品,支持搭建试产服务平台 [8] 免税店发展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8月底开业,营业面积3000平米,采用"免税+有税"等创新经营模式 [9] - 该店由中免集团等联合打造,旨在拉动出境消费回流和促进国潮出海 [9] 农业科技创新 - 安徽成立"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涵盖粮食、养殖、食品、智慧农业等领域 [10] - 江淮粮仓研究院揭牌,发布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合作清单 [10] 彩妆品牌排名 - 毛戈平美妆以超400亿元价值位居中国彩妆品牌榜首,其次是卡姿兰、花西子等 [12] - 上海以17个上榜品牌成为彩妆"第一城",广州和杭州分别以9个和6个品牌位列二三位 [13] - 上榜品牌平均成立于2011年,50%成立于2015年后,最年轻品牌成立于2023年 [16]
记录城市跃迁 描摹烟火诗意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22
东莞新大众文艺发展概况 - 东莞独创、丰富、多态的新大众文艺吸引了大量全国各地前来打卡的人群 [1]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近两亿人次在东莞这座"双万"城市(万亿GDP、千万人口)驻留、奋斗与生活 [1] - 全球1/4动漫衍生品、1/4手机、1/5羊毛衫和1/10运动鞋产自东莞,"东莞制造"声名远扬 [1] 创作者群体特征 - 东莞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斜杠"创作者,如"烧烤诗人"温雄珍、"石头诗人"曾为民等,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创作 [1] - 非职业创作者在东莞获得省市级奖励资助的案例不胜枚举,如"太阳之子"组合拥有近百万粉丝并获国家级奖项 [2] - 90后"打工二代"熊锋通过组诗《车间》抒写大国工匠情怀,迭代了打工文学的苦难叙事 [3] 文艺创作成果 - 摄影师占有兵拍摄160多万张照片、制作130多本手工书、收集6吨打工实物,记录"中国制造" [2] - 东莞已形成打工文学作家群,产生"中国作家第一村"等文学效应,目前已有97名"村民"入驻 [5][7] - 原创国乐实验作品《可园可源》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来自各行各业 [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东莞建成1个市文化馆总馆、33个镇街分馆、586个村支馆、220个共享文化空间 [6] - 全市人口平均年龄33岁,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81.41%,位居广东省第一 [6] - 文学赋能使樟木头镇官仓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成为城乡文明互融样本 [7] 城市文化转型 - 东莞完成从农业乡县到"世界工厂"、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跃迁 [8] - 新大众文艺为文艺服务与创造提供现实样本,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转型提供思路 [8] - 东莞市委常委表示新大众文艺代表当下的中国,将推动文艺生态更加良性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