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晶硅棒
icon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涨2.17%,成交额11.6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17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17 11:1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上涨2.17%至17.42元/股 成交11.65亿元 换手率0.90% 总市值1320.1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17亿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8.88% 大单买入占比21.87% [1] - 年内累计上涨10.88%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28%/7.53%/18.99%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8.13亿元 同比减少14.83% [2] - 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51.00%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71.42万户 较上期减少3.75% [2] - 人均流通股10609股 较上期增加3.90%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26亿股 较上期减少599.01万股 [3] - 三大ETF持仓均增加:华夏上证50ETF增持797.20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887.98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772.42万股 [3]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研发生产销售 提供光伏电站解决方案 [1] - 收入构成:光伏产品销售占比93.51% 电站业务3.54% 其他业务2.95% [1] - 积极布局光伏制氢业务 [1] 行业分类与分红记录 - 所属申万行业: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 [1] - 概念板块涵盖多晶硅、BC电池、单晶硅、BIPV、钙钛矿电池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2.71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3.20亿元 [3]
双良节能9月10日获融资买入3008.67万元,融资余额4.12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11 09:20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9月10日公司股价下跌0.80% 成交额达4.16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3008.67万元 融资偿还3367.61万元 融资净流出358.94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4.13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4.12亿元占流通市值3.55% 处于近一年40%分位低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8.30万股 融券余额51.38万元 处于近一年50%分位低位水平 [1] 股东结构与经营业绩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28万户 较上期增加4.93% 人均流通股16611股减少4.70%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88亿元 同比减少37.13% 归母净利润亏损5.97亿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52.54%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8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1.60亿元 [3] - 光伏ETF(515790)持股1310.51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61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98.92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43.38万股 [3] - 天弘中证光伏A新进持股845.73万股(第十大股东) 万家新兴蓝筹A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利港镇 成立于1995年10月 2003年4月上市 [1] - 主营业务包含节能节水系统(溴化锂机组/换热器/空冷系统)和光伏新能源系统(多晶硅还原炉/单晶硅棒/硅片) [1] - 收入构成:光伏产品67.97% 节能节水装备23.03% 新能源装备7.26% 其他业务1.74% [1]
隆基绿能跌2.04%,成交额16.1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1 14:2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日盘中下跌2.04%至16.82元/股 成交额16.18亿元 换手率1.26% 总市值1274.6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68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89%和22.60%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0.01%和22.86%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7.0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0.30%/6.59%/16.16%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71.42万户 较上期减少3.75% 人均流通股10,609股 较上期增加3.90%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26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599.01万股 [3] - 三大ETF集体增持:华夏上证50ETF增持797.20万股至1.19亿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887.98万股至1.08亿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772.42万股至7700.47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8.13亿元 同比减少14.83%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5.69亿元 但同比大幅增长51.0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2.7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3.20亿元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分类 - 主营业务为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研发生产销售 提供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屋顶解决方案 布局光伏制氢业务 [1] - 收入构成:光伏产品销售占比93.51% 电站业务占比3.54% 其他业务占比2.95% [1] - 属于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行业 涉及多晶硅、单晶硅、BIPV概念、BC电池、钙钛矿电池等概念板块 [1]
隆基绿能涨2.01%,成交额12.6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3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11:0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17.23元/股,成交额12.69亿元,换手率0.98%,总市值1305.7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36亿元,特大单买入占比20.49% (2.60亿元),卖出占比10.67% (1.36亿元)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9.68%,近5日涨4.30%,近20日涨8.23%,近60日涨19.0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7月31日股东户数71.42万户,较上期减少3.75%,人均流通股10,609股,较上期增加3.9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4.26亿股(较上期减少599.01万股) [3] - 华夏上证50ETF持股1.19亿股(增797.20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08亿股(增887.98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7700.47万股(增772.42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减少14.83%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但同比增长51.00%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提供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屋顶解决方案 [1] - 收入构成:光伏产品销售占比93.51%,电站业务占比3.54%,其他业务占比2.95% [1] - 积极布局光伏制氢业务,属于光伏电池组件行业,涉及多晶硅、BC电池、钙钛矿电池等技术领域 [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2.7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3.20亿元 [3]
深陷亏损经营 双良节能20亿元增资能否解困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02:45
核心观点 - 双良节能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内卷背景下逆势增资20亿元,但实际经营面临产能利用率仅50%、高负债率超80%、工厂裁员及持续亏损等严峻挑战 [6][10][13] - 增资旨在为两家核心孙公司输血以维持单晶硅业务,但公司财务风险突出,非受限货币资金仅4.9亿元,短期偿债能力远低于同行,行业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 [11][15][16] - 光伏行业需求端可能因政策调整进一步收缩,公司面临行业洗牌与生存考验,增资策略反映二三线企业在行业周期中的被动困境 [17][18][19] 产能与运营状况 - 包头生产基地包括双良硅材料(一期至五厂)和恒利晶硅(六至九厂),合计九大厂区构成核心产能,但三期项目产能已腰斩 [7][9] - 2024年硅片产量54.72亿片,对应产能利用率约50%,工厂夜间生产活动显著减少,存在大面积裁员及管理层精简现象 [6][9][10] - 公司为维持运营未完全停产,但订单不足导致缓慢生产,近期有零星招工可能与订单波动相关 [9] 财务与负债风险 - 两家孙公司2024年营业亏损:硅材料公司营收91.03亿元但成本100.66亿元,恒利晶硅营收21.86亿元但成本26.1亿元 [13] - 2024年末双良节能资产负债率达82.77%,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1.34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亏5.2亿至6.7亿元 [13][14] - 2025年一季度末硅材料公司负债率82%,恒利晶硅负债率74%,均处于行业高风险区间 [13] 增资动因与资金状况 - 一年内第二次增资,2023年11月曾增资13亿元,本次拟通过节能投资对硅材料增资12亿元、恒利晶硅增资8亿元 [11] - 增资名义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及业务开拓,但实质是为单晶硅业务(占2024年营收三分之二)提供流动性以避免业务崩塌 [11][15] - 非受限货币资金仅4.9亿元,远低于同行(TCL中环120.32亿元、隆基绿能509.48亿元),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0.63、速动比率0.54)行业最低 [16] 行业竞争与定位 - 对比同行2025年一季度负债率:TCL中环64.32%、隆基绿能59.80%、弘元绿能58.15%,双良节能83.23%显著偏高 [16][17] - 公司被定义为弱势、抗风险能力差的二三线企业,在技术、资金、产业链完备性方面缺乏综合竞争力 [16] - 行业需求端可能因光伏大基地项目取消及绿电直连模式不确定性而进一步收缩,加剧制造端压力 [17] 历史投资与业绩反差 - 2021-2022年累计投资237亿元扩产(包括20GW拉晶切片、50GW单晶硅项目),但原预计70亿元项目达产后年营收108亿元的目标未实现 [12][13] - 光伏供需自2023年下半年恶化,行业进入低于成本价销售阶段,导致扩产效益不及预期 [13]
600481增资20亿元 “自救”还是“饮鸩”?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23:04
核心观点 - 双良节能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公司经营困境背景下逆势增资20亿元 但面临产能利用率低迷、高负债及现金流紧张等严峻挑战 行业洗牌阶段公司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2][12][21] 产能与运营状况 - 单晶硅业务产能利用率仅50%左右 三期项目产能腰斩[2][7][9] - 工厂大面积裁员 从员工到管理层均有涉及 9个工厂正副厂长从18个缩减至2-3个[6] - 2024年硅片产量54.72亿片 对应产能利用率约50%[9] - 夜间生产灯火不再 有订单也不敢加紧生产 仅维持缓慢生产状态[9] 财务状况 - 两家孙公司硅材料公司和恒利晶硅2024年分别亏损:营业收入91.03亿元对应营业成本100.66亿元 营业收入21.86亿元对应营业成本26.1亿元[14] - 双良节能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82.77% 2025年一季度末升至83.23% 远高于同行58%-64%的合理区间[13][17][19] - 非受限货币资金仅4.9亿元(总货币资金60.81亿元中受限资金55.91亿元) 远低于同行TCL中环120.32亿元、隆基绿能509.48亿元和弘元绿能13.47亿元[19] -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恶劣:流动比率0.63 速动比率0.54 均为同行最低[20] - 2024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1.34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亏5.2亿至6.7亿元[15] 增资计划与行业背景 - 拟向两家孙公司增资20亿元(硅材料公司不超12亿元、恒利晶硅不超8亿元) 为一年内第二次增资(2023年11月曾增资13亿元)[10] - 2021-2022年累计宣布扩产投资237亿元(70亿+62亿+105亿) 包括20GW拉晶切片、20GW硅片及50GW拉晶项目[11] - 光伏行业自2023年下半年起供需恶化 进入低于成本价销售的"内卷"状态[12] - 行业处于群雄争霸阶段 大型企业均不愿退出 但二三线企业因规模小、资金弱处于不利地位[16][21] 行业趋势与风险 - 光伏产品需求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或导致央国企大幅削减光伏大基地建设 多个项目已被取消[21] - 绿电直连等新模式能否弥补需求缺口尚不确定 需求端波动将对生产端企业构成新挑战[21] - 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特征 历史洗牌常伴随企业退出(如无锡尚德、江西赛维)[21]
600481增资20亿元,“自救”还是“饮鸩”?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23:02
公司经营状况 - 单晶硅业务产能利用率及开工率处于低位约50% [1][8] - 2024年硅片产量547165万片对应产能利用率约50% [8] - 2024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1.34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6.7亿元至5.2亿元 [1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82.77% [12] - 2025年一季度末硅材料公司资产负债率约82%恒利晶硅约74% [11] - 非受限货币资金仅4.9亿元远低于同业 [15][16] - 流动比率0.63速动比率0.54均为同业最低 [18][19] 产能与人员变动 - 三期项目产能缩减至原有一半 [5] - 2023年起实施大面积裁员涉及员工至管理层 [5] - 工厂数量从9个缩减至主要两三个 [5] - 夜间生产活动显著减少订单需求下降 [7] - 当前有订单也不敢加紧生产仅维持缓慢生产 [7] 增资计划详情 - 拟向硅材料公司增资不超过12亿元向恒利晶硅增资不超过8亿元 [9] - 增资资金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 [2] - 此为一年内第二次增资2023年11月曾增资13亿元 [9] - 增资目的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及支持业务开拓 [2] 行业竞争地位 - 资产负债率超80%远高于同业58%-64%的合理区间 [14] - 非受限货币资金4.9亿元显著低于TCL中环120.32亿元隆基绿能509.48亿元弘元绿能13.47亿元 [15][16]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低于同业反映短期偿债能力弱 [18][19] - 被定义为弱势被动抗风险能力差的二三线企业 [19] 历史投资与业绩 - 2021-2022年累计公告扩产投资237亿元包括70亿元62亿元105亿元项目 [10] - 70亿元项目预期达产后年营收108亿元但实际未达预期 [11] - 硅材料公司2024年营收91.03亿元营业成本100.66亿元 [11] - 恒利晶硅2024年营收21.86亿元营业成本26.1亿元 [11] - 两家核心子公司均已陷入亏损经营 [11] 行业环境挑战 - 光伏供需关系自2023年下半年起快速恶化进入低于成本价销售阶段 [11] - 行业处于群雄争霸阶段企业不愿先退出市场 [13] - 电力市场化改革可能促使央国企削减光伏大基地建设需求 [19] - 绿电直连等新模式能否弥补需求缺口尚不确定 [19] - 行业周期性洗牌特征显著历史有多家企业退出案例 [19]
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企业“组团”亮家底
内蒙古日报· 2025-08-27 21:15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 - 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企业在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上展示"风光氢储车"新能源全产业链矩阵 包括中车株洲的风机模型 隆基的单晶硅棒 国盛利华的超高温宽动态超低能耗电解槽 蒙富氢能的车载高压储氢瓶 远景动力的方壳磷酸铁锂电池 卡尔动力的自动驾驶控制单元 奇瑞的新能源汽车 [1][3]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卡尔动力提供自动驾驶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与主机厂联合开发自动驾驶重卡 其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具备1000Tops算力和完全镜像冗余设计 可满足L4级别自动驾驶算力需求 [3] - 卡尔动力全球创新研发总部落户鄂尔多斯 已部署约400台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卡编队 助力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标杆城市 [3] 装备制造业经营表现 - 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业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187.9亿元 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比增幅达25.9% 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增速1.0个百分点 [3] - 新能源装备制造快速成链起势 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动能加速释放 主要依托当地富集的风光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3]
天合光能股价微跌0.12% 战略负责人详解沙戈荒项目技术路径
金融界· 2025-08-26 02:15
股价及交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5日15时10分股价报16.7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2元 [1] - 当日成交量521909手 成交金额达8.76亿元 振幅4.48% [1] - 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出2627.27万元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3350.38万元 [1] 业务范围与行业定位 - 公司属于光伏设备行业 专注于光伏产品研发制造及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1] - 业务涵盖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系统领域 [1] -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电站开发及运维服务 [1] 技术进展与行业倡议 - 沙戈荒场景下地表反射率可达25%-30% 采用TOPCon组件可实现单瓦发电增益1.7% [1] - 公司倡议建立组件综合效率评价新体系 以更科学衡量不同技术路线的发电能力 [1]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8月23日接待易方达基金等多家机构调研 [1] - 董事长高纪凡强调将坚决贯彻中央部署 推动行业自律发展 [1]
隆基绿能: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3:1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18年度配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总额38.7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38.28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专户余额1.50亿元 [1] - 2019年度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50.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49.5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专户余额1.73亿元 [1] - 2021年度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70.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69.6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专户余额21.99亿元 [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2018年配股募集资金直接投入募投项目26.82亿元,其中本年度投入0.79亿元,临时补充流动资金80.00亿元已全部返还 [1] - 2019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直接投入募投项目41.57亿元,其中本年度投入1.18亿元,临时补充流动资金100.00亿元已全部返还 [1] - 2021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直接投入募投项目45.79亿元,其中本年度投入3.11亿元,临时补充流动资金350.00亿元已全部返还 [2] 募集资金管理 - 公司与广发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三方监管协议,严格执行专户存储制度 [2][7] - 监管协议规定专户仅用于募集资金存储和使用,保荐机构可随时查询专户资料 [3][4] - 银行需按月提供对账单,大额支取需及时通知保荐机构 [4][9] 募投项目变更情况 - 2018年配股节余资金12.17亿元变更用于泰州乐叶年产4GW单晶电池项目 [14][23] - 2019年可转债节余资金6.00亿元变更用于嘉兴光伏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 [19][25] - 2021年可转债原计划投入宁夏乐叶电池项目的10.80亿元变更用于铜川隆基年产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 [11][27] 募投项目效益表现 - 宁夏乐叶年产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2025半年度实现效益-0.66亿元,未达预期 due to 行业供需错配 [28] - 泰州乐叶年产4GW单晶电池项目2025半年度实现效益-0.48亿元,未达预期 due to 电池片价格下降 [28] - 滁州乐叶年产5GW高效组件项目2025半年度实现效益-0.61亿元,未达预期 due to 组件价格下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