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KP
搜索文档
最火商场,集体被卖
36氪· 2025-10-15 18:44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日人物 ,作者每人作者 每日人物 . 轻商业,懂生活。 越来越多的商场被摆上货架。 今年上半年,北京SKP、荟聚两大顶流商场也被推上交易台。过去数年,它们精准抓住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受益最大的两个人群——追求顶级奢侈享受的富豪和数 量不断壮大的中产。他们一掷千金的消费力,带来巨大人流,也推动周边地价走高,吸引了更多住宅房地产商们涌入,无数商场拔地而起。 然而,当住宅地产行业松动,商场也受到波及,倒下的不止是房地产商们旗下的购物中心,更多人都感受到了这股震荡波。 文 | 谢韫力 编辑 | 西打 来源| 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封面来源 | Unsplash 顶流商场,摆上货架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不少商场的客流量并不亚于5A级景区。 比如位于北京大兴的荟聚。这座商场引以为豪的地下三层共计7000余个停车位,一度也无法从容吞吐热情的客流,高峰期停车场入口能堵上好几辆车。商 场内,买宝可梦周边的队伍从二楼店门口蜿蜒至一楼中庭,不见头也不见尾。一家卖栗子和坚果零食的店,顾客动辄排队一个小时才能进店选购。 作为北京南城最火的商场,荟聚不仅吸引了本地人前往,周边不少河北县市的居民也愿意携家带 ...
最火商场,集体被卖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23
核心观点 - 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出现显著转变,多个顶级购物中心被挂牌出售,标志着行业从重资产持有向轻资产运营或引入财务投资者的模式转变 [1][6][15] - 市场交易逻辑因消费类REITs的推出而改变,吸引了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大举进入,成为当前最活跃的买方力量 [16][17][18] - 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发生变化,从过去注重地段转向当前更看重运营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生成能力,优质运营的商场成为稀缺标的 [20][21][22] 主要交易案例 - 北京荟聚购物中心计划出售,其与无锡、武汉三家荟聚购物中心的合计交易金额预计达160亿元,意向买方为由泰康人寿领投的基金 [5][18] - 北京SKP计划出售42%-45%的管理运营权及实体资产,收购方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交易后北京SKP仍保持原有运营管理结构 [6][20] - 深圳皇庭广场估价43.61亿元,起拍价30.52亿元(相当于评估价7折)但流拍,最终将直接抵给债权人 [7][20] - 上海仙乐斯广场以低于原估值25%的价格,即以21亿元成交,创下南京西路商圈近三年最大折扣,买方为厦门国企象屿集团 [7][20] - 2024年,万科先后出售其营收前二的王牌商业项目:上海七宝万科广场和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远洋集团以40亿元出售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权,亏损17.63亿元 [8] 市场趋势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大宗交易市场整体不活跃,但消费基础设施(商业)赛道交易占比逆势上涨,由2024年的18%提升至20% [7] - 2024年,中国内地大宗市场成交宗数达371宗,创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长23.3%,但成交金额同比下降6.3%,保持在2200亿元左右,显示单宗标的交易额降低 [8] - 消费类REITs自2024年上市以来累计综合收益接近90%,其中2025年上半年累计综合收益达34.1%,跑赢同期沪深300和大多数债券指数 [17] - 2022-2024年间,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超过千亿人民币 [16] - 2023年以来,王健林出售超过80座万达广场,其中新华保险、阳光人寿等险资机构已收购24座,占比近30% [18] 买方分析:险资崛起 - 保险公司成为当前商业地产最活跃的买家,源于10年期国债收益跌破2%、银行利率走低等背景下,优质商场能弥补资产荒下的配置空缺 [16][17] - REITs模式为商业地产投资提供了明确的退出路径,资产波动性较小,符合险资稳健的投资风格,改变了市场交易逻辑 [16][17] - 险资投资商业地产最看重运营能力,希望保留原有运营团队以维持稳定经营,便于REITs快速发售或获得股权分红,而非地段 [21] - 除本土项目外,险资也收购外资机构出售的资产,例如大家保险集团收购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持有的龙湖集团四个项目股权 [19] 卖方动机与行业背景 - 商场产权方(主要是零售公司和住宅地产公司)普遍面临资金压力,出售旗下能卖上价的购物中心成为筹集现金的划算选择 [9][15] - 商业地产运营周期长,多数商场需10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其营收对于大型房地产公司整体销售额贡献有限,增长前景受限 [15] - 住宅地产行业松动波及商业地产,过去依靠商场拉动周边住宅房价的模式难以为继,行业趋势是瘦身做轻资产运营 [14][15] - 商场曾经的联营模式等重资产运营优势,在集团财务承压时转变为沉重的财务负担 [12][15] 运营能力成为核心价值 - 北京荟聚拥有400多个品牌入驻,远高于一般商场的100到200个租户数,并保持品牌迭代,展示了强大的招商和运营能力 [21] - 北京SKP采用联营模式,对商品和品牌拥有绝对控制权,甚至高价买断部分商品的独家销售权,形成了在奢侈品界的护城河 [12][21] - 一些位于下沉市场的万达广场,因位于城市唯一商业中心且运营成功,维持高出租率,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表现良好,成为交易热点 [22] - 当前加盟商和品牌方扩张意愿减弱,商场面临招商压力,部分商场通过在中庭摆摊等方式妥协,让出公共空间以维持租金收入 [23]
大悦城之困!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35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 - 大悦城地产于7月31日宣布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正式启动私有化程序 [1] - 私有化原因包括公司股票流动性不足 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不到300万港元 且股价自2018年5月以来持续低于1港元 [13] - 截至8月1日收盘 公司总市值约76.85亿港元 市净率为0.24 [13]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1日复牌后股价单日上涨45.95%至0.54港元 总市值75.42亿港元 [3]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73.25亿元(2022年亏28.83亿元/2023年亏14.65亿元/2024年亏29.77亿元) [1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00万至1.2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3.64亿元扭亏为盈 [16] 私有化动机与预期效果 - 股价长期低于每股资产净值 流动性偏低限制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14] - 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 私有化后可简化管理架构并缩短决策周期 [15][16] - 收益注入母公司报表有望改善大悦城控股财务状况 [16] 高端商业地产行业动态 - 北京SKP于2024年销售同比下滑17%至220亿元 2025年5月博裕基金收购其42%-45%股权 [20][22] - 恒隆地产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下降19%至49.68亿港元 [23] - 万达广场2025年出售48座一二线城市项目 但保留下沉市场近30个百强县项目 [25] 下沉市场布局趋势 - 万达广场在百强县布局近30个项目 数量领先同业 吾悦广场以超25个项目居次 [25] - 王府井百货进入山东莱西市场 莱西王府井购物中心引入48%首进当地品牌 [25] - 政策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商务部等9部门要求补齐农村商贸流通短板 [26]
不止48座万达广场和北京SKP,还有这15个项目“换主”
搜狐财经· 2025-06-13 18:39
大宗交易市场动态 - 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收购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股权案于5月19日获无条件批准,交易后博裕基金关联方间接持有42%-45%股权,与Radiance公司共同控制北京SKP [1][8][9] -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旗下53座万达广场在2025年发生股权变更,其中1-2月5座广场被坤华股权投资接手,交易金额约35-40亿元 [2][3] - 5月26日太盟、腾讯等机构通过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商业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涉及48座万达广场,总商业面积超788.26万㎡ [3][4][5] 商业项目交易案例 - 扬州Y-MSD项目以25.93亿元转让给天津泰达资产运营管理公司,项目商业面积11.17万㎡将引入银泰商业江苏首店 [10][12] - 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将龙湖集团4个天街项目49%权益以12.03亿元出售给大家保险集团关联公司 [13][15] - 上海城隍庙广场项目经多次流拍后以12.09亿元成交,雅荷国际文化广场地块经6次法拍后以底价约3亿元成交 [18][20] 存量物业收并购 - 青岛中建幸孚MALL和济南中建幸福MALL被众合和美投资及历城城发集团收购,建筑面积分别为6.3万㎡和4.5万㎡ [21][22][23] - 青岛世茂52+购物中心以3.04亿元被青岛红投城市运营管理公司收购 [23] - 百联股份拟1元收购长沙乐和城60%股权,华润万象生活拟3-4亿元出售上海南翔五彩城,象屿集团拟收购仙乐斯广场98.68%股权 [25] 商业资产证券化 - 中金中国绿发商业REIT获批,底层资产为济南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华夏凯德商业资产REIT和中金唯品会奥特莱斯REIT处于申报阶段 [27] - 商业项目通过证券化渠道释放价值,优质资产可构建现金流护城河并实现资产增值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