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Q系列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路线之争:被低估的纯电壁垒和熬出头的纯电厂商
证券日报网· 2025-11-06 15:57
近期,一部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专家修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下文简称"《路线 图》")正式发布。围绕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这部"《路线图》"提出了面向2040年我国汽车产 业发展的七大目标:未来5年至1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市场主流产品,坚持电动化战略方向不动摇。从产品角度来看,预 计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85%以上,其中BEV(纯电动)占80%。 我国从"八五"时期提上日程的新能源汽车计划,在三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开花结果,成为了世界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但细 究纯电汽车这条本就规划为"主干道"的发展之路,其实并非坦途。 纯电汽车已经发展很久了,但才刚刚开始占据上风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初很多人都认为纯电是站在成熟的燃油汽车产业这个"巨人"肩膀上的一次攀登。"巨人"毕竟是"巨 人",即便是能源"革命",大家相信早已进入发展成熟期的全球知名厂商迟早是信手拈来。 然而,彼时的领头羊也无法逃脱"船大难掉头"的定律,传统汽车巨头在转向电动化的道路上走得可谓步履蹒跚。奔驰EQ系 列、奥迪e-tron、保时捷Taycan以及试图走精品小众路线的纯电MI ...
奔驰开启最大规模裁员,中国市场从“增长极”变“修罗场”?
36氪· 2025-10-28 09:55
裁员计划与成本削减 - 公司正在实施其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目标是通过自愿离职等方式使约3万名员工离职,约占全球间接岗位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 [1] - 裁员计划采用高补偿自愿退出策略,补偿金额与职级工龄挂钩,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补偿 [2] - 该计划自2025年4月启动,目标在2027年前通过裁员外包等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成本,其中生产和固定成本各削减10% [2] - 公司强调调整不出现因运营原因导致的裁员,并延长德国地区就业保障承诺至2034年底 [4] 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下滑12%,环比下降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下降9% [4] - 在中国市场增长已近乎停滞,面临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的强势挤压 [4] - 电动车销量占比不足20%,EQS等旗舰电动车型因车机系统卡顿、充电效率低、智能化体验落后而饱受诟病 [5] - 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豹、蔚来ET5等车型在性能、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全面超越公司EQ系列 [5]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公司每名员工年均薪酬及福利支出超过12万欧元,远高于中国新势力车企平均水平 [5] - 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12.3%下滑至2024年的8.7%,电动车业务至今未能实现盈利 [6] - 作为百年德国企业,公司长期依赖高成本、高溢价、高利润的运营模式,庞大研发体系和管理层级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5] 技术转型与产品规划 - 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核心领域已明显掉队,MBUX系统更新缓慢,OTA升级频率远不及新势力品牌 [7] - L3级自动驾驶系统Drive Pilot仅限于特定高速公路场景且硬件成本极高,自研操作系统MB.OS多次推迟上线 [9]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为纯电车型,并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5][9]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中国市场曾是公司全球增长最大引擎,2020年在华销量近78万辆,占全球总量近三分之一 [9] - 为应对本土化需求,公司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由北京奔驰主导研发 [9] - 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正在瓦解公司的品牌护城河,比亚迪仰望U8、蔚来ET9等车型在配置、智能化、服务体验上建立新标准 [10]
德系豪车求变:“必须研究中国的产品、技术和供应商”
第一财经· 2025-05-02 19:33
德系豪华车企在华战略调整 - 奥迪高管石柏涛此次访华重点关注市场反馈、竞争对手及未来产品投放策略,旨在深入纯电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1] - 豪华车企高管频繁走访新势力展台成为车展常规日程,反映行业竞争格局变化[1] -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30天内三次访华,显示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空前[2] 新能源市场竞争态势 -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已达50%,远超外资车企预期[1] - 奥迪E-tron和奔驰EQ系列在华销量不佳,即便大幅降价仍难挽颓势[5] - 新势力高端产品正在占领消费者心智,ABB销量和利润集体下滑[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豪华车企在上海车展展示最强产品阵容,包括宝马新世代概念车、奥迪E5 Sportback等全新平台产品[5] - 宝马推出智能超感座舱和X操作系统两项新技术[5] - 奥迪实施双品牌战略:四环奥迪服务传统用户,AUDI品牌瞄准年轻科技爱好者[5] 供应链与本土化策略 - 德系车企从只关注博世等国际供应商转向研究中国供应商方案[9] - 宝马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合作,奥迪联手上汽/华为/Momenta,奔驰引入Momenta ADAS系统[10] - ABB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并赋予更大自主权,中国创新成果反哺全球解决方案[11] 行业竞争焦点转变 - 外资车企从坚持"全球统一标准"转向积极拥抱中国供应链与智能化生态[10] - 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导致体验落后,成为外资电动车在华发展瓶颈[5] - 豪华车企开始强调安全冗余和制造体系优势,重提"百年工艺"护城河[6][7] 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汽车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每年大量新车上市[6] - 终端市场价格战激烈,外资车企面临规划不确定性增加[6] - 行业安全事件频发促使豪华车企强化安全标准宣传[6][7]
德系豪车求变:“必须研究中国的产品、技术和供应商”
第一财经· 2025-05-02 15:42
德系豪华车企在华战略调整 - 奥迪、宝马、奔驰高管密集走访中国车展,关注市场反馈、竞争对手及未来产品投放策略[1] - 德系豪华车企销量和利润集体下滑,新势力高端产品正在占领消费者心智[1] -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超预期,已占据半壁江山[1] -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30天内三次到访中国,显示对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豪华车企推出中国专属车型,展示压箱底技术,明确未来战略方向[2] - 宝马展示三款新世代概念车、智能超感座舱和X操作系统[4] - 奥迪推出与上汽合作的全新智能电动品牌AUDI首款量产车型[4] - 奔驰展示VAN.EA纯电架构平台概念车和MMA平台国产车型[4] - 宝马新世代项目包含全新架构、设计语言和第六代电驱技术[4] - 奥迪实施双品牌战略,分别服务传统豪华用户和年轻科技爱好者[4] 市场环境变化与挑战 - 中国汽车市场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德系车企研发周期长被诟病"脱离中国市场"[3] - 德系豪华电动车在华销量表现不佳,大幅降价仍难挽颓势[3] - 外资车企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导航体验落后于本土产品[3] - 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定价和配置变化难以预测[5] 安全与技术标准 - 豪华车企借安全事件重提"百年工艺"优势,强调安全底线[6] - 宝马强调汽车发展需整体优化而非简单参数堆积[6] - 奔驰高管批评"暴力测试"视频为恶意竞争,重申安全铁律[6]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德系车企从只关注国际供应商转向研究中国供应商方案[7] - 中国供应商响应速度快,能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7] - 宝马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合作,奥迪与华为、Momenta合作[7] - 奔驰在中国引入Momenta的ADAS软件[7] - 德系车企仍保持电子架构等核心技术的自研控制权[7] 研发体系调整 - 外资车企扩大中国研发权重,设立研发中心参与前沿技术开发[8] - 赋予中国研发团队更大自主权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8] - 中国创新成果反哺全球解决方案,宝马新世代车型大量设计源自中国[8] - 奥迪聚焦软件定义汽车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两大关键领域[8]