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传感器(CIS)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市值三个月增4000亿 高盛唱多四次上调目标价
长江商报· 2025-10-09 07:24
高盛看涨观点与目标价调整 - 高盛于10月5日将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上调至117港元/股,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元/股 [1] - 这是高盛在近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中芯国际目标价 [1][2] - 四次上调中,中芯国际A股和H股目标价累计上调幅度分别为31.79%和83.67% [3] 看涨核心逻辑:AI驱动需求 - 看涨逻辑基于DeepSeek近期发布的V3.2-Exp模型显著降低了AI训练和推理成本,将推动AI技术更广泛的商业落地 [1] - 中国AI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将催生对数据中心电源管理芯片等的大量需求 [1] - 中国AI生态快速扩张,催生对电源管理芯片、图像传感器等成熟制程芯片的巨量需求 [3] - 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增加资本支出预算,AI终端应用(如边缘计算设备)需求激增 [2] - 国家补贴发放提振消费电子需求,叠加下游客户市占率提升及AI功能加速部署 [3] 中芯国际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长假前三个交易日,中芯国际港股累计上涨14.46% [1] - 过去三个多月中芯国际A股、H股股价明显上涨,市值合计增长超4000亿元 [1][4] - H股股价从2025年6月19日的38.85港元/股涨至10月6日的91.05港元/股,区间涨幅达134.36% [3] - A股股价从2025年6月19日的81.65元/股涨至9月30日的140.13元/股,区间涨幅达71.62% [3] - 目前中芯国际A股、H股市值之和为7805亿元 [4] 中芯国际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3.75亿元,产能利用率达92.50% [1][7]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3.48亿元,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4%和39.76% [7] - 公司基本上将营业收入的8%投向研发,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342件 [7]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33亿美元,2025年全年资本开支指引为76亿美元 [6] 公司产能扩张与收购 - 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扩产,计划每年增加约5万片12英寸产能 [6] - 2025年9月,公司筹划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中芯北方100%股权 [6] - 中芯北方是中芯国际位于北京的重要12英寸生产基地,专注于65nm至24nm的成熟工艺平台 [6] - 2024年资本开支为73.3亿美元,其中约80%用于购买设备 [6] 行业与技术背景 - 中国芯片自给率在2025年上半年突破30%,14nm良率稳定在95%以上 [6] - 中国AI模型技术突破,如华为昇腾、寒武纪芯片性能提升及成本下降,推动AI技术普及 [5] - 边缘AI设备对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等需求显著增加,中芯国际在这些领域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90%以上 [5]
看好中国AI芯片,高盛连续第四次上调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目标价
华尔街见闻· 2025-10-06 10:24
高盛看涨中国半导体行业 - 高盛在近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对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目标价,认为它们将长期受益于国内人工智能驱动的芯片需求增长 [1] - 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0元人民币,同时将华虹半导体目标价大幅上调34%至1170港元,并维持对两家公司的“买入”评级 [1] - 高盛认为市场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的估值正在重估,并以此为依据更新了其估值模型 [4] AI模型技术突破与成本降低 - DeepSeek近期发布的实验性新模型DeepSeek V32-Exp显著降低了训练和推理成本,使其API费用下降超过50% [1] - 该模型引入了创新的DSA技术,显著提升了处理长文本时的训练和推理效率,其API成本下降了50%至75% [2] - 目前DeepSeek模型的输入成本已降至每百万token 02-2元人民币,输出成本为每百万token 3元人民币 [2] - 高效AI模型的推出将极大地降低AI技术的使用门槛,促进技术普及,并直接转化为对算力基础设施和相关硬件的增量需求 [2] 本土AI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 - 中国本土AI生态系统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包括寒武纪、华为昇腾和海光信息在内的本土芯片供应商迅速宣布其产品已完成对DeepSeek V32-Exp的适配 [2] - 芯片供应商与模型开发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快速迭代的开发闭环,确保了芯片算力得到最优化利用 [3] - AI服务器供应商如华为和阿里巴巴正在通过其SuperPod等技术开发更高效的网络能力,以便在AI训练中连接和利用更多芯片,弥补单颗芯片的算力限制 [3] 半导体晶圆厂的受益逻辑 - 尽管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核心产能集中于成熟制程,但两家公司仍将从AI驱动的需求增长中获得长期发展动力 [4] - AI的普及将带动一系列外围芯片需求的增加,包括用于数据中心的电源管理芯片,以及用于各类AI设备的蓝牙/WiFi、图像传感器、射频和微控制器等,这些芯片大多采用成熟制程 [1][4] -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中芯国际正在扩大其7纳米/14纳米产能,而华虹半导体则计划在其下一座晶圆厂中迁移至28纳米,并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推进技术 [4] 估值模型更新细节 - 对于华虹半导体,目标价从8750港元上调至1170港元,涨幅达34%,新的目标价基于688倍的2028年预期市盈率折现得出 [4] - 对于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估值模型基于更新后的629倍2028年预期市盈率,旨在反映“中国半导体板块正在进行的重估” [5] - 高盛基于196%的A-H股平均溢价,将中芯国际A股目标价定为2110元人民币 [5]
看好中国AI芯片!高盛“又双叒叕”上调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目标价
华尔街见闻· 2025-10-06 09:57
高盛看涨中国半导体行业核心观点 - 高盛在近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对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目标价,认为公司将长期受益于国内人工智能驱动的芯片需求增长 [1]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0元人民币 [1] - 将华虹半导体目标价大幅上调34%至117.0港元 [1] - 维持对两家公司的"买入"评级 [1] AI模型技术突破与成本降低 - DeepSeek发布新模型DeepSeek V3.2-Exp,引入DSA技术,显著提升处理长文本时的训练和推理效率 [1] - 新模型使API成本下降超过50%,输入成本降至每百万token 0.2-2元人民币,输出成本为每百万token 3元人民币 [2] - 成本大幅降低将有效降低AI技术应用门槛,推动更广泛的商业落地 [1][2] 本土AI生态系统协同效应 - 寒武纪、华为昇腾和海光信息等本土芯片供应商迅速宣布其产品已完成对DeepSeek V3.2-Exp的适配 [2] - 芯片供应商与模型开发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快速迭代的开发闭环,优化芯片算力利用 [2] - AI服务器供应商如华为和阿里巴巴正开发更高效的网络能力,以在AI训练中连接利用更多芯片 [2] AI驱动的芯片需求增长 - AI应用爆发式增长将催生对数据中心电源管理芯片、蓝牙/WiFi、图像传感器、射频及微控制器等芯片的巨量需求 [1] - 这些外围芯片大多采用成熟制程,正是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业务核心 [2] 公司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 - 中芯国际正在扩大其7纳米/14纳米产能 [3] - 华虹半导体已宣布计划在其下一座晶圆厂中迁移至28纳米,并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推进技术 [3] 估值重估逻辑 - 高盛认为市场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的估值正在重估 [3] - 华虹半导体新目标价基于68.8倍的2028年预期市盈率,此前为51.5倍 [3] - 中芯国际H股新目标价基于62.9倍2028年预期市盈率,A股目标价基于196%的A-H股平均溢价设定 [3][4]
韦尔股份:2024年报点评报告:智能手机、汽车市场推动CIS主业高增-20250420
华龙证券· 2025-04-20 14: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CIS业务在智能手机、汽车两大需求支撑下高速增长,公司注重研发,研发费用占比维持高水平,产品研发与升级能力提高,推动市占率稳步提升,叠加下游两大领域增长确定性强,公司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5] 公司基本情况 - 当前价格124.22元,52周价格区间81.41 - 161.96元,总市值150,609.52百万元,流通市值150,609.52百万元,总股本121,694.83万股,流通股121,694.83万股,近一月换手26.30% [3] 财务数据 历史及预测营收与利润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实现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 [3] - 预测2025 - 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0.26亿元、337.44亿元、371.2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6.69%、12.38%、10.0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4.06亿元、53.01亿元、6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2.57%、20.33%、13.18% [5][7] 财务比率 - 2024年毛利率29.44%,净利率12.76%,ROE 13.57%,资产负债率37.89% [9] - 预测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9.55%、31.19%、30.57%;净利率分别为14.49%、15.40%、15.90%;ROE分别为15.38%、15.66%、15.18%;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87%、26.94%、22.84% [9] 业务分析 CIS业务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2亿部,同比增长7%,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3.14亿部,同比增长8.7%,公司推出的1.2um 5000万像素高端图像传感器OV50H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后置主摄方案中,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5]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公司汽车CIS解决方案已覆盖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等应用,未来有望导入更多设计方案 [5] - 2024年,公司CIS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76%,较上年增加23.52%,其中智能手机CIS实现收入98.02亿元,同比增长26.01%,汽车CIS收入达到59.05亿元 [5] 研发情况 - 2024年,公司半导体设计销售主业研发投入金额32.45亿元,占半导体设计销售收入15%,同比增长10.89%,除2023年以外,2020年至今研发投入保持正增长,且占比较高 [5] 估值分析 - 选取思特威 - W、格科微、兆易创新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作为CIS业务龙头,仍有一定低估 [5] - 2025 - 2027年对应PE分别为34.3、28.5、25.2倍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