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增强产品
搜索文档
西部利得基金严志勇:精选可转债 把握防守反击机会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06:23
低利率时代下,随着债市震荡持续加剧,越来越多的资金将目光投向了固收增强产品。目前,西部利得 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严志勇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固收增强策略方面的探索已颇具成效, 股票、可转债、量化等多元增厚方式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投资体系。 近期严志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分享了当前的大类资产配置观点。在他看来,债市大幅调整 后,可以把握防守反击的机会,杠杆套息策略的优势正逐步显现。可转债的调整更多是来自于权益市场 的结构分歧和机构短期的行为扰动,波动或提供了配置窗口。 杠杆套息策略优势显现 相比去年的上涨行情,今年以来债市震荡明显加剧,使得不少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大打折扣。 严志勇认为,对于长端品种来说,虽然缺乏趋势性机会,但仍具备区间交易的价值,可以在当前的大幅 波动中把握交易机会,适当增厚收益。 看好可转债配置机会 在低利率及债市震荡加剧的背景下,单纯的纯债资产愈发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于稳健收益的诉求。固收增 强产品借此机会迅速打开市场,通过在纯债资产的基础上配置部分股票、可转债等权益资产以补充收益 来源,正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 严志勇观察到,由于现阶段债券资产的收益率显著下行,对于基金管理人而 ...
“固收+”火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8-22 23:14
股市表现与理财产品收益联动 - 沪指突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带动含权理财产品收益上行[1] - 权益市场持续走强使纯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下滑[1] - 含权理财产品投资价值因收益差扩大而凸显[1][3] 银行理财机构产品策略 - 多家理财公司主推固收+和固收增强类含权产品[1][2] - 招银理财推出7只全+福系列R3风险产品 过半产品年化收益率超5%[2] - 华夏理财推荐两只PR2风险固收增强产品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11.68%和3.83%[2] 产品收益率表现 - 固收+类理财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2.6924% 较上月增加0.67BP[3] - 混合类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4.6670% 较上月增加102.28BP[3] - 招银理财某固收+量化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7%[2] 市场趋势与驱动因素 - 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发存款再配置需求[3] - 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提升理财产品相对吸引力[3] - 监管部门引导理财资金入市 权益资产估值中枢有望系统性提升[4] 产品设计与发展方向 - 理财公司需在固收资产为主基础上增加权益类资产投资[4] - 建议配置指数基金、可转债或采用量化对冲方式提升收益[4] - 运用国债期货、期权等工具控制利率波动和股市风险[5] 机构能力建设 - 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建立完整研究体系[5] - 灵活调整股债配置比例应对市场变化[5] - 与公募基金、券商合作提升权益投资专业水平[5]
股市火热!权益类产品成银行销售“新宠”,监管两度发文剑指合规
新浪财经· 2025-07-23 19:40
市场表现与投资趋势 - 沪指盘中站上3600点,再创年内新高 [1] - A股连续上扬带动私募产品和含权益类理财产品销售走俏 [1] - 中长期来看,居民可能从纯固收领域向"固收+"领域迁徙 [1] 固收类理财产品 - 国有行理财经理推荐一款封闭期420天的固收增强产品,中低风险,业绩基准2.75%至3.45% [2] - 截至6月末,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约2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96% [4] - 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行,2025年6月存续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86%,较去年末下降27个BP [4] "固收+"产品 - "固收+"产品通常80%以上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不超过20%投资于风险资产以增厚收益 [4] - 上半年多家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规模增量超过百亿元,景顺长城基金规模增量达356.50亿元 [4] - "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通常在3%以上,部分产品在权益市场上涨时可超过5%,但波动较大 [5] 私募产品销售 - 今年私募产品销售比去年同期好,市场回暖是直接原因 [6] - 公募费率改革后,部分基金经理转向私募行业 [6] - 银行代销私募产品新规落地后,合规要求更加严格,促成大行与头部私募合作 [6] 监管政策与合规要求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以非公开方式销售私募产品 [6] -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首次系统规范银行代销业务,遏制误导销售、飞单私售等问题 [7] - 银行理财销售不规范引发的消保投诉较多,是银行非常头疼的问题 [7] 投资者保护 - 监管明确将投资者区分为专业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对普通投资者进行特别保护 [7] - 金融机构向65周岁以上客户销售高风险产品时需履行特别注意义务 [7] 市场风险提示 - 沪指接近去年10月高点,存在回调风险 [8] - 银行在营销权益类产品时需做好风险提示,避免客户只关注收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