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图像传感器(CIS)

搜索文档
图像传感器,中国市场份额飙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9 09:14
市场概况 - 2024年CMOS图像传感器(CIS)市场收入增长6.4%,2023年同比增长2.3%,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4.4% [1] - 2024年出货量70亿台,2030年预计增至90亿台,移动、安全和汽车应用为主要增长动力 [1] - 2024年晶圆产量增长8.9%,堆叠架构占比近80%,三堆叠CIS在移动和XR领域普及 [1] - 平均售价稳定在3美元以上,受移动和汽车高端功能支撑 [1] 区域与厂商动态 - 中国公司Smartsens 2024年同比增长105.7%,拓展移动和汽车领域 [4] - 索尼市场份额增加近50%,三星保持稳定并推广新技术,SK海力士缩减CIS投入专注存储器 [4] - 安森美、Teledyne、意法半导体收入下降,因工业和医疗市场放缓或消费电子订单减少 [4] - 索尼和三星在汽车领域挑战豪威科技和安森美,中国公司瞄准高端智能手机 [4] - 国内需求与政府支持推动中国CIS生产,混合供应模式增强韧性 [4] - 预计2030年全球CIS晶圆产能达638k wpm(负载率72%),索尼扩产,SK海力士缩减,JASM在日本量产 [4] 技术趋势 - 行业创新聚焦性能、集成度和传感能力提升,包括信噪比、弱光灵敏度、紧凑设计和低功耗 [7] - 索尼三层堆叠传感器用于Xperia 1 V及主流智能手机,支持多模态传感和片上AI [7] - 22纳米逻辑堆叠技术推动超低功耗与计算能力扩展,FDSOI技术或用于神经形态传感 [7] - 混合/数字像素传感器解决快门权衡问题,提升速度并降低噪声 [7] - 超表面、微光学技术实现先进3D/偏振传感,基于事件成像和SPAD技术优化低延迟/弱光性能 [7] - 无铅量子点传感器在短波红外消费应用受青睐 [7] 技术发展历程 - 像素尺寸从2006年2.2µm缩小至2022年0.56µm [8] - 制程从2006年90nm演进至2020年22nm,未来或采用FDSOI/FinFET [8] - 3D集成从BSI发展为双堆叠、三堆叠,2030年或进入多堆叠时代 [8] - 逻辑节点从2012年65nm升级至2020年22nm [8]
TCL电子、晶合集成披露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23 16:12
TCL电子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9.5亿至10.8亿港元,同比增长45%至65% [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Mini LED/AI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全球供应链优化、奥运合作伙伴品牌效应提升 [3] - 数字化转型与自动化措施降低费用率,优化费用结构 [3] TCL电子产品结构 - 65吋及以上TV全球出货量占比提升4.8个百分点至28.4%,75吋及以上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14.2% [4] - Mini LED TV全球出货量达137万台,占比提升6.6个百分点至10.8% [4] - 量子点TV出货量同比增长73.7%至304万台,占比提升9.1个百分点至24.0% [4] TCL电子区域市场表现 - 国际市场TV出货量同比增长8.7%,其中65吋及以上增长47.3%,75吋及以上增长57.9% [6] - 欧洲市场75吋及以上TV出货量同比增长71.7%,Mini LED TV增长91.0% [6] - 新兴市场TV出货量同比增长17.9%,65吋及以上增长45.8%,75吋及以上增长68.4% [6] - 北美市场65吋及以上TV出货量同比增长60.5%,Mini LED TV增长349.6% [7] - 中国市场Mini LED TV出货量同比增长154.2%,618期间零售量突破27万台 [7] 晶合集成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50.70亿至53.20亿元,同比增长15.29%至20.97% [8] - 归母净利润预计2.60亿至3.90亿元,同比增长39.04%至108.55% [8] - 扣非净利润预计1.57亿至2.35亿元,同比增长65.83%至148.22% [8] 晶合集成业务进展 - 行业景气度回升带动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产品毛利提升 [9] - CIS成为第二大主轴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高 [10] - 40nm高压OLED驱动芯片已量产,55nm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10] - 28nm OLED驱动芯片及逻辑芯片预计年底进入风险量产 [10]
英伟达松绑H20,索尼推迟市场目标:芯片背后的大国角逐
格隆汇APP· 2025-07-22 16:3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获美国批准恢复H20计算卡在华销售,并推出中国市场定制GPU产品,反映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迫使海外巨头调整策略[1] - 全球CIS龙头索尼因中国高端市场竞争加剧及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推迟2025年60%市场份额目标[1][21] - 格科微凭借高像素单芯片技术路径跃居全球CIS销量第二,成为索尼主要竞争对手[1][21] 公司财务与战略投入 - 2024年营收63.83亿元(同比+35.9%),2025年Q1营收同比+18.21%,但净利润亏损系主动战略投入所致[3] - 研发费用大幅前置:2024年全年9.52亿元(同比+19.66%),2025年Q1单季2.62亿元(同比+30%),费用率升至17.2%[3] - 亏损主因高像素产品研发投入及低端市场竞争,属高端化转型必经阶段[4][5] 高端化转型成效 - 2024年1300万像素及以上产品收入15亿元,占手机CIS业务40%;2025年Q1占比提升至50%[6] - 50MP CIS成功导入vivo、传音等主流安卓机型,3200万像素产品量产并进入OPPO、iQOO等供应链[6][8] - 高盛预测2025年Q2收入同比+32%至20亿元,净利润同比+59%至7500万元[9] Fab-Lite模式战略价值 - 临港产线支撑Fab-Lite模式,实现设计-制造协同,加速高像素单芯片技术迭代(如32M/50M产品)[15][17] - 自建产能保障供应链安全,摆脱堆叠式架构垄断,引领中国半导体技术路线[15][16] - 高像素产品放量将摊薄折旧成本,高毛利产品改善盈利能力[18] 行业周期与公司韧性 - 半导体板块2022-2023年累计下跌超40%,2024年反弹16.92%,格科微股价波动与行业周期相关[19] - 实控人持股超40%,股权激励计划绑定核心人才,彰显长期信心[19] - 手机供应链库存去化完成,终端需求回升,高像素CIS成行业主流方向[9][21] 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50MP产品量产标志公司突破高端市场壁垒,扭转"低端依赖"印象[8] - 单芯片技术路线打破索尼/三星堆叠式架构垄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15][16] - 全球CIS格局:索尼第一、格科微第二、豪威第三,中国厂商份额持续提升[21]
“中国首善”投300亿元建的大学,获批设立!今年将招收首批本科学生
证券时报网· 2025-06-21 23:03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设立 - 教育部批复设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创办 是探索高起点 小而精 国际化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尝试 [1] - 学校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办学性质为民办 今年正式招收本科生 首批设置数理基础科学 智能制造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 [4][8] - 宁波市政府出资160亿元选定校址 规划用地2300亩(约150万平方米) 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投资1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还将投入200亿元以上办学资金 总投入超300亿元 [7] - 学校计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1万人 本科 硕士 博士比例为4:3:3 已引进院士16人 国家级人才52人 联合知名大学招收243名博士生 获批省级科研平台5个 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3.7亿元 [7][8] 虞仁荣慈善与商业背景 - 虞仁荣是豪威集团董事长 2024年以53亿元捐款成为"中国首善" 其中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豪威集团5000万股股票 [3][9] - 虞仁荣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是传奇的"清华EE85班"成员 该班级人才辈出 被称为"撑起中国半导体领域半壁江山" [9] - 豪威集团是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CIS)龙头企业 CIS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 汽车和安防等领域 [9] 中国CIS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国产CIS芯片供应商格科微 豪威集团 思特威合计占手机摄像头用CIS领域57%市场份额 豪威集团销量已超越三星 [10] - 从全球CIS销售金额看 三家中国厂商合计收入仅为索尼的三分之一 海外厂商仍占据超75%市场份额 [10] - 豪威科技发布OV50X芯片 技术水平已追上索尼LYT-900 在28nm制程工艺下 国内成熟制程供应充足 看好国产CIS芯片加速替代趋势 [10]
“中国首善”投300亿元建的大学,获批设立!今年将招收首批本科学生
证券时报· 2025-06-21 22:43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获批设立 - 教育部于6月20日批复设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该学校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创办 定位为高起点 小而精 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2] - 学校办学性质为民办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规划用地2300亩(约150万平方米) 宁波市政府出资160亿元选定校址 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投资超300亿元用于基建和办学 [8][9] - 学校首批设置数理基础科学 智能制造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 2024年启动浙江省内本科生招生 按计算机大类招生 首年不分专业 [9] 学校发展规划与科研实力 - 学科布局聚焦理学 工学 信息 商科四大领域 兼顾特色人文社科 创校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 [8] - 计划十年内实现在校生1万人规模 本科 硕士 博士比例为4:3:3 初期与国内外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2022年已招收首批研究生 [9] - 筹建期间已引进16名院士 52名国家级人才 联合知名高校培养243名博士生 获批5个省级科研平台 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3.7亿元 [11]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智能制造等六大前沿领域 已形成特色科研成果 [10] 创始人虞仁荣背景与行业地位 - 虞仁荣为豪威集团董事长 2024年以53亿元捐赠额成为胡润慈善榜"中国首善" 捐赠主要投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4][13] - 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EE85班) 该班级校友包括兆易创新 卓胜微 格科微等半导体企业创始人 被誉为"中国半导体半壁江山" [13] - 豪威集团是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CIS)龙头 在手机CIS领域销量超越三星 2024年国产CIS厂商合计占57%市场份额 [13][14] 国产CIS行业动态 - 中国CIS厂商销量增速显著 但销售额仅为索尼的三分之一 全球市场75%份额仍由海外厂商占据 [14] - 豪威科技2025年发布的OV50X芯片性能已对标索尼LYT-900 技术差距缩小 国产28nm成熟制程产能充足 加速替代趋势明确 [14]
CIS市场竞争,加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4 11:05
索尼集团图像传感器业务表现及市场动态 核心观点 - 索尼集团预计2025年实现60%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的目标将推迟 主要由于2024年主要客户销售额低于预期及中国高端市场竞争加剧 [1][2] - 2024年公司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与上一年持平为53% 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56% [2] - 索尼仍保持全球智能手机CIS出货量第一 但中国竞争对手格科微和豪威科技增长迅猛 [5][6][8] 财务与业务表现 - 索尼影像与传感解决方案部门2024财年销售额预计达1 799万亿日元(同比+12%) 营业利润2611亿日元(同比+35%) 均创历史新高 [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有利汇率 产品结构改善及移动设备传感器销量提升 [2] - 索尼半导体提出五大技术发展轴(灵敏度/噪声 动态范围 分辨率 读出速度 功耗) 将加速新产品市场化以应对竞争 [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CIS出货量预计44亿颗(同比+2%) 索尼保持第一 格科微(同比+34%)和豪威科技(同比+14%)分列二三位 [5][6][8] - 格科微通过轻晶圆厂模式提升成本效率 豪威科技凭借高性价比5000万像素传感器OV50H获中国厂商青睐 [6][8] - SK海力士宣布2025年退出CIS业务 可能为中国供应商创造新机会 [8] 技术趋势与市场挑战 - LOFIC和多光谱技术有望推高CIS平均售价 但2025年出货量可能因智能手机摄像头数量减少(2024年3 7个/台 vs 2023年3 8个/台)而小幅下滑 [9] - 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智能手机市场形成压力 [9]
思特威:一季度净利同比大增 进一步夯实国产CIS领域优势地位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19 10:3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8亿元,同比增长108.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2662.76%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50亿元,同比增长10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64.97% [1]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净利润率提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1] 业务板块表现 智能手机领域 - 2024年营收32.91亿元,占主营收入55.15%,同比增长269.05% [2] - 高阶旗舰手机产品营收占比超50%,5000万像素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 [2] - 未来将优化产品性能(动态范围、噪声、功耗),完善差异化产品矩阵 [2] 智慧安防领域 - 2024年营收21.50亿元,占主营收入36.03%,同比增长28.64% [2] - 迭代产品性能优异,保持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 汽车电子领域 - 2024年营收5.27亿元,占主营收入8.83%,同比增长79.09% [3] - 车规级CIS解决方案覆盖车型项目增加,智能驾驶及舱内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 [3] - 未来将丰富车载产品矩阵,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 [3] 机器视觉领域 - 产品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3] - 未来聚焦高端核心技术突破,拓展应用场景 [3] 研发与技术优势 - 2024年研发投入4.47亿元,同比增长56.35%,累计授权专利464项(境外96项) [4] - 荣获IC设计、图像传感器等领域多项奖项 [4] - 市场地位:全球安防CIS出货量第一(2020-2023)、车载CIS全球第4/国内第2(2023)、手机CIS全球第5(2024年份额11.2%) [4] 未来战略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矩阵,提升用户体验 [5] - 巩固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领域优势,拓展新兴应用场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