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两地上市

搜索文档
锂电中报|欣旺达核心业务利润下滑 回款情况继续恶化欲赴港再融资
新浪证券· 2025-09-12 13:40
行业整体表现 - A股锂电行业上半年多数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但净利润呈现明显两级分化 [1] - 头部公司中 欣旺达营收269.9亿元同比增长12.8% 归母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3.9% 扣非净利润5.8亿元同比下降28.0% [1] - 宁德时代营收1788.9亿元同比增长7.3% 归母净利润304.9亿元同比增长33.3% 扣非净利润272.0亿元同比增长35.6% [3] - 亿纬锂能营收281.7亿元同比增长30.1% 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24.9% 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2.8% [3] - 国轩高科营收193.9亿元同比增长15.5% 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35.2% 扣非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48.5% [3] - 蔚蓝锂芯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21.6% 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99.1% 扣非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186.5% [3] 欣旺达财务表现 - 动储电池收入76亿元 单Wh均价约0.5元 毛利率9.8%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 [4] - 动储电池业务亏损约4.3亿元 对应单Wh亏损近0.07元 [4] - 整体毛利率15.79%同比下降4.77个百分点 净利率0.91%同比大幅下降46.81% [4] - 经营性净现金流10.4亿元同比下降39.8% 其中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4.9亿元 同环比分别下降149%和132% [4] - 资本开支41.6亿元同比上升27.5% 其中二季度资本开支22.2亿元 同环比分别上升68.6%和14.6% [4] 应收账款与资产负债 - 应收账款高达16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0.6% [5]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07天较2024年同期上升12.6% [5] - 应收账款/营业收入比值持续增长 近三期半年报分别为49.95%、55.27%、59.8% [8] - 应收账款/资产总额占比持续增长 近三期半年报分别为14.08%、16.14%、17.49% [8] - 资产负债率达到65.46%同比上升5.18个百分点 [8] - 有息负债258.1亿元同比增长26.25% [8] 业务运营与资本运作 - 消费类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94.2%降至2025年一季度84.3% [8] - 动力类电池产能利用率从83.5%跌至53.6% [8] - 欣旺达动力累计亏损超50亿元 成为母公司利润拖累项 [8]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计划成为国内第三家A+H锂电池企业 [8] - 2023年筹划的48亿元定增计划在几个月后失败告终 [8]
浙江沪杭甬拟换股吸并镇洋发展 后者停牌前涨停复牌跌
中国经济网· 2025-09-03 16:21
交易方案 - 浙江沪杭甬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浙江沪杭甬为吸收合并方 镇洋发展为被吸收合并方 [2] - 换股价格以镇洋发展定价基准日前120日均价11.23元/股为基础 给予29.83%溢价 最终确定为14.58元/股 [4] - 浙江沪杭甬A股发行价格为13.50元/股 预计发行股份数量477,246,833股 [4]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镇洋发展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 浙江沪杭甬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全部资产及负债 [2] - 浙江沪杭甬将实现"A+H"两地上市 可同时在H股和A股市场开展资本运作 [5] - 交易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 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 财务数据 - 镇洋发展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6亿元 同比增长16.88% [9][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62.59万元 同比减少52.63% [9][10] - 扣非净利润5102.19万元 同比减少50.74% [9][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018.67万元 上年同期为负值1.25亿元 [9][10] 历史融资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募资10.51亿元 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和可转债发行 [8][9] - 2021年IPO募集资金净额3.58亿元 发行费用3327.99万元 [6][7] - 2023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6.6亿元 净额6.48亿元 [8] 交易性质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浙江沪杭甬2024年末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资产净额占比均超过50% [4]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合并双方均受交通集团控制 [5] - 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 [5]
浙江沪杭甬涨近4% 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实现“A+H”两地上市
智通财经· 2025-09-03 10:03
公司股价表现 - 浙江沪杭甬股价上涨3.85%至7.02港元 成交额2862.02万港元 [1] 合并交易方案 - 公司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实现"A+H"两地上市 [1] - A股发行价13.5元人民币 镇洋发展换股价14.58元人民币 [1] - 每持有1股镇洋发展可获1.08股公司A股 [1] - 发行价较9月2日收盘价溢价119.01% [1] 交易规模与结构 - 本次交易涉及发行2.16亿股A股 [1] - 连同原内资股转换的A股 共计44.92亿股A股将申请于上交所上市流通 [1] 战略意义 - 交易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 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1] - 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承接长三角的发展机遇 [1]
港股异动 | 浙江沪杭甬(00576)涨近4% 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实现“A+H”两地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09:59
公司股价表现 - 浙江沪杭甬股价上涨3.85%至7.02港元 成交额2862.02万港元 [1] 合并交易方案 - 公司拟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实现"A+H"两地上市 [1] - A股发行价定为13.5元人民币 镇洋发展换股价14.58元人民币 [1] - 每持有1股镇洋发展可换取1.08股公司A股 [1] - 按汇率1港元兑0.91183元人民币计算 发行价较9月2日收盘价溢价119.01% [1] 交易规模与结构 - 本次交易涉及发行2.16亿股A股 [1] - 连同原内资股转换的A股 共计44.92亿股A股将申请在上交所上市流通 [1] 战略意义 - "A+H"两地上市有利于拓宽公司资金来源 [1] - 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1] - 助力公司进一步承接长三角发展机遇 [1]
全球第三!中国第一!这个龙头要港股IPO了!
IPO日报· 2025-08-31 08:33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公司于2024年8月28日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 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A股总市值144.46亿元[1] - 公司拥有73年历史 为推土机制造商龙头 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111.94%[1] - 公司计划通过H股上市推进全球化战略 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4]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布局 - 公司前身成立于1952年 1997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证券代码000680)[4][5] - 2022年以3.72亿元收购山东德工与德州德工 同年以7.5亿元出售小松山推部分股份[5] - 2024年以18.41亿元现金对价收购山重建机100%股本权益 纳入液压挖掘机业务[6] - 业务覆盖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道路机械、矿卡和混凝土设备等全系列工程机械[6] 市场地位与技术实力 - 以2024年销量计 公司为全球第三大与中国第一大推土机制造商[7] - 自2004年起连续21年在中国推土机领域销量第一 2010-2024年市场份额稳居60%以上[7] - 公司研发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中国第一台无人驾驶推土机、全球第一台纯电新能源推土机和全球第一台AI推土机[6] 股权结构 - 山东重工直接持有公司24.29% A股股份 潍柴动力直接持有15.78% A股股份[7] - 山东重工、潍柴控股及潍柴动力合共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0.07%[7] - 山东重工由山东省国资委和山东省财政厅分别最终拥有90%及10%股权[7]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3.7亿元、113.64亿元、142.19亿元 三年复合年增长率11.8% 2024年同比增长25.1%[9] - 2022-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2.48亿元、7.96亿元、11.14亿元 三年复合年增长率111.94%[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0.04亿元 利润5.77亿元[9] -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2024年达213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2961亿美元 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5.6%[9]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38.7%上升至2024年52.1%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55.7%[10] - 海外市场毛利率2022年22.5% 2023年27.9% 2024年27.3% 2025年上半年25.5%[10] - 中国内地毛利率2022年4.1% 2023年8.9% 2024年10.7% 2025年上半年12.1%[10] - 整体毛利率报告期内分别为11.2%、18.7%、19.4%、19.6%[11] - 公司在全球设立10家海外子公司 销售与服务网络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2] 项目参与与行业地位 - 公司参与三峡水利枢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京沪高铁和大兴机场等重大工程[12] - 参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印尼、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与矿山项目[12] - 公司为中国工程机械出海领先企业[12]
A股上市即业绩巅峰可孚医疗拟赴港IPO
新浪财经· 2025-08-14 15:43
公司资本运作 - 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已于2025年8月7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目前正与相关中介机构推进发行工作[1] - 发行H股旨在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 提升海外业务拓展能力 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及知名度[1] - 港股上市符合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政策导向 有利于公司国际化发展[3] 并购与国际化战略 - 通过并购加速国际化布局 2025年上半年完成对上海华舟、喜曼拿两个项目的收购 有效补充海外业务资源[1][3] - 上海华舟为国内著名压敏胶制品生产企业 核心产品包括基础耗材、高端敷料等 客户覆盖国内主流医疗器械企业[3] - 海外并购将重点聚焦两个方向:能够补充产品线或提升技术水平的优质标的 以及拥有成熟海外渠道的公司[3] - 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不足2% 但国际化是公司重要战略方向 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完善海外业务布局[3]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末持有货币资金约11.56亿元 同比下降33.9%[3] - 近三年短期借款持续增加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增至约5.49亿元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1.75亿元[3] - 2024年营收29.83亿元 同比增长4.53% 净利润3.12亿元 同比增长22.6% 扣非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增长36.74%[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68.45%[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8.59%至约7.38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9.68%至约9142.51万元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5.34%[4] 经营表现 - 自2021年上市以来业绩波动较大 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6%至4.29亿元 随后两年持续下滑 2023年净利润约为2.54亿元[4] - 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4%至约9.73亿元 主要因健耳听力新增门店导致费用大幅增加 以及加大兴趣电商渠道投入[4]
A股上市即业绩巅峰 可孚医疗拟赴港IPO
中国经营报· 2025-08-14 15:23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相关议案已获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 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2] - 发行H股旨在构建国际化资本平台 强化全球业务布局能力 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 [2][3] - 港股上市符合国家"走出去"政策导向 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 可优化跨境并购资本运作效率 [3] 国际化战略与并购进展 -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推进国际化 上半年完成对上海华舟、喜曼拿的收购 补充海外业务资源 [2][4] - 上海华舟海外收入占比超60% 客户包括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品牌 喜曼拿为香港零售医疗器械龙头 [4][5] - 未来海外并购聚焦两类标的:补充产品线/技术的优质企业 具备成熟渠道或品牌影响力的标的 [5]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29.83亿元(同比+4.53%) 净利润3.12亿元(同比+22.6%) 境外收入占比仅1.98% [6] - 2021年净利润4.29亿元 随后两年持续下滑 2023年降至2.54亿元 2024年回升 [2][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8亿元(同比-8.59%) 净利润9142.51万元(同比-9.68%)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亿元(同比-51.82%) [7] 费用与资金状况 - 2024年销售费用9.73亿元(同比+31.4%) 主因新增门店及电商渠道投入 [6]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11.56亿元(同比-33.9%) 短期借款5.49亿元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75亿元 [5][7]
蓝色光标股价微跌0.42% 国际化业务加速推进
金融界· 2025-08-05 02:32
股价表现 - 8月4日蓝色光标股价报7 1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03元 跌幅0 42% [1] - 当日成交量为2813 61万手 成交金额达19 90亿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属于文化传媒板块 是一家数字营销服务企业 [1] - 业务涵盖营销服务 数字广告以及企业增值服务等 主要为客户提供品牌管理 媒介代理 数字营销等服务 [1] - 近期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 重点服务于游戏 电商等领域的出海业务 [1] 资本运作 - 6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计划实现"A+H"两地上市 [1] - 港股融资将主要用于支持国际化业务发展 [1] 产品与技术 - 已推出AI营销平台BlueX和BlueTurboDSP 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打造的"华夏漫游"数字剧场项目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IP推向海外市场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090 19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0 25%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1 16亿元 占流通市值的0 47% [1]
继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之后,第三家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20:03
公司上市动态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和中信证券[2] - 公司为国内第三家谋求"A+H"两地上市的动力电池公司 前两家为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2] - 公司曾于2022年成功发行GDR登陆瑞交所 截至7月30日深交所市值达408亿元[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涵盖锂离子电池模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 产品包括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2] - 消费类电池2024年营收占比54.27% 为最大业务板块 电动汽车类电池占比27.02% 储能系统类占比3.37%[4] - 储能系统类毛利率最高达20.39% 消费类电池毛利率为17.65%[4] 市场地位 - 全球手机电池市场市占率34.3% 位居第一 全球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 位居第二[3] - 2024年跻身全球前十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厂商 为相关领域增速最快的规模化厂商之一[3] - 合作客户包括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公司及小米、联想、OPPO、vivo、荣耀、传音等2024年全球销量前十手机厂商[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22.89亿元[3] - 2022-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10.68亿元、10.76亿元、14.74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3.87亿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7%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21.23%[3] 资本运作 - 2023年3月曾抛出48亿元定向增发预案 拟发行不超过约5.59亿股 主要用于SiP系统封测项目、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4] - 2023年8月14日主动撤回定增申请 表示将修订方案后重新申报[4] - 2023年7月拟分拆子公司欣旺达动力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已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但无实质进展[4]
投行人士点题大湾区药械:BD出海拓市场,“A+H”上市谋长远
广州日报· 2025-07-28 23:27
创新药械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药械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关键窗口期 传统商业模式被重塑 新价值增长点不断涌现 [1] - BD出海成为国内创新药企价值兑现新渠道 2024年全球超5000万美元首付款BD合作中超30%来自中国 [3] - 海外资本通过市场化行为验证中国创新药临床竞争力 短期可改善企业现金流 长期可提升国际竞争力 [3] 资本市场动态与融资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完成134起融资 其中IPO前融资123起 10家企业单笔融资超1亿元 [5] - 港股生物医药IPO表现活跃 2025年上半年递表50家 上市10家 融资金额远超2024年全年 [5] - 港股生物医药企业上市首日涨幅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映恩生物首日涨幅达116.70% [5] A股与并购市场进展 - A股市场出现政策转机 禾元生物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过会 迪哲医药未盈利再融资成功 [6] - 生物医药并购实现突破 迈普医疗收购易介医疗 中国生物制药9.5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 [6]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获政策支持 允许港股上市企业通过CDR方式在深交所上市 [6] 资本市场规划建议 - 创新药械企业终极目标应为"A+H"两地上市 大湾区企业可考虑先H后A路径 [6] - 灵活运用BD交易 境内外IPO 并购重组等多种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发展 [5][6] - 港股和A股市场双向选择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多资本运作空间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