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芯片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新机Pura 80开启预售!手机份额再夺中国第一
证券时报· 2025-07-23 12:24
华为Pura 80系列产品信息 - 华为Pura 80数字版于7月30日正式开售,搭载鸿蒙操作系统5,12GB+256GB版本售价4699元,叠加国补后4199元起,12GB+512GB版本5199元,12GB+1TB版本6199元 [1] - Pura 80系列升级第八代ISP,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提升200%,AI色彩引擎提升120%,AI降噪提升113%,AI实时HDR提升41% [1] - Pura 80配置了原Pura 70 Ultra机型使用的一英寸CIS主摄(Sony IMX 989),高阶三款机型使用带有RYYB技术的一英寸主摄 [1] 国产CIS芯片发展 - 研报分析Pura 80系列高阶机型大概率使用国产CIS,表明国产高端CIS芯片性能已追上Sony顶级产品并获得主流手机品牌认可 [2] - 2024年国产CIS芯片供应商(格科微、韦尔股份、思特威)合计占手机摄像头用CIS市场份额57%,格科微销量基本追上Sony,韦尔股份超越三星 [2] - 伴随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高端机市占率崛起,国产高端CIS芯片对海外厂商替代将加速 [2] 华为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华为以1250万台手机出货量拿下中国市场18.1%份额,位居第一 [2] - 2025年上半年华为以2540万台手机出货量保持中国市场销量第一 [2]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 2025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下滑4%,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 [3] - "国补"对市场需求拉动有限,厂商为控制渠道库存水位在二季度减少出货量,并借助"6.18"促销清理库存 [3] - 虽然"国补"陆续恢复且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但宏观经济仍充满挑战,预计下半年市场压力更大 [3]
华为新机Pura 80开启预售!手机份额再夺中国第一
证券时报· 2025-07-23 11:59
华为Pura 80系列产品发布 - 华为Pura 80数字版于7月30日正式开售,搭载鸿蒙操作系统5,12GB+256GB版本售价4699元,叠加国补后4199元起,12GB+512GB版本5199元,12GB+1TB版本6199元 [1] - Pura 80系列影像能力显著提升,第八代ISP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提升200%,AI色彩引擎提升120%,AI降噪提升113%,AI实时HDR提升41% [2] - Pura 80配置了原Pura 70 Ultra机型使用的一英寸CIS主摄(Sony IMX 989),高阶三款机型采用带RYYB技术的一英寸主摄 [2] 国产CIS芯片发展 - 国产高端CIS芯片性能已追上Sony顶级产品,获得主流手机品牌认可,Pura 80系列高阶机型大概率使用国产CIS [3] - 2024年国产CIS供应商(格科微、韦尔股份、思特威)合计占据57%市场份额,格科微销量基本追上Sony,韦尔股份超越三星 [3] - 伴随国产手机品牌高端机市占率提升,国产高端CIS芯片对海外厂商替代进入加速期 [3] 华为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1250万台,市场份额18.1%,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3] - 2025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2540万台,保持中国市场销量第一 [3]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 2025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下滑4%,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增长 [4] - "国补"政策对需求拉动有限,厂商通过控制出货量和"6.18"促销清理渠道库存 [4] - 尽管贸易战缓和,但宏观经济挑战仍存,预计下半年市场压力更大 [4]
周鸿祎:最近采购的都是华为的产品,H20性价比不高
第一财经· 2025-07-23 11:19
360集团芯片采购策略 - 公司正在将芯片采购方向转向国产芯片 尽管国产芯片与英伟达存在差距 但强调必须通过使用促进改进[1] - 近期采购集中于华为产品 未提及重新采购H20芯片的计划[2] 国产芯片与H20对比 - H20芯片更适合推理场景 但推理对芯片性能要求低于训练 无需高速互联或集群支持[2] - 国产芯片在性价比方面优于H20 导致H20市场定位面临挑战[2] 行业动态关联事件 - 马云西湖夜骑引发同款商品抢购潮 线下渠道出现断货 旗舰店实施每人限购2辆政策[4]
英伟达H20重回市场,但中国芯片过去三个月已爆单
36氪· 2025-07-16 08:12
英伟达中国市场动态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进行2025年第三次中国行 行程包括政府拜访、客户会议、链博会出席及中国媒体会 [4][5][6] - 公司宣布获得美国政府保证 将恢复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 并推出全新兼容RTX Pro系列GPU [5][6]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过去两年实现四倍增长 [6] 国产芯片替代进展 - 2025年国内厂商密集发布H20平替产品 包括昆仑芯P800、摩尔线程MTT S80、华为昇腾910C、寒武纪思元590等 [7] - 国产芯片厂商采取降价、生态兼容、锁定大客户等策略抢占市场 沐曦和摩尔线程近期寻求上市 [7] - 寒武纪2025年Q1营收暴涨42.3倍 实现上市后首次季度盈利 主要客户为运营商、智算中心和互联网大厂 [12][13] - 国内GPU厂商重点突破方向:模型适配、显存扩容、数据搬运提速、能效比提升 [14] 市场份额变化 - 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份额从2022年95%降至2025年50% [8] - H20禁令仅维持三个月 但国产芯片已抢占市场真空期 多家厂商出现爆单情况 [8][12] - 国产芯片当前主要对标H20规格 长期计划向B200/H100等高端产品迭代 [19] 中国市场重要性 - 中国贡献英伟达全球15%收入 约180亿美元/年 是公司第四大市场 [16] - H20禁售导致2025年Q2预计损失80亿美元收入 [17] - 中国拥有超过150万CUDA开发者和数千家支持企业 [17] 未来竞争格局 - 行业认为H20回归具有双重目的:增加销售数据+狙击中国芯片公司 [17] - 国产芯片在性价比和长期供应链安全方面形成优势 替代趋势可能难以逆转 [19] - 英伟达需平衡政治与商业关系以维护中国市场 [20]
充电宝千亿市场,哪些芯片公司吃饱?
芯世相· 2025-07-15 12:33
充电宝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 - 充电宝行业近期因电芯故障频发集体爆雷,罗马仕、倍思、绿联等头部品牌3C认证被暂停,低价策略导致电芯环节安全隐患集中爆发 [3] - 2024年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达163亿美元(同比+8.7%),预计2033年将增长至329亿美元(CAGR 8.2%)[7] - 中国厂商主导全球市场,2022年安克和小米合计占19.93%份额,罗马仕等第二梯队占12.48% [7] 充电宝产品分类与技术演进 - 按电池类型分为锂离子(成本低但较重)和锂聚合物(轻薄安全但价高),按容量分小型(<5000mAh)、中型(5000-10000mAh)、大型(>10000mAh)[5][6] - 快充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升级,支持PD/QC/PPS协议及无线充(Qi标准)成为主流,中高端机型主控芯片成本占比约10% [6][9] - 电路板集成度持续提升,从分立方案转向SoC方案,国产芯片占据全球充电宝主控芯片90%以上份额 [13] 充电宝核心芯片供应链 - 移动电源SoC为系统核心,集成充放电管理、协议识别等功能,代表厂商英集芯IP5306曾占全球20%份额 [10][19][21] - 电池保护芯片(如创芯微CM1020Q)和电量计芯片(如赛微CW2217BAAD)构成安全体系,赛微微电2024年电池安全芯片营收占比46.6% [14][30][32] - 协议芯片(智融SW3526)、升降压控制器(南芯SC8815)等辅助芯片按需配置,南芯科技2024年营收同比+44.19% [12][26][34] 国产芯片厂商竞争格局 - 英集芯2024年营收14.31亿元(+17.66%),电源管理芯片占比74%,客户覆盖小米/OPPO/三星 [22][24] - 智融科技2019-2021年营收CAGR达111.71%,移动电源业务占比60%-70%,主要服务罗马仕/安克等品牌 [26][27] - 其他头部厂商包括芯海科技(PD快充芯片出货量+90%)、杰华特(2024营收16.79亿元+29.46%)及士兰微/钰泰等 [32][33][34]
豪威集团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6-30 16:34
公司概况 - 豪威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作为全球前十大Fabless半导体公司,年出货量达112亿颗,服务2300多家全球客户[2][6] - 公司市值达1556.60亿元,创始人虞仁荣以425亿元身家位列中国芯片首富,直接与间接控股33.57%[4][6] - 公司前身为1995年创立的美国豪威科技,2019年被韦尔股份收购后完成产业整合[4][6] 市场地位 - 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3.7%,仅次于公司A(44%)和公司B(16.4%)[12] - 汽车CIS领域以32.9%份额居全球第一,2024年9月单月出货量达1040万颗[2][9] - 智能手机CIS市场份额10.5%,旗舰产品OV50H进入小米、华为供应链[9][13] 业务结构 - 三大核心产品线:图像传感器(CIS)、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8] - 医疗领域推出OCH2B30牙科摄像头模组,机器视觉部门开发OG09A10等工业自动化产品[9] - 拥有4865项授权专利,研发团队2387人,2024年研发投入26.86亿元(占营收10%)[9][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200.40亿元增长至257.07亿元,毛利从47.41亿元提升至72.39亿元[10] - 毛利率从21.76%提升至31.03%,净利率从2.59%跃升至13.31%[10]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68%,净利润暴涨55.25%[10] 行业竞争 - 与思特微、格科微并称"国产三剑客":思特微安防CIS全球第一,格科微手机CIS全球第二[13] - 在索尼推迟目标、SK海力士退出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13] 战略规划 - 港股上市旨在拓宽国际融资渠道,加速产能扩张与前沿技术研发[13] - 布局端侧AI、MR(混合现实)等新兴领域,推动从硬件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13]
“中国首善”投300亿元建的大学,获批设立!今年将招收首批本科学生
证券时报网· 2025-06-21 23:03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设立 - 教育部批复设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创办 是探索高起点 小而精 国际化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尝试 [1] - 学校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办学性质为民办 今年正式招收本科生 首批设置数理基础科学 智能制造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 [4][8] - 宁波市政府出资160亿元选定校址 规划用地2300亩(约150万平方米) 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投资1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还将投入200亿元以上办学资金 总投入超300亿元 [7] - 学校计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1万人 本科 硕士 博士比例为4:3:3 已引进院士16人 国家级人才52人 联合知名大学招收243名博士生 获批省级科研平台5个 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3.7亿元 [7][8] 虞仁荣慈善与商业背景 - 虞仁荣是豪威集团董事长 2024年以53亿元捐款成为"中国首善" 其中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豪威集团5000万股股票 [3][9] - 虞仁荣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是传奇的"清华EE85班"成员 该班级人才辈出 被称为"撑起中国半导体领域半壁江山" [9] - 豪威集团是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CIS)龙头企业 CIS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 汽车和安防等领域 [9] 中国CIS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国产CIS芯片供应商格科微 豪威集团 思特威合计占手机摄像头用CIS领域57%市场份额 豪威集团销量已超越三星 [10] - 从全球CIS销售金额看 三家中国厂商合计收入仅为索尼的三分之一 海外厂商仍占据超75%市场份额 [10] - 豪威科技发布OV50X芯片 技术水平已追上索尼LYT-900 在28nm制程工艺下 国内成熟制程供应充足 看好国产CIS芯片加速替代趋势 [10]
拆解绿驹电动车黑鹰控制器:看国产替代芯片如何上位
芯世相· 2025-06-04 13:02
电动车控制器拆解分析 - 拆解对象为绿驹电动车黑鹰2Si-12控制器,型号ZWK072032B,由高标公司生产,电压72V、电流32A,2021年6月产品[1][2] - 控制器采用挤压型材C型外壳,顶面注塑顶壳,灌胶工艺实现固定和防水功能,MOS管通过散热片贴在外壳散热平台[7][11] - 电源输入使用两个330uF100V电解电容,板桥驱动器采用士兰微SDH2136三半桥驱动器件[27][29] 核心元器件配置 - MOS管采用华润微SKD503T,关键参数:VDS 100V,Rdson 3.6mΩ,Id 120A,TO-220封装[31][32] - 主控芯片为雅特力AT32F421C8T7,反映国产32bit MCU已大量替代STM32和51内核单片机[36] - 降压芯片使用士兰微SD4938,输入电压20-150V,可调输出12V/15V/18V,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等领域[38] 电源管理系统 - DC-DC降压至12V/15V后,通过MB78L05降至5V供电系统,再通过1117-3.3V芯片降至3.3V供MCU[40][42] - 运放采用MAV862(兼容TI LMV862),并发现聚询GS8634四通道运放,显示国产替代趋势[44][47] - 电源输入母线采用三个并联康铜丝实现电流采样,电路板首次使用0402规格器件(以往多为0603以上)[45][50] 行业技术趋势 - 控制器设计体现功率与信号混合板设计,通过悬浮汇流铜排完成功率导流[22] - 外壳设置疑似泄压阀的绿色小盖结构,可能在元件故障时避免壳体炸裂[4] - 行业出现明显国产替代现象,特别是在MCU和模拟芯片领域[36][44]
告别「英伟达依赖」,车企掀起换「芯」潮
创业邦· 2025-04-30 11:03
英伟达紧急访华与芯片产业格局变化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紧急访华,因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导致H20芯片受限,股价暴跌,需寻找中国市场突破口 [6] - 黄仁勋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继续合作 [6] - 中国加速国产芯片替代,车规级芯片国产化成为整车厂核心诉求 [6] 整车厂的紧急任务 - 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导致国内市场恐慌,部分代理商借机囤货涨价,采购难度加大 [8]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规则,堵住境外封装规避关税路径 [8] - 深圳华强北芯片价格上涨,部分型号存储芯片单日涨幅20% [8] - 电动车芯片需求达1600颗,智能汽车需求有望提升至3000颗 [8] - 麦格纳和舜宇光学等一级供应商积极寻找国产替代方案,接触索尼和豪威科技 [8] 国产芯片需求激增 - 索尼询价客户量翻倍,预计2025年出货量增加50%-90% [10] - 韦尔股份2024年营收增长22.4%,净利润增长498%,汽车传感器业务增长23.5% [10] - 晶方科技2024年营收增长23.7%,归母净利润增长68.4% [10] - 雅创电子国产芯片询价客户激增,整车厂接受度提高 [10] - 英伟达Drive Orin-X系列2024年装机量210万颗,占比近40%,华为昇腾、地平线和黑芝麻成为主要替代选择 [10] - 比亚迪原计划2025年采购70%地平线芯片,英伟达份额逐步下降 [10] 国产芯片"抢位赛" - 芯片上车需3-6个月测试流程,且需消耗库存,短期内销量无法大幅提升 [12] - 中腰部芯片厂商内卷,提供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的优惠承诺 [13] - 人才争夺战激烈,厂商高价挖角竞争对手人才 [13] - 比亚迪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达700 TOPS,蔚来自研5纳米"神玑NX9031"芯片量产装车 [13] - 蔚来自研芯片可节约成本约1万元,打破英伟达在智驾算力领域的垄断 [13]
智能汽车突围战:国产芯片的“攻防与加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5 09:35
论坛背景与主题 - 论坛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两大核心领域,围绕电动化平台架构、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智能驾驶系统集成三大技术主线展开讨论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0%,行业处于关键产业拐点,论坛旨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1] - 十余家产业领军企业参与,包括黑芝麻智能、辉羲智能、士兰微、纳芯微等,覆盖芯片设计、电源管理、声学解决方案等多个细分领域 [1] 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进展 芯片技术 - 黑芝麻智能推出华山A2000和武当系列高性能芯片平台,重点布局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领域,未来将优化SoC架构以降低成本和提升算力 [3][4] - 辉羲智能自主研发7nm工艺的光至R1 SoC,集成450亿晶体管,支持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场景,其数据闭环驱动模式可实现每周算法迭代 [5] - 纳芯微基于HSMT协议的SerDes视频接口产品实现国产化,支持摄像头到屏幕的全链路布局,并与全球Tier1厂商深度合作 [15] - 荣湃半导体推出采用iDivider技术的数字隔离器Pai8216系列,具备40V驱动电压和200kV/μs高CMTI,推动SiC驱动解决方案创新 [21] 电源与驱动技术 - 南芯科技覆盖1A至16A输出的高能效电源方案及车规级驱动产品组合,满足智能汽车对功率密度和功能安全的严苛需求 [7][9] - 士兰微LVMOS产品覆盖40V至1200V电压范围,提供域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呼吁产业链协同发展 [11] - 华太电子EFUSE产品HAD1420系列实现线束减重和低功耗保护,HAP系列高压BUCK电源支持座舱高效运行 [19][21] 智能座舱与声学技术 - 华研慧声"无界声®"方案集成主动降噪(ERNC)和7.1.4三维沉浸音效,已应用于智己、福特等车型 [11][13] 国产化与供应链生态 - 华大半导体年出货量突破100亿颗,推动C-IDM全产业链布局,覆盖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环节 [17] - 宇都通讯即将量产国产UWB芯片YD9605,对标NXP产品,已获3项专利授权,拓展车载定位及IoT生态 [23][25] - 概伦电子推出车规级DTCO解决方案,覆盖设计-制造-验证全流程,应对5nm以下工艺的设计风险和验证复杂度 [19] 行业协同与未来展望 - 论坛强调整车厂、Tier1与芯片厂商需加强协作,缓解供需矛盾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11] - 技术创新如数据闭环驱动、国产替代、高精度定位等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基石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