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合产品

搜索文档
“破局”大集合产品到期困境 券商资管业务加速转型 “公募+私募”协同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1 00:09
行业概况 - 券商资管业务总规模达9.7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主动管理产品规模4.3万亿元占比44% [4] - 大集合产品数量167只,管理规模3570.32亿元,债券型占比最高(75只),股票/混合型49只,货币型34只 [1] - 行业仅15家券商或资管子公司持有公募基金牌照,未持牌机构面临大集合产品到期整改压力 [1] 业务转型动态 - 头部券商加速"公募+私募"双牌照布局,东方红资管(1585.59亿元)、华泰资管(1365.62亿元)、中银证券(1313.9亿元)公募规模超千亿 [6] - 中信证券资管拟将17只大集合产品转至华夏基金,国元证券、东海证券等亦将产品转至关联公募基金 [2] - 广发资管、光证资管等4家机构正在申请公募牌照,财通资管通过十年公募牌照积累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 [6] 竞争格局与挑战 - 2024年42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40.92亿元同比下降0.35%,2025Q1进一步下降3.32%至101.31亿元 [4][5] - 私募资管规模从2024年峰值5.85万亿元降至2025Q1的5.32万亿元,主动型集合计划占2.82万亿元 [5] - 东吴证券、国联民生等13家机构实现逆势增长,行业呈现梯队化分化 [5] 战略方向 - 公募牌照被视为解决大集合产品改造的关键,可拓宽客户覆盖面并实现公募私募协同 [4] - 管理人变更为关联基金公司的方案可保持产品存续率、实现投研资源共享、提升过渡效率 [3] - 行业需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如财通资管打造多元产品矩阵)和客户服务升级应对跨机构竞争 [6]
开业!这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3-22 10:13
国信证券资管子公司开业 - 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3月21日正式开业,同步上线官网并发布多个业务变更公告 [2] - 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总部位于深圳,业务范围包括证券资产管理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 [3] - 高管团队由5人组成,董事长成飞兼任母公司副总裁,总经理为方强,其他高管包括合规总监陈勇等 [3] 业务变更与过渡 - 自开业日起,国信证券原有资产管理业务全部转移至资管子公司承继 [3] - 同步变更私募资管产品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募集结算专用账户、清算账户等 [2][6] - 大集合产品及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的直销募集渠道变更为资管子公司主体 [6] - 管理人主体由国信证券变更为资管子公司,涉及1527.46亿元资产管理规模 [7][9] 发展历程与战略规划 - 从筹备到开业历时近3年:2022年4月董事会审议设立议案,2023年11月获证监会批文,2024年4月完成工商登记 [3] - 未来目标包括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但目前行业准入收紧已一年多无新牌照发放 [8] - 打造12大产品策略体系,涵盖固收、权益、FOF、衍生品四大板块 [8] - 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径,聚焦高净值客户,2024年上半年资管规模同比增长因创新策略落地和精细化管理 [9] 关联交易管理 - 已建立关联交易管理机制,规范关联方认定、定价及审批程序 [7] - 主要关联方为国信证券及其关联方,将履行信息披露等合规程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