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康

搜索文档
【独家专访】“上海最强司康”:在上海卷不动的烘焙市场开启一场单品传奇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11 16:33
公司分析 - 公司通过改良传统英式司康配方,采用淡奶油和鲜奶替代水,增加进口面粉和黄油比例,使产品口感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偏好[16][17] - 坚持手工制作面团而非机器压面,保持产品活力,同时利用司康无需醒发的特性实现灵活生产,早上七点进店十点即可出炉[19] - 建立严格的研发流程,新口味需内部试吃一个月以上,确保耐吃性才上线,目前形成15种口味矩阵,经典原味、肉桂核桃、陨石康最受欢迎[21] - 尝试本土化创新,推出藤椒培根、黑芝麻等咸味司康,将西式点心与中国饮食记忆结合[24]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3家门店中170平主店支撑线上订单,20平商场小店覆盖高流量区域,自建小程序和APP拥有20多个社群及1万多名活跃用户[29][30][32] 商业模式 - 实施预售制生产,通过微信群和小程序提前接单实现精确生产,最大限度降低损耗[33] - 限量款产品先在社群内部测试反馈,确认市场接受度后再正式上架[33] - 私域运营策略包括专属活动、福利券等,有效提升复购率[33] - 价格策略保持亲民,核心产品9-12元多年未涨,同时推出高铁站门店礼盒包装满足伴手礼需求[35] - 明确"小而美"定位,聚焦占烘焙客户30%-40%的悦己型消费群体,不盲目扩张[27][29] 创始人背景 - 主理人Alan拥有30多年烘焙经验,东京制菓学校毕业,曾在中国台湾创业并在面包新语担任技术核心16-17年[5][7][9] - 2003年受邀来中国大陆帮助连锁品牌搭建烘焙体系[9] - 发现司康品类机会源于意外市场反馈,原作为补充产品的司康订单激增导致门店彻夜补货[9] - 观察到中国市场对司康存在认知偏差(干硬难咽),通过改良配方创造差异化产品[10] 行业洞察 - 在SKU超百种的传统面包店模式外,验证了单品专门店的可行性,通过极致经典款实现利润空间[37] - 提出烘焙行业逆向发展思路:深挖被忽视小品类而非跟风新品,精细化运营替代规模扩张,产品力优先于营销噱头[42] - 认为差异化是突围关键,常规面包难有竞争力,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耐吃型产品[42] - 计划拓展下午茶场景门店,让消费者体验最佳食用方式,同时保持司康核心口碑并探索吐司、蛋糕卷等线上化新品[38][41]
中产超市,被抠门人抢成菜场甩卖了
创业邦· 2025-06-30 18:49
消费趋势 - 晚间折扣成为打工人消费新趋势,大型连锁商超如盒马、永辉、沃尔玛因熟食、果蔬等短保食品晚间大幅折扣被称为"穷鬼天堂" [6][8] - 消费者偏好从传统打折生鲜转向高性价比熟食、烘焙甜品,如寿司、三文鱼、烤鸡、瑞士卷等,折扣力度达5折至买一送一 [13][15][21] - 果切、浆果类易腐商品成为晚间折扣主力,折扣幅度普遍达3-5折,部分商品可二次降价或通过议价获得额外优惠 [19][21] 超市运营策略 - 连锁商超通过"日日鲜"等品牌宣传强化"不卖隔夜食品"形象,同时通过晚间折扣解决库存压力与食品浪费问题 [29][33] - 永辉超市实施分级日清标准:易损品如草莓需当日清柜,临期商品按保质期提前1-7天下架 [35][37] - 胖东来采用动态折扣机制,加工食品分时段阶梯降价(如13:00打8折、15:00打6折),水产类按品类设定出清时间 [38][39] - 盒马、叮咚买菜通过奥莱店处理滞销商品,部分商品折扣幅度达75%(如19.9元小番茄奥莱售价4.9元) [40][41] 行业创新与市场影响 - 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达33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401亿元 [50] - 海外"剩菜盲盒"模式本土化,国内出现小程序平台以10元左右价格销售品牌临期食品 [48] - 临期特卖店迅速扩张,好特卖2020年首店开业后年营收已达40亿元 [49] - 折扣消费从功能性需求升级为情感满足,消费者通过抢购获得"捡便宜"快感,同时提升超市周转率与品牌形象 [25][27][51]
五个餐饮老板,在这个夏天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6-27 18:50
行业整体趋势 - 2023年夏季餐饮业普遍乐观但2024年情绪转为观望 行业进入下行通道 消费频次减少 价格战加剧 [2] - 全国餐饮业盈利比例从30%暴跌至2%-5% 美团后台数据显示行业性挣扎 [4] - 客流量回升但客单价下降30%-40% 消费者支出更谨慎 周末集中消费替代平日随机消费 [6][9] 武汉Bistro Landing经营策略 - 法式餐厅通过菜单本土化改造拓宽客单价区间 从人均200+降至几十元到三四百元弹性消费 [6] - 每季度迭代菜单保留畅销菜品 8次调整后形成稳定产品结构 [7] - 开展landinghere顾客故事记录 联合历史博主举办citywalk活动强化本地连接 [7] - 营收下降30%后优化岗位 盈亏平衡但盈余微薄 [9] 北京MannaCoffee转型调整 - 营业面积从大店缩至60平米 砍掉现烤面包简餐 保留司康等核心产品 [10][11] - 商圈客流量减少50% 年度营收同比下降20% 淡季亏损全年微利 [15][16] - 计划增加酸奶/早午餐品类 通过国际学校外拓活动弥补店内流量不足 [16] 大理/金山岭百米粒发展对比 - 大理店营收同比下滑20% 推出套餐效果有限 面临招工难和顾客流失问题 [18] - 金山岭阿那亚新店获园区全方位支持 商业体氛围带来正向情绪价值 [19] 北京米店生存状态 - 2023年经营一般 2024年情况恶化 明确不建议新店扩张 [21] 贵阳屋吉咖啡馆运营现状 - 从10人团队缩减至老板身兼咖啡师/园丁等多职 勉强维持现金流平衡 [22] - 保留核心老客群 节假日依赖游客打卡 本地咖啡市场竞争白热化 [23] - 坚持花神咖啡馆美学定位 通过绣球花/蓝雪花等植物造景维持特色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