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图像传感器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688981):25Q2营收、毛利率环比优于指引,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华金证券· 2025-08-10 22:53
投资评级 - 中芯国际(688981 SH)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3] 核心观点 - 25Q2营收22 09亿美元 环比下降1 7%(指引为QoQ -4%至-6%) 优于预期 主要因渠道补库存及政策变化推动出货[6] - 25Q2毛利率20 4%(指引18%-20%) 环比下降2 1pcts 主因产品组合变化导致平均销售单价下降6 4%[6] - 25Q2产能利用率92 5% 环比提升2 9pcts 其中8英寸 12英寸产能利用率均提升[6] - 预计25Q3收入环比增长5%-7% 毛利率指引18%-20%[6] - 2030年中国大陆或占全球晶圆代工产能30% 成为最大代工中心[6] 财务表现 - 2025Q2销售片数环比增长4 3%至239万片(折合8英寸晶圆)[6] - 按应用分类:智能手机25 2% 计算机与平板15 0% 消费电子41 0% 互联与可穿戴8 2% 工业与汽车10 6%[6] - 汽车电子收入稳步增长 主要来自模拟电源管理 图像传感器等芯片[6] - 模拟芯片需求显著增长 图像传感器平台收入环比增超20% 射频收入亦有较高增幅[6]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大陆占全球晶圆需求5% 但拥有21%代工产能 美国需求占57%但产能仅10%[6] - 中国台湾控制全球23%代工产能 但需求仅4% 主要服务美国Fabless厂商[6] - 韩国产能与需求份额均为19% 主要满足国内需求[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71 64 771 20 876 37亿元 同比增16 2% 14 8% 13 6%[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9 71 60 82 69 35亿元 同比增34 4% 22 4% 14 0%[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20 6% 21 7% 22 2%[8] - 当前股价86 66元 总市值6920 95亿元 流通市值1723 11亿元[3]
特朗普宣布对芯片征税,苹果、特斯拉已锁定三星美国工厂
第一财经· 2025-08-07 14:19
美国芯片关税政策与产业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非美国本土生产的进口半导体芯片征收100%关税 但具体细节和"美国制造"定义尚未明确 [2] - 苹果公司表示三星电子将向其供应得克萨斯州工厂生产的芯片 包括iPhone产品 [3] - 特斯拉与三星签署165亿美元芯片采购协议 三星得州工厂将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I6芯片 [3] 半导体行业投资与生产布局 - 三星芯片代工业务预计2026年获得苹果iPhone 18s和特斯拉图像传感器芯片新订单 [3] - 台积电承诺在美国制造业投资达1650亿美元 英伟达计划未来四年构建50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 [3] - 自2020年以来美国已宣布130多个芯片制造项目 总额达6000亿美元 [4] - 2022年以来美国通过各种方式提振芯片制造 累计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 [4] 半导体供应链现状与挑战 - 半导体供应链极其复杂 大部分国家只能实现部分自给自足 [4] - 美国试图将芯片制造本土化的过程将漫长且艰难 [4] - 台积电美国工厂今年年初刚投产 距离大规模生产尚需时日 [4]
正式更名为“豪威集团” 留给“韦尔股份”的日子不多了
犀牛财经· 2025-06-17 19:47
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 - 公司证券简称将于6月20日起由"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2] - 公司名称正式由"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99.9035%出席会议股东同意该议案 [3] 股东投票情况 - A股股东同意票数为628,419,091票,占比99.9035% [3] - A股股东反对票数为516,034票,占比0.0820% [3] - A股股东弃权票数为90,710票,占比0.0145% [3] 更名背景及战略考量 - 变更名称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业务开展需要,符合战略规划和整体利益 [5] - 外界解读更名出于全球化战略考量,资本市场对"豪威"品牌认知更深 [5] - 公司于2019年完成对豪威科技的收购,逐步构建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 [5] - 更名是在登陆港股市场前,面向资本市场进行的品牌正名活动 [5]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5]
A股公司,“更名潮”!
证券时报· 2025-06-17 18:16
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变更潮 - 今年以来A股市场超200家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发生变更 [1] - 多数公司因财务指标未达标被实施风险警示或强制退市 [1] - 部分公司因财务指标好转撤销风险警示 [1] - 35家公司因经营发展变化、主营业务调整、战略转型或资产重组主动更名 [2] 业务调整驱动的更名案例 - 韦尔股份更名为豪威集团 反映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后的三大业务体系(图像传感器、显示、模拟解决方案) [2] - 一汽富维更名为富维股份 体现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聚焦汽车内外饰、轻量化材料及智能视觉技术研发 [3] 资产重组驱动的更名案例 - 国泰君安更名为国泰海通 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获证监会批复 [4] - 国联证券更名为国联民生 因收购民生证券99.26%股份完成 [4] - 格力地产更名为珠免集团 反映重大资产置换后主营业务转型 [4] - 中航电测更名为中航成飞 因完成收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100%股权 [5] 行业趋势:科技化与智能化 - 富邦股份更名为富邦科技 突出技术创新导向的资源配置 [5] - 玉马遮阳更名为玉马科技 匹配产品功能属性与战略定位 [5] - 春光药装更名为春光智能 业务拓展至智能包装装备及智能仓储领域 [6]
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暨完成工商登记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17 03:26
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 - 公司中文名称由"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Will Semiconductor Co, Ltd Shanghai"变更为"OmniVision Integrated Circuits Group, Inc" [2] - 证券简称由"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603501"保持不变,变更生效日期为2025年6月20日 [7][9] - 名称变更已通过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及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取得新营业执照 [2][3][9] 变更背景及战略意义 - 2019年收购全球前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豪威科技后,公司业务体系扩展至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领域 [8] - 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76%,成为核心业务板块 [8] - 新名称更准确反映公司以豪威品牌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和战略方向,强化集团化管理及品牌协同效应 [8] 工商登记及经营信息 - 注册资本为1214426982万元,注册地址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龙东大道3000号1幢C楼7层 [3] - 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及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开发销售、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等,法定代表人仍为王崧 [3] - 名称变更不影响原有合同法律效力,债权债务关系由新公司承继,相关规章制度及资质文件将同步更新 [3] 实施流程 - 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议案于2025年5月19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6月10日获股东大会批准 [7][9] - 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核准证券简称变更,2025年6月17日公告明确变更实施日期 [6][9]
韦尔股份6月20日更名“豪威集团” 计划推出更多款高端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00:04
公司证券简称变更 - 公司证券简称将于6月20日起由"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603501"保持不变 [2] - 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 - 变更事项已经董事会和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 变更原因及战略意义 - 2019年完成对全球前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豪威科技的收购 [3] - 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4.76% [3] - 变更能更全面体现公司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反映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3] - 便于集团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3] - 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整体利益 [3] 未来发展规划 - 继续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发挥各业务体系协同效应 [3] - 提升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可靠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3] - 依托全球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深耕全球市场拓展 [3] - 计划推出更多高端产品,巩固智能手机市场优势 [4] - 拓展汽车电子车规级产品矩阵,发力工业、机器视觉及新兴市场 [4] 行业地位与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无晶圆IC设计企业营收合计774亿美元,环比增长约6% [4] - 豪威集团(韦尔股份)营收位居第九 [4] - 半导体芯片需求优于以往淡季水平,受益于终端电子产品备货提前和AI数据中心建设 [4]
“A+H”半导体阵营将扩容,韦尔股份拟赴港上市
环球网· 2025-05-26 10:54
公司动态 - 韦尔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若成功将成为A+H两地上市的半导体企业 [1] - 公司公告明确发行H股旨在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发展 [5] - 募资用途包括加强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 全球化市场拓展 战略投资及并购 补充营运资金等 [5] - 公司拟更名为"豪威集团" 因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后图像传感器业务占比达74.76% [5] - 2024年公司营收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 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 [5] - 境外收入占比超八成达209.62亿元 [5] 行业趋势 - 半导体企业"A+H"两地上市潮涌动 兆易创新 江波龙 纳芯微等企业也于上半年官宣赴港计划 [5] - 目前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等已实现A+H布局 [5]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年初从100元/股附近上涨 2月最高涨至161.96元/股 随后回调至4月的111.50元/股 [6] - 截至5月23日股价报收130.19元/股 总市值达1584亿元 [6]
观察:上市公司改名有利有弊 关键在于能否推动长远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23:14
上市公司更名现象 - 近期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案例增多,仅2025年以来完成更名的公司数量已超过30家 [1] - 韦尔股份、新华联、新疆浩源等公司近期宣布拟变更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 [1] - 远兴能源、怡和嘉业等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1] 更名原因分析 - 韦尔股份拟更名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后业务结构变化,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营收达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4.76% [2] - 新华联更名是为突出铜官窑国风乐园景区重要性,强化主业影响 [2] - 新疆浩源拟更名为"新疆万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因公司主营天然气业务,新名称更能反映业务结构和未来格局 [2] 更名的潜在弊端 - 放弃原有高知名度名称可能导致公众认知成本增加,新名称可能不易被记住 [3] - 历史上存在公司为追逐短期热点频繁改名,这类公司更容易陷入困境 [3] 更名决策建议 - 更名应基于能否推动公司长远发展,消费品公司更名需有助于深化公众认知 [4] -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更名,需自行承担改名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