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合维生素
icon
搜索文档
汤臣倍健的中年危机:攻不下直播间,守不住药店,失守于经销商
华夏时报· 2025-09-04 21:4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面临品牌老化 渠道优势消退 营销效率下降等多重挑战 转型压力显著[2][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32亿元 同比下降23.43% 已连续九个季度下滑[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37亿元 同比下降17.34% 扣非净利润6.93亿元 降幅16.59%[7]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3% 归母净利润暴跌62.62% 为多年最严重业绩下滑[7]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44% 但被专家解读为通过强力压缩成本实现的短期利润修复[10] 销售费用与效率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2.33亿元 同比下降32.33% 但销售费用率仍高达34.90%[5][11] - 2024年销售费用30.31亿元 同比缩减21.45% 销售费用率攀升至44.33%的历史新高[4][11] - 2023年销售费用38.59亿元 同比增长21.77% 但同期营业收入增幅仅19.66% 单位营销投入回报减弱[4] - 2024年市场推广费和广告费分别同比下降37.47%和31.85% 2025年上半年广告费同比下降超50%[7] 渠道表现 - 2024年线上线下渠道收入分别为33.63亿元和34.18亿元 同比下滑25.35%和29.79%[16] - 2025年上半年线上线下渠道收入分别为16.84亿元和17.98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滑13.78%和31.63%[16] - 经销商数量从2021年的1070家锐减至2025年上半年的640家 2024年一年内减少200家[17] - 传统药店渠道因医保政策收紧禁止使用个人账户支付保健类消费而受到冲击[16] 品牌与产品表现 - 主力品牌2025年上半年收入大幅下滑:"汤臣倍健"主品牌下降28.32% "健力多"跌30.35% "lifespace"国内产品下滑34.43%[17] - 关节护理大单品"健力多"收入从2022年超10亿元规模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4.11亿元[17] - 终端价格体系混乱 同一产品折扣力度不一 反映品牌溢价能力持续衰减[18] - 直播间核心产品仍为蛋白粉、钙片和复合维生素等传统"经典老三样"[18]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为3039.34万元 同比骤降56.45% 不足销售费用的零头[13] - 大幅缩减研发投入可能削弱品牌长期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3] 消费者与市场竞争 - 品牌呈现明显代际认知差异 深受中老年群体青睐但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3][15][16] - 年轻消费者更偏好Swisse斯维诗、诺特兰德等新锐品牌[3][4] - 面临线上新锐品牌及跨境品牌的激烈竞争和低价内卷[14][18] - 专家指出公司渠道护城河正在决堤 未来1-2年是"渠道改革+产品迭代"的生死窗口[18]
汤臣倍健蒸发400亿:年轻人不怕老,不怕死,只怕穷?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20:27
保健品行业现状 - 中国保健品市场已发展近40年,围绕"怕老、怕死、怕丑"的需求持续存在,行业具备长期发展基础 [2][32] -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604.1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睡眠管理类产品增速达53.1% [32] - 行业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消费辅酶Q10占比30%,95后人均购买3种保健品,05后血糖监测产品消费增长85% [15] 汤臣倍健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35.32亿元(同比-23.43%),净利润7.37亿元(同比-17.34%)[3] - 2024全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27.3%),净利润6.53亿元(同比-62.62%),创上市最大跌幅 [9] - 市值从巅峰600亿跌至209亿,蒸发近400亿 [9] - 旗下品牌全线下跌:主品牌收入18.88亿元(-28.32%),健力多4.11亿元(-30.35%),lifespace国内1.38亿元(-34.43%)[8] 汤臣倍健问题分析 - 渠道依赖传统药店,2020年医保新规排除保健品后经销商数量从937家减至597家 [10] - 营销转型滞后,2024年广告费减少31.85%,市场推广费下降37.47% [11] - 新品开发不力,线上渠道收入16.84亿元(-13.78%),仍以"老三样"产品为主 [12][17] - 2018年推出的年轻子品牌"Yep"和收购的Life-Space未能打开市场,导致15.71亿元商誉减值 [18] 新兴品牌成功案例 - 诺特兰德通过9.9元维生素+中小达人推广,抖音月销过亿 [16] - 五个女博士胶原蛋白肽产品搜索量增长200%,女性口服美容市场销量第一 [16] - 万益蓝益生菌4年内成为中国市场销售额第一 [16] - Swisse通过零食化产品形态(微泡片、软糖等)占据电商销量榜首 [16] 行业发展历史 - 1988年娃哈哈营养液三年销售过亿,开创保健品先河 [21] - 太阳神1993年销售额13亿,市占率63% [22] - 太太口服液1995年销售额1.6亿,中华鳖精年销5亿 [26][28] - 三株口服液1996年销售额达80亿 [29] - 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出台后行业经历调整 [31]
营养品走俏更要治理乱象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10
未成年人营养品市场现状 - 上半年婴童维矿、碳酸钙、复合维生素等未成年人营养品持续走俏,改善睡眠类、肠胃养护类营养品成交量同比超10倍增长 [1] - 二三线城市未成年人营养品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30%,显示市场潜力巨大 [1] - 营养品种类日益丰富,但存在品类杂乱、夸大效果、非法添加、价格混乱等市场乱象,制约行业规模扩大 [1] 行业监管与政策方向 - 需落实食品安全法、《国民营养计划》等法规,加强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非法添加 [2] - 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优化营养品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2] - 通过制定产品标准和科学指导,确保未成年人营养品安全健康,维护消费者权益 [2] 行业竞争与产品创新 - 企业需加强自律,避免低水平无序竞争,通过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2] - 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设计差异化产品,如轻养生、剂型零食化产品,创新营养品形态 [2] - 确保添加剂规范使用,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2] 销售渠道拓展 - 发挥线下销售品牌推广优势,利用线上销售多样性和便捷性,推动销售额增长 [3] - 平台需规范推荐机制、整治虚假宣传,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