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传感器芯片

搜索文档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开立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并签订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28 05:3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1,533,789股,每股发行价格19.86元,募集资金总额为9,960,461,049.54元,扣除发行费用236,944,589.63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9,723,516,459.91元 [2] - 募集资金到账后,公司已对募集资金进行专户存储管理,并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订《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 [2] 募集资金项目变更 - 公司终止募投项目"微控制器芯片工艺平台研发项目(包含55纳米及40纳米)",并将该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变更投向至"28纳米逻辑及OLED芯片工艺平台研发项目" [3] - 该变更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及2024年年度股东会表决 [3] 募集资金专户开立及监管协议 - 公司开立两个募集资金专项账户,账号分别为20000515418466600000057和20000515418466600000164 [5] - 截至2025年6月23日,专户20000515418466600000057余额为53,026.04万元,用于后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工艺平台研发项目等 [5] - 专户20000515418466600000164余额为0万元,用于28纳米逻辑及OLED芯片工艺平台研发项目 [5] - 公司与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七里塘支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三方监管协议 [4] 三方监管协议主要内容 - 乙方按月向甲方出具专户对账单,并抄送给丙方 [7] - 甲方从专户支取金额超过5000万元且达到募集资金净额20%时,需及时通知丙方并提供支出清单 [7] - 丙方有权更换保荐代表人,更换不影响协议效力 [7] - 乙方三次未及时出具对账单或未配合调查,甲方可单方面终止协议并注销专户 [7] - 协议自三方签署盖章之日起生效,至专户资金全部支出完毕并销户后失效 [8]
正式更名为“豪威集团” 留给“韦尔股份”的日子不多了
犀牛财经· 2025-06-17 19:47
6月16日,韦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将于6月20日起由"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保持不变。公司已于近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 手续,并取得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正式由"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6月11日,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韦尔股份",603501)公告披露,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 99.9035%出席会议股东同意了该议案。这意味着"韦尔股份"变为"豪威集团"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 股东类型 | 同意 | | 反对 | | 弃权 | | | --- | --- | --- | --- | --- | --- | --- | | | 票数 | 比例 | 票数 | 比例 | 票数 | 比例 | | | | (%) | | (%) | | (%) | | A 股 | 628.419.091 | 99.9035 | 516.034 | 0.0820 | 90.710 | 0.0145 | 5月19日晚,韦尔股份(603501.SH)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由"上海韦 ...
A股公司,“更名潮”!
证券时报· 2025-06-17 18:16
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变更潮 - 今年以来A股市场超200家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发生变更 [1] - 多数公司因财务指标未达标被实施风险警示或强制退市 [1] - 部分公司因财务指标好转撤销风险警示 [1] - 35家公司因经营发展变化、主营业务调整、战略转型或资产重组主动更名 [2] 业务调整驱动的更名案例 - 韦尔股份更名为豪威集团 反映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后的三大业务体系(图像传感器、显示、模拟解决方案) [2] - 一汽富维更名为富维股份 体现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聚焦汽车内外饰、轻量化材料及智能视觉技术研发 [3] 资产重组驱动的更名案例 - 国泰君安更名为国泰海通 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获证监会批复 [4] - 国联证券更名为国联民生 因收购民生证券99.26%股份完成 [4] - 格力地产更名为珠免集团 反映重大资产置换后主营业务转型 [4] - 中航电测更名为中航成飞 因完成收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100%股权 [5] 行业趋势:科技化与智能化 - 富邦股份更名为富邦科技 突出技术创新导向的资源配置 [5] - 玉马遮阳更名为玉马科技 匹配产品功能属性与战略定位 [5] - 春光药装更名为春光智能 业务拓展至智能包装装备及智能仓储领域 [6]
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暨完成工商登记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17 03:26
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 - 公司中文名称由"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Will Semiconductor Co, Ltd Shanghai"变更为"OmniVision Integrated Circuits Group, Inc" [2] - 证券简称由"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603501"保持不变,变更生效日期为2025年6月20日 [7][9] - 名称变更已通过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及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取得新营业执照 [2][3][9] 变更背景及战略意义 - 2019年收购全球前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豪威科技后,公司业务体系扩展至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领域 [8] - 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76%,成为核心业务板块 [8] - 新名称更准确反映公司以豪威品牌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和战略方向,强化集团化管理及品牌协同效应 [8] 工商登记及经营信息 - 注册资本为1214426982万元,注册地址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龙东大道3000号1幢C楼7层 [3] - 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及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开发销售、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等,法定代表人仍为王崧 [3] - 名称变更不影响原有合同法律效力,债权债务关系由新公司承继,相关规章制度及资质文件将同步更新 [3] 实施流程 - 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议案于2025年5月19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6月10日获股东大会批准 [7][9] - 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核准证券简称变更,2025年6月17日公告明确变更实施日期 [6][9]
韦尔股份6月20日更名“豪威集团” 计划推出更多款高端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00:04
公司证券简称变更 - 公司证券简称将于6月20日起由"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603501"保持不变 [2] - 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 - 变更事项已经董事会和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 变更原因及战略意义 - 2019年完成对全球前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豪威科技的收购 [3] - 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4.76% [3] - 变更能更全面体现公司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反映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3] - 便于集团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3] - 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整体利益 [3] 未来发展规划 - 继续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发挥各业务体系协同效应 [3] - 提升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可靠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3] - 依托全球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深耕全球市场拓展 [3] - 计划推出更多高端产品,巩固智能手机市场优势 [4] - 拓展汽车电子车规级产品矩阵,发力工业、机器视觉及新兴市场 [4] 行业地位与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无晶圆IC设计企业营收合计774亿美元,环比增长约6% [4] - 豪威集团(韦尔股份)营收位居第九 [4] - 半导体芯片需求优于以往淡季水平,受益于终端电子产品备货提前和AI数据中心建设 [4]
“A+H”半导体阵营将扩容,韦尔股份拟赴港上市
环球网· 2025-05-26 10:54
公司动态 - 韦尔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若成功将成为A+H两地上市的半导体企业 [1] - 公司公告明确发行H股旨在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发展 [5] - 募资用途包括加强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 全球化市场拓展 战略投资及并购 补充营运资金等 [5] - 公司拟更名为"豪威集团" 因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后图像传感器业务占比达74.76% [5] - 2024年公司营收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 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 [5] - 境外收入占比超八成达209.62亿元 [5] 行业趋势 - 半导体企业"A+H"两地上市潮涌动 兆易创新 江波龙 纳芯微等企业也于上半年官宣赴港计划 [5] - 目前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等已实现A+H布局 [5]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年初从100元/股附近上涨 2月最高涨至161.96元/股 随后回调至4月的111.50元/股 [6] - 截至5月23日股价报收130.19元/股 总市值达1584亿元 [6]
观察:上市公司改名有利有弊 关键在于能否推动长远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23:14
上市公司更名现象 - 近期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案例增多,仅2025年以来完成更名的公司数量已超过30家 [1] - 韦尔股份、新华联、新疆浩源等公司近期宣布拟变更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 [1] - 远兴能源、怡和嘉业等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1] 更名原因分析 - 韦尔股份拟更名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后业务结构变化,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营收达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4.76% [2] - 新华联更名是为突出铜官窑国风乐园景区重要性,强化主业影响 [2] - 新疆浩源拟更名为"新疆万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因公司主营天然气业务,新名称更能反映业务结构和未来格局 [2] 更名的潜在弊端 - 放弃原有高知名度名称可能导致公众认知成本增加,新名称可能不易被记住 [3] - 历史上存在公司为追逐短期热点频繁改名,这类公司更容易陷入困境 [3] 更名决策建议 - 更名应基于能否推动公司长远发展,消费品公司更名需有助于深化公众认知 [4] -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更名,需自行承担改名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4]
晶合集成: 晶合集成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6 17:22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程 - 2024年年度股东会将于2025年5月28日召开,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 [4] - 会议将审议包括修订公司章程、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终止部分募投项目等14项议案 [1][6][7] - 股东会议程包括签到、审议议案、股东发言、投票表决等环节,要求股东提前半小时到场办理签到手续 [2][7]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2.49亿元,同比增长2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151.78% [2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503.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8.70亿元 [2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61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 [37]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94亿元 [22] 募投项目调整 - 公司拟终止"微控制器芯片工艺平台研发项目",将3.56亿元募集资金变更投向至"28纳米逻辑及OLED芯片工艺平台研发项目" [11][13] - 调整原因是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原项目效益低于预期,而28纳米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上半年批量量产 [14][15] - 调整后28纳米项目投资总额增至28.06亿元,实施主体和地点不变 [13]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公司拟实施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16] - 计划需经股东会审议通过,激励对象股东需回避表决 [16][17] - 董事会提请股东会授权办理激励计划相关事宜,包括确定授予条件、调整授予数量等 [19]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 - 公司预计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过去12个月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金额已达审议标准 [24] - 公司修订了公司章程及部分治理制度,包括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 [6][9] - 2024年董事会召开16次会议,监事会召开11次会议,各专门委员会运作规范 [41][50]
昆山“专精特新”增量苏州第一 截至目前,累计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8家
苏州日报· 2025-05-14 09:02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分布 - 昆山26家企业入选江苏省2025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数量位列苏州大市第一 [1] - 昆山累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8家,国家级"小巨人"数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1] - 昆山高新区本次入选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昆山比重50% [2] 企业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锐芯微电子专注于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其固体微光成像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研发投入占营收20% [1] - 昆山众泰兴自动化设备采用高精度机械臂、传感器及3D视觉定位技术,产品装配精度≤0.01毫米,2024年销售计划同比增长50% [2] 政策支持与金融措施 - 昆山构建"培育库—实施库—完成库"三级梯队培育体系,强化财税、金融、科技等政策协同 [2] - "昆链贷"资金池累计为617家企业提供信贷40.3亿元,降低融资成本1.34亿元,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及产业链配套企业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昆山众泰兴新厂区聚集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发展环境,计划2025年冲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上市粤企韧性凸显 研发投入成增长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5-10 07:18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表现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达71.92万亿元,同比下降0.23%,归母净利润5.59万亿元,同比下降3.71% [3] - 74.55%的公司实现盈利,63.78%的公司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盈利面和利润增长比例较上年提升 [2][3] - 行业分化显著,新兴产业和消费板块成为增长关键支撑,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7.64%,增幅位列第四 [4] 行业分化与亮点 - 农林牧渔板块净利润同比大增915.40%,101家企业合计净利润488.51亿元 [4] - 半导体行业净利润同比上升10.08%,消费电子在国补政策带动下净利润同比增长12.21% [4]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5%,家用电器、汽车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32%、9.77% [5] - 交通运输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9.81%,航运港口、航空机场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9.20%、93.76% [5] 龙头企业表现 - 营收前十企业中,"两桶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营收分别为3.07万亿元和2.94万亿元,同比小幅下滑 [6] - 比亚迪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排名第九 [6] - 工商银行净利润3658.63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 [6] - 盈利增长最快企业多分布于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思特威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4342.63% [7]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半数以上 [8] - 科创板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9%,研发强度保持在10.8% [8] - 比亚迪研发费用541.61亿元居首,中国建筑、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研发投入均超250亿元 [8] - 研发强度前十企业多集中于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领域,海创药业研发强度达47441.25% [9] 广东上市公司表现 - 广东882家A股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10.74万亿元,同比增长4.25%,净利润6709.82亿元,同比下降2.98% [10] - 20家企业营收突破千亿元,中国平安1.03万亿元蝉联榜首,比亚迪、工业富联、美的集团紧随其后 [11] - 招商银行净利润1483.91亿元居首,中国平安1266.07亿元次之 [11] - 上市粤企研发费用3136.9亿元,同比增长7.82%,研发强度3.54%高于A股平均水平,比亚迪研发费用541.61亿元居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