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年金

搜索文档
低利率如何破局?专访同方全球人寿童伯宁
券商中国· 2025-07-04 15:02
利率下调与保险产品调整 - 合资人身险公司同方全球人寿率先将两款新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下调50BP至1.5%,引发市场关注 [2] - 公司认为下调利率可增强投资灵活性,长期或实现更高回报率,达到保险公司与客户"双赢" [2]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3年以来单边快速下行,2024年12月跌破1.7%,6月23日降至1.64%,持续低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4][6] 低利率环境下的行业挑战 - 利率与产品预定利率长期倒挂导致保险公司投资端收益承压,利差损风险加大 [7] - 投资决策面临两难:投资长债无法覆盖负债成本,不投资长债则可能因利率继续下行缺乏稳定收益 [8] - 行业两年内第三次下调产品预定利率,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从4.025%降至2.5% [6] 产品策略调整方向 - 公司采取平衡的多产品策略,包括分红险、非分红险、储蓄险、养老年金等 [13] - 重点发展"下有保底、上有弹性"的分红险,认为股票市场长期回报率通常高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8] - 产品调整三大方向:风险共担型产品、保障型产品、养老产品 [13] 行业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8月要求新备案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5%、2.0%、1.5% [5] - 2024年1月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一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 [9] - 行业预计8月左右将正式启动新一轮预定利率下调 [9] 产品创新建议 - 建议探索开发指数型万能险、指数型年金、保底型投连险等新型风险共担产品 [17] - 指数型万能险可设置封顶率(如10%)和保底率(如1%),平衡市场收益与最低保障 [17] - 产品创新需要配套风险控制机制和金融工具对冲风险 [18] 细分市场布局 - 医疗险领域升级百万医疗险,研发中高端医疗险,推出失能、护理保险 [14] - 养老产品关注退休后现金流焦虑和失能风险,通过"产品+服务"满足不同需求 [14] - 强调养老年金应聚焦退休长期保障功能,避免高现价产品丧失保障意义 [15]
保险行业点评:寿险快速回暖,财险多险种共振支撑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6-30 15: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五月保费有所回暖,人身险累计保费同比自4月转正后继续正增,财险稳健增长;利率下行使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缓解;宏观经济回暖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演绎“资负共振”逻辑,建议积极关注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整体保费情况 - 2025年1至5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30,602亿元,同比+3.8%;5月单月保费收入4,647亿元,同比+13.2%;其中1至5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2,797亿元,同比+3.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5.2%;5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328亿元,同比+16.6%,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319亿元,同比+5.3% [4] 寿险情况 - 2025年1至5月寿险保费收入18,735亿元,同比+3.9%;5月单月保费收入2,674亿元,同比+24.1%;得益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市场利率下行凸显保险产品长期收益优势,分红险竞争力强,负债端有望持续回暖 [4] - 渠道上,头部险企推进代理人“质态升级”,高产能代理人占比提升推动高价值储蓄型产品新单增长;“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资源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推动规模和价值占比提升;年初保费规模同比短期承压,随市场利率下行,保险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4] 健康险情况 - 2025年1至5月健康险保费收入3,879亿元,同比+0.9%;5月单月保费收入624亿元,同比 - 6.3%;保费收入同比回落因三医改革控费,高价药械使用减少,赔付空间短期波动,部分消费者感知保障价值减弱 [5] - 健康险产品转型中,传统医疗险转型调整,中高端医疗险尚在培育;人身险板块转向价值成长,寿险量价双修复带来业绩弹性,健康险有望伴随中高端医疗险开发迎来结构升级,保费和新业务价值有望回暖 [5] 人身险其他情况 - 1至5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406亿元,同比 - 4.3%,单月新增缴费330亿元,同比+0.9%;市场利率下行,投保人追加缴费意愿阶段性回暖;监管引导向分红险转型,部分高收益万能险产品供给减少,保费分流至分红险,挤压投资款规模 [6] - 1至5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64亿元,同比 - 17.9%;权益市场阶段性震荡扰动客户风险偏好,后续表现依赖资本市场回暖与产品配置吸引力提升 [6] 财险情况 - 2025年前5月,车险保费收入3,720亿元,同比+4.4%;5月单月保费收入753亿元,同比+4.7%;前5月非车险保费收入4,085亿元,同比+6.0%;5月单月保费收入566亿元,同比+6.2% [8] - 前5月中国乘用车和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分别为1099.1万辆、560.6万辆,同比分别+12.6%、+43.9%,新车销售景气带动车险承保量提升;非车险增长由农险、健康险和意外险贡献,5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为6.2%、21.4%和12.9% [8]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展望2025年,寿险有望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高质量发展,分红险将占主流,商业医疗险供给有望增量,储蓄、养老年金等产品有望增长;财险聚焦规模和价值再平衡,头部险企聚焦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9] - 建议积极关注保险板块,重点关注长航二期改革效果凸显、资负两端表现稳健的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中国财险 [9]
保险行业点评:寿险累计增速转正,财险多险种共振支撑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6-01 2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四月保费有所回暖,人身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速转正,财险保持稳健增长,利率下行背景下,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有望缓解 [7] - 宏观经济回暖有望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持续演绎“资负共振”逻辑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保费收入情况 - 2025年1至4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25,955亿元,同比+2.3%;4月单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210亿元,同比+9.6% [3] - 1至4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19,469亿元,同比+1.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6,486亿元,同比+5.2%;4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879亿元,同比+11.6%,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331亿元,同比+5.6% [3] 人身险细分情况 - 2025年1至4月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6,061亿元、3,255亿元,分别同比+1.2%、+2.4%;4月单月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229亿元、614亿元,分别同比+16.8%、-2.9% [4] - 1至4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076亿元,同比-4.8%,单月新增缴费471亿元,同比+16.3%;1至4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4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5] 财产险细分情况 - 2025年前4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967亿元、3,519亿元,分别同比+4.3%、+5.9%;4月单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33亿元、598亿元,分别同比+4.5%、+6.9% [5] - 非车险增长主要由责任险、健康险和意外险贡献,4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为8.9%、14.7%和27.8% [5]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2025年寿险有望逐步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财险将聚焦规模和价值的再平衡 [7] - 建议积极关注保险板块,重点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阳光保险以及中国财险 [7]
金融赋能老龄社会:从意定监护到财富传承的制度破局
新京报· 2025-05-29 20:31
意定监护的金融创新模式 - 意定监护制度为解决老龄化监护问题提供法律依据,服务内容包括人身照护、医疗救援、财富管理等,核心是"管人管事"与"管钱"分离以防范道德风险 [3] - 信托行业在意定监护中发挥独特作用:破产隔离、契约精神、金融属性、经营连续性保障,通过信托文件约束监护人形成生态圈 [3] - 保险行业与意定监护内核相似,养老年金、健康险、长期护理险等产品可提供稳定现金流、医疗决策权保障及专业护理费用支持 [4] - 保险行业200万从业人员具备金融、法律等综合知识,可成为推广意定监护的重要力量 [5] 农村老年人监护问题与解决方案 - 2024年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比23.81%,总量庞大且分布分散,面临经济薄弱、地域碎片化及城镇化变迁挑战 [5] - 解决方案包括整合立法、明确三方职责(被监护人/村集体/政府)、建立监督机制、利用公益信托集中管理土地房屋等资产 [5] - 农村监护需采用团体服务模式,一对多降低信托及意定监护成本 [6] 财富传承规划标准化发展 - 老龄人口年增2000万催生财产规划需求,财富传承需解决"人在钱没"或"钱在人没"问题,倡导提前设立遗嘱 [8][9] - 信托公司通过资产析产、确权后设立信托架构保护财富,实现代际传承与社会成果传递 [9] - 《民法典》提供三类法律工具: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含录音/录像等形式)、遗赠抚养协议,后位继承遗嘱成为新趋势 [10] - 遗赠抚养协议与意定监护结合,法律市场在老年传承领域有较大发展空间 [10]
新华保险北分陈镜好:现代保险理念通过前置化服务减少了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
北京商报· 2025-05-28 17:48
保险行业创新与赋能 - 现代保险理念从"事后补偿"转向"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聚焦风险预防与健康管理,通过前置化服务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 [1] - 险企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建立"预防-诊疗-康复"闭环,配合医疗和重疾险产品,帮助消费者降低医疗支出预期,释放储蓄资金转向教育、文旅等消费领域 [1] 养老规划与生态链构建 - 险企通过重资产自建养老社区、轻资产养老机构合作、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方式,带动医疗、康复、文旅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保障-产业-消费"生态链 [1] - 客户可通过养老年金、终身寿等具备养老属性的产品,结合退休工资规划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保障晚年生活品质,富裕资金可用于当期消费提升生活品质 [1] 政策支持与消费能力提升 - 城市型普惠保等民生保障属性强的产品,以及个人养老金等兼具养老补充和节税功能的产品,能缓解民众潜在支出压力,提升当下消费能力 [2]
一年期定存利率破1,储蓄险成“香饽饽”?这些信息很关键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9:13
存款利率下调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六大国有行年内首次调降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活期存款利率为0.05%,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65%、0.85%、0.95%、1.05%,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1.3% [2][3] - 普通型人身险定价利率最高可达2.5%,分红险定价利率最高2.0%,万能险保底利率最高1.5%,储蓄型保险利率优势相对凸显 [3][4] - 存款利率下调压缩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空间,险资资产配置难度上升 [2][6] 保险销售市场反应 - 保险从业者借利率下调宣传储蓄型保险,强调其长期收益优势,如养老年金搭配保底1.5%的万能账户 [3][4] - 业内对销售前景看法分化:部分认为中老年客户将转向储蓄型保险,另一部分认为保险仅是理财分支,需长期持有才能实现理想收益 [4] - 朋友圈刷屏行为具有"情绪放大"效应,短期内刺激市场关注,但储蓄型保险流动性差、锁定期长,不能简单替代银行存款 [5] 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 - 利率下行导致资产端收益率下降,若负债端预定利率维持高位(如2.5%),可能引发利差损风险 [6][7] - 截至2025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需寻找更多投资机会实现保值增值 [6] - 前期高预定利率产品存量较大的险企面临更大压力,需平衡产品吸引力与利差损风险 [5][6] 险企应对策略 - 投资策略:强化多元化配置,提高权益类、另类投资比例,加强久期和信用风险管理 [8] - 产品策略:逐步降低新单产品预定利率,发展保障型、服务型产品,减少利差驱动依赖 [8] - 战略布局:推进"保险+健康养老"生态建设,通过康养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8]
人身险营销体制迎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1
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个险渠道曾是我国保险行业增长的中坚力量 鼎盛时期代理人数量逾千万名 但传统模式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1] - 传统个险营销模式依赖"人海战术" 形成金字塔式组织结构 忽视人力资源质量积累 市场饱和后"人多出单"难以为继 [2] - 预定利率持续下行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降至2.13% 较年初2.34%明显下降 传统寿险产品吸引力降低 [3] 监管政策与改革方向 - 监管明确推动代理人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落实"报行合一" 压缩高佣套利和自保件等灰色操作空间 [2] - "报行合一"机制要求产品定价假设与实际经营成本一致 佣金支付需与预算、精算测算、考核结果相匹配 [3] - 监管提出保险销售人员由"销售员"转型为"保险销售顾问" 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实施长期服务机制 [5] 头部公司转型实践 - 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推动"增优计划" 从传统增员转向培养高产、专业型代理人队伍 [5] - 泰康HWP模式将保险顾问、医养顾问、理财顾问三重角色合一 服务中高净值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 [6] - HWP团队客户留存率和保费贡献率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通过体验式活动衔接养老需求与保险产品 [7] 渠道格局变化 - 银保渠道呈现快速增长 中国人保2024年银保渠道原保费收入511.6亿元 同比增长4.3% [9] - 中国人寿2024年银保渠道总保费762.01亿元 首年期交保费187.76亿元 续期保费占比60.76% [9] - 新华保险2024年银保新业务价值达25亿元 增速高达516% 与国有大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9] 中介渠道发展 - 中介渠道凭借货比三家的优势 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大童保险坚持专业导向发展路径 [10] - 大童DRM风险管理师提供整体风险解决方案 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优化理赔流程 [10] - 中介渠道与医疗、救援、科技等行业深度融合 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11] 行业未来展望 - 保险销售从"拉保单"迈向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职业化、专业化是唯一出路 [4] - 改革虽阵痛明显 但将推动行业走向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1] - 未来胜出企业将是能实施专业化转型 真正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公司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