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储氢装置

搜索文档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在建氢能装备项目9个 总投资28.02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08 13:42
在国家"双碳"目标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目标引领下,内蒙古积极发展氢 能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向高端化、规模化、安全化方向迈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和政策支持,内蒙古正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驱动和产业生态构建,全力打 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这其中,氢能装备制造是关键的一环。 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获悉,内蒙古充分整合资源与技术优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涵盖储 输氢材料、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制氢电源等,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区。截至2025年6 月,自治区重点实施9个在建氢能装备项目,总投资28.02亿元,产品种类达10种。制氢设备设计产能 650台套,较2023年底增长160%,预计年底产能突破750台套;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储(贮)氢 材料产能3300吨/年、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储氢瓶8.5万支;制氢电源50台、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 台套;已投产AEM、PEM电解槽产能0.2GW,在建PEM电解槽产能0.25GW。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从政策协同、场景应用、技术 攻关等多 ...
“氢”风徐来绿意浓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10:13
绿氢示范项目 - 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包头市达茂旗巴润工业园区建成现代化绿氢工厂,配备6个大型白色储氢球罐 [1] - 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示范项目于2023年11月26日点火成功,为同一园区内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掺20%绿氢的天然气 [1] - 项目采用"绿电制绿氢、产业用绿氢"模式,年产7800吨绿氢与年产30万吨无水氟化氢产能深度融合 [1] - 项目创下国内工业掺氢领域三项纪录:最早实现天然气掺氢工业供能、最高20%掺氢比例、最大2000吨/年绿氢消纳规模 [1] 氢能产业发展 - 氢能被视作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包头市聚焦氢能产业,推动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和供应链 [2] - 2024年包头市提出建设全国首座全景绿氢创新之城目标,出台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2] - 包头市已形成7800吨绿氢产能,成功下线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装置和全球首台氢能源矿用车 [2] - 北奔首批氢燃料重卡已交付并实现商业化运营,氢能产业链加速完善 [2] 技术应用与环保效益 - 绿氢掺烧技术可改善工业天然气燃烧和传热效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 [1] - 该项目是国内最早将绿氢应用于工业供能的示范项目,对绿氢大规模消纳和工业减排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
固态储氢中小型应用优势明显,材料/成本仍是拦路虎
势银能链· 2025-05-07 13:32
固态储氢技术概述 - 固态储氢技术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实现储氢,物理吸附利用高比表面积材料如碳纳米管、MOFs、COFs等,化学储氢则通过金属键或共价键生成金属氢化物或非金属氢化物 [3] - 金属氢化物是目前最具商业化前景的路线,包括镁系、稀土系、钛系、锆系等,其中镁系合金(MgH₂)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 [3] 固态储氢应用优势 - 常温常压运行特性使其在氢能两轮车、观光车、叉车等中小型应用中具有优势,已初步实现商业化 [7] - 无需高压容器或复杂温控设备,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更换,降低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营能耗成本 [7] - 国内布局企业包括氢枫、厚普股份、雄韬股份等30余家,覆盖材料研发至系统集成全产业链 [7] 2025年固态储氢领域动态 - 艾氢技术完成A轮融资,启动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研发中心,配备材料、能源等多系统测试平台 [8] - 上汽集团与捷氢科技推出首款低压常温固态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储氢模组释放30%有效空间,成本大幅下降 [8][9] - 中电工研与国家电投联合交付全球首个48000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储氢密度提升40%,获47项专利 [9] - 富德金煜千吨级镁基储氢材料项目进入设计阶段,采用"一锅法"连续化生产工艺 [9] - 中联重科公开储氢合金性能预测专利,加速车辆领域应用 [10] - 广州备案200MW/800MWh氢储能电站,采用96套8000Nm³固态储氢装置 [10] - 富德金煜百吨级氢化镁生产线投产,年产能150吨,释氢量>7wt% [10] - 安庆轩达建成3000吨柔性生产线,可生产稀土基、钛锰基等4类储氢合金 [11] 固态储氢面临的挑战 - 材料层面:吸放氢动力学慢需高温(如镁基需300℃以上),实际密度低于理论值,部分材料易氧化且循环寿命短 [13] - 系统层面:需配套加热/冷却装置,集成复杂度高导致成本上升 [13] - 标准层面:国内缺乏容器设计及安全标准,产品认证困难 [13] - 经济性层面:材料制备依赖进口稀土元素,单位储氢成本高于高压气态储氢 [13] 未来展望 - 钛铁合金等低成本材料量产及模块标准化有望推动固态储氢在乘用车、重卡等领域的渗透,成为氢能运输"最后一公里"关键技术 [13]
技术竞赛再升级 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30 02:4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展示动力系统新技术新产品,动力系统竞争进入全产业链、全场景复合博弈阶段,多种动力技术发展将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竞争激烈促使企业提升技术与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1][4][7] 企业密集“秀肌肉” - 惠州亿纬锂能展示大圆柱电池领域专利布局及前沿技术成果 [2] - 蜂巢能源针对新能源越野车需求推出堡垒越野电池 [2] - 中创新航携顶流电池及全域系统解决方案亮相 [2] - 比亚迪发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车型“海狮07EV”和“星舰” [2] - 动力电池企业在固态、高镍三元、磷酸铁锂等电池技术路线均有布局,高镍三元用于高端车型,磷酸铁锂用于中低端车型和储能,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发展方向 [2] - 宁德时代发布多款新品,骁遥双核电池成焦点,董事长称固态电池不是“出路”,双核、多核才是 [3] - 宁德时代双核电池通过双核架构组合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兼顾低温性能、续航、快充与安全,不同组合有不同优势 [3] - 业内人士称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从单一材料竞争走向多元体系协同,核心逻辑是“场景化适配”,创新架构将在全领域落地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 [4]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 锂动力电池升级同时,钠离子、氢燃料电池、醇类燃料等动力技术加速发展 [5]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电池,突破材料性能边界,可大规模量产,降低对锂资源依赖,实现全温域适配 [5] - 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用于商用车,车展上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搭载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满足长续航和环保舒适驾乘体验 [5][6]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展示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醇氢生态,带来全球首款醇氢电动大VAN和明星车型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甲醇能源车端应用近4万辆,累计行驶超200亿公里 [6] - 专家表示2025年汽车动力系统竞争更激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6] - 协会秘书长称动力系统竞争中企业要以低成本、快速度实现技术场景化落地,需加强研发、提升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