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电子皮肤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新华网· 2025-08-12 20:37
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最新一代技术,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升,出拳速度更快、力道更大、动作更丝滑 [1] - 星海图新款机器人通过自研端到端模型实现从图像、自然语言指令到全身23个自由度关节的执行和控制 [3] - 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包括六维力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视觉产品等,使人形机器人更加"类人" [3] 政策推动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2024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4] - 政策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实现从稳定行走到动态奔跑等关键技术能力的跨越 [4] - 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 [4] 市场需求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步伐加快,从技术原型展示转向小批量交付,市场需求从概念验证转向实际采购 [4] - 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认为其发展空间将远超工业机器人 [6]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在国内多家新能源车厂积累近20个月实训经验,20台即将批量进入东风柳汽工厂 [6] 应用场景 - 工业场景中可完成分拣、搬运等任务,目前平均生产效率相当于人的30%至40%,预计2027年提升至80% [6] - 家庭场景中长期目标是实现对话、遛狗、取快递等简单交互陪伴,5到10年后可实现做家务、做饭、搀扶老人 [9] - 北京加速进化公司已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用于足球赛事和教育普及,为家庭场景应用积累技术支撑 [6] 发展前景 - 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达约10万亿元级别 [8] - 3至5年内特定场景和产品形态会逐渐成熟,5至10年后出现具备泛化能力和大规模商用的人形机器人 [11] - 10至15年后人形机器人将对社会形态产生很大影响 [11] 技术挑战 - 人形机器人由本体、"小脑"和"大脑"构成,目前"大脑"是制约发展的明显短板 [11] - 产品软硬件复杂度高、成本高,需通过供应链国产化和规模化量产降本 [11] - 建议采取"以推广应用促进产品提升"的发展路线,探索租赁服务等商业模式 [12]
斯坦福博士后创办,柔性电子皮肤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订单|硬氪首发
36氪· 2025-07-24 09:31
公司融资与背景 - 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兆威机电独家投资 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 产能扩张及供应链优化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 专注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及柔性电子皮肤系统研发 应用领域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 智能感知座舱 柔性穿戴设备及健康监测 [1] - 总部位于北京 设深圳 广州子公司及美国硅谷技术探索中心 创始人赖建诚为斯坦福大学Bao Group博士后 主持多项国家级柔性电子研发项目 [1] 行业技术发展 - 柔性电子皮肤技术已跨越基础研发阶段 进入快速商业化 解决材料一致性 信号串扰 生产工艺等问题后实现多模态感知融合(压力 温度 材质 滑动等) [3] - 行业当前痛点包括材料缺乏本征可拉伸性 触觉传感器模态单一 集成度低 难以满足机器人高阶触觉需求 [3] - 类人电子皮肤产品稀缺 尤其在动态变形 大面积覆盖 复杂触觉场景中 需构建模拟人类皮肤的多模态感知网络 [3] 产品技术参数 - 电子皮肤集成高密度传感器阵列 可测压力 温度 切应力等物理信号 标准产品每平方厘米400个传感器 实验室技术达10万个 空间分辨率0.5mm(实验室30um) 力分辨率0.01N/cm² [4] - 测量范围0.1kPa-1MPa 最大接近觉感知距离20cm 采样频率1-1000Hz 具备超100万次使用寿命及防水 抗干扰等特性 [4] - 自主开发本征可拉伸柔性材料 拉伸度超100%且完全恢复 可弯曲半径小于5mm 适配异形曲面 [6] 商业化进展 - 与兆威机电合作仿生灵巧手ZWHAND 搭载柔性电子皮肤系统 感知灵敏度0.01N/cm² 采样频率100Hz以上 可精准识别物体形态与材质 [6] - 已与多家上市公司 头部车企达成合作 未来聚焦多场景适配升级 量产出货及供应链规模化 重点拓展智能机器人 智慧医疗 汽车电子领域 [7]
华为机器人生态链加速成型:超级代工厂曝光,五家核心供应商或迎爆发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5-20 08:01
行业风口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产业化 特斯拉 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持续加码布局 资本市场热度直追新能源汽车赛道 [1] - 2025年预计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该产品将重塑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格局 [1] 华为生态链布局 - 华为通过"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护城河 2025年2月提交"MATEROBOT"商标注册 覆盖远程临场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 - 资本动作密集:5月8日深圳哈勃投资具身智能研发商千寻智能 5月12日与优必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覆盖产品研发 场景落地及产业协同 展现全产业链布局野心 [2] 核心供应链企业 - 兆威机电:提供高精度"灵巧手"解决方案 与华为共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突破机器人操作极限 [4] - 禾川科技:子公司川禾机器人获商业化订单 人形机器人构型对标特斯拉Optimus 借力华为加速产品迭代 [4] - 柯力传感:独家供应华为六维力传感器 该部件作为机器人触觉神经中枢已进入量产供应链 [4] - 汉威科技: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研发柔性电子皮肤 实现触觉-温度双模感知 成为华为机器人感知系统关键部件 [4] 超级代工厂机遇 - 某代工巨头与华为云签署战略协议 切入具身智能赛道 其规划的机器人超级工厂年产能有望突破十万台级 [6] - 近一周获65家机构密集调研 技术面呈现"底部放量+金叉反弹"形态 主力资金抢筹迹象显著 [6] 产业趋势展望 - 技术融合:AI大模型与机械本体深度耦合将催生具备泛化能力的智能体 [8][9] - 场景突破:工业制造 医疗护理等领域或率先出现爆款应用 [9] - 供应链重构: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的制造商将掌握产业话语权 [9] - 华为生态链加速成型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形成万亿级市场空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