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晶华新材(603683):中报扣非净利增长19%,多模态柔性传感器开拓新增长极
浙商证券· 2025-08-14 20: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5亿元(同比+10.5%),扣非归母净利润3849万元(同比+18.9%)[1] - Q2单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8.8%),扣非归母净利1991万元(同比+75.7%)[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16.6%(同比-0.43PCT),净利率4.15%(同比-0.72PCT)[2] - 期间费用率12.47%(同比持平),其中研发费率3.86%(同比+0.34PCT)[2] 新业务布局 - 成立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聚焦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覆盖机器人、医疗康养、新能源汽车等场景[3] - 机器人领域:开发灵巧手电子皮肤,推进全掌式传感器项目[3] - 医疗健康领域:研发脑卒中康复外骨骼手套、步态检测鞋垫[3] - 工业与消费电子:布局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智能座舱等[3] 主业发展 - 胶粘材料主业产能释放,四川基地规划10亿平方米新型胶粘材料及10万吨可降解纸基新材料[4] - 股权激励目标:2024-2026年营收复合增速14%或归母净利润增速25%/65%/100%[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82/1.21/1.59亿元(同比+23%/47%/32%)[5] - 对应PE 87/59/45倍[5] - 2025年营收预测22.34亿元(同比+18.5%),归母净利0.82亿元(同比+22.78%)[6]
养老金融周报(2025.07.21-2025.07.27):英国养老金成立GGIC以求参与政策制定-20250728
平安证券· 2025-07-28 12:09
核心观点 本周全球养老金领域有三项重点事件值得关注,分别是二季度中央汇金 ETF 购买规模接近 2000 亿人民币、英国养老金成立 GGIC 以求参与政策制定、英国建立第二届养老金委员会以应对养老金下降问题;同时还跟踪了海外和国内养老金融政策及投资管理动态 [1][2] 重点关注 - 二季度中央汇金 ETF 购买规模接近 2000 亿人民币,资金投入 10 只宽基指数基金,超一半流入中证 300 指数 ETF,还买入约 290 亿元中证 1000 指数 ETF [1][6] - 英国养老金成立 GGIC,初始成员 AUM 约 1500 亿英镑,对英资产投资超 600 亿英镑,要求赋予养老金更多权利,包括参与政策制定、获取非上市公司信息、拥有股东权利等 [8][9] - 英国时隔近 20 年重新组建第二届养老金委员会,职责是审查未来养老金待遇下降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需在 2027 年向政府提供最终报告 [2][11] 海外养老金融动态 - 美国 NCPERS 称 DB 型养老金比 DC 型更能支持经济增长,公共养老金对经济健康关键,2023 年贡献大,无公共养老金 2025 年经济活动或减 3 万亿美元,且财政影响显著 [13] - 加拿大 La Caisse 承诺向英国 Sizewell C 核电项目投资最多 17 亿英镑,获 20%股权,项目装机 3.2GW,建成后可长期供电并减碳排放 [14][15] - 丹麦学者养老金将 9 家欧洲国防工业公司移出投资排除名单,支持欧洲民主制度,仍排除争议性武器等相关企业 [15] - 美国 SDCERS 改用总公共股票策略进行权益配置,降低偏差风险,目标年化投资回报率 6.5% [17] - Confluence 称 2025 年二季度 4000 余家 DB 型养老金计划净回报中位数为 6.06%,均低于 60/40 基准组合回报率 [18] 国内养老金融和产业动态 - 财政将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通过电子消费券抵扣 30 - 60%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资金按 9:1 央地共担 [26] - 人社部将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做好养老金调整和基金监管工作,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 [28][29] - 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探索个人养老金“默认投资”机制,年金投资管理将出台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指导意见 [30] - 国家卫健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 年版)》,明确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条件 [31] - 养老产业有多起合作和融资动态,涉及老年用品、医养照护、老年娱乐、智慧养老等领域 [33]
斯坦福博士后创办,柔性电子皮肤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订单|硬氪首发
36氪· 2025-07-24 09:31
公司融资与背景 - 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兆威机电独家投资 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 产能扩张及供应链优化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 专注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及柔性电子皮肤系统研发 应用领域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 智能感知座舱 柔性穿戴设备及健康监测 [1] - 总部位于北京 设深圳 广州子公司及美国硅谷技术探索中心 创始人赖建诚为斯坦福大学Bao Group博士后 主持多项国家级柔性电子研发项目 [1] 行业技术发展 - 柔性电子皮肤技术已跨越基础研发阶段 进入快速商业化 解决材料一致性 信号串扰 生产工艺等问题后实现多模态感知融合(压力 温度 材质 滑动等) [3] - 行业当前痛点包括材料缺乏本征可拉伸性 触觉传感器模态单一 集成度低 难以满足机器人高阶触觉需求 [3] - 类人电子皮肤产品稀缺 尤其在动态变形 大面积覆盖 复杂触觉场景中 需构建模拟人类皮肤的多模态感知网络 [3] 产品技术参数 - 电子皮肤集成高密度传感器阵列 可测压力 温度 切应力等物理信号 标准产品每平方厘米400个传感器 实验室技术达10万个 空间分辨率0.5mm(实验室30um) 力分辨率0.01N/cm² [4] - 测量范围0.1kPa-1MPa 最大接近觉感知距离20cm 采样频率1-1000Hz 具备超100万次使用寿命及防水 抗干扰等特性 [4] - 自主开发本征可拉伸柔性材料 拉伸度超100%且完全恢复 可弯曲半径小于5mm 适配异形曲面 [6] 商业化进展 - 与兆威机电合作仿生灵巧手ZWHAND 搭载柔性电子皮肤系统 感知灵敏度0.01N/cm² 采样频率100Hz以上 可精准识别物体形态与材质 [6] - 已与多家上市公司 头部车企达成合作 未来聚焦多场景适配升级 量产出货及供应链规模化 重点拓展智能机器人 智慧医疗 汽车电子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