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低迷
搜索文档
建银国际:下调青岛啤酒股份目标价至51.5港元维持“中性”评级
新浪财经· 2025-10-30 12:33
盈利预测调整 - 建银国际下调青岛啤酒今明两年净利润预测3%和4% [1] - 下调原因为平均售价增长放缓及销售前景更趋审慎 [1] 估值与前景 - 估值基准切换至2026年,EV/EBITDA倍数由12倍下调至10倍 [1] - 倍数下调反映消费低迷及高端化进程慢于同业现状 [1]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至13.7亿元人民币,但收入表现未达该行及市场预期 [1] - 春节前备货及消费刺激政策预计对第四季至2026年初的销售提供支撑 [1] 成本与利润率 - 凭借大麦低成本及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假设2026年毛利率将提升0.2个百分点至42% [1] - 2026年息税前利润率预计提升0.3个百分点至15.8% [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集团于10月26日终止拟收购山东即墨黄酒的计划 [1] - 终止收购消除了交易相关不确定性对经营的影响 [1]
建银国际:下调青岛啤酒股份目标价至51.5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智通财经· 2025-10-30 10:50
财务预测调整 - 建银国际下调青岛啤酒今明两年净利润预测3%和4% [1] - 估值基准切换至2026年 EV/EBITDA倍数由12倍下调至10倍 [1] - H股目标价下调7% 由55.6港元降至51.5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1] 近期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至13.7亿元人民币 但收入表现未达该行及市场预期 [1] - 预计第四季度至2026年初消费市场将保持弱势 尽管有春节前备货及消费刺激政策支撑 [1] - 行业促销活动趋于常态化 公司销量增长及市占率面临的风险有限 [1] 中长期展望与经营动态 - 预测2026年收入增长将加速至2.6% 主要由1.7%的销量增长和1%的平均售价增长推动 [1] - 凭借大麦低成本及产品结构改善 假设2026年毛利率提升0.2个百分点至42% EBIT利润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15.8% [1] - 公司于10月26日终止拟收购山东即墨黄酒的计划 消除了交易相关不确定性对经营的影响 [1]
建银国际:下调青岛啤酒股份(00168)目标价至51.5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0:48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青岛啤酒股份今明两年净利润预测3%和4% [1] - 估值基准切换至2026年 EV/EBITDA倍数由12倍下调至10倍 [1] - 下调H股目标价7% 由55.6港元降至51.5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1] 近期业绩与市场表现 - 第三季净利润同比增1.6%至13.7亿元人民币 但未达该行及市场预期 [1] - 因平均售价增长放缓及销售前景更趋审慎 收入表现不佳 [1] - 预计第四季至2026年初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弱势 [1]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预测2026年收入增长将加速至2.6% 主要由1.7%的销量增长及1%的平均售价增长推动 [1] - 凭借大麦低成本及产品结构持续改善 假设2026年毛利率将提升0.2个百分点至42% [1] - 2026年息税前利润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15.8% [1] 运营与战略动态 - 行业促销活动趋于常态化 公司销量增长及市占率面临的风险有限 [1] - 公司于10月26日终止拟收购山东即墨黄酒的计划 消除了交易相关不确定性对经营的影响 [1] - 春节前备货及消费刺激政策将为消费提供一定支撑 [1]
中国人不再买买买,消费低迷难题何解?
搜狐财经· 2025-10-26 12:02
中国出口与贸易失衡 - 中国出口额预计将比进口额高出1万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贸易失衡和对出口的依赖[4] - 全球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购买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亦不例外,尽管关税成本上升[3] - 政府政策加倍投资于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厂,而非积极解决国内结构性问题[4] 国内消费疲软现状 - 国内消费减弱,与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形成对比,成为全球关注问题[2][4] - 新冠疫情封控后预期的“报复性消费”热潮并未出现[5][6] - 家庭总体收入水平普遍低于疫情前,同时面临医疗支出攀升的压力[6] 政府刺激消费措施及效果 - 2024年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覆盖家电、汽车,并扩展至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9] - 该措施最初带动消费热潮,但热度正在减退,若延长可能对大幅降价的企业造成伤害[9] - 消费者反应不一,有需求者会利用补贴,但补贴本身不足以创造额外消费意愿[9] 企业运营与就业市场压力 - 企业被迫自谋出路,许多公司采取削减薪资或裁员的措施[6] - 青年失业问题突出,许多失业者或毕业生转而从事外卖、快递等零工经济工作[11] - 零工经济雇佣超过2亿人,但工作缺乏保障,福利有限且往往没有社会保险[11] 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 - 自2021年开始的房价暴跌对国民造成沉重打击,国民积蓄大量投入房地产[7] - 具体案例显示,拥有多套公寓的业主面临租客要求降租和退租的压力[8][9] 养老金体系与储蓄困境 - 中国超过一半的退休人口平均每天仅能领取约1美元的退休金,养老金体系资金不足[10][11] - 资金不足的警示使许多年轻人觉得储蓄意义不大,抑制了消费信心[11][13] - 政府进行小幅调整,如修改规定要求所有雇主为员工缴纳福利,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11] 中年群体面临的财务压力 - 45岁左右的中年女性面临抚养年迈父母和子女的双重开支压力,感觉开销大难以储蓄[14] - 具体案例显示,两位月薪约1万元的医生,每年在每个孩子的课外学习上花费高达5万元[14] - 该群体认为当前是她们开销最大的阶段,以往“边花钱边存钱”的模式难以为继[14]
为什么出口超预期增长,却无法阻止经济放缓?
搜狐财经· 2025-10-22 07:46
宏观经济核心数据 - 2025年第三季度现价GDP同比增长3.7%,创一年来最低水平,可比价GDP增长4.8% [3][4] - 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同比增长5.8%,但现价仅增长2.8% [6] - 第三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超预期增长6.6% [1][3] 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 固定资产投资第三季度同比下降6.3%,减少8251亿元,影响GDP少增长约2.2个百分点 [9] - 出口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2%,但国内消费占比显著下降 [6] - 外资企业缩减支出,前八个月新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近13% [9] 消费与收入状况 - 第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7266元,同比增长3.4%,低于现价GDP增速 [12]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但收入中位数增幅仅3.9%,收入差距显著扩大 [12]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从5月份的6.4%下滑至9月份的3% [11] 结构性风险与政策挑战 - GDP平减指数连续10个季度下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通货紧缩 [4] - 房地产行业投资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3.9%,9月新房价格以11个月来最快速度下跌 [9] - 政策性银行5000亿元融资及5000亿元地方债券额度仅能满足地方表外借款需求的1%-2% [9]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外生变量,导致经济脆弱性凸显 [14] - 国内消费作为内生变量受到抑制,经济亟需转向消费驱动模式重新平衡 [14][18] - 外部环境因美国加大贸易和科技限制而转为不利,转型紧迫性增加 [14]
2025年实体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何14亿人都带不动消费?原因很现实
搜狐财经· 2025-10-08 09:52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仅为2.7%,创近年来新低,较2019年疫情前增速回落约6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仅为0.4%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率仅为1.3%,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2] - 2025年上半年服装零售额同比下降3.5%,家电销售额下滑5.2% [2]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远高于实体零售增速 [8] 居民收入与就业压力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3.2%,低于GDP增速 [3] - 部分行业出现裁员、降薪现象,例如房地产销售主管底薪被削减三成,外贸企业实行四天工作制导致工资减少 [3] 居民负债与消费挤压 -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负债率高达66.3%,其中房贷占比达62% [4] -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30岁以下年轻人负债率达78.5% [4] - 以北京为例,一套90平方米住房月供高达2万元左右,严重挤压家庭可支配收入 [4] 家庭教育支出负担 - 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子女教育投入占家庭年收入的26.7% [5] -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占比超过30% [5] 消费信心与储蓄行为 - 2025年中国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94.3,低于100荣枯线,为2015年以来低位 [6] - 对未来收入预期和就业前景的信心指数分别仅为88.6和85.2 [6] - 2025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新增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6] 人口结构变化影响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占总人口18.3%,老年群体消费倾向较低 [7] -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仅为956万人,创近年来新低,影响大宗消费品需求 [7] 消费结构分化趋势 - 消费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高端消费市场保持活力,大众消费市场呈现降级趋势 [9] - 平价商品、折扣店、社区团购等渠道受到青睐 [9] 行业转型策略 - 企业需深耕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如将中高端餐厅改造为主题火锅店获得良好市场反响 [12] - 通过提供送货上门、熟食预订等增值服务保持稳定客源 [14] - 开通外卖平台和建立会员微信群可将营业额提升约30% [15] - 通过优化库存管理、调整人员结构等措施可将运营成本降低20% [15] 新兴市场机遇 - 人口老龄化催生养老服务、适老化产品等领域潜力 [15] - 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健身、营养补充剂等市场增长 [15]
口子窖二季度业绩失守:销售费用率不断下降实际控制人减持
新浪财经· 2025-08-22 18:4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5.31亿元同比下滑20.07% 净利润7.15亿元同比下滑24.63% [1]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48.48%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为负值净流出3.83亿元 [2][3] - 净利率降至28.25% 较2021年同期下降近2个百分点 [7] 运营状况 - 存货增至61.59亿元 存货周转天数从1242天增加至1585天 [4] - 设计产能8万千升 实际产量3.95万千升 产能利用率仅49% [5] - 销售费用率升至15.28% 较2021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 [7] 市场与渠道 - 核心产品定位100-400元价格带 主要依赖婚宴及商务宴请场景 [2] - 禁酒令导致中高档白酒销售显著受影响 升学宴用酒需求大幅下滑 [2] - 渠道模式从大商制转向"1+N"小商模式 加强终端市场覆盖 [6] 产品战略 - 推出兼系列产品替代口子10/20/30年 瞄准次高端与高端市场 [6] - 兼系列中低价位产品动销良好 高端产品兼10/兼20动销不及预期且价格承压 [7] 股东动态 - 实际控制人刘安省计划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 占总股本1.67% [7] - 若按上限减持 持股比例将从10.58%降至8.91% 预计套现约3.4亿元 [7] 行业环境 - 白酒行业产量持续萎缩 销量增幅放缓 面临需求下降与库存高企压力 [2] - 安徽省内消费升级至300元+价位带 迎驾贡酒通过生态洞藏系列实现反超 [5][6]
海港企业上半年股东应占集团亏损1.99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05 15: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础净亏损8600万港元 去年同期盈利7400万港元 主要因发展物业计提应占减值拨备增加至2.11亿港元[1] - 计入投资物业重估减值净额1.13亿港元后 股东应占集团亏损1.99亿港元 去年同期为800万港元[1] - 每股基本亏损0.28港元[1] - 集团收入增加5%至6.54亿港元 营业盈利减少40%至1.25亿港元[1] 业务分部表现 - 酒店收入上升1%至4.26亿港元 营业亏损减少33%至2900万港元[1] - 香港酒店收入增加4%至3.83亿港元 营业亏损收窄69%至1100万港元 主要因入住率上升[1] - 内地酒店收入下跌17%至4300万港元 营业亏损扩大至1800万港元[1] - 投资物业收入减少22%至9600万港元 营业盈利减少23%至8500万港元 主要受零售租金收入下降影响[1] - 发展物业收入增加至5800万港元 但利润微薄导致营业亏损100万港元[1] - 投资业务营业盈利7000万港元 以股息收入为主[2] 行业环境分析 - 香港消费开支持续低迷 经济仍被不确定性笼罩[2] - 港人外游钟情物价具竞争优势的周边地区 给本地零售业和酒店业带来重大压力[2] - 上半年访港入境旅客同比上升12%[2] - 香港零售销售在5月份结束疫情后长期下滑趋势 较去年增长2.4%[2] - 近期汇率变动可望进一步提振本地消费[2] - 中国内地经济增长乏力且消费意欲疲弱 酒店业处于逆境[2] - 地区景点竞争激烈 加剧国内酒店企业经营压力[2]
海港企业(00051.HK)上半年股东应占集团亏损1.99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05 12: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础净亏损8600万港元,去年同期盈利7400万港元,主要因发展物业计提应占减值拨备增加至2.11亿港元 [1] - 计入投资物业重估减值净额1.13亿港元后,股东应占集团亏损1.99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800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0.28港元 [1] - 集团收入增加5%至6.54亿港元,营业盈利减少40%至1.25亿港元,主要受发展物业拖累 [1] 业务分部表现 酒店业务 - 酒店收入上升1%至4.26亿港元,营业亏损减少33%至2900万港元 [1] - 香港酒店收入增加4%至3.83亿港元,营业亏损收窄69%至1100万港元,主要因入住率上升 [1] - 内地酒店收入下跌17%至4300万港元,营业亏损扩大至1800万港元 [1] 投资物业 - 投资物业收入减少22%至9600万港元,营业盈利减少23%至8500万港元,主要因零售租金收入下降 [1] 发展物业 - 发展物业收入增至5800万港元,但利润微薄导致营业亏损100万港元 [1] 投资收益 - 投资营业盈利(以股息收入为主)为7000万港元 [2] 行业环境 - 香港消费开支持续低迷,经济不确定性叠加港人偏好外游,对本地零售业和酒店业造成压力 [2] - 上半年访港入境旅客同比上升12%,5月零售销售结束疫情后下滑趋势,同比增长2.4%,汇率变动或进一步提振消费 [2] - 内地经济增长乏力且消费疲弱,酒店业面临逆境,地区景点竞争加剧经营压力 [2]
国内金价暴跌原因曝光,回收价只有756元,现在是抛还是囤?
搜狐财经· 2025-07-30 06:19
黄金价格走势 - 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T D价格收于767 75元/克 较前一日下跌0 25% 创近三周新低 [1] - 沪金主力合约盘中最低触及767 68元/克 逼近765元/克关键支撑位 [1] - 伦敦现货黄金跌破3310美元/盎司 创7月17日以来最低点 后反弹至3319美元/盎司 [1] 零售市场表现 - 周大福 周大生品牌金店零售价坚守998元/克 老凤祥报价1000元/克 [3] - 菜百首饰和中国黄金零售价分别为982元/克和981元/克 较周大福便宜17元/克 [3] - 周大福铂金首饰价格达569元/克 老凤祥仅470元/克 差价99元/克 [3] 黄金回收市场 - 足金(99 9%)回收价跌至756元/克 22K金回收价669元/克 18K金544元/克 [5] - 黄金回收商客流量激增30% 部分商家存在克扣重量行为 实际到手价可能仅680元/克 [5] - 周大福自家金饰回收价758元/克 较售价低240元 并收取折旧费 [5] 市场驱动因素 - 美元指数暴涨1%至98 69 创5月以来新高 人民币汇率达1美元兑7 1782人民币 [7]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 414%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从80%降至60% [7] - 上半年金饰销量仅199 83吨 同比暴跌26% [7] 投资建议 - 工行如意金条价格783 93元/克 较品牌店节省200元/克 [7] - 深圳水贝市场回收价按"实时价-10元"结算 [7] - 建议等待8月美联储决议后再考虑出售黄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